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佛性的一首诗,是山水田园诗的一座高峰

合集下载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

王维最经典的十首山水诗,何以解忧,唯有山水,篇篇传唱千古公元701年,上天对唐朝特别慷慨,同时诞生了两位天才,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就是“诗佛”王维,王维不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一颗璀璨的明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他不光诗写得好,清新脱俗还颇富禅意。

绘画天赋也极高,他的山水画,被后人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同时王维也是一位音乐才子,但这些还不够,偏偏人家的颜值还超高,史书记载“妙年洁白,风资郁美。

”简直就是一个偶像极人物的存在。

开元十九年(731)年,他状元及第,最高官至尚书右丞,但对于王维而言,做官可不是他的追求,他的一生都在入仕和出仕之间纠结,到了晚年,索性在终南山建立自己的辋川别业,过上了白天上朝打卡,下班在别业归隐的潇洒日子。

王维一生存诗作约400余首,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水诗,苏轼曾高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他的10首代表作,分享给大家一起来品读。

1《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个人,一架钢琴,在一片静谧的竹林深处相对而坐。

我的手指在琴弦上自由飞舞,钢琴在轻柔地弹奏,弹奏到遗忘的地方。

我的口哨声不自觉地与之融为一体,多多少少有些自在。

没有人知道这么好的地方,也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

只有晚风习习,雪一样的月光从散落的竹叶中洒落。

2《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山码头,有一棵树叫信义,每一根树枝上都开满了像芙蓉一样的花,像胭脂一样。

山林一片寂静,看不到一个人,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

玉兰花一个人默默绽放,一个人默默凋零,完成一场盛大的邂逅,轻松愉悦地与春天离别。

3《山中》唐.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京西的水越来越稀,露出了原本藏在水底的白色鹅卵石。

天气越来越冷,山上的红叶一天比一天少。

山路上没有下雨,但山上的植被绿得似乎浓郁的翠绿色会打湿路人的衣服。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论王维山水诗的佛性美

论王维山水诗的佛性美

论王维山水诗的佛性美横山职教中心韩雪梅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是一位早熟的作家,九岁就能属文赋诗。

同时他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无所不通。

王维被誉为一代山水诗之宗,其山水诗表现出的境界尤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山水诗常常通过自然的光、色、声、形、质等构成的具体可感性形式,结合自己的文化修养、生活境遇、知识水平、审美修养进行艺术的审美创造,含蓄地表现自然清静、秀丽的本色,令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疏野意趣。

王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能坚持较为严格的宗教实践,通过对禅门妙法的透彻参悟,深得禅家三昧,以至有些诗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因此,按照禅宗“顿悟成佛”、“彻悟即佛”的说法,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其诗所表现的匀称之美,柔婉之美,和谐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轻松恬静,所以无论形态、色彩、动势还是意境上都给人以优美的美感享受。

作为宗教实践、宗教体验而言,王维的“以寂为乐”、“知悟胜事”,是与禅观修习法门联系在一起的。

全部佛学即包括戒、定、慧三学,修持者必须三学齐修,缺一不可。

其中定学一门,多强调止观双修,即在修定之时,必须辅之以观想,方可达到目的。

早期传入中国的安世高禅学倡导的多半是小乘禅观,主要在于观空、观苦、观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具体有修“不净观”、“数息观”等法门,如不净观想象众生身体各处的秽污不洁;数息观则闭目凝神,端坐不动,心如止水,默数自己的呼吸出入;还有修“四念处”禅观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可见王维融诗法与画法合一。

而宗白华说:“中国山水花鸟画的基本境界的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也不外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过香积寺》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

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

诗歌构思奇妙、炼字精巧,其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来被誉为炼字典范。

作品原文:过香积寺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⑵。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⑶。

泉声咽危石⑷,日色冷青松⑸。

薄暮空潭曲⑹,安禅制毒龙⑺。

词句注释:⑴过:过访,探望。

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

”故址已废。

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⑵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⑶钟:寺庙的钟鸣声。

⑷咽:呜咽。

危:高的,陡的。

“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⑸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⑹薄暮:黄昏。

曲:水边。

“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⑺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

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白话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什么地方,攀登好几里误入云拥群峰。

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

山中泉水撞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寒冷。

黄昏时来到空潭隐蔽之地,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作品鉴赏: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

