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范文(二篇)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保障安全生产环境,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落实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范本。
本责任制适用于所有员工,在企业内部强制执行。
第二章安全生产责任1. 企业全体员工有权享有安全生产环境,并有责任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 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工作。
3. 企业要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4.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落实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及时消除隐患。
5. 企业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环境保护责任1. 企业应确保自身的环境安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
3. 企业要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划分责任区域,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4. 企业要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确保排放标准合规。
5. 企业要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第四章责任追究1. 对于违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的员工,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对于未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理事故隐患的责任人,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3.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五章督察1. 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和督导。
2. 企业要接受上级监督部门的监察,配合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和环境评估工作。
3. 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企业要立即整改,并向监督部门报告整改情况。
第六章附则1. 企业要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完善。
2. 对于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隐患,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资源配置和管理第二条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和管理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资源,保证其有效利用,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第三条企业应定期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资源投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投入。
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有关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第五条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责任划分,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
第六条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责任明确、权责一致。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予以惩处。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八条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和健全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并进行考核。
第十条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建立并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二条企业应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保护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环境应急处置预案,及时处理环境突发事件。
第六章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第十五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企业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人员,负责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七条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应接受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的资格认证,并进行定期培训。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责任制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责任制
是指企业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它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并监督其履行责任。
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企业领导层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企业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并能够履行好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事故预防、应急救援等制度和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求企业应当依法合规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各级领导应当对环境保护提出明确要求,并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企业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和制度,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污染环境或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企业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和排污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环境问题,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和改进。
总之,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责任制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人,并加强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
查,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这有助于减少事故和污染的发生,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与健康。
安全生产和环保

安全生产和环保
《安全生产与环保》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也是企业和个人责任的重要环节。
保障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既是保障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个人的健康,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保护环境的美好。
在安全生产方面,企业和个人需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同时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对于高风险行业和环境敏感地区,还需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生产。
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和个人应当注重减少污染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
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促进企业和个人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总之,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是企业和个人的重要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利益。
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培训教材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培训教材第一章介绍本教材旨在帮助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员工在工作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章安全意识教育2.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安全意识是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员工应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
2.2 安全意识培养方法(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2)举办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3)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保障环境安全的法律依据,员工应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3.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内容(1)环境保护法(2)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大气污染防治法(4)水污染防治法(5)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四章安全生产技能培训4.1 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应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遵守相关的操作步骤和安全要求,减少事故的发生。
4.2 紧急救援技能员工应具备基本的紧急救援技能,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第五章环境保护措施5.1 节约能源和资源员工应提倡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行为,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5.2 废物分类和处理员工应正确分类垃圾和废物,做到垃圾分类和废物处置规范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3 环境污染控制员工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要求,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5.4 植树造林和绿化环境员工应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和绿化环境的活动,提高环境质量。
第六章安全检查和报告6.1 安全检查的目的和重要性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破坏。
6.2 安全检查的方法和步骤(1)日常巡查(2)定期维护检修(3)不定期专项检查6.3 安全检查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安全检查报告应详细记录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
2024年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

2024年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管理,确保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质量和安全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确保不锈钢压力容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科学技术先导,推动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三)质量至上,严格控制不锈钢压力容器质量,提高制造工艺和设备水平;(四)依法合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五)保护环境,减少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许可和备案管理第四条从事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取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
第五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六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到期前应及时办理延续手续。
