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
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COPD可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
咳嗽
持续的咳嗽通常是COPD的早期症状。
咳痰
患者咳出白色黏液或泡沫状痰,尤其是在 早晨。
呼吸困难
胸闷和胸痛
在轻度情况下,患者可能在剧烈活动时感 到呼吸困难;在重度情况下,患者在安静 状态下也可能感到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和胸痛的症状。
外科治疗
肺大泡切除术
适用于COPD合并巨大肺大泡的 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
肺减容术
通过切除部分过度膨胀的肺组织, 减少肺容量,改善呼吸功能。
肺移植术
对于严重COPD患者,肺移植是一 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
呼吸锻炼
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可 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肺功能。
物理治疗
包括全身性运动、力量训练等, 可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生
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 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
01
02
03
茶碱类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扩张支气管 ,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 改善呼吸困难。
β₂受体激动剂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支气管 平滑肌的β₂受体,使支气 管平滑肌舒张,从而改善 呼吸困难。
抗胆碱能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胆碱能 神经,减少乙酰胆碱的释 放,从而舒张支气管,改 善呼吸困难。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疗进展
诊断准确性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尤其是通过使用 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测试等先进技术。
药物治疗效果提升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不同症状和病因,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包括使用吸 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课题申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的药效学研究

【课题申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的药效学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的药效学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目前,尽管各种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本课题旨在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并探索其药效学机制,以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指导临床实践。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持续性气流受限,导致呼气困难及呼吸道症状。

全球范围内,COPD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并导致了严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支持性治疗、吸入疗法(如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吗替麦考酚酮)、口服疗法(如抗氧化剂和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以及外科手术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仍面临着药效不稳定、抵抗与副作用等问题。

面对COPD的困境,亟需研究新的治疗方法以提升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课题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治疗方法作为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该新方法的药效学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新治疗方法进行药效学研究,探讨其在改善COPD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并为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实践数据,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病历资料、用药经验等。

2. 筛选适合的新治疗方法作为试验药物,制备药物样品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3. 确定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等。

4. 通过动物试验,观察新治疗方法在改善COPD患者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果,并进行药理学评价。

5. 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讨论阐明新治疗方法的药效学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

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1,52(2):144-155144·药学前沿·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颜佩1,叶连宝1,陈伟强2*(1广东药科大学药学院,广州510006;2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广州510006)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它与气道和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毒颗粒的慢性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

COP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普遍认为COPD是多种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尚无安全有效药物用于治疗该疾病。

本文从氧化应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免疫机制、细胞衰老和细胞修复机制、细胞坏死和细胞自噬等方面综述了COPD的发病机制,并分别介绍了潜在的治疗靶点以及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毒蕈碱拮抗剂、茶碱及其衍生物、靶向炎症介质的药物、蛋白酶抑制剂、激酶抑制剂、PED4抑制剂、腺苷受体调节剂、抗氧剂等,以期为COPD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气道炎症;治疗靶点;临床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进展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1)02-0144-12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10202引用本文颜佩,叶连宝,陈伟强.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1,52(2):144–155.Cite this article as:YAN Pei,YE Lianbao,CHEN Weiqiang.Progress in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development of drugs agains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China Pharm Univ,2021,52(2):144–155.Progress in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development of drugs agains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YAN Pei1,YE Lianbao1,CHEN Weiqiang2*1School of Pharmacy,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2School of nursing,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haracterized by airflow constraint,is a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the airways and lungs to harmful gases or toxic particles,which may further develop into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nd respiratory failure.At present the complex pathogenesis of COPD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a variety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and there is stiu no safe and effective drug for the treatmen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athogenesis of COPD from such aspects as oxidative stress,protease/antiprotease imbalance,immune mechanism,cell aging and cell repair mechanism,cell necrosis and autophagy,with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tential targets and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drugs,includingβ2receptor agonists,muscarinic antagonists,theophylline and its derivatives,drugs targeting inflammatory mediators,protease inhibitors,kinase inhibitors,PED4inhibitors,glan⁃dular glycoside receptor modulators,and antioxidants,which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for COPD.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bronchiectasis;airway inflammation;therapeutic target;clinical research;respiratory diseases;advance收稿日期2020-05-01*通信作者Tel:189****0335E-mail:cwq2187@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专项资助项目(No.2020ZDZX3026)第52卷第2期颜佩,等:慢性阻塞性肺病药物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Guang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Field Special Project(No.2020ZDZX3026)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与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增强有关[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进行性气流受限和气道慢性炎症。

它主要由吸入有害物质、特别是烟草使用所致。

COPD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

目前,药物治疗已成为管理COPD的首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COPD治疗中的关键药物,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气流动力学并缓解呼吸困难。

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是最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之一,可以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类。

(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常用于COPD的长期治疗,能够持续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其中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沙美特罗、福莫特罗和哌替啶等。

