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一、沟通的最佳态度中国人最会沟通,西方人之所以要隐私权,是因为他们不太会保守秘密的技巧。
中国人沟通,扯来扯去都在讲别人的事情,绝不讲,自己的事情。
中国人从来都不讲,所以就不必计较什么隐私权。
沟通有方法100%有效: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但是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大部分人反而计较他怎么说,不听他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这说明,别人讲的话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说我就不接受。
大多数人太过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不太讲究说话的内容。
有些民族讲法律,有些民族讲宗教,中国人只讲道理。
如果你给中国人说耶稣基督讲什么,他一定说释迦摩尼讲不一样的话。
对中国人说法律怎么规定,他就告诉你这个法律不合理。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
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非常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而且中国人生气,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认为是别人在惹他,你惹的我生气,我还给你讲道理,门都没有。
所以沟通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么,太太说:有三个电话,丈夫又火大,这么重要的电话你不给我讲,你在家跟不在家一样吗中国功夫:太太准备一个热毛巾,丈夫一回家,太太马上问:辛苦啦。
(一问辛苦,马上说没事果不问,就累的要死),丈夫说:不会。
然后拿个热毛巾给他。
先生一定问:什么事(因为平时热毛巾),太太说:没有事。
(中国人没有事,就是有很重要的事。
),先生边擦边说:有事情你就好了,有什么关系。
太太说:不要,让你休息一下再说。
先生马上说:我今天不累,有什么事说。
太太说:有三个电话。
乖乖去接。
说话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听的进去,只要他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用。
如果讲的人,每一句话都讲的很得体,不惹对方生气,而听的人也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心平气和的听,沟通就不是很难。
曹操的领导艺术

一、引言: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
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
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
曾仕强说三国领导力

第一章领导是团队管理的核心第一节全盘思考,领导要有大局观03◇三国分分合合:把握大局才能正确决策03◇刘备信水镜:头脑清醒才能抓住机会06第二节统筹全面,领导要明确团队理念08◇诸葛亮细解隆中对策:理念导向是管理大道08◇赤壁之战:有大智慧是领导者必备10第三节合纵联盟,明辨利弊13◇曹操推选袁绍任盟主:以退为进更能占据有利形势14◇孙刘联盟:敌人的敌人是联盟首选17◇诸葛亮草船借箭:联盟共同利益需用心维护20◇瑜亮合作:对抗强敌须放下私心芥蒂22◇华容道巧放曹操:相互制衡才能共同生存26◇孙刘联姻:心机各异难以长久合作27第二章领导的智谋胆识关系团队发展第一节三思而行,领导需要理性思考35◇曹操错杀蔡瑁、张允:领导犯错不要搪塞35◇曹操误中连环计:领导决策要谨慎37◇刘备错伐吴:领导有感情更要有理性40◇诸葛亮七擒孟获:领导要让人心悦诚服43 第二节凝聚核心,打造拳头型团队47◇三英战吕布:在实战中显示团队凝聚力47◇古城聚义:打造团队重在彼此信任50◇博望坡显才:新领导要烧好“第一把火”52◇孙权承父兄事业:敬老尊贤提升领导人气55◇诸葛亮欲杀魏延:维持团队忠诚最重要57第三章领导知人善任的方圆之道第一节知人善任,用人先要用诚心63◇孙策收降太史慈:领导要用人不疑63◇刘备三顾茅庐:领导要礼待人才65◇曹操厚利诱关羽:领导要诚心待人69◇孙权拒庞统:领导不应以貌取人71◇张飞义释严颜:领导要放下架子73第二节树立标杆,遵循合理的原则75◇文武高才助刘备:领导要知人善任76◇诸葛亮荆州布防:领导要会合理用人78◇诸葛亮失误用马谡:领导识人不能只看表面80◇错用人诸葛亮自贬:领导更要以身作则82第四章领导自我强大的修养之道第一节修身做人,做仁德厚道的管理89◇刘备三让徐州:仁义之名是最好的广告89◇曹操杀吕伯奢:敏感多疑失人心93◇刘备摔阿斗:人性化领导魅力大95◇张松投刘备:领导者的品德修养最重要98◇刘备取蜀地:诚信是最有力的工具101 