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教材汇总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城市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城市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自编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系《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通信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又是学好该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的连接、测试和调试技术;熟悉常用电子电工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熟悉安全用电知识,了解电路故障的检查和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践技术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为结合理论课程教学的需要,共设置16学时的实验课时。

第一部分绪论 (1)一、课程所属类型及服务专业 (1)二、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三、实验项目和学时分配 (1)第二部份基本实验指导 (2)实验一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2)一、实验目的 (2)二、原理及说明 (2)三、仪器设备 (2)四、实验步骤 (3)五、思考题 (4)实验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原理 (5)三、实验设备 (5)四、实验步骤 (5)五、注意事项 (6)六、思考题 (6)实验三叠加定理 (7)一、实验目的 (7)二、实验原理 (7)三、实验设备和器材 (7)四、实验电路和实验步骤 (7)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 (8)六、实验预习要求 (9)七、思考题 (9)实验四验证戴维南定理 (10)一、目的 (10)二、设备、仪表 (10)三、原理电路图 (10)四、步骤 (10)五、注意事项 (11)六、预习要求 (11)七、总结报告 (12)八、思考题 (12)实验五 RC电路的响应 (13)一、目的 (13)二、设备和元件 (13)三、实验电路图 (13)四、内容和步骤 (14)五、预习要求 (16)六、注意事项 (16)七、实验报告 (16)八、思考题 (16)实验六单相交流电路 (17)一、目的 (17)二、设备、仪表 (17)三、实验电路图 (17)四、内容和步骤 (18)五、注意事项 (18)六、预习要求 (18)七、总结要求 (19)八、思考题 (19)附:日光灯的构造及电路原理简介 (19)第一部分绪论本指导书是根据《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电路基础实验教材汇总

电路基础实验教材汇总

实验一 基本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几种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2、 掌握实际电压源和电流源的调节方法。

3、 学习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线路及原理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独立电源元件;晶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为了实现某种应用目的,就需要将某些电工、电子器件或设备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构成电路。

其基本特征是电路中存在着电流通路。

在电路中,电路元件的特性一般用该元件上的电压U 与通过元件上的电流I 之间的函数关系)(I f U =来表示,这种函数关系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

有时也称外特性(电源的外特性是指它的输出端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U 、I 坐标平面内将伏-安关系绘成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伏安特性曲线或外特性曲线。

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则该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如果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I平面上不是一条直线,则该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本实验中用到的元件有线性电阻、白炽灯泡,二极管、稳压管及电源常见电路元件。

其中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服从欧姆定律(RI U =),如图????所示,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的阻值。

白炽灯泡在工作时灯丝处于高温状态,其灯丝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具有应一定的惯性,因此其伏-安特性为一条曲线,如图???所示。

可见电流越大,温度越高,对应得电阻也越大,一般灯泡的冷电阻与热电阻可相差几倍到几十倍。

一般半导体二极管和稳压管也是非线性元件,锗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小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关闭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小,当其两端的电压大于0.4V 时,锗二极管基本处于导通状态,其通过电流很大;硅二极管的导通电压为0.7V 。

稳压管则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当稳压管两端电压达到一定的值以后,其端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即不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即稳压。

电路实验教材

电路实验教材

电路实验教材1实验八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实验目的]1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

2了解数字电路实验模块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及材料]1双踪示波器2集成芯片74LS00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74LS20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74LS86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04六反相器1片[实验内容]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及地线不能接错。

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

实验中改动接线须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按图8.1接线、输S1~S4电平开关,输出插口),出端接电平显示发(D1~D8任意一个)图8.1(2)将电平开关按表8.1置位,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8.1输入输出1234Y电压(V)HHHHLHHH(1)选用入端接2LLHH3LLLHLLLL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8.2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8.2置位,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8.2输入输出ABYY电压(V)LLHLHHHHHHLHLLLLLLHLHHLH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1)用74LS00按图8.3,8.4接线,将输入输出逻辑关系分别填入表8.3和表8.4中。

图8.34表8.3输入输出ABYLLLHHLHH图8.4表8.4输入输出ABYZLLLHHLHH(2)写出上面两个电路逻辑表达式。

4逻辑门传输延迟时间的测量。

用六反相器(非门)按图8.5接线,输入200KHZ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测输入,输出相位差,计算每个门的平均传输延迟时间的tpd值。

55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一片74LS00按图8.6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6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门电路并测试验证。

