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旺模型

合集下载

斯旺支出增减模型政策与转换型搭配

斯旺支出增减模型政策与转换型搭配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区间经济状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Ⅰ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逆差扩张紧缩Ⅱ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逆差紧缩紧缩Ⅲ通货膨胀/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扩张Ⅳ失业、衰退/国际收支顺差扩张扩张2.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按斯旺的见解,可用上图来加以说明。

上图中,横轴表示国内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政府的支出增减型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总水平。

竖轴表示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直接标价法),单位外币折合的本市数上升,表示本市贬值。

IB线(内部均衡)代表实际汇率与国内吸收的结合,以实现内部均衡(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

该线从左到右向下倾斜,因为汇率上升(下降)将减少出口,增加进口,所以要维护内部均衡就必须增加国内支出。

在 IB线的右边,有通货膨胀压力,因为在一定的汇率下,国内支出大于维持内部均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在 IB线的左边,有通货膨胀紧缩压力,因为国内支出比维护内部均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要少。

EB线(外部均衡)表示实际汇率与国内支出的结合以实现外部均衡,即经常项目的收支平衡。

该线从左到右向上倾斜,这是因为汇率贬值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所以要防止经常项目收支出现顺差,就需要扩大国内支出,抵销进口的增长。

EB线的右边,国内支出大于维持经常项目平衡所需要的国内支出,结果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逆差,EB线的左边,就会出现经常项目收支顺差。

当开放宏观经济处于失衡时,比如在区间Ⅰ的点A 时,削减国内支出,压缩总需求,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同时下降,点A 遂向点O 方向切近。

但若开放宏观经济的失衡不是对称地处于 EB和 IB之间,而是在区间I的点B 上或区间Ⅱ的点C 上,政策搭配就变得十分必要。

在点B 上,为达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就须大幅度削减支出,使B 点向D 点移动。

这样,虽说外部失衡趋于减少,内部经济却进入衰退和失业。

同理,在 C 点上,单单使用支出增减型政策,无法使 C 点向点O 方向切近。

有外生储蓄率的增长模型(the Solow-Swan model)

有外生储蓄率的增长模型(the Solow-Swan model)

d ⎡ f (k ) k ⎦⎤ = − ⎡⎣ f (k ) − k ⋅ f ′ (k )⎤⎦ k 2 ,方括号 由于 f (k ) k 对 k 的导数为负( ⎣ dk
中的式子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它为正。 ) ,所以(1.14)式的第一项是一负斜率 的曲线。它 k = 0 在时渐进于无穷大,而随着 k 趋于无穷大它接近于 0(注意到
c* = (1− s)⋅ f (k * ) 。因此,在新古典模型中,人均数量 y 、c 和 k 在稳态中都
不增加。 人均数量固定意味着变量 的速率增长。 以生产函数的移动来表示的技术水平的变化、储蓄率的变化、人口增长率及 折旧率的变化都对稳态中的各种人均水平产生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储蓄 率、人口增长率及折旧率的改变并不影响人均产出、资本和消费的稳态增长率, 它们全都为 0。由于这个原因,目前所涉及的索洛—斯旺模型并没有解释长期经 济增长的决定。
Y 、C 和 K 的水平在稳态中以人口增长率 n
2.1.4
资本积累的黄金律和动态无效率
对于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和 n 及 δ 的给定值, 对储蓄率 s 的每个值而言只有 唯一一个稳态值 k * > 0 。以 k * ( s ) 来表示这种关系,我们有 dk * ( s ) 人均消费的稳态水平为
* ⎟ ⎜ c* = ⎛ 1− s⎞ ⎟⋅ f (k ( s)) ⎜ ⎝ ⎠
图 2.4
索洛—斯旺模型的动态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对于任何初始值 k (0) > 0 ,经济都将收敛于 其唯一的稳态,即 k * > 0 。 我们还可以研究转移路径中产出的行为,人均产出增长率由:
γy ≡ y
f (k ) = ⎡ k ⋅ f ′ (k ) f (k )⎤ ⋅ γ y = f ′ (k )⋅ k ⎢ ⎥ k