(2)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通常用于急性发作时的即刻缓解呼吸困难,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

2.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也是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之一,主要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

它们分为两类:短效抗胆碱酯酶剂和长效抗胆碱酯酶剂。

(1)短效抗胆碱酯酶剂:短效抗胆碱酯酶剂如异丙托溴铵和坦索罗姆等可用于缓解急性发作期间的呼吸困难。

(2)长效抗胆碱酯酶剂:长效抗胆碱酯酶剂如噻托溴铵和格隆溴铵等常用于缓解慢性稳定期的呼吸困难。

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在COPD的治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它们可通过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气流动力学和增加呼吸肌力量来减轻COPD的症状。

1. 口服或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是COPD急性加重期间的一线治疗药物。

对于严重急性加重期,高剂量口服或静脉注射的甲基泼尼松龙可能是必要的。

三、黏液调节剂黏液调节剂可增加支气管黏液清除功能,改善呼吸道阻塞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气道阻塞和肺组织损伤。

药物治疗是COPD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适当使用药物可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原理。

I.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COPD药物治疗中最常用的类别之一。

它们通过放松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气道,从而减轻COPD引起的气道阻力增加和呼吸困难。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分为两大类: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1. β2受体激动剂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刺激肺部小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来产生舒张作用,从而增加气流通畅度。

常用的β2受体激动剂包括短效作用型(SABA)和长效作用型(LABA)。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通常以雾化吸入或喷雾剂形式使用。

它们的作用时间较短,一般可维持4-6小时,适合缓解急性发作期间的气道痉挛。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则可以提供更持久的支气管扩张效果,每次使用后可维持12-24小时。

例如沙美特罗、妥洛特罗等药物,主要用于预防COPD发作和改善运动耐力。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同时使用短效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通过竞争性拮抗肺部神经末梢上的M3胆碱能受体来放松支气管平滑肌。

这类药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

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和坦索罗定,可提供4-6小时的支气管扩张效果。

它们主要用于急性发作期间的治疗。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吡罗昔康等,通过慢释机制持续释放药物,在24小时内保持稳定的疗效。

这类药物适合作为COPD的长期治疗方案。

II. 类固醇类固醇(corticosteroids)是另一类常用于COPD治疗的药物。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及使用说明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及使用说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药物及使用说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的破坏。

这种疾病导致气流受限,呼吸困难以及其他症状,如咳嗽、咳痰和胸闷。

药物治疗是COPD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几类常用的药物治疗COPD的方法及使用说明:1. 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它们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来改善气流,从而缓解COPD症状。

- 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通常使用沙丁胺醇或硫酸沙丁胺醇。

使用时,每次喷射一或两次,通常需要每日使用3至4次。

- 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可分为长效β2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

LABA的常用药物有沙利度胺和福莫特罗。

LAMA的常用药物有噻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

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吸入器或雾化器使用,每日使用一次。

2.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对于COPD急性加重的治疗非常有效,能减轻气道炎症和肺组织破坏。

然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和免疫抑制。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适当的剂量和时间进行使用。

3. 粘液溶解剂粘液溶解剂(如溴己新)有助于改善黏稠的痰液排出,减少咳嗽和气道阻塞。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雾化器吸入,每日使用一到两次。

4.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或硫醇类药物有助于减轻COPD的氧化应激以及炎症反应。

这些药物通常通过口服或雾化器使用,使用剂量和频率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5. 其他辅助药物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药物可用于管理COPD的相关症状,如咳嗽抑制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患者应遵循以下使用说明:- 确保正确使用药物吸入器或雾化器。

咨询医生或药剂师以获得正确的使用指导。

【课题申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药物治疗效果

【课题申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药物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药物治疗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药物治疗效果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主要原因为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质中,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塞、肺功能不全和急性加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COPD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致残疾病。

当前临床治疗COPD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但现有药物在改善患者症状和延缓疾病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发具有更好疗效的新药物治疗COPD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一种新的药物治疗COPD的效果进行研究,为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2.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评估一种新的药物治疗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COPD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2 研究任务(1)收集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其病情和症状严重程度。

(2)设计研究方案,明确研究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等。

(3)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新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4)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评估,记录病情变化及临床疗效。

(5)收集患者的安全资料,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6)结果分析和统计。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症状改善和肺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

同时收集患者的安全资料,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3.2 研究步骤(1)组织研究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

(2)申请研究所需的研究经费和设备,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3)在合格的临床医疗机构招募COPD患者,并收集其基本资料和病史。

(4)根据纳入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新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基本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评价

