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眼中的七大骗术【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做账的那点猫腻【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做账的那点猫腻【会计实务经验之谈】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谨防常见七大财务骗术和十大财务陷阱

常见七大财务骗术和十大财务陷阱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4.向机构出售产品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6.重复计算收入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20.降低资产准备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黄世忠教授: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夏草: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一、自我交易:不少上市公司设立空壳公司或皮包公司,通过资金运作虚增收入、资产或虚减费用、债务;这些空壳公司实为同一控制人所控制,是实质意义上的关联方。
你应该知道的会计欺诈伎俩【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你应该知道的会计欺诈伎俩【会计实务经验之谈】在资本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财务信息往往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经营活动及主营业务收入,这样的案例在资本市场上已是屡见不鲜。
由于所有的会计信息均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载体,会计欺诈亦是以三大报表为基础的。
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旨在操纵收益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段则包括违反收入和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未满足收入条件而确认收入。
企业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
比较明显的做法是将未到账的销售收入计入账册,或者在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时提前确认收入。
还有一些企业在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很容易出现操纵关联定价而转移利润。
伪造收入。
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
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
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一般是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
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
为增加利润,蓄意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上市公司常用的操纵手段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不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
操纵现金流传统的会计欺诈的目标是会计盈余,因此多表现为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的调控;但由于应收账款与虚构收入的伎俩易被识破,因此对现金流的操纵正成为会计欺诈的另一种形式。
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
伪造现金流的手法之一是通过银行存款与流动资产之间的转换,隐藏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具体来说,当企业需要将日益增多的应收账款伪造成有现金流的交易时,可以虚拟交易的客户名义收款进账,冲销应收账款;其次,在需要偿还虚拟资金时则以借出款或购货款名义冲销,如以借出往来款的名义出账,使原来虚拟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转化为会计报表上的其他应收款;以购货款的名义出账,则使应收账款转化为预付账款或者存货。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https://img.taocdn.com/s3/m/9d0a5935647d27284b735199.png)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审计工作中常见的十大财务造假方法[会计实务,会计实操] 1、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一些还有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亿,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000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确认收入
这种情况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3、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
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

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2010/1/27/08:26 来源:全球品牌网有这样一个故事,将流传到资本市场灰飞烟灭的一天:有一天,一个老板找到财务长,问题只有一个:1+1=?但答案却有千百个:-1;0;0.5;1;3;10;100;……总之,等于2的机会总是最少。
我们在这导语里,要反复的强调,随着业绩高潮在2008年可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头去踏踏实实做1+1=?的算术,既是前所未有的讽喻,也是亡羊补牢的迫切。
三位财务家眼里的七大财务骗术与三十种手法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4.向机构出售产品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6.重复计算收入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20.降低资产准备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中国上市公司十大舞弊招数2004年,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教授写下了一篇经典之作:《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及其防范对策》,以案例剖析方式揭示出收入操纵的九大陷阱,包括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张冠李戴,歪曲分部收入、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里应外合,相互抬高收入、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收入、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
会计账簿中有哪些作假手法【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2017-2018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会计账簿中有哪些作假手法【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一、不按规定登账
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不按照记账凭证的内容和要求记账,而是随意改动业务内容,故意使用错误的账户,使借贷方科目弄错,混淆业务应有的对应关系,以掩饰其违法乱纪的意图。
二、不正当挂账
挂账作假就是利用往来科目和结算科目将经济业务不结清到位而是挂在账上,或者将有关资金款项挂在往来上,待时机成熟再回到账中,以达到”缓冲”,不露声色和隐藏事实真相之目的。
三、收入不入账
这类现象主要指财会人员隐匿收入,不报账、不交公而私自占用。
主要手段有:
1. 对于罚没款、管理费和上级拔款等,不报账、不上交、私自扣留。
2. 对于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现金回扣和银行存款,按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伺机挪用或侵吞。
3. 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特别是出售账外废旧物资时,采取少计价款,不开发票,不入账等方式直接侵吞。
4. 在一些商业零售及服务企业,由于不是每笔业务都开发票,票面金额则可能小于实收金额,柜台人员按票面金额报交收入,侵吞差额款项。
四、结账作假
这类手法主要是指单位在结账及编制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或为了人为地把账做平,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以达到不法目的。
财务高手惯用的7大骗术与30种手法