第二节正心安人,成为团队的核心103◇桃园结义:志同道合团队稳103◇吕布投奔董卓:谨慎对待有才无德的成员108◇刘备放徐庶:安人措施需要及时调整110◇刘备携民渡江:以人为本才能成大事112◇赵云一生的启示:老实人不会永远吃亏114 第三节掌控情绪,沉稳包容成大事118◇刘备征东:领导不可意气用事119◇张飞命丧随从手:领导应懂得包容与忍让121◇司马懿高于周瑜:领导要向对手学习124第五章领导要审时度势选择接班人第一节立于不败,传承非小事131◇袁术集团覆灭:企业必须要有接班人131◇袁绍三子相争:不确定接班人是企业传承大患134◇诸葛亮收姜维:领导要放手培养接班人136◇刘备白帝城托孤:大任要托付给有义气的人140◇刘备托孤启示:领导授权要选择合适的人143 第二节找准对象,所托非人丧基业145◇刘表生前无遗嘱:及时改变观念企业才能传承145◇刘表假遗嘱教训:培育人才是领导者的职责148◇孙权死后东吴混乱:避免团队内部派系斗争151 ◇曹叡托孤启示:谨慎选择授权人153第一章C h a p t e r1领导是团队管理的核心第一节全盘思考,领导要有大局观子说:“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一、沟通的最佳态度中国人最会沟通,西方人之所以要隐私权,是因为他们不太会保守秘密的技巧。
中国人沟通,扯来扯去都在讲别人的事情,绝不讲,自己的事情。
中国人从来都不讲,所以就不必计较什么隐私权。
沟通有方法100%有效: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但是所有的人都做不到,大部分人反而计较他怎么说,不听他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说,这说明,别人讲的话可能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说我就不接受。
大多数人太过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不太讲究说话的内容。
有些民族讲法律,有些民族讲宗教,中国人只讲道理。
如果你给中国人说耶稣基督讲什么,他一定说释迦摩尼讲不一样的话。
对中国人说法律怎么规定,他就告诉你这个法律不合理。
中国人非常讲道理,但是中国人很容易生气,情绪很不稳定。
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非常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而且中国人生气,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都认为是别人在惹他,你惹的我生气,我还给你讲道理,门都没有。
所以沟通对中国人来讲,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说话最重要的是让对方听的进去,只要他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用。
如果讲的人,每一句话都讲的很得体,不惹对方生气,而听的人也能保持高度的冷静,心平气和的听,沟通就不是很难。
但是人是情绪的动物,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情绪的起伏,其中中国人起伏最大,我们是很容易情绪激动的民族,是不太理性的民族。
但是中国人最讲感情。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所以我们刚才说的最好的方法很难被用,所以我们要寻找其他的方法,但是有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心态。
几点基本观念:•不能欺骗:骗到后来,没有人相信你。
•也不能说心里话。
直话直说容易伤害对方。
•要说妥当话。
话要说,但要调整到妥当的地步。
沟通首先是情绪引导,大家越来越开心,谈的越来越投机,他就越来越不计较,就越来越好商量。
沟通要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自己,我去我会生气,那就带一个人去,让他开口,你不开口,实在气不过,你先走好了。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导读:《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曹操和领导艺术

曹操和领导艺术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
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
一、曹操性格的吸引力一个领导者的显著特点便是身边有追随者,而一个优秀领导者的性格吸引力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使领导者在人群中熠熠发光,吸引众多的追随者。
好的性格不一定塑造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具有性格吸引力。
(一)、英雄之才领导者多半是有某一方面的才能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被人信服,而曹操就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固化说得好:“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
