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特色中医治疗及护理

合集下载

面瘫的中医治疗

面瘫的中医治疗

面瘫的中医治疗文章目录*一、面瘫的中医治疗*二、面瘫如何预防*三、面瘫饮食注意事项面瘫的中医治疗1、面瘫的中医治疗针灸疗法:一般针灸治疗面瘫,在前期不能使用,但是在后期面瘫的治疗进行中适当介入治疗,这种面瘫的治疗方法会加快患者康复,针对颅内肿瘤、外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引起的面瘫。

中药治疗:这是常用的面瘫的治疗方法之一。

善于恢复、修复患者手术面部神经,对由于面部风寒导致的面瘫,有着独特的面瘫的治疗效果。

急性面瘫,药选防风、伸筋草、地龙、海风藤、野菊、荆芥、蜈蚣、蔓荆子、丝瓜络、全蝎、白芥子。

对比西医和手术成效快的特点,中医面瘫的治疗,具有治疗彻底、副作用小、不易复发等许多优点。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的不同,在选择面瘫的治疗方法上,要慎重。

2、面瘫的病因引起面神经炎的病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炎和周围性面神经炎两种。

中枢性面神经炎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周围性面神经炎病损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常见病因为: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自身免疫反应;肿瘤;神经源性;创伤性;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3、面瘫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

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面神经炎引起的面瘫绝大多数为一侧性,且右侧多见,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口角歪斜。

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等。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按摩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 如揉法、捏法等。按摩时应轻柔、舒适,避 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损伤
中药泡脚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泡脚辅助 治疗。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泡脚时间 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运动疗法护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部肌肉 锻炼,如咀嚼运动、皱眉、闭眼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心理疏导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 理疏导,如放松训练、冥想等。每日1-2次, 每次30分钟
PART 3
健康指导
3
健康指导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及时就

情志调护
教育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 免焦虑、紧张情绪。可采用放松训
练、冥想等方法调节情志
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面部受寒。可采 用半卧位,减轻局部 神经受压。恢复期可 适当活动,但避免过
度劳累
体位护理
04
05
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防止细菌入侵。做好 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PART 2
中医特色护理
2
中医特色护理
针灸护理:根据医嘱进行针灸治疗。施针后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局部皮肤红肿等情况。 如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拔罐护理: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时间, 避免过久或过紧。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 风
艾灸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 灸。注意防止烫伤,避免过度灼伤皮肤
中药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汤剂或中药膏 方。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报告医生
耳穴压豆护理:选择耳穴压豆治疗时,应选 择适当的穴位,并定期检查贴敷情况。如有 不适,及时取下
音乐疗法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音乐, 如轻松、愉悦的音乐。每日1-2次,每次30 分钟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评价周期和频率
评价周期:每周一次
评价频率:每月一次
评价结果分析和反馈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 评价、专家评估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评价。
反馈意见: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 馈意见,对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进行改进和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析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
调整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反馈 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效果最大化。
实施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生活习惯,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 依据。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以调节气血、舒 缓神经。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神经的修复。
询问患者是否有 其他并发症或身 体不适
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中 医护理方案
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 病因、症状等,为制定护理计划 提供依据。
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护理目标,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中药调 理、针灸治疗、按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护理目标: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缓解症 状、促进康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
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 的心理需求。
运动护理
每日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睁眼、 闭眼、鼓腮等,以促进面部肌肉 的恢复。
避免剧烈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以 免加重病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保持颈部肌 肉的松弛,避免因颈部肌肉紧张 引起的面部肌肉痉挛。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

科普一下面瘫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一、面瘫医护中要做什么应对如今工作压力,大家长时间处于忙碌的情况,在没有留意的情形下略微受一点寒症就很有可能产生面瘫,导致病人上下面部不对称,发生嘴斜视歪的状况,为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从容颜上来讲也会出现更改,对自己的形象也是有毁坏,因此察觉自己患上面瘫以后除开及时治疗外,还需要提升自身护理,让面瘫渐渐地恢复,针对面瘫患者而言,日常出门应当戴口罩,提升脸部防寒措施,若是在休息日可以借助热毛巾敷敷脸在患肢脸部,每一天5~6次,每回10min,还可用热水袋热敷脸部,每一次20~30min,留意在敷热时垫着毛巾,防止烫伤身患面瘫的病人会由于担心容面容更改进而能造成情绪过于焦虑、焦虑不安、害怕,这时候要给患者心理指导,使面瘫病人积极情绪,进而提升治疗面瘫实际效果。