(1)组成或非门。

用一片二输入端四与非门组成或非门画出电路图,测试并填表8.5表8.5输入输出ABY00011011表8.6ABY000110_n_n_SBSKHz图8.5j-Ln_图8.66(2)组成异或门(a)将异或门表达式转化为与非门表达式。

电路基础教学教材

电路基础教学教材

电路基础教学教材1. 前言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在电路设计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电路基本概念和术语-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 电路分析方法-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电路中的电源和负载- 电路的测量和实验2. 电路基本概念和术语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定义、单位和符号。

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分析,并了解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3.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本章将介绍常见的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并讲解它们的特性和使用场景。

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数值,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4. 电路分析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电路分析的常用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和戴维南定理。

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电路分析问题,并实践使用基础电路定理和方法。

5. 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本章将介绍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学生将研究如何分析包含直流电源和交流信号的电路,并了解交流电路中的频率、相位和复数表示法。

6. 电路中的电源和负载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电源和负载,包括电池、发电机和电阻负载。

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电源和负载的功率、效率和电流分布。

7. 电路的测量和实验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基本的电路测量仪器,例如电压表和电流表。

学生将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电路实验,比如测量电阻和电的特性。

8. 总结通过本教材的研究,学生将建立起对电路基础知识的扎实理解和掌握。

他们将能够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电路设计和分析方面的问题。

希望本教材能够为学生在电路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若需要更进一步的信息或教学支持,请与我们联络。

电路基础相关书籍

电路基础相关书籍

电路基础相关书籍
1.《电路分析基础》-郭旭文:这是一本涵盖电路基础的必备教材,包含了基础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等知识点,并且配有实验案例及习题。

2. 《电路基础》- 邓建华:本书详细介绍了电路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方法和技巧,包括电路元件的特性、基本电路、网络定理和电源等等。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郭旭文:本书介绍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电路、放大电路等,同时也包括了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些实际应用。

4.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 李南江:这是一本关于数字电路设计的入门教材,包括数字电路设计基本理论、数字电路元件、数字集成电路等。

5. 《电子设计基础》- 陈旭:本书主要介绍了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电子电路、电子设计工具等,适合初学者参考。

