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有领导力的人_曹操

合集下载

曹操的总结

曹操的总结

曹操的总结概述曹操,字孟德,是中国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曹操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角色之一,被描绘为一位聪明、机智、善于计谋的军事天才。

在他的一生中,曹操经历了很多战争和政治斗争。

无论是在军队的指挥、策划战略、治理政务方面,曹操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能力。

在个人成长和历史进程中,曹操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总结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大局观念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具备了强大的大局观念。

他总是能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曹操深知一个好的决策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他善于把握局势,从而在各种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借鉴曹操的大局观念。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和抉择。

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具备大局观念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 灵活运筹曹操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

他善于根据具体的情况变化,随机应变,并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曹操在军事上总是能够灵活运筹,应对敌人的不同战术和策略。

他善于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快速反应,使自己的决策能够产生最大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灵活运筹的能力。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竞争压力,我们必须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

只有灵活运筹,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3. 团队合作曹操非常注重团队的建设和合作。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曹操能够善于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合理分配任务,使团队成员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为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一项必备的能力。

如何评价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

如何评价曹操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影响力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化人和道德家,他在不同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成就。

下面将从这四个方面对曹操进行评价。

1. 政治家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三国时期成功地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整个北方。

他通过实行一系列有益于社会稳定的政策,使得中国北方地区在他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的繁荣和稳定。

首先,曹操重视农业发展,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他注重法治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条例,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此外,他还倡导廉洁政治,通过打击腐败、减少官僚主义等手段,提高了政府效率。

然而,曹操在政治上也存在一些缺陷。

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甚至杀害了一些反对他的官员和民间人士。

此外,他在统治后期越来越专制,对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2. 军事家曹操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他在三国时期成为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他在战争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善于运用水军和骑兵等兵种,使得他在战场上取得了多次重要胜利。

曹操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和精心的策划上。

他在战争中不仅注重军队的战斗力,还注重对敌方心理的洞察和把握。

例如,他在赤壁之战中利用火攻打败了敌军,这显示了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地形和气候等条件进行战术布置,使得他在战争中总是能够占据优势。

然而,曹操在军事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他在后期变得越来越傲慢自大,多次拒绝听取部下的意见和建议,导致了他在几次战役中的失败。

此外,他在对待战俘和投降者方面也存在一些残忍和不人道的行为。

3. 文化人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化人。

他热爱文学和艺术,提倡文化教育,使得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人才。

曹操自己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诗歌作品如《观沧海》、《短歌行》等都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曹操演讲稿500字

曹操演讲稿500字

曹操演讲稿500字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主题是《曹操》。

曹操,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之一。

他智勇双全,胆识过人,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领导力,成为了那个动荡时期的中流砥柱。

曹操,少年时代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得他人的赏识。

年少之时,他就以文才和口才双全声名远扬,被誉为“才子曹”。

这些才华和智慧,为他日后的政治和军事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操,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他一生致力于治理国家、平定战乱、改善人民生活。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改革,使得曹魏在那个动荡的三国时期成为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善于用人,有眼光,懂得赏罚分明,使得魏国的文臣武将士气高昂,团结一致,为他的事业奋斗到底。

曹操更是一个精于军事的统帅,他带领军队打胜了一仗又一仗,壮大了势力,为自己争取了更大的政治空间。

曹操,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文学家。

他是当时文坛的丰碑,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他的《短歌行》、《龟虽寿》等经典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曹操,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也有很多质疑和批评。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他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

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个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的领导者榜样。

曹操的一生告诉我们,才华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得以发展;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勇于担当,善于用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不懈。

让我们一起向曹操致敬!让我们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不息!谢谢大家!。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评价历史人物曹操100字
曹操,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在两千年前的汉末三国时期,被称为“三国英雄”,是个英勇的将领,也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

曹操出身于汉末。

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他却拥有奇才,毅力,决心和统治技巧。

他从小学习军事,便奉公行义,勤奋学习,他明白只有争取自己的方式才能实现其理想。

他在军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智慧还是毅力都足以媲美他的前辈王晃,并使他被公认为当时最佳的将领。