日常饮食,产生面瘫以后病人的咀嚼能力减低,很容易影响病人的胃口,因此尽量选一些合乎病人口感的食材,并颇具营养成分、爽口口味淡、易于消化半流食或软塑饮食搭配。

少吃点辛辣刺激性食物。

部分医护,日常能让患者自我按摩患肢或推拿颊车穴、地仓穴等,推拿时强度要适合位置精确,同时加强对患肢的防寒保暖,外出尽可能戴口罩,也一定要留意气候变化,碰到严寒气温需要及时加上衣服。

强化对眼睛护理,由于面瘫的原因会导致眼睛闭不上,从而使目光长期性曝露,因为眼角膜长期性露出,易引起眼球感染,危害面瘫患者眼睛,因而眼睛保护的至关重要的,为了降低保护眼睛,出行时戴墨镜维护。

若是在医护期内发觉一侧闭上眼、嘴角歪斜、脸部情绪不一样等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避免病情严重给医治带来伤害,要记住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早恢复。

二、中医面瘫的原因及治疗面瘫,简言之就是面部肌肉瘫痪的意思,由面部神经受损引起,因此也被称为面神经麻痹。

中医面瘫是一种以面部神经麻痹为特征的疾病,也叫做面瘫症、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其受到感染、肿瘤压迫、外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分为外伤性面瘫和内因性面瘫。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引言面瘫,也被称为面肌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面瘫患者的脸部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面瘫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脸部的运动功能。

中医护理方案中医辨证施治面瘫的发病原因复杂,根据中医理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有阳虚、气滞、湿热等。

面瘫的辨证施治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中药治疗1.养血活血方:采用当归、赤芍、白芍等补血活血的中草药,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恢复功能。

–当归:具有活血调经,补血养颜的作用;–赤芍:能够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白芍:有生津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

2.理气祛湿方:针对气滞和湿热等辨证,使用柴胡、茯苓等中草药。

–柴胡:能疏肝理气,解郁止痛;–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和胃化湿的功效。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面瘫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运行,刺激面部神经,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1.扶阳法:刺激足三阳经的阳经穴位,如阳白穴、合谷穴等,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阳气。

2.疏风法:通过刺激头部的风府穴、风池穴等,能够疏通脑神经,改善面瘫患者的面肌神经麻痹症状。

中医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面部的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恢复面部神经和肌肉功能的目的。

1.拇指轻按法:以拇指轻柔地按压患者的面部,以中医理论中的。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

84面瘫的中医辨证施治应注意什么周发林面瘫可以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类型,可以利用头部MRI或CT等手段和方式进行鉴别。

面瘫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发病具有突发性特点,同时同侧额纹、皱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整个面部被健康一侧牵扯。

中医称其为“吊线风”“卒口癖”等。

一、面瘫的表现面瘫患者发病多为突发性,一般都是一觉醒来后发现一侧面部肌肉麻木呆板,无法抬眉、沉眉、鼓气、噘嘴,眼睛不受控制流泪,嘴角向一边下垂倾斜,喝水、刷牙漏水,进食存食,味觉减退。

而且部分患者的病程比较长,长时间患病可能会导致患者患侧肌肉痉挛,口角向反侧牵引,伴随出现肌肉紧张。

二、面瘫的中医辨证分型1. 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导致的面瘫,会出现口眼歪斜、畏风多汗、面紧拘急、瞬间流泪等情况,大部分是由于吹凉风导致。

中医面诊,患者舌一般呈淡红色,舌苔白。

诊脉脉浮紧或者浮缓。

2. 风热侵袭: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松软无力,或者出现耳鸣、咽喉肿痛等症状。

面诊舌红,舌苔薄黄。

诊脉脉浮滑或者处于浮数状态。

3. 痰热腑实: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兼具牙龈肿痛、口渴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诊脉脉滑。

4. 肝胆湿热: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耳内出现剧痛或者起疹,同时伴有口苦纳呆、大便不爽、厌油腻、苔黄腻等情况。

诊脉脉弦细数或者存在弦滑的脉象。

5. 肝阳上扰:患者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目赤耳鸣、急躁易怒等情况,面诊舌红少津,诊脉脉弦。

6. 肝郁气滞:患者症状口眼歪斜,同时存在明显的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肋胀满,走窜不定。

