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专科教材)汇总
(2021年整理)电子电路基础教材习题解天津大学出版社

a I 10W
2W
6I
4W
2W
b 题图1.9
解: 将图中实际受控电流源等效变换成实际受控电 压源 (见下图)。
+
a I 10W
12I 2W
4W
2W
b
将上图中两个 2W 串联后形成的实际受控电压源
等效变换成实际受控流电源 (见下图)。
R 4W
+
10A
8V
-
则有
1W R 4W
5V
+
+
8V -
5 + 8 1A 1+ R + 4
解得
R= 8W
1.15 对题图 1.15 的直流电路,试求电压 U 和电 流 I 以及各电源供出的功率。
U 10W + -
I 6A 5W +
2A
+
30V
25V
-
-
题图1.15
解: 根据 KCL 和 KVL 得
用电阻并联关系有下图。 A
2A 7.2W 16.8W
0.75A
将两个实际电流源等效变换成两个实际电压源(见 下图)。
7.2W
+ 14.4V
-
A 16.8W
+
12.6V -
最后得电流表读数为
○A 14.4 -12.6 0.075 A
7.2 + 16.8
1—6
第一章 电路元件和电路基本定律
5A 2W 2W
节点 4、5、6 等电位,则有下图所标注的支路电流。
I
I1 6 R
4
R3
《电路基础与实践》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元器件实验基础1.通过色环分别求出一下电阻的阻值R1R2R3R1R2R3根据表格可以得出:R1:23×101 ±5%R1的阻值应该在218Ω 到241Ω之间.R2:33×102 ±5%R2的阻值应该在3.2 kΩ 到3.4 kΩ之间.R3:68×103 ±5%R3的阻值应该在64.6 kΩ 到71.4 kΩ之间.如下图左, 将数字万用表(Digital Multimeter, 简称DMM) 设置为[Ω]的测量模式, 并测量出电阻阻值.要注意的是, 任何工程测量都存在误差, 因此DMM所得出的测量误差可以通过仪表参数进行计算, 本章实验中我们不对此做出详细阐述。
2.如上图右,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已知滑动变阻器是0-10k,那么绿线端和蓝线端的电阻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答: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10kΩ即绿线端到黄线端的电阻大小。
因为蓝线到黄线端的电阻为5.8kΩ,所以绿线端到蓝线端的电阻为4.2k欧姆。
2. 欧姆定律1.如果电压为24 V应用在2.2 kΩ的电阻上,则电流是多少?答:由欧姆定律公式可知:I=V R代入数值:V=24V R=2.2KΩ可以得出电流I=10.9mA2.如果电阻上的电压为12 V,需要多大的电阻来可以得出电流为1.2 mA?答:由欧姆定律公式可以知道:R=V I代入数值:V=12V I=1.2mA可以得出电阻R=10KΩ3.根据下图电路的的连接以及仪器显示,不要在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或者读色环的方法下,能否计算出,所用电阻的阻值?答:从图片可知MEGO提供的电压大小为5V,VEGO测得电流大小为22.72mA。
由欧姆定律公式可以知道:R=V I代入数值:V=5V I=22.72mA可以得出电阻R=220Ω4.表格1中, 第三列电流是根据计算得出, 第四列电流是根据测量得出.两者之间是否足够接近? 两者之间的实验误差是否可以验证欧姆定律以及本实验的正确性.答:略5.绘制欧姆定律关系图. 根据表格1的数据, 在本章结尾处的方格纸中绘制伏安特性图,也就是I-V曲线.答:略6.画出电阻的I-V曲线后, 我们可以根据该曲线得出在不同条件下的电流或电压值.比如: 当I = 5.6 mA, 我们可以在曲线上找出对应的V R值.根据这个特点, 将表格2完成.表格 2(a)通过I-V曲线的斜率可以计算阻值, 其方法如下:斜率(slope)=m=∆y∆x=∆I R∆V R=1R提问: 如果某电阻的I-V曲线斜率为0.001 Ω-1 (单位是: 西门子) , 其阻值是多少?答:略(b)计算:根据(a)中的公式, 假设I-V曲线的斜率为m.如果阻值增长, 那么对应m应当增加或是减少?假设某器件的I-V曲线函数的图像几乎是平坦的, 那么这是一个导体还是绝缘体?答:略绘制电阻的I-V曲线:流电电压3.串联和并联电路1.在表1和表2中, 对比三种方法(计算, 测量, 欧姆定律)所得到的等效阻值是否足够接近?答:略2.仔细观察下图的电路,根据电源以及万用表的读数,连接下图万用表的正端(红色线的部分)使得下图的电路连接以及读数都是合理的。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三章

2、串联负反馈都是电流负反馈,并联负反馈都是电压反馈。
(错)3、将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短路,则反馈信号也随之消失。
(错)4、在瞬时极性法判断中,+表示对地电压为正,—表示对地电压为负。
(错)5、在串联反馈中,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以电压形式出现,在并联反馈中,反馈信号在输入端是以电流形式出现。
(对)三、选择题1、反馈放大短路的含义是(C )。
A.输入与输出之间有信号通路 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C.除放大电路外,还有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2.图3-1-1所示为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部分,Re1引入(C ),Re2引入(B )。
A.交流反馈B.直流反馈C.交直流反馈3、判断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的方法是(C )。
