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对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2. 相关参考资料3.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草和大树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小草和大树》,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章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2.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反思,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代表的意义。

学生也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拓展活动(10分钟)活动内容:1. 学生自由发挥,以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小草和大树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和学习。

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小结(5分钟)八、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日记。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

《小草和大树》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化理解文章主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草和大树所象征的不同人生观。

3. 采用讨论交流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小草和大树》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案内容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谜语导入:绿油油,地在头,头上戴朵花,地上铺层绿。

(打一植物)2. 揭示谜底:小草。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象征什么?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理解课文1. 提问:课文为什么说小草是“平凡而不起眼”的,大树是“引人注目”的?2.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象征意义。

3. 教师总结:小草象征平凡、谦逊、坚韧的人生观;大树象征自信、骄傲、张扬的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更欣赏哪种人生观?为什么?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六、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的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颗小草或一棵大树?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1)小草是____的,大树是____的。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四篇)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四篇)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讨论交流就是让学生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自己懂得了什么、是如何知道、如何想到的。

可以采用先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的形式。

在交流时,教师既要为学生充分表现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思维互相碰撞中产生火花,又要体现主导作用,肯定正确,纠正错误,补充提高,系统归纳。

我们六年级组的每位老师,在自主交流时,都展现了很好的驾驭能力。

而且,在交流时,老师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把书读好,通过读去深入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理解文本内涵。

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形成了全方位、多思路。

在自主总结时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去思考,拓展思维的空间。

在自主总结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当堂所学、所获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写作方法、收获启迪等方面进行总结,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有所习得、有所发展。

小草和大树课堂反思(二)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指出:“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教学起始阶段提出明确的目标,可以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在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是避免学生盲目被牵的关键所在。

”课始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目的、任务,并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在“自主总结”时针对“学习目标”将新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会学有所获。

如《船长》一文,经研讨,黄智、范妍妍、刘影三位老师确立的学习目标为:1、感悟人物形象;2、学习写作方法。

感悟人物形象指向的是文本内容,了解文本塑造的“船长”这一人物形象,感悟他的精神品质;学习写作方法指向的是文本形式,关注作者是如何塑造“船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关注的是表达。

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再通过探究、交流,深化认识,“自主总结”也就避免了盲目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读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探寻答案,从而有所发现。

自主探究时应以读书为主要活动,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和自己的理解感受进行圈画和批注。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2)学会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主题。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懂得弯曲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2)学会对比分析,把握课文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主题。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小草和大树。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草和大树有什么特点?它们给你什么感受?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小草和大树分别代表了什么?(2)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5. 理解课文主题:(1)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小草和大树的特点,把握课文主题。

(2)讨论:为什么小草要弯曲?弯曲是为了什么?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以“我心中的小草和大树”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教学反思:六、教学拓展:1. 课内拓展:(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明身边的小草和大树。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通用6篇)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第1篇在同学把握本课生字并且读熟课文的基础之上,我让同学用本身的话概括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所写的是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的成长经过。

聚焦“文学”一词,随后我总结质疑:从课题上我们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尊贵显赫的人。

假如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问题,由于前面分析课题时,同学已经从身份地位上对“小草”和“大树”的代指有了肯定的了解。

所以这里,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同学不难总结出:就“文学”方面而言,“小草”指在文学方面没有成就的人,“大树”则指在文学方面有成就的人。

反思:在同学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得后,我引导同学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再引导同学从“文学”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树的代指。

这样的设计教学,让同学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通过老师的引导,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开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

并且通过引导让同学本身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同学的思考。

就内容而言,也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草和大树反思总结第2篇在同学对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肯定的理解之后,我再引导同学思考: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是“小草”还是“大树”?以此问题让同学品读课文。

同学在认真读课文的基础上很简单就理解了,这篇课文中的前半部分,勃朗特三姐妹就是文中所谓的“小草”,后半部则是“大树”。

随后引导同学总结得出:这篇课文勃朗特三姐妹在文学方面一开始是“小草”,后来通过本身的努力终究变成了“大树”。

反思: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同学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同学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同学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学完课文后,让同学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悟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捉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探求理想的性格。