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

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

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

先看三四两句。

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论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荼阳上黔陌栗内容摘要: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诗人王维代表了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这首五言侓诗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自然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兴盛。

《山居秋暝》是一首世人熟知的山水田园诗,其作者也是世人熟知的诗人,在我的心中,王维不仅是诗人,他还是个艺术家。

因为王维能诗善画,精通音律,更重要的是,描写自然时,他能把绘画与音乐在其诗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不禁倾心于自然。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轼所说,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

什么是“诗中有画”,“用文字代替绘画所用的线条色彩来展现具有诗意的画面,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1]而《山居秋暝》这首五言侓诗正充分体现了其这一艺术特色。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天放晴了的傍晚时分,山村的迷人风光以及淳朴的民风的景象,王维运用其在诗中融入动态美与音律美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的景象,使他的诗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他那厌恶官场,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诗的首联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句诗是很多人会运用的到的经典名句,为什么有些人甚至不知这首诗叫什么,不知作者是谁,但也能把这句诗挂在嘴边,遇到合宜的情景时便像是发自肺腑的感慨一样的吟出来呢?那是因为王维用词的巧妙,一个“空”字,引人思考,顿时便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尤其是初秋的傍晚,雨后初晴的山,空气清新,那景色肯定美不胜收。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为诗的颔联,这句诗,王维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和巧妙的音律美来表现自然的景象。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作者:周玉红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08期内容摘要:王维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苏轼曾赞叹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山水田园诗赏析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有“诗佛”之称,现存诗400余首。

其中以山水田园诗成就最高,这与其政治际遇、佛家思想、精通诗、书、画、音乐有关。

对自然美的特殊敏感,善于处理动静的辨证关系,把握诗的意境,使得王维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苏轼也忍不住赞叹:“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

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形象生动,画面明丽,意境优美,是一幅和谐的山村风俗画。

诗中描绘秋雨后傍晚时分山村的美丽景色和村民淳朴的生活,带给诗人隐居后的怡情惬意。

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丰富而清新的感受。

再如《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作描绘出一幅非常精彩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牛羊归向深巷,老人等候随牛羊返村的牧童,野鸡呼唤伴侣同宿,蚕儿静静地进入休眠期,收工的农夫荷锄回到村头,相见时依依絮语。

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人和动物都在及时地、惬意地晚归,使身在仕途的詩人心生羡慕。

王维最有禅境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境的一首诗

王维最有禅境的一首诗诗人信佛的,王维当属第一。

王维,字摩诘,被誉为“诗佛”,经历过安史之乱,在宦海沉浮之后,诗人过起隐居生活,信奉佛学,以求淡泊名利,他回归山野,用身心去感受大自然,形成了超脱自我的人生感悟。

王维把禅渗透到他的诗歌中,建立了一种轻禅的风格,这也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一大贡献。

《饭覆釜山僧》晚知清净理,日与人群疏。

将候远山僧,先期扫弊庐。

果从云峰里,顾我蓬蒿居。

藉草饭松屑,焚香看道书。

燃灯昼欲尽,鸣磬夜方初。

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思归何必深,身世犹空虚。

据记载,王维晚年长年吃素,诗的前四句是诗人为招待来访的僧人而写的。

接下来的六句话描述的是釜山的僧人到达后的场景。

诗人和他们一起吃饭读书,体现了拜佛参禅的诚意。

王维的读经和与僧人的交流,使他认识到真正的快乐在于寂静和涅槃,所以现实的生活并不重要,这使他从现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隐居后,自得其乐,宛如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

感兴趣的时候就一个人闲逛,坐在水的尽头看云的变化。

“谈笑无还期”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里的芙蓉花开了又败。

顺应自然的本性,故步自封,没有人欣赏,也不指望有人欣赏。

这绝无人迹、亘古寂静的“涧户”,正是诗人以“空寂”的禅心观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诗人又反对趋入绝对的空无和死灭,因此它在这个空寂得发冷发自的涧户中,却又描绘出辛夷花猩红的色彩和开落的动态声息,使人感到空寂中仍有生命的闪烁。