面诊舌暗,舌苔薄白,诊脉 脉弦。

7. 脾虚湿盛:患者症状口眼歪斜,同时伴有脘腹胀满、食欲缺乏、渴不欲饮、肢体困重等情况。

面诊舌红苔黄腻,诊脉濡数。

8. 正气不足:患者口角歪斜比较严重,一般在3个月以上,闭眼时眼肌无力同时闭眼露白,患侧肌肉无力,同时存在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等情况。

面诊舌淡红,舌苔薄而白,诊脉脉沉细弱。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无力,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面瘫病的管理和康复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促进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的方式,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并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面瘫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有哪些内容吧。

1、中医面瘫病的中医理论解析(1)中医面瘫病的病机分析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第一外感风邪侵袭,导致了面部经络的阻塞,从而影响了面部的神经功能。

第二情志不畅,例如长期的情绪压抑、忧虑或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第三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虚弱也会增加患面瘫病的风险。

(2)中医面瘫病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对于面瘫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套独特的原则。

从辨证方面来看,中医强调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对于面瘫病的辨证,中医主要从病因、病程、病机以及脉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分析,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机的所在。

另外,中医注重“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面瘫病时,中医既要针对病症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又要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意味着中医治疗面瘫病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除此之外,中医还强调“治病须宜调气血”的原则。

在面瘫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中医常常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面瘫病的症状。

具体而言,中医可采用针灸、草药疗法以及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重新激活。

中医还注重“因病施治”的原则。

面瘫病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中医秘方治疗面瘫神经麻癖

中医秘方治疗面瘫神经麻癖

面神经麻痹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

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

病因不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1 . 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方剂] 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 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

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即将炒过与未炒过的蔟蓼草混合拌匀敷在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l 次,直到痊愈:一般在敷药10--20 分钟后,患侧面部即有牵拉感,用药一天症状即有所减轻。

治疗短的3 天,长的7--8 天,一般为 5 天。

[疗效]治疗25 例,除1 例因用药第2 天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4 例全部治愈。

[验证] 林、,女,56 岁。

口眼歪斜已7 天,经中药大秦艽汤、牵正散及西药治疗无效。

诊见:口眼右斜,左眼不能闭合,眼泪外溢,口涎淋漓不断,语言失利,前额皱纹消失。

用上方治疗,首次敷药20 分钟,患侧面部即出现强烈牵拉感,连用5 天,病愈。

随访 6 年,无复发。

2 .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面神经麻痹[方剂] 肉桂末2--6 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 克,川芎6 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 克,甘草 5 克,细辛 3 克,蜈蚣 3 条,地龙15 克,陈巴豆(1--2 年内药效最好)10--13 克。

[制用法] 内服药水煎服。

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

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

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

24 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 小时,共 3 昼夜。

敷药处一般有发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

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反应很快减轻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瘫的特色中医治疗及护理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其中医发病原因为体内邪气旺,胜于正气,气血受阻,筋脉不通,肌肉松缓不匀等。

常突然起病,发病率以冬季为高。

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 月以来共收治63例面瘫患者,采用蟾酥面部穴位贴敷,辅以中药内服及自我按摩、针刺等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8例,女性25例,年龄24~72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28 d;左侧发病45例,右侧发病18例。

1.2评价方法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无任何曾患过面瘫的迹象。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面部静止时外观大致正常,运动时有轻微功能障碍;有效:面部运动功能改善,面部外观仍不对称,但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外观也无改变。

1.3结果63例中痊愈56例,显效4例,有效3例。

1.4方法
1.4.1蟾酥合剂外敷治疗[1] 将蟾酥合剂少许(中医科自调剂)置于1.5 cm×1.5 cm大小的胶布中央,贴敷于患侧面部地仓穴,同样方法再贴在太阳穴,耳后阿氏穴,2~3 d后贴药处即可起泡,起泡后将药揭下,5~7 d大泡会自行吸收消退,停2 d后再贴第2次。

1.4.2中药内服治疗药物组成:牵正汤加味。

白芷、白芍、葛根、钩藤各20 g,蝉蜕、炒地龙、僵蚕、仙灵脾各15 g,川芎、全蝎、防风、红花各10 g,皂角12 g,白附子6 g,蜈蚣两条(另包)。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2次兑匀分服,1剂/d。