高级宏观经济学索洛斯旺模型ppt课件-2024鲜版

高级宏观经济学索洛斯旺模型ppt课件-2024鲜版

2024/3/28
14
储蓄函数及影响因素
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储蓄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实际储蓄增加
2024/3/28
15
储蓄函数及影响因素
预期因素
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对未来支出的预期等都会影响当前的储蓄决策
2024/3/28
16
投资决策与资本边际效率
投资决策的原则
1
2
投资项目的收益要大于或等于其成本
2024/3/28
资本积累
通过投资形成的资本积累 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 源泉。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 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 经济增长。
8
稳态均衡分析
1 2
稳态均衡的概念
稳态均衡是指在长期中,经济系统达到一个稳定 的状态,其中各种经济变量的增长率保持恒定。
稳态均衡的条件
稳态均衡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投资 等于储蓄、劳动力增长率等于资本折旧率等。
02
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产出和经济增长。
2024/3/28
03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预期管理,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从而控
制通货膨胀。
31
产业政策与结构调整
2024/3/28
产业政策对结构调整的影响
通过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产业政策可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
2024/3/28
经济增长源泉的解析:索洛-斯旺模型首次将技术进步 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揭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推动作用,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忽略经济结构变化:该模型假设经济结构不变,未能考 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与现实经济情况存在一定差距。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术进步。
对于生产函数Y=F(K,AL)主要做出了三个假设:社会生产的规模报酬 不变、资本投入的边际收益递减、满足稻田条件。 1.规模报酬不变
对于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层含义是说经济足 够大,使得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好处能被经济社会全部得到。第二层含义 是认为除了资本、劳动和知识之外,其他投入要素在生产中相对来讲都不
谢 谢!
• (3)人均产出(Y/L)的增长来源于人均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 ,但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够导致人均产出的永久性增长。
• (4)通过调节储蓄率可以实现人均最优消费和最优资本存量的 “黄金律”增长。
• (5)储蓄率的变化只会暂时性地影响增长率,而不会永久性地 影响;储蓄率的显著变化对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产出变化只有较 小的影响,且作用缓慢。
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表述为劳动密集型,即生产函数可写为:
Y(t) = F(K(t), A(t层重要含义。
第一,时间因素不是以直接的方式,而是以间接的方式通过资本因素K、劳动因
素L和知识因素A进入生产函数关系之中的。
第二,知识与劳动连带进入生产函数。这种形式的技术进步就是劳动密集型技
劳动和知识的进化,使得有效劳动数量在增长,其增长率为:
d A ( t) L ( t) d t A ( t) L ( t) A ( t) L ( t) A ( t) L ( t) g n
A ( t) L ( t)
A ( t) L ( t) A ( t) L ( t)
2.关于资本K进化的假设
消费者的储蓄率为常数s,国内储蓄S=s ·Y等于国内投资I,这样, 资本存量的变化(即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折旧:
Kt sYtKt
s:储蓄率(外生);
:折旧率(外生)。

Solow-Swan模型

Solow-Swan模型

第1章索洛-斯旺模型从本章开始,我们将利用三章的篇幅来探讨增长经济学的内容。

从初、中级的教科书中我们已经知道,增长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的长期行为,它重点要阐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中生产能力的变化原因。

具体而言,我们要探讨生产要素的积累和技术的改进是如何导致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忽略经济的短期波动,并且假定劳动、资本以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都是被充分利用的。

经济的增长率一般是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这一指标衡量了一个经济的发展水平。

图1-1给出了我国在1978-2001年间的人均GDP水平。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GDP衡量的我国经济水平经历了迅猛的发展。

图1-1 1978-2001年我国的人均GDP水平(单位:元/人)实际上,这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现象,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数据也会发现,与三百年前相比,甚至与五十年前相比,整个世界的平均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与此同时,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之间,或者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生活水平之间的差异却又大得惊人。

图1-2描绘的是我国2001年度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情况。

图中的横坐标从左到右依次代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富裕地区上海的人均GDP(横坐标9)与最贫穷地区(横坐标24)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4517元。

图1-2 2001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GDP(单位:元/人)单单只就上面提到的这两个事实(即在纵向上世界整体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在横向上各国之间或一国内的各个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关于经济增长研究的现实意义已不言而喻。

正如卢卡斯(Robert E. Lucas)所言:“印度政府是否可以采取一些手段来使得印度经济像印度尼西亚或埃及一样增长?如果可以,是什么手段?如果不可以,那么使得它之所以如此的印度国情究竟是什么?对于涉及于此类问题之中的人类福利而言,结果是令人惊愕的:一旦你开始考虑它们,就很难再考虑其他的事情了。