”曹操虽然身材不高,但是天生有一种豪迈的性格,让人一眼难忘。
曹操的才敢是全方面的,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学都是第一流的,甚至于围棋、音乐、书法等都可以和顶尖高手比试。
而他最突出的就是政治和军事才干,刘备对他是心服口服,经常在诸葛亮面前称赞他。
试想这样一个才干突出的人物就算是想要在人群中默默无闻也是不能的吧,毕竟他身上的闪光点太多了,就像一个发光体一样,吸引着人向他靠近,更何况人本来就有一种向优秀人才靠近的本能。
(二)、镇静自如如果说各方面的优秀才干为他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仰慕者,那么,性格中“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镇静自若则更加稳固了他在追随者心目中的地位。
《魏书》说曹操“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军无幸胜。
”换句话说,这就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他面对各种险情而能镇静自若,方寸不乱,这是一切领导者与众不同的连号心理特征。
曹操在此格外令人瞩目,因为他知道主帅的镇静,关系全军存亡,对比之下,袁绍被烧了粮草,慌忙弃七万大军而走,致使全军被杀,高下立见。
领导者是其追随者的风向标,如果在面对险境的时候,领导者无法保持镇定,而乱了阵脚,必定一人乱而全局散,故而有“擒贼先擒王”之说,可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出世之才,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始终镇静自如的良好心态,才能“安军心”。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第一篇: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主要著作:《总裁领导学》、《组织行为学》、《分层授权vs分层负责》、《人力资源管理vs组织人员发展》、《管理vs领导--卓越经理人必修课》、《领导的沟通艺术》、《出色的中层主管》、《组织三阶层的高效运作》、《优秀的基层干部》、《人性管理》、《胡雪岩的经营管理》等等中国式管理教材适用对象: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学习。
学习目的:消除上对下、下对上、平级间沟通的障碍,从沟而不通达到不沟而通。
《领导的沟通艺术》各讲主要内容:第一集沟通的最佳态度用心听他说什么;不计较他怎么说,如果做到万事OK。
先做好情绪管理,再进行沟通。
可以用一些情绪上的方法稳住对方。
即:不能欺骗,也不能说心里话,要说妥当话。
你只要听他说什么,而不要管他怎么说。
我们太注意对方讲话的声调、语气、姿势,这是我们最大的弊病。
任何人讲话都会有一定的道理。
中国人根据道理讲话,西方人根据法律、宗教讲话。
中国人是专门证明法律规定不合理的民族。
中国人法很多,但你不理他就没事了。
中国人不生气时很讲道理,一生气就蛮不讲理。
沟通对中国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管理。
中国人的沟通应该把情绪摆在最前面,而不是把说话摆在最前面。
“你辛苦了!”递过去热毛巾。
“什么事?”“没有事。
”“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没什么事,你先休息一下再说。
”“我不累,你说吧。
”“有三个电话……”中国人说“没有事”就是有很重要的事。
说话第一个要让对方听得进去。
听不进去,再有道理也没有用。
讲究慎始善终。
听得进去,并达成一个结果。
中国人是情绪最容易波动的民族,也是最不理性的民族。
中国人是感情丰富的民族。
中国人只要没有面子,他就不讲理。
所以直话直说,效果最差。
每一个民族孕育他的生活方式,一定有他的道理。
中国人问你“吃饱了没有”,其实是在问你心情好不好。
“跟你说两句话好不好?”然后云云。
投石问路,但不要打草惊蛇。
说事要讲究时机是否成熟。
中国人是一个警觉性很高的民族,所以不能直接、坦诚地说。
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读书笔记

曾仕强领导的交流艺术念书笔录一、交流的最正确态度如何与人交流绝对有效的方法是:“你只需听他说什么,你不要管他去怎么说” 。
我们一般人都是相反的,我们极少听人家说什么,我们特别计较他怎么说。
我们太甚讲究说话的语气、态度、形式,我们不讲究说话的内容。
这是我们的大的错误。
中国人很讲道理,可是中国人很简单生气,情绪很不稳固,中国人不生气的时候特别讲道理,一世气他就完整不讲道理。
会变得蛮不讲理。
交流对中国人来讲就是情绪管理。
中国人交流要先把情绪放在冰肌玉骨,而不是把说话放在前方。
要慎始善终,我们是不理性的民族。
说外国人没有感情是由于他们太有理性了。
要求一个人又要有感情,又要理性是很难做到的。
关于中国人你只需让他没有面子,他就会生气,你再对也没实用,他就是不讲理。
有一句话要讲,既不要欺诈,也不要直说,要稳当讲。