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一般服药10~15 d即可显效。

1.4.3按摩治疗[2] 一般让患者自行按摩,具体方法有:①轮刮眼睑:以两手食指、中指螺纹面为术端,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均衡刮上下眼睑各50次左右,再轻揉眼皮约20~30转。

②点捻四白穴:以食指为术端捻四白穴,边捻边逐渐施加压力,约1~2 min即可。

③指擦鼻翼:用两手食指螺纹面为术端,分别自鼻根两侧向下擦至鼻翼两侧迎香穴50次,轻按揉该穴1~2 min。

④掌揉颊车、地仓穴:用同侧手的大鱼际紧贴患侧颊车穴,边揉边逐渐移至地仓穴(口角旁开0.5 cm),往返约50次。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面瘫患者一般突然起病,因口角歪斜等而引起面容改变,易产生自卑、恐惧、焦虑等心理,应多关心患者,耐心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用药机理及本病预后等,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2.2饮食护理要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可根据病情给予普食或半流质;要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热补药、热性食物。

2.3起居护理嘱患者多休息,睡眠充足;要减少光线刺激;减少外出,注意保暖;另外在寒冷的天气不要过早的外出锻炼;不要用冷水洗脸。

可咀嚼口香糖3~5次/d,15~30 min/次,要告知患者避免咀嚼过度,以防咀嚼肌疲劳。

2.4眼部护理要减少用眼,可佩戴墨镜保护眼睛,睡觉时可戴眼罩保护,不要用脏手、脏手帕等擦拭眼睛,每晚睡前可涂金霉素眼膏防止角膜炎等。

2.5外敷用药护理外敷用药量不要太大,因蟾酥虽对面瘫有治疗作用,但也有一定的毒性,用量过大会引起荨麻疹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等。

同时要加强观察,贴敷药膏24 h后患处会有轻微烧灼感,要告知患者不要紧张,此为正常现象。

2.6内服中药的护理要给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疗程、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嘱其严格按医嘱正确服药,并加强观察,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诊。

应教会其煎药的方法,要告知其煎药时最好用砂锅、陶罐或不锈钢器皿,切忌用铁、铝等易腐蚀器皿,煎中药前要先用冷水浸泡1~2 h(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 cm,煎煮时先用(武火)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小火)慢煎,中药一般煎2次/剂,第2次时间可略短。

2.7自我按摩的护理按摩能有效改善患侧面部血液循环,防止瘫痪肌肉萎缩,对面瘫康复非常重要。

要指导患者记住按摩穴位的位置,患者可对着镜子按摩患侧面部,以找准按摩位置,自我按摩时可取卧位,也可取坐位,要排除杂念,认真按摩。

按摩时手法要轻重合适,不要用力过猛,也不要过于太轻,时间不宜太长,3~4次/d,5~10 min/次即可。

2.8针刺的护理首先要掌握好针刺治疗的适应症,如由脑部肿瘤引起的面瘫及孕妇就不适合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时患者要避免过劳、过饱、过饥、惊恐、醉酒等。

治疗前要跟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身心处于放松状态,治疗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滞针、弯针、晕针或其他不适,要及时处理或者停止针刺治疗。

2.9观察及早发现、早期治疗对面瘫的康复非常重要,所以平时一定要要加强观察,如出现面瘫症状要及时就医。

面瘫在发病前是有一些先兆症状可以察觉的,如感觉到有一侧脸部肌肉发沉,睁眼费劲,有的患者病前几天会感觉到耳后疼痛,如能发现先兆症状,或发现口角歪斜,眼睛不能闭合或闭合后不能皱眉等,要尽快到医院诊治。

3结论
面瘫多由各种原因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发病。

现代医学一般认为本病由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引起,蟾酥有攻毒散肿、通窍止痛、抗炎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之消炎、消肿,使面瘫逐渐恢复。

用蟾酥合剂贴敷治疗本病,方法简便易行、经济、无痛苦,破溃创面日后不留下疤痕,极易被患者接受;在该药贴敷外用的基础上辅以中药内服,中药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加快经络气血运行,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同时辅以自我按摩、针灸等治疗方法,多管齐下,再加上全面、细致的整体护理,能够增强疗效,有效改善症状,使患者早日走出痛苦,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吴保水.蟾酥外贴治疗面神经麻痹[J].中国社区医师,1992,09.
[2]魏剑婷.自我按摩结合中医治疗面瘫的疗效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