- 1 -。

《电路基础》教材目录

《电路基础》教材目录

《电路基础》目录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1.1电路的组成及功能1.1.2 电路模型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1.2.1 电流1.2.2 电压、电位和电动势1.2.3 电功和电功率1.2.4 参考方向1.3 基尔霍夫定律1.3.1 几个常用的电路名词1.3.2 结点电流定律(KCL)1.3.3 回路电压定律(KVL)1.4 电压源和电流源1.4.1 理想电压源1.4.2 理想电流源1.4.3 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1.5 电路的等效变换1.5.1 电阻之间的等效变换1.5.2 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1.6 直流电路中的几个问题1.6.1电路中各点电位的计算1.6.2 电桥电路1.6.3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1.6.4 受控源小结习题技能训练项目一:电路测量预备知识及技能的训练技能训练项目二:实验一: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支路电流法2.2 回路电流法2.3 结点电压法2.3.1 结点电压法2.3.2 弥尔曼定理2.4 叠加定理2.5 戴维南定理小结习题实验二: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第3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3.1 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3.1.1正弦量的三要素3.1.2 相位差3.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3.2.1 电阻元件3.2.2 电感元件3.2.3 电容元件小结习题实验三:三表法测量电路参数第4章相量分析法4.1 复数及其运算4.1.1复数及其表示方法4.1.2 复数运算法则4.2 相量和复阻抗4.2.1 相量4.2.2 复阻抗4.3 相量分析法4.3.1 RLC串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4.3.2 RLC并联电路的相量模型分析4.3.3 应用实例4. 4 复功率小结习题实验四:日光灯电路的连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第5章谐振电路5.1 串联谐振5.1.1 RLC串联电路的基本关系5.1.2 串联谐振的条件5.1.3 串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5.1.4 串联谐振回路的能量特性5.1.5 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5.2 并联谐振5.2.1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5.2.2 并联谐振电路的基本特性5.2.3 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5.2.4 并联谐振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5.2.5 电源内阻对并联谐振电路的影响5.3 正弦交流电路的最大功率传输5.4 谐振电路的应用小结习题实验五:串联谐振的研究第6章互感耦合电路与变压器6.1 互感的概念6.1.1互感现象6.1.2 互感电压6.1.3 耦合系数和同名端6.2 互感电路的分析方法6.2.1 互感线圈的串联6.2.2 互感线圈的并联6.2.3 互感线圈的T型等效6.3 空心变压器6.4 理想变压器6.4.1 理想变压器的条件6.4.2 理想变压器的主要性能6.5 全耦合变压器6.5.1 全耦合变压器的定义6.5.2 全耦合变压器的等效电路6.5.3 全耦合变压器的变换系数小结习题实验六:变压器参数测定及绕组极性判别第7章三相电路7.1 三相交流电的基本概念7.2 三相电源的连接7.2.1 三相电源的Y形连接7.2.2 三相电源的Δ形连接7.3 三相负载的连接7.3.1 三相负载的Y形连接7.3.2 三相负载的Δ形连接7.4 三相电路的功率小结习题实验七: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第8章电路的暂态分析8.1 换路定律8.1.1基本概念8.1.2 基本定律8.2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8.2.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8.2.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8.2.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8.2.4 一阶电路暂态分析的三要素法8.3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8.3.1 单位阶跃函数8.3.2 单位阶跃响应8.4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小结习题实验八: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第9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9.1 非正弦周期信号9.1.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产生9.1.2 非正弦周期信号9.2 谐波分析和频谱9.2.1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达式9.2.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9.2.3 波形的对称性与谐波成分的关系9.2.4 波形的平滑性与谐波成分的关系9.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9.3.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值9.3.2 非正弦周期量的平均功率9.4 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的线性电路分析小结习题实验九: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研究第10章二端口网络10.1 二端口网络的一般概念10.2 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方程和参数10.2.1阻抗方程和Z参数10.2.2 导纳方程和Y参数10.2.3 传输方程和A参数10.2.4 混合方程和h参数势10.2.5 二端口网络参数之间的关系10.2.6 实验参数10.3 二端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传输函数10.3.1 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10.3.2 传输函数10.4 线性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0.4.1 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T形等效电路10.4.2 无源线性二端口网络的Π形等效电路10.4.3 T形网络和Π形网络的等效变换10.4.4 多个简单二端口网络的连接10.5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输常数10.5.1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10.5.2 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常数10.6 二端口网络的应用简介10.6.1相移器10.6.2 衰减器10.6.3 滤波器小结习题实验十:线性无源二端口网络的研究第11章均匀传输线11.1 分布参数电路的概念11.1.1分布参数电路11.1.2 分布参数电路的分析方法11.2 均匀传输线的正弦稳态响应方程式11.2.1 均匀传输线的微分方程11.2.2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稳态解11.3 均匀传输线上的波和传播特性11.3.1 行波11.3.2 特性阻抗11.3.3 传播常数11.4 终端有负载的传输线11.4.1 反射系数11.4.2 终端阻抗匹配的均匀传输线11.4.3 终端不匹配的均匀传输线小结习题第12章拉普拉斯变换1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12.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12.3 拉普拉斯反变换12.4 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12.4.1 单一参数的运算电路12.4.2 耦合电感的运算电路12.4.3 应用拉氏变换分析线性电路小结习题实训项目二: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试及焊接技术练习实训项目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及配盘练习。

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全套

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全套

电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全套课程名称(中文):电路基础实验课程名称(英文):CirCUitFoUndatiOnEXPerimeUt课程编号50118333课程性质独立开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1、使用教材《电路基础实验指导书》XX大学XX医学院编2、参考教材《电路分析》,胡翔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电路实验》汪建,李承,孙开放等编XX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学时学分:总学时迎总学分工实验学时或实验学分工开出时间:二年级二学期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电路基础理论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1.课程简介《电路基础》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好该门课,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将来的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电路基础实验课是检验学生掌握《电路基础》这门课程程度的有效手段之-,通过该实验可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用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

2、教学基本要求D熟悉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流源、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这些信号源的基本特性。

2)熟悉掌握使用万用电表、电压表、电流表、相位表、功率表、万能电桥、示波器对常用电量和元件参数的测量。

3)掌握实验电路图的正确联接,仪器仪表的合理布局,能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并加以排除,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事实求是的科学作风。

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写实验数据,正确绘制所观察到的波形图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特性曲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能独立完成编写实验报告的任务。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三、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六、考核与报告七.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序实验内容提要实每实验实开号名称验组属性验出学人者要时数类求别1伏安通过对几种器件伏安特性的测32验证本必特性试,了解有源器件和测试方法;科做的测加深对电压源、电流源认识并试掌握它们等效变换的条件;学会绘制特性曲线。

电路实验报告及总结(3篇)

电路实验报告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电路,加深对基本电路理论的理解,掌握电路分析和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电路元件的识别、电路连接、电路参数测量以及电路故障排查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涉及的基本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串联、并联和组合电路,以及基本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振荡电路。