基本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评价

摘 要 目的: 评价基本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治疗中的效果和合理应用原则。方法: 采用国内、 外文献综述方法进行评 价。结果与讨论: 高选择性白三烯受体阻断药、 黏痰调节剂、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迅速, 通过抑制白三烯合成, 拮抗白三烯受体和抗炎而对抗哮喘, 在防治成人和 12 岁以上儿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长期哮喘上展现了良好的治疗前景。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白三烯受体阻断药; 黏痰调节剂; 临床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是一种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 简称 “ 慢阻 肺” , 主要指具有不可逆性气道阻塞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 肿 。 虽然支气管哮喘 、 肺囊性纤维化 、 弥散性泛细支气管炎 、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也有气流受阻, 但均不属于 COPD。 目前, 已发现可致 COPD 的内、 外因危险因素有: (1) 吸烟; (2) 大气污染和粉尘 ; (3) 感染 ; (4) 遗传因素和肺发育不良 ; (5) 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 气道高反应性 ; (6) 炎症细胞生成 , 包括巨嗜细胞、 T 淋巴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气 道上皮细胞等在肺部不同部位大量增殖和激活 , 释放多种炎
使用率较城市高 5.1%。表明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制度不够重 视, 可能的原因有 : 1) 与两省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不同有关 ; 2) 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有条件用价格昂贵的药有关 ; 3) 可 能是农村实行 “ 新农合 ” 后, 乡村的医务人员出于药费补偿的 需要而较城市医务人员更熟悉基本药物目录有关。 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已被认为是基本人权和健康权的一部 分, 扩大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是国际社会已经承诺的与卫生有 关的千年发展目标之一。许多基本药物的政策与方案应以人 权为原则, 并在实施过程中为国际人权组织提供宝贵经验[6]。 4.3 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 WHO 指出 , 全球有 1/3 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 本身 , 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者的 12% ~32% [7]。 根据调 查, 发现不合理用药现象相当严重, 主要表现在: 1) 合并用药、 重复用药 , 导致大处方 、 多药合用 ; 2) 基层医师对于基本用药 原则具有一定高度的理论认知, 但在其处方行为中对于激素、 抗生素和维生素等给药方案普遍不合理; 3) 用药剂量不合理, 包括超剂量用药或用药量不足; 4) 滥用注射剂, 包括滥用中药 注射剂; 5) 缺乏用药指征或使用禁忌、 慎用药品。这些普遍存 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质量 , 甚至威胁到 医疗行业的整体形象与可持续发展 , 成为业内无可争议的 [8] “ ‘医改’ 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有必要建立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是直接发现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 定期进行处方 点评分析,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对医护 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对提高临床医师 的合理用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临床药学室赖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引起全身(或称肺外)的不良效应。

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我们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归纳如下,以便各位药学工作者学习。

1、COPD稳定期治疗药物治疗用于预防和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治疗,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的恶化,应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

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1 1.1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

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1都得到改善。

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

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及甲基黄嘌呤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及患者的治疗反应选用。

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较为便宜,但效果不如长效制剂。

不同作用机制与作用时间的药物联合可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或)茶碱联合应用,肺功能与健康状况可获进一步改善。

(1) β2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为短效定量雾化吸入剂,数分钟内开始起效,15~30min达到峰值,持续疗效4~5 h,每次剂量100~200μg(每喷100μg),24h内不超过8~12喷。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按需使用。

福莫特罗(formoterol)为长效定量吸入剂,作用持续12 h以上,与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相比,维持作用时间更长。

福莫特罗吸入后1~3 min起效,常用剂量为4.5~9μg,每日2次。

(2)抗胆碱药:主要品种有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气雾剂,可阻断M胆碱受体。

定量吸入时开始作用时间比沙丁胺醇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慢,但持续时间长,30~90min达最大效果。

维持6~8h,剂量为40~80μg (每喷20μg),每天3~4次。

该药不良反应小,长期吸入可改善COPD患者健康状况。

噻托溴铵(tiotropium)选择性作用于M3和M1受体,为长效抗胆碱药,作用长达24 h以上,吸入剂量为18μg,每天1次。

长期吸入可增加深吸气量(IC),减低呼气末肺容积(EELV),进而改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也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

(3)茶碱类药物:可解除气道平滑肌痉挛,广泛用于COPD的治疗。

另外,还有改善心搏血量、舒张全身和肺血管,增加水盐排出,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呼吸肌功能以及某些抗炎作用等。

但总的来看,在一般治疗量的血浓度下,茶碱的其他多方面作用不很突出。

缓释型或控释型茶碱每天1次或2次口服可达稳定的血浆浓度,对COPD有一定效果。

茶碱血浓度监测对估计疗效和不良反应有一定意义。

血茶碱浓度>5 mg/L即有治疗作用;>15 mg/L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吸烟、饮酒、服用抗惊厥药、利福平等可引起肝脏酶受损并缩短茶碱半衰期;老人、持续发热、心力衰竭和肝功能明显障碍者,同时应用西咪替丁、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等)、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等)和口服避孕药等都可能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