斯旺模型

斯旺模型

(因为有图,Word 比较方便,就不用记事本啦~)解读斯旺曲线课本P227-229 章节: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坐标轴:纵轴R :实际汇率R = eP °/Pe: 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P °: 国外价格水平P: 国内价格水平R 上升: 实际汇率贬值,由e, P °, P 共同决定;国际竞争力增强,将改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R 是衡量国际竞争能力的指标)横轴国内支出:国内经济的总支出水平国内支出以A 表示,也称总吸收Y = C + I + G + (X – M) 中,X 为出口,M 为进口A = C + I + G所以Y – A = X – M ,公式表明: 当国内吸收水平过高,超过总收入水平时,进口超过出口,出现经常账户逆差两条曲线:EB 曲线:外部均衡曲线它表示所有使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保持平衡的实际汇率R 和国内支出水平A 的组合点 斜率为正(R 上升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为维持平衡,国内吸收应相应提高) 曲线下为经常账户逆差曲线上为经常账户顺差在EB 曲线上或下,就会产生本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和债务的关系IB 曲线:内部平衡曲线它表示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汇率和国内吸收水平的组合右下方倾斜(R 下降,使进口增、出口减,要维持充分就业,须增加国内支出水平) 曲线上为通货膨胀(国内总支出水平超过创造充分就业所需的水平)R国内支出 EB IB顺差通胀逆差 通胀 顺差失业逆差失业曲线下为通货紧缩或失业(总支出水平不足以形成充分就业)国内支出处于逆差、通胀状态的点A维持汇率固定以减少经常账户逆差,采取紧缩政策,使得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向左)用货币贬值解决逆差,通胀更加严重(向上)A点的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左右移汇率政策,上下移(同学的笔记,但我不确定)斯旺曲线优势:简明阐释一种政策工具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缺点:对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难题之间的关系没有给予深入分析,没有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调节的不同方式,没有对国际资本流动给予必要的重视。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
索洛-斯旺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通过 分析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评估经济增长的潜力。
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索洛-斯旺模型的参数,可以评估各 国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根据索洛-斯旺模型的结论,政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战略,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引入动态分析,考虑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相互作用;引入制度因素, 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非线性生产函数的可能性。
模型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研究展望
发展方向
将模型与其他经济理论相结合,如内 生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以更 全面地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未来研究展望
探索模型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应用, 比较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的异同;研究全球化 、技术创新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一步深 化对经济增长机制和动力的理解。
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种生产要 素:资本和劳动,且资本和劳
动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假设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 的,即增加投入并不能带来更
大的产出。
假设经济中不存在技术进步和 资本折旧,即经济增长只取决 于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假设经济中的储蓄率、人口增 长率和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给定 的,即不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 的影响。
06 结论
对索洛-斯旺增长模型的综合评价
01
贡献
索洛-斯旺增长模型为经济增长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
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解释了经济增长的源泉。
02
局限性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忽略了许多
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因素,如经济政策、市场失灵、资源限制等。

斯旺曲线推导过程

斯旺曲线推导过程

斯旺曲线推导过程
斯旺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彼得·斯旺(Peter Swan)在1960年代提出的一种描述价格和成交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模型。

斯旺曲线可以用来说明市场供需的平衡状态,并预测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

斯旺曲线的推导过程可以简要解释如下:
1. 假设市场有许多买家和卖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和供应有不同的价格敏感度和弹性。

2. 假设市场上的买家和卖家都是理性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出最佳决策。

3. 假设买家和卖家都希望在市场上达到自己的最高利益,即能够买到或卖出最多的商品。

4. 假设买家和卖家的数量和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关系,即当价格上涨时,卖家的数量会增加,买家的数量会减少,反之亦然。

5. 基于以上假设,斯旺曲线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倒U形曲线,曲线的左侧代表价格低于市场均衡时,需求大于供应;曲线的右侧代表价格高于市场均衡时,供应大于需求;曲线的顶点则代表价格等于市场均衡时,供需平衡。

6. 斯旺曲线可以被用来预测市场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

当价格低于市场均衡时,买家数量大于卖家数量,市场价格会上涨;
当价格高于市场均衡时,卖家数量大于买家数量,市场价格会下降。

总之,斯旺曲线是一种描绘价格和成交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模型,通过对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价格和成交量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有图,Word 比较方便,就不用记事本啦~)
解读斯旺曲线
课本P227-229 章节: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坐标轴:
纵轴R :实际汇率
R = eP °/P
e: 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
P °: 国外价格水平
P: 国内价格水平
R 上升: 实际汇率贬值,由e, P °, P 共同决定;
国际竞争力增强,将改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
(R 是衡量国际竞争能力的指标)
横轴国内支出:国内经济的总支出水平
国内支出以A 表示,也称总吸收
Y = C + I + G + (X – M) 中,X 为出口,M 为进口
A = C + I + G
所以Y – A = X – M ,公式表明: 当国内吸收水平过高,超过总收入水平时,进
口超过出口,出现经常账户逆差
两条曲线:
EB 曲线:外部均衡曲线
它表示所有使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保持平衡的实际汇率R 和国内支出水平A 的组合点 斜率为正(R 上升时,国际收支状况改善,为维持平衡,国内吸收应相应提高) 曲线下为经常账户逆差
曲线上为经常账户顺差
在EB 曲线上或下,就会产生本国对其他国家的债权和债务的关系
IB 曲线:内部平衡曲线
它表示维持国内充分就业的所有实际汇率和国内吸收水平的组合
右下方倾斜(R 下降,使进口增、出口减,要维持充分就业,须增加国内支出水平) 曲线上为通货膨胀(国内总支出水平超过创造充分就业所需的水平)
R
国内支出 EB IB
顺差
通胀
逆差 通胀 顺差
失业
逆差
失业
曲线下为通货紧缩或失业(总支出水平不足以形成充分就业)
国内支出
处于逆差、通胀状态的点A
维持汇率固定以减少经常账户逆差,采取紧缩政策,使得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向左)用货币贬值解决逆差,通胀更加严重(向上)
A点的移动:财政、货币政策,左右移
汇率政策,上下移
(同学的笔记,但我不确定)
斯旺曲线
优势:简明阐释一种政策工具不能同时解决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
缺点:对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难题之间的关系没有给予深入分析,没有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调节的不同方式,没有对国际资本流动给予必要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