小学语文_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草和大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关键词句,了解勃朗特三姐妹在写作道路上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压力,感受她们面对逆境时坚强不屈的品质。

3、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逆境。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感受夏洛蒂面对逆境时坚强不屈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这个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歌曲导入。

1、欣赏汪峰的《怒放的生命》。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小草和大树》。

再次走进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看看她是怎样从逆境中的小草长成参天大树的?3、文中有一句话,生动而形象的概括了夏洛蒂的一生,是哪一句话?二、感悟生命的“艰辛”。

1、夏洛蒂在成长的道路上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壮丽?她又是如何面对的?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汇报。

逆境一:家庭不幸(1)引导学生从“穷牧师”“施舍”、“撇下”等词感受夏洛蒂家庭的不幸,从“洗衣、烧饭”等生活琐事体会主人公肩上担子很重。

(2)面对家庭的不幸,夏洛蒂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抓住“不肯放弃学习、始终没有停止写作尝试”等体会夏洛蒂的勤奋好学和对写作的坚持。

)逆境二:请教遭训过渡:夏洛蒂还经历了什么艰辛?谁接着交流?(1)引导学生抓住骚塞给夏洛蒂的回信,感受骚塞的冷酷和对妇女的嘲讽和偏见。

(2)师介绍时代背景:19世纪的英国,那可是男人的世界,男人的天下,男人至高无上,男人可以工作,男人走上政治舞台,男人可以写作,男人可以成名立志,而女人只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洗衣、做饭、带孩子,她们没有地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

(3)指导学生读出世俗的偏见、冷漠。

(4)面对如此不可思议的打击,她又是怎么做的?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逆境三:写诗失败还有什么打击紧紧地揪着你们的心?(1)引导学生抓住“寥寥无几”、“节衣缩食”、“仅”谈感受。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小草和大树》,使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小草和大树,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小草和大树》。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画出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小草和大树精神的理解。

5.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表达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草和大树的精神品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小草和大树精神的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讲解时间略长,今后应更加注重课堂时间的分配。

3. 学生对小草和大树精神的理解有所收获,但在情感体验方面尚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

4.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方面仍有待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小草和大树的精神品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四篇)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四篇)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然后引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

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再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服输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结合“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的有关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毅力。

夏洛缔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她是如何敲开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大树和小草教学反思(二)《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

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呢?课始,我板书课题,让学生说说脑海中对小草和大树的印象,使学生明白:小草是那么的矮小柔弱,大树是那么的高大。

文章是写小草和大树的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探讨文章的内容。

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很重要。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对六年级学生来说,默读训练很重要,并且默读应有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
感悟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古人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人身处逆境,却流芳千古。

老师为大家搜集了几条逆境成才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指名读——齐读。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课件出示中心句]——生齐读。

3、那么夏洛蒂又是处于什么样的逆境之中艰辛地生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夏洛蒂,走进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一生。

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2-4小节,把夏洛蒂在逆境中艰辛生存的句子划出来,并抓住有关语句谈谈体会。

二、感悟夏洛蒂的“逆境”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2、交流:
(1)家庭不幸的逆境
a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家庭遭不幸】
b想象练习:是啊,面对家庭不幸,夏洛蒂没有放弃生活,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此时此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
夏日炎炎,别的孩子(),而夏洛蒂一边()一边();寒冬腊月,别的孩子(),而夏洛蒂一边()一边()。

C小结:面对家庭的不幸,夏洛蒂依然热爱生活,依然热爱学习,不屈不挠,她真是逆境成才的典范。

——齐读课文的中心句。

(2)遭遇训诫的逆境
a过渡:等待夏洛蒂的不仅仅只是家庭不幸带来的逆境,还有更残酷的。

b学生说夏洛蒂遭遇骚塞的训诫。

——是啊,美好的愿望并不等于光明的前途,夏洛蒂满怀希望在写诗的道路上开拓,却遇到了训诫的逆境。

【板书:写诗遇训诫】
c“训诫”是什么意思?
d骚塞是夏洛蒂非常崇拜的诗人,她寄信给她满怀希望得到他的指点、提携,可是苦苦等待的却是骚塞的训诫,苦苦等待的却是一盆
冰冷的水,从头浇到脚,让她冷到心里。