A.输出端短路法B.瞬时极性法C.输入端短路法4、将放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短路,若反馈信号仍存在则属(B )。
A.电压负反馈B.电流负反馈C.串联负反馈D.并联负反馈5.电路如图3-1-2a所示,反馈类型为(D )。
A.电压并联直流负反馈B.电压并联交直流负反馈C.电流串联交直流负反馈D.电流并联交直流负反馈6、电路如图3-1-2b所示,反馈类型为(C )。
A.电流串联负反馈B.电压并联正反馈C.电压串联负反馈D.电流并联正反馈四、简答题1、什么是正反馈?什么是负反馈?主要用途是什么?略2、图3-1-3所示电路中,所引入的分别是直流单奎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3、图2-1-4所示电路中,在不增加电路元件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接线方式,可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减小失真的目的?4、在图3-1-5所示各电路中,指出哪些是反馈元件?判断个电路的反馈类型(如系多级放大器,只判断级间反馈类型)。
设图中所有电容对交流信号均可视为短路。
§3-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影响一、填空题1、放大器引入负反馈使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下降,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提高,非线性失真减小,同频带展宽,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解答第1章

第一章习题解答题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AO。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
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
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
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 )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P U 为-6V ,阴极(N 端)电位N U 为-12V 。
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
理想情况为零,相当于短路。
所以V U AO 6-=;图(b )中,断开VD 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U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VU AO 12-=; 图(c ),断开VD1,VD2时∵ V U P 01= V U N 121-=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N P U U<∴ VD1处于正偏导通,VD2处于反偏而截止V U AO 0=;或,∵ VD1,VD2的阴极连在一起∴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V U AO 0=,而 A N P U UV U =<-=2215∴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1、VD2,∵ V U P 121-= V U N 01= 11N P U U < V U P 122-= VU N 62-= 22N P U U <;∴ VD1、V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电工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工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总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负电荷两种电荷。
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电场强度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规定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4、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3min,通过这个电阻的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200C。
5、若3min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6、432mA=;125μA=;=1250mA;=50μA。
7、=6800V;950mV=;=5600mV=。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 A、V B,则A、B两点的电压为U AB=VA-VB。
9、已知电路中A、B两点的电压为U AB=18V,A点电位为0V,则B点电位V B=-18V。
10、把其他形式能转换为电能的设备叫电源。
11、电路主要由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四部分构成。
12、电源电动势E=,内阻RO=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电流I=1A,路端电压U=4V。
13、电流在某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除了和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成正比,还和时间成正比。