《酌酒与裴迪》请给你斟上酒自慰自宽,人情无常如波涛。

相逢老来防备剑,你却忽然第一个笑我。

草绿始终被细雨滋润,花枝欲展开却遇春风冷。

世界上的云不值一提,不作为一个高海拔的山林吃。

这首诗以激愤的文字劝解朋友,似乎把世间的一切不公都表现了出来,表现了王维想利用世人却未能如愿的愤怒。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精选

王维写佛的诗及其禅意诗精选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广泛传播,到了唐代,便正式走向独立开展的阶段,佛教的影响普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寺院经济蓬勃开展,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都在这个时期相继形成。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进入唐朝,开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顶峰,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尤其是诗歌的开展,更到达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顺应这一历史因缘,王维这位精通禅学,擅长诗歌,首创泼墨山水画,熟谙音律的艺术巨匠出现了。

据?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王维字摩诘,武那么天长安元年(701)诞生于今山西省祁县。

其父王处廉,后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王维幼年聪颖过人,九岁知属辞。

其弟王缙,官至丞相。

王处廉去世较早。

其母崔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维成名后,在?请施庄为寺表?中写道:“故博陵县(今河北省蠡县南)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禅师即普寂,为禅宗北派祖师神秀(约606-706)的大弟子。

神秀示灭后,其法众即由普寂统领。

?宋高僧传?记述:开元十三年(725)即王维二十四岁时,普寂由洛阳移居长安,“王公大人,竞来礼谒〞。

崔氏得拜这样一个高僧为师,守戒习禅三十多年,自然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居士了。

生长在佛教气氛如此浓厚的家庭,在母亲的影响下,王维和王缙“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菇荤血。

〞(?旧唐书·王维传?) 开元九年(721),二十岁的王维进士及第,授官大乐丞。

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今山东省茌平县)司库参军。

约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回到长安,得到丞相张九龄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朗中、给事中等官职。

所以说王维青壮年时期也曾积极从政,对张九龄“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王维?献始兴公?)的贤明政治,表示了明显的支持。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为奸相李林甫所陷害,被罢相,贬官荆州。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关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鉴赏 1《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此种禅意非隐居者莫属。

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最佛性的一首诗,是山水田园诗的一座高峰
诗词精品集
王维,唐朝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有“诗佛”之称。

与其他田园诗派诗人不同,王维的诗句中总是充满了佛家的禅意,空灵飘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美感。

王维信奉佛家,与他母亲有很大关系。

因为他的母亲信佛。

所以,王维从小也笃信佛教。

这种禅意和佛性就对他后来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在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史上,这首诗是继陶渊明之后的又一座高峰,在唐朝无人能超越。

这首诗就是《鸟鸣涧》。

在诗句中,王维带着佛性来观察和描绘周围的自然风景,赋予了山水与众不同的韵味。

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继承和发展了以往山水田园诗的传统,吸取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使山水田园诗在唐朝达到了一个高峰。

整首诗的大意是说:山谷寂静无人,只有桂花在无声地飘落。

春夜的寂静使得山中更显空荡。

明月悄然初升,惊动了深山中的飞鸟,于是,鸟儿时不时在山涧中发出一阵清脆的叫声。

在王维的《辋川集》中有组诗20首,全部都是五言绝句。

每首绝句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绘画小卷,静静地描绘了王维闲居辋川别墅时的生活场景以及周围的山光水色。

就如这首《鸟鸣涧》,全诗就只有20个字,没有任何其他复杂的词语,诗句里面的意象也很简单:闲人,桂花,静夜,春山,明月,山鸟,山涧。

诗人心灵安静平和,远离了世事的纷扰,独自一人身在寂静的春山夜色。

身心宁静,所处的环境自然就会显得很寂静。

因而,诗人连桂花花瓣坠落这样小的动静都能感知到。

此时明月出声,惊动了林间酣睡的山鸟。

但是,也只是让鸟儿鸣叫罢了,并未让它么们飞走。

这样的一切远离了喧嚣,根本看不出丝毫世俗的烦恼。

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寂静完全地相契合了,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王维擅长写静景,即便是动态的景物,在他的诗文里也很容易染上安静的神韵。

读王维的诗,能让人安静下来,心灵放松。

这与佛教的禅意是一脉相承的。

禅宗教化人们要摆脱世事的烦恼,求取精神上的宁静恬淡。

于是,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可见一种清新淡雅的韵味,带着超然物外的出世之感,处处都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