第七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备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第八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备案的有效期为3年,到期前应及时办理延续手续。
第九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和备案证书均应在制造现场显眼位置悬挂。
第三章不锈钢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要求第十条不锈钢压力容器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保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第十一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采用符合规定的不锈钢材料,并具有合格证明。
第十二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采取先进的制造工艺和设备。
第十三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应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确保制造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前应进行必要的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保证焊接接头的质量。
第十五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防止腐蚀和氧化。
第四章不锈钢压力容器质量管理第十六条不锈钢压力容器的质量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质量体系并进行认证。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且接受公司的安全生产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第三条公司全员员工必须严格执行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加强环保和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四条公司将定期组织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和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五条公司严格禁止任何损害环境和安全生产的行为,如有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惩罚。
第二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六条公司将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建立环保管理制度,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公司将研究环境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第八条公司将定期组织环境保护的检查与评估,确保公司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九条公司将加强环境管理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条公司将负责排放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监测与控制,确保排放达标。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一条公司将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二条公司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保证生产操作安全。
第十三条公司将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并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的检查与评估,确保公司的生产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四条公司将负责安全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安全设施的完好和有效使用。
第十五条公司将倡导安全生产的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公司将建立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环保和安全生产行为进行考核。
第十七条公司将建立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第十八条公司将加强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增强员工的环保和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的环保和安全生产技能。
公司对托管煤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对托管煤矿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保障煤矿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托管煤矿的管理工作,包括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
第三条公司对托管煤矿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四条托管煤矿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托管煤矿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第六条托管煤矿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托管煤矿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生产设施完好、安全操作规程落实。
第八条托管煤矿应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九条托管煤矿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完好、运行正常。
第十条托管煤矿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十一条托管煤矿应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责任心。
第十二条托管煤矿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第十三条托管煤矿应建立健全劳动用工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托管煤矿应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第十五条托管煤矿应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规范用工行为。
第五章财务管理第十六条托管煤矿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收支合法、合规。
第十七条托管煤矿应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八条托管煤矿应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财务状况真实、透明。
第六章环境保护第十九条托管煤矿应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第二十条托管煤矿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食品工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食品生产的特点是四多,即原料多,生产方法多,产品 的品种多,产生的废物也多。食品废弃物种类繁多,有可再 利用的副产物,也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质,其来 源除由生产过程中产生之外,还有非生产性的固体废弃物, 另外在治理废水或废气的过程中有时还会有新的废渣产生, 所以废弃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由食品企业排放出的固体形 式的废弃物质,凡是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等 各种废弃物都属于有害废渣。
(二)按处理程度分类
废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二级、三 级处理。
1.一级处理(初级处理或预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漂浮 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废水pH值、减轻 废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工艺负荷的处理方法。常 用方法有筛滤法、沉淀法、上浮法、预曝气法。一般 经过一级处理后BOD的消除率约为25%~40%左右和 大约去除70%的总固形物,废水的净化程度不高,还 必须进行二级处理。相对二级处理而言,一级处理又 属于预处理,可在食品加工厂厂区进行预处理。
饮料厂
啤酒厂
啤酒
麦芽、酒花
麦芽清洗设备 和Βιβλιοθήκη 却水清酒(日本酒)厂清酒
米
清洗设备排水
酒厂
白酒、果酒、药酒
薯类、各种 水果
蒸馏后发酵排水、 冲洗设备
琼脂厂
琼脂
石花菜
原料处理设备、 漂白排水
蔬菜、水果罐头 和农产品加工厂
水果蔬菜罐头、果酱、果 冻、花生制品
各种蔬菜和水 果
原料处理设备、杀菌、 冷却水
PH值:1.0~12.0 BOD:200~600 SS:20~200 Cl—:2500~6000 PH值:6.0~8.0 BOD:40~300 SS:200~300 PH值:6.0~8.0 BOD:20~400 SS:400~600 PH值:1.4~7.0 BOD:150~1100 SS:90~100 PH值:6.0~8.0 BOD:500~3000 SS:3000 PH值:6.0~8.0 BOD:1500~2000 SS:1000~2500
3.物理化学法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去除 废水中的污染物质的方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吸 附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萃取法、气提法 和吹脱法等。
4.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原理,使废水 中呈溶解状胶体以及细微悬浮固体状的有机性污 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根据微生物作用 的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 氧生物处理法两种。前者包括:活性污泥法,生 物膜法,好氧氧化塘,土壤处理法等,后者包括: 厌氧消化法,厌氧塘等。
各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态污染物可利用其质量较 大的特点,通过外力的作用将其分离出来,通常称为除尘; 气态污染物则要利用污染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采 用冷凝、吸收、吸附、燃烧、催化等方法进行处理。
(一)除尘技术
(二)气体污染物的处理技术
1.吸收法 2.吸附法 3.催化法 4.燃烧法
5.冷凝法
选择食品工业排放污水处理工艺,不仅要考虑污水 中有害物质的组成,而且要了解排出污水水质、水量的瞬 时变化情况,对于食品工业污水: 一级处理一般是采用固液分离技术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 和悬浮物;
二级处理是主要处理过程,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去除水 中有机物等有毒物质,在需要的场所物理化学法可以用来 进行酸、碱中和处理; 三级处理一般采用膜处理法、强氧化剂氧化等技术将污水 进一步净化,多适用于特殊食品加工的饮用水所作的最终 处理,一般不需要也不用来处理食品工厂的废水。
6、酸碱度pH 酸度和碱度也是废水的重要污染 指标。常用pH来表示废水的酸性和碱性程度。 7、温度 废水温度过高而引起的危害称为热污染。 在物理和化学处理系统中,由于废水温度的大幅 度变化,也会影响到处理过程的稳定性。通常, 市政管理部门都会规定出废水的最高允许温度。 8、有毒物质 食品工业废水一般是无毒的。但有 时造成废水中出现有毒物,通常是过量的游离氨, 用来消毒的剩余氯,以及清洗用的洗涤剂或其他 有毒物如油漆,溶剂和农药等。
食品工业污水的典型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污水→悬浮分离→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 ↓ 污泥处理 ↓ 达标排放
第二节 食品工业废气及其处理
一、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有害的气态污染物进人大气,使大气在成分、 气味、颜色和性质等方面发生变化,危害生物生活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和动植物的生存。 大气中超过洁净空气组成中应有浓度水平的物质,称大气污染物。 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种类是相当多的, 按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如工厂排放的废气),引起公 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 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溶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奶制品厂
设备和各种器具清 洗排水
水产品加工 厂
鱼贝类加工制 鱼贝类、 原料处理设备、水 调料 品、鱼粉、海 煮设备、其他器具 产品肥料 清洗排水、除臭设 备排水 砂糖、糖粒 原糖 过滤设备、冷却水
砂糖加工厂
膨化粉、酵母、其 他酵母合成剂制造 商 面包糕点厂
膨化粉、酵母和酵母 合成剂 各种面包、饼干、糕 点 汽水、果汁
第六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 工业废水及其处理
一、 概 述
废水中含的主要污染物有: 1.漂浮在废水中的固体物质,如茶叶、肉和骨的碎屑、 动物或鱼的内脏、排泄物和畜毛、植物的废渣和皮等; 2.悬浮在废水中的油脂、蛋白质、淀粉、血水、酒糟、 胶体物等; 3.溶解在废水中的糖、酸、盐类等; 4.来自原料挟带的泥砂和动物粪便等; 5.可能存在的致病菌等。 概括地说,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特点是:有机物质和悬 浮物含量高,易腐败,一般无毒性。
四、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废水在离开食品工厂前必须降低的污染程度, 特别是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之间,差异很大, 这取决于很多因素:①废水是否排入城市污水处 理工厂或商业废水处理工厂,如果是,该厂能处 理的最大污染负荷是多少?②这种处理的费用有 多大,如由食品工厂自行处理是否会更经济些? ③食品工厂拥有什么样的排放权利,应当遵守哪 些法规?
