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小草和大树》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类文学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草和大树的生命故事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小草和大树》的主题和情节;2.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故事,并从中领悟人生道理;3.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命故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2.难点:让学生从生命故事中领悟人生道理。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感性活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当小草和大树成为朋友的情节会是什么样子。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排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这张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整体朗读课文《小草和大树》,让学生自己感受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步骤三:课文解读1.分段阅读:将课文分为若干段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理解每一段内容。
2.生字词解释: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生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段落分析: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四:深度理解1.语音语调学习:通过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意象和情感交流: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草或大树,或者表演小草和大树的身份,从而体会生命故事之间的情感交流。
3.人生道理领悟:通过生命故事领悟人生道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人生道理。
步骤五:小结归纳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五、教学须知1.教材准备:语文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篇目《小草和大树》;2.辅助教具:黑板、彩笔、音频播放器、PPT等;3.注意事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防止教师片面讲解,应尝试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学会使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之情。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小草和大树》主要讲述了一棵小草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它始终不放弃,努力生长,最终成为了一棵大树的故事。
2.2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的相关背景,如生平、创作风格等。
2.3 相关知识点介绍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小草和大树》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3.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寓意的理解。
对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和拓展。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问题或图片引入课文《小草和大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阅读理解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3 写作与表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草成长的故事。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内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
5.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写作作品来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课文《小草和大树》的教材,包括课文文本和相关注释。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PPT等。
6.2 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准备好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课文《小草和大树》教案

《小草和大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懂得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树立生态平衡观念。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分析课文主题,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课文主题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4. 课堂讨论道具(如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小草和大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理解词语含义。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5. 课堂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小草和大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环保意识。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和大树在文中象征着________和________。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的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小草和大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定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小草和大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请学生们谈谈他们对小草和大树精神的理解。
(2)小组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员可补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美好品质。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草和大树》。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
2.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故事内容,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环节1. 课前准备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教案、教学课件和板书等教学工具。
2. 导入新课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班级周边的种植绿化等环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本次学习内容。
3. 教学内容讲解和分析通过阅读教材中《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危机,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4. 关键词理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让学生掌握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生态、环保、大气、温室效应等概念的理解。
5.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已经准备好的教材中的练习和任务,强化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 课后小结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和吸收文章中内容并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阅读完本课后,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书写一篇100字以上的读后感。
2.布置学生每周的环保任务,例如:在学校内进行垃圾分类等行为,激发学生对环保的重视。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课堂讨论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
其中,课堂讨论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书面测试的主要重点是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对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2. 相关参考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草和大树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草和大树》,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章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学生也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活动(10分钟)活动内容:1. 学生自由发挥,以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小草和大树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和学习。
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5分钟)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日记。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文章主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绿油油,地在头,头上戴朵花,地上铺层绿。
(打一植物)2. 揭示谜底:小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小草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大树是“引人注目”的?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3. 教师总结:小草象征平凡、谦逊、坚韧的人生观;大树象征自信、骄傲、张扬的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人生观?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颗小草或一棵大树?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是____的,大树是____的。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

《小草和大树》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小草和大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草和大树。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小草和大树的特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展示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运用字词。
4. 分析讨论(1)比较小草和大树的不同之处。
(2)讨论小草和大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小草和大树的知识,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grass and big tree text
小草和大树课文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
她的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
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
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
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外,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
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
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妺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
尽管成年累月在艰辛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
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诗稿
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
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
”她在一阵
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
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
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
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
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
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
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
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
夏洛蒂和两妹妹没有悲观
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
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
们把创作的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
她说:“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
适宜用小说表现。
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
写小说!”于是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
思妙笔。
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
她和
妺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
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
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地写作着。
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她们的路子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
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她
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不存在什么
“不是妇女的事业”!一年以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
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
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
《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
三姐妹同
时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
的盛事。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