14、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源电动势所供给的功率,等于负载电阻和电源内阻所消耗的功率和。
15、额定值为“220V,40W”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1210Ω。
如果把他接到110V电源上,他实际消耗的功率为10W(白炽灯热电阻值不变)。
16、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R=RO,负载获得最大功率为Pm=E2/4R。
17、有一台“220V,1000W”的电熨斗,接上220V的电源工作1小时,他将消耗电能。
18、在电阻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电路的总电压与分电压关系为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路基础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电路基础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1KWH电可供一只“220V.25W的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
A、20hB、40hC、25hD、45h正确答案:B2、我国低压供电电压单相为220伏,三相线电压为380伏,此数值指交流电压的()。
A、平均值B、最大值C、有效值D、瞬时值正确答案:A3、10度电可供220V/40W的灯泡正常发光()。
A、250hB、20hC、200hD、260h正确答案:B4、某正弦电压有效值为380V,频率为50Hz,计时始数值等于380V,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A、u=380sin314t(V);B、u=380sin(314t+90^0)V;C、u=537sin(314t+45^0)V;D、u=537sin(314t+90^0)正确答案:C5、已知某正弦量i=5A2sin(314t+30°)A,则其最大值为()。
A、5B、5a2C、10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6、当用万用表测较大电阻值时,不小心将两手接触在电阻两端,此时测量值会()。
A、不变B、偏大C、偏小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C7、常用电工仪表的难确度等级分为()。
A、四级B、七级C、五级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B8、交流发电机用转子总成来产生()。
A、磁场B、电场C、电磁场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9、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的数量关系为()。
A、UL=A3UPB、UL=A2UPC、UL=UP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10、1安培等于()微安。
A、102B、109C、106D、103正确答案:C11、下列设备中,其中通常作为电源()。
A、发电机B、电视机C、电炉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A12、电流表必须如何在被测电路中进行测量()。
A、并联B、串联C、串并联D、以上皆正确正确答案:B13、电容器电容量的大小与极板的哪一部分成正比关系()。
A、面积B、之间的距离C、尺寸D、材料正确答案:A14、锗二极管的管压降约为()。
电子电路基础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题与习题1.1. 半导体材料都有哪些特性?为什么电子有源器件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1.2. 为什么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特性?如何用万用表判断二极管的好坏? 1.3. 为什么不能将两个二极管背靠背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极管? 1.4. 二极管的交、直流等效电阻有何区别?它们与通常电阻有什么不同? 1.5. 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是什么?三极管为什么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 1.6. 如图P1-1(a)所示的三极管电路,它与图P1-1(b)所示的二极管有何异同?1.7.稳压二极管为何能够稳定电压?1.8.三极管的交、直流放大倍数有何区别?共射和共基电流放大倍数的关系是什么?1.9.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各是什么?1.10. 如图P1-2所示,设I S =10-11A ,U T =26mV ,试计算u i =0,0.3V ,0.5V ,0.7V 时电流I 的值,以及u i =0.7V 时二极管的直流和交流等效电阻。
解:由I= I S *(exp(U i / U T )-1) 当U i =0时,I=0;当U i =0.3V 时,I=1.026×10-6A ; 当U i =0.5V 时,I=2.248×10-3A ; 当U i =0.7V 时,I=4.927A ; 直流等效电阻R= U i /I = 0.7V/4.927A = 0.142 Ω∵exp(U i / U T )>>1∴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26/4927 = 5.277×10-3 Ω(a)(b)图P1-1图P1-2+ -u i Di1.11. 电路如图P1-3所示,二极管导通电压U D =0.7V ,U T =26mV ,电源U =3.3V ,电阻R =1k Ω,电容C 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输入电压u i 为正弦波,有效值为10mV 。
