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法规

合集下载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本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本

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却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规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行为,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完善的法规体系。

本文将对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范本进行探讨。

一、环境保护基本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该法规定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保护要求和责任分配。

它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和程序,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评价结果的利用、公众参与等进行规定。

此外,该法还对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违法行为的追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该法旨在保护水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水和生态用水的需求。

在工程建设中,特别是涉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项目,必须按照该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建立相应的水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污染防治进行了详细规定。

工程建设必须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责任。

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并确保废物的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措施的实施。

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

根据该法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依据和决策依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编制。

同时,评价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程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污染和危害。

第四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当妥善处理泥浆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河流。

除设有符合规定的装置外,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或者焚烧油毡、油漆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使用密填充式的圆筒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处理高空废弃物。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

第六条施工单位对产生噪声、振动的施工机械,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设置临时绿地,保护周边自然环境。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职责,配备环境保护设施和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措施减轻事故对环境的影响,并报告有关部门。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水平。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依法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和情况。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引言:建筑工程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产业,它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与进步。

然而,建筑工程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环境,各国普遍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对建筑工程进行规范和监管。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并着重介绍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意义与原则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了建筑工程在设计、建设、运营、拆除等各个阶段的环境保护要求和责任。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时,通常会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预防原则:环境保护法律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包括从项目设计、选址、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入手,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治理与修复原则:环境保护法律要求对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建筑工程进行治理和修复,恢复环境的自然生态功能。

例如,当建筑工程导致土壤污染时,法律规定要求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清理和修复。

3. 污染物排放控制原则:环境保护法律对建筑工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严格控制。

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建筑工地在施工期间必须控制扬尘的排放,保持空气质量。

二、中国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在中国,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建筑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1. 环境影响评价法:该法规定了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在建筑工程立项之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措施和监管办法。

建筑工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如覆盖工地、喷洒抑尘剂等。

同时,污染源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避免超标排放。

3. 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定了对建筑工程的水污染进行防治的措施和要求。

建筑工程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水污染排放标准,严禁随意排放废水。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建筑工程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活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保护环境。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列表。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该法规于1998年颁布实施,主要强调了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一法规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工程在建设之前对环境影响的科学分析和系统评价,并通过必要的措施减轻和消除了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惨重后果。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法规于2002年颁布实施,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必须要切实保护环境,建立起完备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该立法的主要目的是规范施工现场的行为,保障环境和公共安全,避免过度损害生态环境。

三、《建筑工程节能条例》该法规在2014年颁布实施,旨在通过促进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工程的节能水平。

该条例规定了针对建筑工程的节能措施,促进节约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提供支持和规范。

四、《食品安全法》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产品也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该法规在2015年颁布实施,主要规定了建筑工程中应合理使用食品相关原材料和产品,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五、《水污染防治法》该法规从1996年开始实施,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建筑工程消耗的水资源做出了规定,以减少对本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该法规规定了建筑工程排放废水的标准和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对水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

六、《大气污染防治法》该法规自1987年开始实施,主要规定了建筑工程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

尤其是对烟尘、废气、噪声等环境污染进行了详细规定,通过建设和管理切实保障环境和公共健康。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概述: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是指在建筑过程中,合理规划、科学施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行为。

为了规范建筑工程环境保护行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就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中国政府制定的最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包含了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根据该法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落实。

二、建筑施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筑施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建筑施工项目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一制度旨在通过专家评估和公众参与等程序,对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污染问题。

该法规定,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气的排放量,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排放。

同时,该法还规定了对于不符合法定排放标准的建筑工程单位,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大气环境不受污染。

四、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主要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水污染问题。

依照该法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废水治理设施,并进行合理排放和处理。

对于不符合法定标准的排放行为,相关责任单位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此外,水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应实施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和防止水资源污染等。

五、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土壤的保护和污染治理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对可能造成的土壤污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施工单位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置和合理处置。

结论: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涵盖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造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建造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本旨在提供关于建造工程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以便相关从业人员和利益相关方参考和遵守。

以下是对建造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细化的章节内容:一、建造工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详细注释:该法规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

2.《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该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包括项目审批、施工过程控制、监督检查等方面。

二、建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建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暂行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范围、程序和要求。

2.《建造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定》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工程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的程序和标准。

三、建造施工噪声与振动控制:1.《建设工程施工噪声和振动控制规范》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施工过程中噪声和振动的控制标准和技术要求。

2.《城市市区建造工地、建造拆除工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地噪声等级标准》详细注释:规定了城市建造工地、拆除工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工地噪声等级标准。

四、建造施工环境污染防治:1.《建造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布置、废弃物处置、水土保持等方面。

2.《建造施工废弃物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施工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和管理要求。

五、建造节能与资源利用:1.《建造节能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节能的要求,包括建造设计、建造材料选择、采暖通风等方面。

2.《建造节能工程管理办法》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节能工程的管理要求,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

六、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建造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包括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

2.《建造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详细注释:规定了建造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包括施工现场安全、危(wei)险作业管理等方面。

2024年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024年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2024年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保障工人安全健康,促进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

第四条工程建设单位应通过加强法规宣传、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意识,推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

第五条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并向有关部门备案。

第六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同时,要建立稽查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

第七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八条工程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九条工程建设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与设备,如安全防护网、警示标识、防护栏杆等。

并且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制定健全的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作人员要进行特殊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确定排查频次和必要的整改措施。

第十二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措施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统计和报告制度,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传达给相关岗位人员。