请同学们细细的读一读这段话,你觉得哪些字眼让你也觉得刺心的疼痛?并把它读好。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e无情冷酷的训诫并没有让夏洛蒂低头,师引读——课件出示【她在一阵锥心的……鞭打自己的灵魂。

】透过这句话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学生自由发言。

——家庭的不幸,阻挡不了夏洛蒂对文学的热爱,面对世俗的偏见,她更是敢于抗争,坚持不懈,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评读——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高昂着头,不屈服的夏洛蒂吧!齐读这段话。

f她真是逆境成才的典范,课件回到中心句,指导朗读。

(3)出版失败的逆境
a过渡:命运继续捉弄夏洛蒂,“逆境”还依然与她相伴——学生说。

相机板书【出版又失败】
b夏洛蒂姐妹的诗却写得不少,发表出来却寥寥无几,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9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竟卖出了两本。

如果你是夏洛蒂的朋友,或者是诗人骚塞,听到这个消息,会怎么说?——学生自由发言。

c面对如此逆境,夏洛蒂姐妹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细细读一读课文的5、6自然段,说说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夏洛蒂?
d小结:此时此刻,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孜孜不倦的夏
洛蒂,她——回到中心句指导朗读。

三、理解比喻句,总结延伸。

1、然而,她们最后取得的成绩的'是,师配乐有感情朗读“一年后,夏落蒂的《简爱》出版了。

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

几乎同时……”——我们为她们创造的成绩而兴奋,大家把那份喜悦送进自己的朗读中,学生齐读这段话。

2、我们再回到课文的中心句,——齐读。

3、最后,她取得了令世界文坛刮目相看的成绩,上面的比喻句中有两个词语浓缩了她们的成绩,就是——“壮丽”、“傲放。


4、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学习语文重要的就是学习恰当的表达,谁能够对照着板书,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艰辛”“壮丽”“傲放”分别指什么?把这个形象准确的比喻句的含义说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把语言组织通顺、清楚。

——小结学习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习得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当我们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我们可以先找到这句话的关键词语,然后联系全文的内容想想关键词语分别是什么,最后串联起来,就理解了整句话的含义。

——再次有感情读这句话。

5、天道酬勤,皇天不负有心人。

课文的这个比喻句写得极为精妙,我们看课题“小草”和“大树”也是用了打比方的办法,我们再次回读课文,看看这样的比喻巧妙在哪里。

(学生再次默读整篇课文)——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
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

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6、说的多好啊,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四、推荐书籍,延伸拓展
今天的学习,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被夏洛蒂姐妹的坚强的意志征服,启发我们做生活的强者,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奋斗自己的一生!课文只是夏洛蒂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影,想要继续走进夏洛蒂,同学们不妨在课外与她的成名作握手,与她面对面交流。

教学反思:
《小草和大树》是一篇与众不同的写人叙事的文章。

不像以往的写人类文章,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语言描写以及具体事例的描写。

文章比较长,可以说是夏洛蒂一生的缩影,特别是加入了作者的议论,夹叙夹议。

课文所揭示的“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的主题思想能震憾着学生的心灵,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文本的训练点,通过想象、朗读、体味与课文进行对
话,透过关键词句的训练,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形象,为学生语言的积累、情感的体会、生命的铸造创造条件。

一、名言为学生打好生命底色。

上课伊始,我以关于逆境成才的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目的是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生命的种子,为学生学习全文奠定基础,有力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心理。

在学生读懂这四句名言的基础上,为学生走进文本敲开生命之门。

二、中心句为魂,一唱三叹。

课文围绕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主要写出了夏洛蒂勃朗特在写作道路上遭遇的逆境。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并且与指导朗读结合起来,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渲染,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让学生走进夏洛蒂勃朗等三姐妹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去撞响生命的最强音。

但是想象练习如果放在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而不是第二自然段,会更加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每次读中心句不是机械重复而是有每次的侧重点,就显得不单调了。

三、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课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比喻句多,包括文章题目,形象而又意义深刻,除了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更应该教给他们方法,这才是最有效的教学。

学生有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方法,理解起来难度就低了。

当然如果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