试问二极管中流过的交流电流有效值为多少?解:U =3.3V>>100mV ,I =(U -U D )/R = (3.3-0. 7)/1k = 2.6 mA 交流等效电阻:R d = 26/I = 10 Ω 交流电流有效值:Id = Ui/Rd = 1 mA1.12. 图P1-4(a)是由二极管D 1、D 2组成的电路,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 =0.3V 、反向击穿电压足够大,设电路的输入电压u 1和u 1如图P1-4(b)所示,试画出输出u o 的波形。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1-3. –0.5A; –6V; –15e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 22t W.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1-8. 2F; 4 C; 0; 4 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1-10. 1– e -106t A , t >0 取s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1-12. 0.4F, 0 .1-13. 供12W; 吸40W;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 –1mA; –50V, –1mA; 50V ,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 ,50W;50V ,250W;–3V ,–15W;2V ,10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8. 24V , 发72W; 3A, 吸15W;24V 电压源; 3A ↓电流源或5/3Ω电阻.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 18V . 1-21. K 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 ,0; K 闭合: (a)10V ,4V ,6V; (b)4V ,4V ,0; (c)4V ,0,4V;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1-24. 14V .1-25. –2.333V , 1.333A; 0.4V , 0.8A. 1-26. 80V . ※第二章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 R /8; 1.5Ω; 1.269Ω; 40Ω; 14Ω.2-2. W P 484=低,W P 4484⨯=高. 2-3. 1.618Ω.2-4. 400V;363.6V;I A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6. 5k Ω. 2-7. 0.75Ω.2-8.R 1=38K Ω,R 2=10/3K Ω 2-9. 10/3A,1.2Ω;–5V,3Ω; 8V ,4Ω; 0.5A,30/11Ω. 2-10. 1A,2Ω; 5V ,2Ω; 2A; 2A; 2A,6Ω. 2-11. –75mA; –0.5A. 2-12. 6Ω; 7.5Ω; 0; 2.1Ω. 2-13. 4Ω; 1.5Ω; 2k Ω. 2-14.1.6V ,-24V 2-15. (a) (b) –2 A ↓, 吸20W. 2-16. 2-17. 3A. 2-18. 7.33V . 2-19. 86.76W. 2-20. 1V, 4W. 2-21. 64W.2-22.电压源发50W ,电流源发1050W 2-232-24. 7V, 3A; 8V ,1A. 2-25. 4V, 2.5V, 2V. 2-26.2Ω 2-27. 60V . 2-28. 4.5V. 2-29. –18V .2-30. 原构成无解的矛盾方程组; (改后)4V,10V . 2-312-32.2.5A2-33. 3.33 k , 50 k .2-34 加法运算 )(3210i i i u u u u ++-= 2-35. R 3 (R 1 +R 2 ) i S /R 1 . 2-36. 可证明 I L =- u S /R 3 . 2-37. –2 ; 4 . ※第三章3-1. 44V;–1+9=8V; 6+9=15V; sin t +0.2 e – t V.3-2. 155V.3-3. 190mA.3-4. 1.8倍.3-5. 左供52W, 右供78W.3-6. 1 ; 1A; 0.75A.3-7. 3A; 1.33mA; 1.5mA; 2/3A; 2A.3-8. 20V, –75.38V.3-9. –1A; 2A; 1A.3-10. 5V, 20 ; –2V, 4 .3-12. 4.6 .3-13. 2V; 0.5A.3-14. 10V, 5k .3-15.3-16.22.5V3-17. 4/3 , 75W; 4/3 , 4.69W.3-18. 3 , 529/12W.; 1 , 2.25W.3-193-20. 50 .3-21. 0.2A.3-22. 1A.3-23. 1.6V.3-24. 4A;3-25. 23.6V; 5A,10V.3-26.3-27 4V3-28. ※第四章4-1. 141.1V, 100V, 50Hz, 0.02s,0o, –120o; 120 o. 4-2. 7. o A, 1/–45 o A, 18.75/–40.9 o A.4-3. U, 7.75mA .4-4. 10/53.13A, 10/126.87o A, 10/–126.87o A, 10/–53.13o A;各瞬时表达式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章后习题解析1.1 一只“100Ω、100 W ”的电阻与120 V 电源相串联,至少要串入多大的电阻 R 才能使该电阻正常工作?