中国人问你吃饭没有,其实跟吃饭没关系,实际上是在问你今日情绪好不好,这叫做投石问路,防止风吹草动。
话不谋利不是交流的时候。
一言能够兴邦,一言能够丧邦。
问:副总老是诉苦他与总经理在一同时总经理是让他拿想法、想方法,可有些事情他又不可以点头,怎么办副总说了能够改,而老总说错了再改就是朝令夕改,不改就是刚独断专行。
问:老板做了错误的决定,他自己还要发性情,部下又不可以直接辩驳他,这时他该如何与部下交流做错了事情,基层是用道谦来救围,中层是用请客来解围,高层是用骂人来救围。
对业务经理的方法二、交流前的心理准备公司接到了大订单,或许是对方要破产了,有时要破产的公司才要大批进货,好说话的人可能很不好商议,不好说话的人可能很不好商议。
任何一件事情要说到恰到利处,接电话张口就问你此刻有空吗,能问这话的大体是你的领导,不要说有空也不要说没空,只说我立刻来,交流要让对方做最后决定,不要自己做最后决定,你自己做最后决定他就是不快乐,在中国喜爱替人家做决定,你就吃亏。
你让他做决定他会感觉你对他很重视。
销售的人惹起大家的讨厌,就是成天为人家做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导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
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
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
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
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
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
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
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
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
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
首先,曹操敢于放权。
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
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
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
流,什么身份都有,如果主帅没有过人的胆略和敢于放权的勇气,就不会有曹军的强大,更不会有他们显赫的战功和威名。
在攻打徐州之时,曹操把许昌大小公务尽托付于荀彧,在当时的情况下,这要多大信任和多大勇气才能做到。
因此,说曹操敢于放权,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他的一大优点。
第三,冷静、大度,。
天崩于前而不乱,这时杰出领导者的特色。
汶川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到汶川视察慰问,在演讲中,忽然发生余震,群众一下慌乱起来,只有胡锦涛总书记巍然站立在演讲台上,这
样的冷静正是杰出领导者的最大特点。
当时曹操在赤壁作战失利,自己人马损失殆尽,且面对孙刘联军的围追堵截,任然异常镇定,没到一处都要指点兵法,哪里适合设伏等,才有《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三笑的场面。
当曹操回到宛城是,众将领因为失去自己部下痛苦不已时,唯独曹操表现得高兴,并说安全回来就是最大的胜利,并开导诸将,并许诺以后给予诸将更多地兵力。
在这种损兵折将的情况下,谁人能不难过呢,但它却能以大度和开朗的态度面对失败,给予部下最大的鼓励,稳定部下情绪,发挥了领导的最大作用。
可以说,要成为杰出
的领导者,就必须具备临危不乱的精神状态和鼓励下属的意识,不论是自己多怕,多难过,都要给人以安如泰山的感觉,给下属安慰。
第四,关心下属,团结借下属。
在招降关羽后,对关羽的生活起居,曹操无不关照到,进贡来的好酒好肉,无不分与关羽,即使在关羽离开曹营去寻找故主刘备时,也能理解关羽,主动为关羽放行,为防止个守将阻拦关羽,连下三道诏书,这份关心和细心,也是超人所不能做到的。
在平日里,能主动到军营体验士兵生活,与将士打成一片,从而拉近主帅与普通士兵的联系。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
个细节:曹操策马到马超大营,看到首营寨的士兵,就说出自己是曹操,并与他们拉起家常来,让士兵觉得曹操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奸诈,从而拉近了距离,也为瓦解马超部队和收降马超部队打下了心理基础,更为以后的降卒同心协力打下了心理基础。
总之,曹操是一位杰出的领导,他的领导艺术也堪称一绝,他的务实、爱才、宽容大度、任人唯贤敢于放权、适度放权名垂千古的美名。
虽已过千年,他的领导艺术,仍然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