通过这些基本电路的学习和实验,可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字万用表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5. 电路板6. 连接线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基本元件识别与测量- 识别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规格和参数。

-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实际值。

2. 串联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3. 并联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4. 放大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共射极放大电路,使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分析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5. 滤波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电路,使用RC网络。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滤波效果,分析电路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6. 振荡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RC振荡电路,使用运算放大器作为振荡元件。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振荡波形,分析电路的振荡频率和稳定性。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基本元件测量- 电阻、电容、电感的实际值与标称值对比,分析误差来源。

2. 串联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对比。

3. 并联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对比。

4. 放大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分析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5. 滤波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效果,分析电路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实验注意事项I锗二极管硅二极管直 + 200ΩA流 稳 压 电 V R-10 I-50 0.2 0.4 0.6 0.8 1U源-稳压管三、实验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 1 2、直流电流表 1 3、直流电压表 1 4、被测电路元件 1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按图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从小到大),分别 测出电阻R的电流和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2、测量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将电阻去掉,接入白炽灯泡,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 (注意:白炽灯泡的最大电压值),分别测出白炽灯泡的电流和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3、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将白炽灯泡去掉,接入二极管(注意二极管的导通方向), 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注意:锗二极管导通电压 0.4V ,硅二极管导通电压 0.7V ),分 别测出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

1、实验时,不能将被测元件直接接到电源两端,以防短路,一定要接入 200Ω 电阻限流。

2、每次测量前,应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 0V ,实验时,直流稳压电源输出应从小到大慢 慢调节,并注意所测元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测量时不要超过其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电 阻 U/VI/mA 灯 泡 U/VI/mA 二 极 管U/VI/mA否则,将损坏被测元件。

3、注意二极管的接线方法。

六、思考题1、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元件的伏-安特性时,电压表可接在电流表之前或之后,两者对测量误差有何影响?实际测量时应跟据什么原则?2、分析误差原因。

100ΩR 5R 2实验二 叠加原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

2、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在线性电路中,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时,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 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 K 倍时,电路的响应 (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 K 倍。

a R 1b cUs 1=10V+-300Ω 1K ΩIs =5mAK 1 K 2+-Us 2=6V R 3 R 4f200Ωe300Ωd三、实验设备1、直流稳压电源 22、直流稳流电源 13、直流电压表 14、直流电流表1 4、叠加原理电路实验单元 1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按图接线,将两路稳压电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 10V 和 5V ,接入U s 1 和U s2 处。

调节 电流源输出 5mA ,暂不接入电路中。

2 令U s 1 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 K 1 投向U s 1 侧,开关 K 2 投向短路侧,电流源开路),用 直流电压表测量元件两端的电压,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3 令U s 2 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 K 1 投向短路侧,开关 K 2 投向U s 2 侧,电流源开路), 用直流电压表表测量元件两端的电压,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4 令 I s 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 K 1 、 K 2 投向短路侧,接入电流源),用直流电压表测 量元件两端的电压,并将数据记入表中。

5 令U s 1 、U s 2 、 I s 共同作用(开关 K 1 和 K 2 分别投向U s 1 和U s 2 侧,接入电流源),(2)注意电流源的使用,电流源不起作用时,应断开联线。

(3)注意仪表量程的选择。

六、思考题(1)在叠加原理实验中,在U s1、U s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 s1或U s2)短接置零?在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得叠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1.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 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 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 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路,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U OC(U 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100ΩA ' I R' +U s mA - VAI R R 0 R L300ΩmAIs=5mAB 'VRLA ''I R ''mA200Ω300ΩBI s R 0V+ - U s =10VB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实验原理图2.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1)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 R 0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 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支流表测其短路电流 I SC ,则等效 内阻为 R LR 0 =U OC I SC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伏-安法测 R 0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 7-1 所示。

根据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 tan Φ ,则内阻: R 0 = tan Φ = ∆U ∆I = U OCI SC表 7-4UU ocA△Uφ B △II sc I三、实验设备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12、可调直流恒流电源 13、直流数字电压表 14、直流数字毫安表15、可调电阻箱 1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参数测量。

按图接线,调节稳压电源U S =10V 和恒流源 I S =5mA ,调节负载 R L 。

测出U AB 和 I R ,特别注意要测出 R L =0(测出 I SC )和 R L =∞(测出U OC )时的电压、电流值,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2、等效电阻测量。