1.2.糖皮质激素:COPD稳定期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并不能阻止其FEV1的降低趋势。

长期规律的吸入糖皮质激素较适用于FEV1<50%预计值(Ⅲ级和Ⅳ级)并且有临床症状以及反复加重的COPD患者。

这一治疗可减少急性加重频率,改善生活质量。

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比各自单用效果好,目前已有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氟地卡松/沙美特罗两种联合制剂。

对COPD患者不推荐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1.3.其他药物:(1)祛痰药(黏液溶解剂):COPD气道内可产生大量黏液分泌物,可促使继发感染,并影响气道通畅,应用祛痰药似有利于气道引流通畅,改善通气,但除少数有黏痰患者获效外,总的来说效果并不十分确切。

常用药物有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2)抗氧化剂:COPD气道炎症使氧化负荷加重,加重COPD的病理、生理变化。

应用抗氧化剂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降低疾病反复加重的频率。

但目前尚缺乏长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有待今后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考证。

(3)免疫调节剂:对降低COPD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尚未得到确证,不推荐作常规使用。

(4)疫苗:流感疫苗可减少COPD患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可每年给予1次(秋季)或2次(秋、冬)。

它含有灭活的或活的、无活性病毒,应每年根据预测的病毒种类制备。

肺炎球菌疫苗含有23种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已在COPD 患者中应用,但尚缺乏有力的临床观察资料。

(5)中医治疗: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原则,对COPD的治疗亦应据此原则进行。

实践中体验到某些中药具有祛痰、支气管舒张、免疫调节等作用,值得深入的研究。

2、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2.1院外治疗对于COPD加重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在院外治疗,但需注意病情变化,及时决定送医院治疗的时机。

COPD加重期的院外治疗包括适当增加以往所用支气管舒张剂的剂量及频度。

若未曾使用抗胆碱药物,可以用异丙托溴胺或噻托溴胺吸入治疗,直至病情缓解。

对更严重的病例,可给予数天较大剂量的雾化治疗。

如沙丁胺醇2500μg,异丙托溴铵500μg,或沙丁胺醇1000μg加异丙托溴铵250~500μg雾化吸入,每日2~4次。

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对加重期治疗有益,可促进病情缓解和肺功能的恢复。

如患者的基础FEV1<50%预计值,除支气管舒张剂外可考虑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每日30~40 mg,连用7~10 d。

也可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吸入治疗。

COPD症状加重,特别是咳嗽痰量增多并呈脓性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选择应依据患者肺功能及常见的致病菌,结合患者所在地区致病菌及耐药流行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

具体抗生素应用见表1。

2.2 住院治疗2.2.1抗生素:COPD急性加重多由细菌感染诱发,故抗生素治疗在COPD加重期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有痰量增多及脓性痰时,应根据COPD严重程度及相应的细菌分层情况,结合当地区常见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流行趋势和药物敏情况尽早选择敏感抗生素。

如对初始治疗方案反应欠佳,应及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

通常COPDI级轻度或Ⅱ级中度患者加重时,主要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

属于Ⅲ级(重度)及Ⅳ级(极重度)COPD急性加重时,除以上常见细菌外,尚可有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孢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生铜绿假单孢菌的危险因素有:近期住院、频繁应用抗菌药物、以往有铜绿假单孢菌分离或寄植的历史等。

要根据细菌可能的分布采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具体用药见表1。

抗菌治疗应尽可能将细菌负荷降低到最低水平,以延长COPD急性加重的间隔时间。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易继发深部真菌感染,应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临床征象并采用防治真菌感染措施。

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的参考表组别病原微生物抗生素I级及Ⅱ级COPD急性加重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青霉素、β内酰胺酶/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等,一般可口服Ⅲ级及Ⅳ级COPD急性加重无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危险因素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白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Ⅲ级及Ⅳ级COPD急性加重有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危险因素以上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等,也可联合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等)2.2.2支气管舒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较适用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若效果不显著,建议加用抗胆碱能药物(为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等)。

对于较为严重的COPD加重者,可考虑静脉滴注茶碱类药物。

由于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治疗窗较窄,监测血清茶碱浓度对于评估疗效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都有一定意义。

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类药物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药代及药动学特点不同,且分别作用于不同大小的气道,所以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大的支气管舒张作用,但最好不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

不良反应的报道亦不多。

2.2.3糖皮质激素:COPD加重期住院患者宜在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口服或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激素的剂量要权衡疗效及安全性,建议口服泼尼松30~40mg/d,连续7~10d 后逐渐减量停药。

也可以静脉给予甲泼尼龙40 mg,每天1次,3~5 d后改为口服。

延长给药时间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使不良反应增加。

总之,COPD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不同时期的治疗目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法也有不同,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诊治指南个体化给药,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给药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