曹操在拥有强大的武力的同时也拥有着高明的战略才能,他的非常准确的预测,把实力相对较弱的魏国抓住了机遇,在短短几年之内统一了大部分中国,成为当时汉末三国中最具影响力的一方,被成为“鼎鼎大名”,“千古一帝”。

曹操不仅是英勇的将军,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执政有方,有度,有智慧的统治了全国,使得当时的政治生活变得更加繁荣,他奉行“以民为本”的政策,注重培养文艺,博大精深的书法,以及经济的发展,使当时的政治更加稳定。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以楷书为主,更擅长篆书,其书法有着磅礴壮丽的气势,但又不乏润滑温暖的质感,他更是将书法拓展到刻石、雕刻上,这种方式更多的表现出他的才能,使得他的书法得到许多赞誉。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战略才能、领导力、勇武、书法等
等,使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也被历史记载下来,被世人所熟知,他是历史上不可磨灭的英雄。

具有领导力的人案例

具有领导力的人案例

具有领导力的人案例:曹操
曹操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作为魏国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华都非常突出,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

他注重政治和军事的平衡,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同时,也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曹操的领导风格也非常独特,他强调权谋和政治手腕,同时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他善于识人用人,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能力来安排合适的职位和工作。

他也非常注重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曹操也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他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炼,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以此赢得下属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曹操是一个具有卓越领导力的人,他的领导风格和才华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决策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决策案例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决策案例分析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多个势力争霸,战乱不断。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关键人物和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中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和决策技巧。

关键人物介绍1.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统治者之一。

他具备睿智、勇敢和坚定的领导能力,并成功地建立起了强大的政权。

他以独特的军事战略和灵活的政治手段,有效地团结了各方势力,并推动了社会稳定。

2. 刘备刘备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的领导者。

他重视仁义道德,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领导理念中。

刘备对下属非常关心和信任,善于利用每个人的长处,形成了强大而团结的团队。

3.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他以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和灵活的决策能力著称。

孙权善于处理复杂的外交关系,并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他重视智囊团队,倾听各方意见,并做出明智而果断的决策。

案例分析1.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率领庞大的军队准备攻打东吴,但被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击败。

在这场战争中,刘备和孙权通过巧妙地利用地理优势和火攻等策略,展现出了卓越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南征北伐曹操是一个野心勃勃并且具有强烈统一中国使命感的统治者。

他多次南征北伐,试图统一中国。

然而这种野心也导致了他在对待下属及其他势力时缺乏信任和容忍,最终导致他失败。

3. 草船借箭刘备需要大量的箭支来对抗曹操军队,但本身资源匮乏。

在诸葛亮的指导下,他们设计了“草船借箭”的计划。

通过巧妙地利用情报和伪装,他们成功地从曹操手中借到了大量箭支。

这个案例展示了刘备团队灵活应变和智慧的领导力。

结论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者和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导者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所展现出来的领导力和决策技巧。

曹操以其勇敢和坚定推动统一大业,刘备通过仁义道德建立强团队,孙权则运用智谋外交取得成功。

这些案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领导力与决策学习的素材,也给我们启示:有效领导需要综合运用智慧、勇气、道德等多种素质,并善于扬长避短,在团队合作中取得共赢。

曹操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精神

曹操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精神

曹操身上体会到了什么精神曹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在三国时期掌握了大量的权力,但他并不止是一个无情的政治家。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体会到了许多精神,其中一些可以给我们今天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曹操具有凌厉的斗志和毅力。

他曾经被认为是一个不起眼的士兵,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受到排挤和打压。

但是他并没有气馁,相反,他继续前行,直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

他的坚持和毅力给我们今天一个重要的提示: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斗志和毅力,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和失败,我们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前行。

其次,曹操具有优秀的战略眼光。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色,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明智而有利的决策。

他不怕冒险,也不轻率行事。

这是因为他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军队的实力有清晰的认识。

这告诉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把握机遇,并做出明智而有利的决策。

第三,曹操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

他广泛阅读,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策略。

他不仅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指挥官,而且还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他写了许多著名的诗歌和散文,其中不少被人们广泛传颂。