财务高手惯用的7大骗术与30种手法【导读】有这样一个故事,将流传到资本市场灰飞烟灭的一天:有一天,一个老板找到财务长,问题只有一个:1+1=?但答案却有千百个:-1;0;0.5;1;3;10;100;……总之,等于2的机会总是最少。
我们在这导语里,要反复的强调,随着业绩高潮在2014年可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回头去踏踏实实做1+1=?的算术,既是前所未有的讽喻,也是亡羊补牢的迫切。
财务家眼里的七大财务骗术与三十种手法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4.向机构出售产品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6.重复计算收入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20.降低资产准备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中国式上市公司11种造假方式大揭密】造假是需要成本的,要多交税,要封口费,配合造假的公司要给好处费。
揭露大财务骗术和大财务陷阱完整版

揭露大财务骗术和大财务陷阱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揭露中国上市公司7大财务骗术和10大财务陷阱这个春天的股市有点冷,但三位财务大家的热情受邀和知无不言,让我们温暖。
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清议——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也是理财周报专栏作者,申草——证券界杰出的“打假”代言人,聚会理财周报会客厅,指点财务核心,揭示纷繁数据背后的真相。
我们,还有作为理财周报读者的你们,能够同时在以上三位财务大家的指点下,踏上捷径寻找财务价值宝藏大门,实在有幸!也就在这个春天,理财周报年轻的采编人员,也不惴浅陋,从最基础的营业收入、成本和利润出发,操作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财务专题,迈出艰辛但有意义的财务探索之步。
理财周报记者汪江涛实习记者郭吉桐/文区别阅读年报指标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每位投资者在阅读上市公司年报时,都有自己最关注的指标。
做过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的一位朋友告诉记者,他最关注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以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普通股东净利润”。
而另外一位CPA朋友在被问及时,说应该针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上市公司,区别阅读财务指标。
上市公司年报内容丰富,包括会计数据摘要、股本及股东变动、公司治理、董事会报告、财务报告等。
囿于专业能力和时间所限,一般的投资者很难面面俱到地阅读。
资产负债表反应企业财务状况、长短期偿债能力等重要信息;利润表集中反应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主要说明企业现金来自何处、用往何方。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比如现金流量多大才算正常?一般来说,依靠主业盈利的上市公司,其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应低于其同期的每股收益。
因为其获得的利润,若没有通过现金流进入公司账户,那么利润极有可能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
投资者不能简单地对某些会计科目予以关注,而应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眼中的七大骗术【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财务眼中的七大骗术
骗术之一:过早地记录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
1.在未来服务的尚未提供时,收入已经记入账册
2.在货物发出或客户无条件接受前,收入已经记入账册
3.尽管在客户还没有义务支付货款时,收入已记入账册
4.向机构出售产品
5.给予客户某种回扣作为补偿
6.重复计算收入
骗术之二:记录伪造的收入
7.记录缺乏实际经济意义的收入
8.将出借交易所得的陷阱作为收入记入账册
9.将投资所得作为收入记入账册
10.将供货商未来继续购买作为条件的折扣记作收入
11.将公司合并前不适当扣留的收入释放出来作为新公司的收入
骗术之三:使用一次性所得增加收入
12.通过出售低于价值的资产增加利润
13.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收入的一部分
14.将投资收入或所得作为营运费用的下降来报告
15.通过资产负债表上各个栏目的重新归类来制造收入
骗术之四:将现期费用往前或往后转移
16.将正常的营运成本,尤其时最近发生变化的成本资本化
17.变更会计政策,将现期费用转移到过去
18.成本折旧或摊销得过慢
19.不注销价值所剩无几的资产
20.降低资产准备
骗术之五:不记录负债或不适当减少负债
21.在未来义务仍然存在时,不记录相关的负债和费用
22.通过变更会计假设条件,减少负债
23.将有问题的准备金释放,充作收入
24.制造假冒的销售折扣
25.当收到现金时,即使未来义务仍然存在,仍然记为收入
骗术之六:将现期收入转移到未来
26.建立准备金然后在未来某个时期释放,充作收入
27.在公司兼并完成前夕,不适当地扣留收入
骗术之七:把未来费用作为特别费用转移到现在
28.不适当地将特别费用的数量夸大
29.不适当地在兼并之后,将正在进行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注销
30.把自由性费用加速转移到现在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