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又为多少?解: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1100100'===R P I A 所以应有 1120100=+R ,由此可解得:Ω=-=201001120R电阻R 上消耗的功率为 P =12×20=20W1.2 图1.27(a )、(b )电路中,若让I =0.6A ,R =? 图1.27(c )、(d )电路中,若让U =0.6V ,R =?解:(a)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2-0.6=1.4A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且为 U =1.4×3=4.2V所以 R =4.2÷0.6=7Ω(b)图电路中,3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 I ˊ=3÷3=1AR 与3Ω电阻相并联,端电压相同,因此 R =3(a)(b)(c)(d)图 1.27 习题1.2电路图÷0.6=5Ω(c)图电路中,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R =0.6÷2=0.3Ω(d)图电路中,3Ω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 ˊ=3-0.6=2.4VR 与3Ω电阻相串联,通过的电流相同且为I =2.4÷3=0.8A所以 R =0.6÷0.8=0.75Ω1.3 两个额定值分别是“110V ,40W ”“110V ,100W ”的灯泡,能否串联后接到220V 的电源上使用?如果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又如何?解:两个额定电压值相同、额定功率不等的灯泡,其灯丝电阻是不同的,“110V ,4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5.302401102240P U R ;“110V ,100W ”灯泡的灯丝电阻为:Ω===12110011022100P U R ,若串联后接在220V 的电源上时,其通过两灯泡的电流相同,且为:52.01215.302220≈+=I A ,因此40W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3.1575.30252.040=⨯=U V ,显然这个电压超过了灯泡的额定值,而100 W 灯泡两端实际所加电压为:U 100=0.52×121=62.92V ,其实际电压低于额定值而不(a ) (b) 图1.28 习题1.4电路图能正常工作,因此,这两个功率不相等的灯泡是不能串联后接到220V电源上使用的。
若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时,由于灯丝电阻也相同,因此分压相等,是可以串联后接在220V电源上使用的。
1.4 图1.28所示电路中,已知U S=6V,I S=3A,R=4Ω。
计算通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并根据两个电源功率的计算结果,说明它们是产生功率还是吸收功率。
解:(a)图电路中,三元件为串联关系,因此通过的电流相同,因此根据KVL定律可列出电压方程为:U AB -U S+I S R,因此可得恒流源端电压U AB=6-3×4=-6V。
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吸收的功率为:P= I S ×(-U AB)=3×(-6)=-18W,吸收负功率说明理想电流源实际上是发出功率;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非关联方向,发出的功率为:P=I S×U S=3×6=18W,正值说明理想电压源的确是向外供出电能;负载R上消耗的功率为P= I S2R=32×4=36W,两个理想电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b)图电路中,三元件为并联关系,因此端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中通过的电流为:Iˊ=U S÷R=6÷4=1.5A(由A点流出),对A点列一KCL方程又可得出理想电压源中通过的电流I″=3-1.5=1.5A(由A点流出)。
根据这一结果可计算出理想电流源上发出的功率为:P = I S ×U S =3×6=18W ;理想电压源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为关联方向,吸收的功率为:P = I ″×U S =1.5×6=9W ;负载R 上消耗的功率为P = I ˊ2R =1.52×4=9W ,理想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恰好等于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上消耗的功率,分析结果正确。
1.5 电路如图1.29所示,已知U S =100V ,R 1=2K Ω,R 2=8K Ω,在下列3种情况下,分别求电阻R 2两端的电压及R 2、R 3中通过的电流。
①R 3=8K Ω;②R 3=∞(开路);③R 3=0(短路)。
解:①R 23= R 2∥R 3=8∥8=4K Ω,根据分压公式可求得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7.66424100231232≈+⨯=+=R R R U U S R V33.887.662223≈÷=÷==R U I I R mA②R 3=∞时,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R 2的端电压为808281002122=+⨯=+=R R R U U SR V 10880222≈÷=÷=R U I R mA③R 3=0时,R 2I 2=0,50210013===R U IS mA 。