第三章职业健康管理第十四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其体检结果符合相关要求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单位应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和工艺流程,降低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法规定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法规定

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法规定一、《环境保护法》对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的规定《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其中对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作了明确规定。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项目立项时就考虑环境保护问题,编制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和管理措施,做好施工前的预防工作。

2. 责任追究。

工程施工单位违反环境保护法规,造成环境损害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3. 合理利用资源。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公众参与。

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积极倾听公众意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采取适当措施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 灾害应对。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发生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灾害,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减少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法》还对工程施工单位的具体行为作出了规定,包括:1. 环境影响评价。

任何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前都必须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保主管部门报批。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

2. 环境监测。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环境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排污治理。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合法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不得随意倾倒、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4. 节约用地。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合理规划用地,尽量减少土地占用,保护耕地和自然生态环境。

5. 废弃物处理。

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此外,《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环境资源税、环境保护费等制度,对污染者进行经济处罚,鼓励工程施工单位出台环境友好政策,鼓励使用节能环保设备和技术,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二、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法规实施的困难和挑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但在实际工程施工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1. 法规执行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漫漫其悠远
产品具有唯一性
路漫漫其悠远
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
路漫漫其悠远
产品具有多样性
悬索桥 斜拉桥 钢拱桥
路漫漫其悠远
施工作业自然环境恶劣
路漫漫其悠远
施工过程艺复杂、工序繁多,手工操作多
路漫漫其悠远
施工队伍流动性大
路漫漫其悠远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与现状

据调查分析,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直接的
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
对建筑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是避免建筑生产
事故,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的最基本保证。
路漫漫其悠远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 建筑业共分为四大类,分别为:
1.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2.建筑安装业 3.建筑装饰业 4.其他建筑业
路漫漫其悠远
4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法规
• 4.1概述 • 4.1.1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概念 •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是指建筑生产过
程中要避免人员、财产的损失及对周围 环境的破坏。 • 它包括建筑生产过程中的施工现场人 身安全、财产设备安全,施工现场及附 近道路、管线和房屋的安全,施工现场 和周围的环境保护及工程建成后的使用 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房屋工程建筑 土木工程建筑
路漫漫其悠远
土木工程建筑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
路漫漫其悠远
土木工程建筑
水利和港口工程建筑
路漫漫其悠远
土木工程建筑
工矿工程建筑
路漫漫其悠远
土木工程建筑
架线和管道工程建筑
路漫漫其悠远
建筑工程产品的生产(施工)与一般消费品的工厂化生 产不同,它具有以下七个特点: 产品具有唯一性 产品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 产品具有多样性 施工作业自然环境恶劣 施工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施工工艺复杂、工序繁多,手工操作多 施工队伍流动性大
2010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交 出了让人满意的成绩单:全年完成总产值 95206亿元,同比增长24%;建筑业房屋建筑 施工面积达70.1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
路漫漫其悠远

据统计,我国建筑业每年因工死亡率大体
为千分之3,仅次于采矿业而位居全国各行业
的第二位,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社会规范:调整人与人之 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操作规程 标准 规程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法规
主要原因分析
1)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建筑 市场需求巨大,建设工程点多面广量大,施工活动 空前活跃,建筑业进入新一轮事故易发、多发期。
2)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特 别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没有层层落实到基层、 作业队班组。
3)作业现场施工组织不合理,重大及危险工程未做 专项设计和专家论证,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中毒和窒息:包括煤气、油气、沥青、化学、一氧 化碳等中毒 其它伤害,包括: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发生起数前三位的事故类别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安全生产法规是指调整在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同劳动者或生产人员的安全和健 康,以及与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安全保 障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 称,是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路漫漫其悠远
4)从业人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 纪律的现象十分严重,安全生产意识薄弱。
5)施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后,安全技术保 障和防护措施不配套。
6)政府行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路漫漫其悠远
• 4.1.2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立法现状


我国2002年6月通过《中华人民共
和国安全生产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 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 •
• • • • • • • •

路漫漫其悠远
坍塌
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 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 伤害的事故。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的爆炸 瓦斯爆炸,包括煤尘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包括化学、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路漫漫其悠远
• 制度的非完美性 • 制度的滞后性 • 制度的强制性
路漫漫其悠远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 我国最具活力和规模的基础产业,关联产业众多, 社会影响较大,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8年全国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累计施工项目328977个,同比增长26170个;新 开工项目228776个,同比增加17649个;新开工 项目计划总投资77539亿元,同比增长5.4%。
工程建设安全生产及环 境保护法规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4
工程安全事故
按伤害方式分:
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碎裂崩块、碰伤 等伤害,包括因爆炸而引起的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包括挤、压、撞、倾覆等 机具伤害,包括绞、碾、碰、割、戳等 起重伤害 触电,包括雷电打击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 工程建筑的安全生产是保证国家安全生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建设必须管安全”是工 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原则。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法规和 规范性文件,主要有:
• 1980年《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1983年《国营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条例》; • 1989年《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
规定》;
• 1991年《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路漫漫其悠远
• 2003年11月《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的行政法规。
路漫漫其悠远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法规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法规
安全法规
企业规章制度
路漫漫其悠远
技术规范:合理利用自然 力、生产工具、交通工具 和劳动对象的行为准则。
路漫漫其悠远
2009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增 长趋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 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 7.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148654个,同比增 加4741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3960亿 元,同比增长95.9%。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 行,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