根据第 1 步所测数据,通过公式 R 0 = U OC I SC 可直接计算其等效电阻 R 0 。

或者将电流源去掉(开路),将电压源去掉,用一根导线将其连接(短接),用万用表直接测量 AB 两段电阻,即 R 0 。

3、 验证戴维南定理:按图接线,调节电压源U S =U OC ,与 R 0 串联,构成一实际电压源模型。

调节负载 R L 。

测出U A 'B ' 和 I R ' ,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4、验证诺顿定理:按图接线,调节电流压源 I S = I SC ,与 R 0 并联,构成一实际电流源模型。

调节负载 R L 。

测出U A ''B '' 和 I R ' ' ,将数据填入下表中。

R L Ω 0∞U AB VI R mA负载本身的电流 I L 和负载的功率因数 cos ϕ 1 均未改变,但电源电压 U 与线路电流 I 之间的在额定工作状态时,发电设备发出的有功功率 P = UI cos ϕ ,只有在电阻性负载(如白炽灯、电炉等)电路中 cos ϕ =1;而对于感性负载, cos ϕ < 1 ,电路中会出现负载与电源之间无功能量的交换,电源就要发出一个无功功率 P = UI sin ϕ 。

电源在输出同样的额定电压 u 额定电流 i 的情况下,功率因数越小,发出的有功功率 P 就越小,造成发电设备的容 量不能充分利用。

(2) 增加线路和发电设备的损耗。

当发电机的电压 u 和输出功率p 一定时, cos ϕ 越低,电流 i 越大,将引起线路和发电设备损耗的增加。

综上所述,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对于降低电能损耗、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供电质量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2.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针对实际用电负载多为感性且功率因数较低的情况,简单而又易 于实现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就是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

负载电流中含有感性无功电流分量,并联电容器的目的就是取其容性无功电流分量补偿负载感性无功电流分量。

如图 14-1 所示,并联电容器以后,电感性。

相位差ϕ 减小了,即 cos ϕ 增大了。

这里所说的功率因数的提高,指的是提高电源或电网 的功率因数,而负载本身的功率因数不变。

改变电容器的数值可以不同程度的补偿,合理 地选取电容的数值,便可以达到所要求的功率因数。

实验中以日光灯(连同镇流器)作为研究对象,日光灯电路属于感性负载,但镇流器 有铁心,它与线性电感线圈有一定差别;严格地说,日光灯电路为非线性负载。

+ II L I C I CU-L Cϕϕ1IUI L3.日光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1)灯管。

日光灯灯管两端装有发射电子用的灯丝,管内冲有惰性气体及少量的水 银蒸气,管内壁上涂有一层银光粉。

当灯管两端灯丝加热并在两端加上较高电压时,管内 水银蒸气在电子的撞击下游离放电,产生弧光。

弧光中的射线射在管壁的荧光粉上就会激 励发光。

灯管在放电后只需较低的电压就能维持其继续放电。

因而要使日光灯管正常工作, 则必须在启动时产生一个瞬间较高电压,而在灯管后又能限制其工作电流,维持灯管两端 有较低电压。

(2)启辉器(跳泡)。

它是一个小型辉光放电管,管内冲有氖气。

它有两个电极:一 个是由膨胀系数不同的 U 型双金属片组成,称可动电极;另一个是固定电极。

为了避免在启辉器断开时产生火花烧毁电极,通常并联一个小电容。

启辉器实际上起一个自动开关的作用。

(3)镇流器。

他是一个带铁心的电感线圈。

其作用是在日光灯启动时产生一个较高 的自感电动势去点燃灯管,灯管点燃后它又限制通过灯管的电流,使灯管两端维持较低的 电压。

在接通电源瞬间,由于启辉器是断开的,日光灯电路中并没有电流。

电压全部加在启 辉器两极间,使两极间气体游离,产生辉光放电。

此时两极发热, U 型双金属片受热膨胀, 与固定电极接触。

这是电路构成闭合回路,于是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加热,为灯丝发射电 子准备了条件。

启辉器两极接触时,两极间电压就下降为零,辉光放电立即停止。

金属片冷却收缩, 与固定电极断开。

在断开的瞬间电路中电流突然下降为零,于是在镇流器两端产生一个较 高的自感电动势。

它与电源一起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内水银蒸气游离放电。

放电发生的 射线使管内壁的荧光粉发出可见光,此时启辉器已不再起作用了,电流直接通过灯管与镇 流器构成闭合回路。

镇流器起限流作用,使灯管两端电压能维持自身放电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