这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并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曹操具有很高的领导能力。

他善于管理他的下属,善于激励他们,并组织他们一起分享他的追求和目标。

他的优秀领导能力成为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告诉我们,领导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功地与团队共进、共赢。

最后,曹操具有非常高的道德感。

虽然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直的人,但是在他的军队中,他向下属灌输了一种合理、合法、积极和进取的精神,训练他们成为规律严明的军队。

他的兵丁能够忍受磨练,也能够忠诚地遵守军队纪律。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有道德的领袖可以让其团队更加强大和有力。

总之,曹操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他的成功并不是单靠他的权力而来,而是因为他的努力、毅力、领导能力和道德感。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曹操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塑造得极为复杂和多面化。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才能、军事战略、个人品质以及形象转变等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曹操是一位极具政治才能的人物。

在领导曹魏建立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卓越的管理才能。

他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并对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注重民众的生活和福利,为了提高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实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减税措施。

曹操还善于借助外交手段解决国际问题,与外族稳定关系。

这些政治才能使得曹魏得以稳定发展,并且成为了整个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其次,曹操在军事战略上也有着卓越的才能。

他重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通过和创新,使得曹魏的军队成为当时最为精锐和强大的部队之一、曹操善于制定作战计划,善于运用兵法的原则和战术,通常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他善于运用奇兵和伏兵,善于诱敌深入陷阱并夺取战机。

他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系列的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使得曹魏的势力得以巩固和扩大。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正面的。

曹操在权力面前常常会表现出极端的冷酷和无情。

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以至于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述为“奸雄”和“寇贼”。

他对待敌人和叛逆者都采取了极其严厉和残忍的手段,保持了高度的威严和统治力。

曹操还表现出一些狡诈的一面,在内部斗争和政治策划中常常使用阴谋手段和政治手腕。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既令人敬畏又令人恨恶的形象。

最后,在《三国演义》的结尾,曹操的形象发生了转变。

他在临终前大放厥词,表达了自己对才华横溢而未能光大事业的遗憾和悔意。

他将自己的家族托付给了司马懿,表示自己对司马氏的信任。

这种转变显示出曹操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使得人们对他的看法不再一致。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具有领导力的人_曹操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

他不是汉家正统,汉献帝刘协却立他为汉室唯一合法的皇帝。

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是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

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

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当时不是一个皇帝却胜似皇帝。

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曹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有特色、独具创新,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评价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其中曹操便是其中之一。

曹操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一、论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

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
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

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

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

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

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

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
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
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

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即认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

为此,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2)在这个原则下,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才,“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

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


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

安得无人?’”。

拥有这样庞大豪华的人才阵容,恰恰是曹操能崛起中原的最重要原因。

所以曹操能在和吕布对垒的时候派六员战将齐出,让吕布手忙脚乱。

3、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出谋献策
(1)曹操常重视智囊团队的建设,鼓励他们出谋献策。

他认为“虑为功首,谋为赏本”,把出谋划策列位首功,鼓励谋臣出谋划策甚至提出与自己相反的观点。

如曹操在征讨三郡乌丸时,绝大多数部下反对,但曹操力排众议,执意北伐。

待北伐胜利后,曹操反而对当初反对者予以重赏,认为这次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存有侥幸成分,他说“诸君之柬,万安之纪,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此事充分体现了曹操卓越的领导艺术。

因为反对者为大多数,而事实证明大多数人是错的,如果曹操不对他们的行为有所肯定,谋臣上柬的积极性可能遭受打击,而曹操来这么巧妙的一手,反而解除了谋臣上柬的后顾之忧,大大增强了他们上柬的积极性。

4、选将量敌,知人善任
(1)“选将量敌”是曹操管理心理思想中比较典型的一个特征,即在掌握将领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根据敌人不同之特点,选派不同的将领以制敌。