2.二级处理 通过一级处理后,再加处理,用 以除去污水中大量有机污染物(即BOD),使污 水进一步净化的工艺过程。一般经过二级处理 后废水中的BOD,可去除80%~90%,处理后 水中的BOD含量可低于30ml/L。采用好氧性 生物处理法各过程可以达到这种标准。一般而 言,经二级处理后,废水已具备了排放水的标 准。二级处理可在大型食品加工厂厂区附近进 行。
按其形成过程的不同,可分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又 称原发性污染物。二次污染物又称续发性污染物。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 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二、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食品加工厂的废气具有种类繁多,组成复杂,污染物浓 度高,污染面大的特点,其典型的废气有含硫化合物、氟化 物和氮氧化物,如SO2、H 2SO3、H2S、NO2、NO等,使周 围的大气和土壤受到污染。其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大气 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葡萄糖、麦芽糖 制造厂
葡萄糖、麦芽糖
淀粉、麦芽
原料处理设备、漂白设备
面条制造厂
切面、挂面、荞麦面、手 擀面条
小麦、面粉、 荞麦
原料处理设备、水煮设备
PH值:6.0~8.0 BOD:250~600
三、废水处理途径和方法
(一)按处理方法分类
现代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 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方法。 1.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和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 呈悬浮固体状态的污染物质。也称为机械处理法。根据物理 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筛滤截流 法。 2.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原理分离和除取废水中呈溶解胶体 状态的污染物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在 化学处理法中,以投加药剂产生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处理单元 是: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而以传质作用为基础的处理 单元则有:萃取、汽提、吹脱、吸附、离子交换等。
3.三级处理 这一级处理的任务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 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质,其中包括微生物未能降解的 有机物,以及磷、氮和可溶性的无机物。三级处理同 深度处理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致。三级处 理是经二级处理后,为了从废水中去除某种特定的污 染物质,如磷、氮等,而补充增加的处理单元。深度 处理则往往是以废水回收,复用为目的时在二级处理 后所增设的处理单元或系统。 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是城市污水和食品工业废 水处理中经常采用的,故又称常规处理。三级处理一 般投资较大,管理复杂,但能充分利用水资源,在当 前水资源紧缺情况下应大力发展此类处理。
工业废水来源及水质表
产品名称 加工厂类别 肉类加工厂 红肠、火腿、 咸肉 奶油、干酪、 酸乳酪、冰激 凌 禽肉、 鱼肉 调料 牛奶 原料处理设备、水 煮设备、冷却水 pH值:5.5~7.5 BOD:300~600 SS:100~150 pH值:6.5~11 BOD:50~400 SS:70~150 pH值:6.6~8.5 BOD:200~2000 SS:150~1000 pH值:6.0~8.0 BOD:80~200 SS:70~100 原料 主要污染源 排水水质( (mg/L)
3、总需氧量(TOD) 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O、N、 S等,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02、H20、NO2 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TOD的值 一般大于COD的值。 4、总有机碳(TOC) 总有机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 种水质快速测定方法,用于测定废水中的有机碳的总 含量。TOC的测定时间也仅需几分钟。TOC虽可以 以总有机碳元素量来反映有机物总量,但因排除了其 他元素,不能反映有机物的真正浓度。 5、总悬浮固形物(Total Suspended Solid) 废水中 总悬浮固形物简称TSS,系指飘浮在废水表面和悬浮 在废水中的总固形物质含量,是废水的重要污染指标 之一。废水中的大部分TSS,可采用过滤法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