图1.29 习题1.5电路3图1.30 习题1.6电路1.6 电路如图1.30所示,求电流I 和电压U 。
解:对右回路列一个KVL 方程(选顺时针绕行方向): U -1+1×3=0 可得U=1-1×3=-2V 对A 点列一个KCL 方程I -1÷2-1=0可得 I =1÷2+1=1.5A1.7求图1.31所示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AB 。
解:(a )图:R AB =2+[(3∥9+6)∥8]≈6.06Ω (b )图:R AB =1.2+4+[(3+9)∥(2+6)]≈10Ω(c )图:R AB =0Ω(d )图:首先对3个三角形连接的电阻进行Y变换,然后可得R AB =10+[(10+30)∥(10+30)]=30Ω1.8 求图1.3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图1.31 习题1.7电路a b (a )8ΩΩ(b )Ω(c )Ω6Ωb (d)解:首先把原电路等效为右上图所示,求出I ′和I ″: I ′=12÷24=0.5A I ″=12÷12=1A 再回到原电路可求出电流I =1×69999+++=0.75A9Ω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为1-0.75=0.25A (方向向下),因此U=0.25×9-0.5×8=6.25V1.9 假设图1.18(a )电路中,U S1=12V ,U S2=24V ,R U1=R U2=20Ω,R =50Ω,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方法,求解流过电阻R 的电流I 。
解:由(a )图到(b )图可得A 6.020121==S I ,A 2.120242==S I ,Ω===20U1I2I1R R R由(b )图到(c )图可得A 8.12.16.0S2S1=+=+=I I I S ,Ω===1020//20//I1I2I R R R 对图(c )应用分流公式可得 3.05010108.1=+=I A图1.32 习题1.8电路Ω12V Ω″习题1.8等效电路图(a )R(b )(c )1.10 常用的分压电路如图1.33所示,试求:①当开关S 打开,负载R L 未接入电路时,分压器的输出电压U 0;②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0Ω时,分压器的输出电压U 0;③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K Ω,此时分压器输出的电压U 0又为多少?并由计算结果得出一个结论。
解:①S 打开,负载R L 未接入电路时1002/2000==U V ;②S 闭合,接入R L =150Ω时.66150150//150150//1502000≈+=U ③开关S 闭合,接入R L =15K Ω时5.9915015000//15015000//1502000≈+=U V显然,负载电阻两端电压的多少取决于负载电阻的阻值,其值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
1.11 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方法求出图 1.34所示电路中的开路电压U AB 。
解:利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互换,将原电路等效为右下图所示电路:由等效电路可得:UAB =8-4-6=-2V图1.33 习题1.10电路图1.34 习题1.11电路习题1.11等效电路6V1.12电路如图1.35所示,已知其中电流I 1=-1A ,U S1=20V ,U S2=40V ,电阻R 1=4Ω,R 2=10Ω,求电阻R 3等于多少欧。
解:并联支路的端电压 U AB = U S1-I 1 R 1=20-(-1)×4=24VU S2支路的电流假设方向向上,则6.11024402AB 22=-=-=R U U I S A对结点A 列KCL 方程可求出R 3支路电流(假设参考方向向下)为I 3= I 1+ I 2=(-1)+1.6=0.6A由此可得R 3=U AB ÷I 3=24÷0.6=40Ω1.13 接1.12题。
若使R 2中电流为零,则U S2应取多大?若让I 1=0时,U S1又应等于多大?解:若使R 2中电流为零,则U S2应等于U AB ;若让I 1=0时,U S1也应等于U AB 。
1.14 分别计算SB 两点的电位。
B -图1.36 习题1.14电路S2 2图1.35 习题1.12电路解:①S 打开时: 5.7262642)12(1212B -=⨯++---=V V5.1042642)12(125.7A -=⨯++----=V V②S 闭合时: V A =0V ,V B =126.14264=+V 1.15 求图1.37所示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
解:首先求出原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右下图所示:可得Ω=-=3590125i II I R1.16 有一台40W 的扩音机,其输出电阻为8Ω。
现有8Ω、10W 低音扬声器2只,16Ω、20W 扬声器1只,问应把它们如何连接在电路中才能满足“匹配”的要求?能否象电灯那样全部并联?解:将2只8Ω、10W 低音扬声器串联以后与1只16Ω、20W 扬声器并联,这样可得到相当于1只8Ω、40W 扬声器的作用,然后与8Ω、40W 扩音机连接在一起可满足“匹配”的要求。
如果象电灯那样全部并联时,只能起到1只3.2Ω、40W 扬声器的作用,就无法满足“匹配”的要求。
1.17 某一晶体管收音机电路,已知电源电5 习题1.15等效电路图Ω压为24V ,现用分压器获得各段电压(对地电压)分别为19V 、11V 、7.5V 和6V ,各段负载所需电流如图1.38所示,求各段电阻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