(2)公元215 年,经典的例子是曹操让张辽、乐进、李典守合肥,这是能写入用人教科书的一次人事安排,七千人打败了
十万,成就了张辽等三人的战功,也成就了曹操用人之名。

荀彧稳重,曹操就让他镇守后方,荀攸急智,曹操就带他参赞军机,许褚勇猛,既被曹操使用为保镖也常常让他冲锋在前,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5、严明法纪,赏罚必信
(1)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

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

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

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

他在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与治军严整有关。

(2)奖励是领导者常用的激励方式,能否有效的运用奖励的方法,以最大的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是一项高明的领导艺术。

曹操心腹谋士郭嘉病逝,曹操亲临祭奠,哀哭不止,并增封郭嘉食邑800户,谥为贞候。

徐晃击败关羽后,曹操赞扬其才干超过孙武,并亲自出迎7里,设宴敬酒,给徐晃本人及其他将士极大激励。

6、长于战术,足智多谋
曹操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谋士,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

按《武帝纪》粗略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大战三十次左右,获胜大多数,赢得十分漂亮。

最著名的
就是“官渡之战”。

二、展望当今领导艺术:
1、学会用人,处理与人的关系是每位领导的基本工作。

《三国志》中的反面例子,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成绩斐然,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像样的人才吗,最后让蜀国的大业后继无人。

原因就是孔明未能有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只顾自己拼命的为国家效力,失去了团队存在的意义和扭曲了团队的合作发展。

2、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从善如流,善于听取建议,从而令其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加强在组织中的影响力,真正发挥领导的统率风范。

3、领导者在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会贯通,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根据不同的人、地、时和条件,进行推理判断。

4、领导者要心胸广阔,志存高远。

曹操曾写出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诗充分的表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当今的领导者也应该具备一种慷慨激昂,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时代抱负;一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实现梦想的能力。

在21世纪,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领导者更要敢作敢为,勇于创新。

5、要学会做人之道为人要聪明,随和,真诚。

聪明体现在说话的“度”上,对敌人所假话,这叫“兵不厌诈”,对下属要
说真话,以此来换取信任。

随和体现在亲和力,做领导太严肃或者太随便都不太好。

需要的是威严而不暴怒。

平时亲切随和,这样才能得到下属的尊敬和爱戴。

真诚换取真心,才会得到下属的全力帮助。

总体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往往能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只有领导者具备并发挥领导力,才能有效引导和激励员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组织的核心能力。

简单理解领导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既定的任务。

有100件事情,一个人都做了,那只能叫做勤劳。

有100件事情,主事的人自己一件也不做,手下的人就帮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而且回过头来还要感谢他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这就是领导!所以,领导者可以不必擅长某些专业领域的工作,只要能调动那些专业人士为自己工作就可以了。

有钱人只管好投资回报以及企业的战略方向就可以了,让聪明人来负责经营,聪明人可以根据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找到合适的专业人、勤奋人。

而发挥领导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领导者以身作则。

“身教”往往比“言传”更为有效。

领导者要一贯坚持以身作则,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现实中,许多领导者往往言行不一致,自己本身的言行,和要求员工遵守的原则和理念相背离,这样的领导者,奢谈领导力的发挥与提升,显然是自欺欺人。

正人先正己,培养员工和下属之前,领导者必须提升自身素养,必须遵循和坚持“由内而内”的修炼方式,真正从内心去反省和观照,建立纯
粹的信仰,沉淀清晰的理念,扎牢坚定的立场,然后才可能“由内而外”传播信念和原则,塑造组织与企业的文化,并引导和促进员工的发展。

如果领导者缺乏信仰,就很难影响和引导员工,很难为员工提供长期有效的示范。

没有信仰的人缺乏持久的言行一致、真诚和理性,往往表现出行为情绪化和立场不坚定,这样的领导者,往往连基本的“取信于人”也谈不上,又何谈开发与提升员工的领导力?
21世纪的年轻人是未来经济社会的生力军和领导力量,对于领导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这一节系统的学习,我相信对领导力也有了自己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自己领导力的培养也会制定自己的一套规划,从而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慢慢修炼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