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合集下载

面瘫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指导患者运用眼神、手势、姿态等 非语言方式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情绪管理技巧
帮助患者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 绪,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放松训练指导0201 Nhomakorabea03
渐进性肌肉松弛法
指导患者逐步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达到全身放松的 状态。
深呼吸法
教会患者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冥想训练
引导患者进行冥想训练,帮助其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放 松。

误区一
02
认为食疗可以替代正规治疗。实际上,食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方法,不能替代正规的面瘫治疗。
误区二
03
盲目跟风,食用不适合自己的食疗菜谱。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
都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菜谱。
05
心理康复辅助措施
心理问题筛查和评估方法
面谈评估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心 理状态、情绪变化及对面瘫的认知程 度。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 度劳累和熬夜。
适当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鼓 腮、吹气、叩齿等动作。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等屏 幕,以免加重眼睛负担。
季节变化时适应性调整建议
春夏季节应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面部。
秋冬季节应注意保暖,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等 防护用品。
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呼吸道 疾病。
结合病情调整膳食结构
如面肌萎缩患者可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面肌痉挛患者可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食疗菜谱推荐与制作方法
防风粥
防风10—15克,葱白口茎,粳米30—60克,前两味水煎取汁,去渣,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 汁,煮成稀粥,温服。可祛风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袭络引起的面瘫肌体肌肉酸楚等。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各位护士长: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要求,若科室有收治33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就需执行此方案,请各科室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跟本科室有关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按方案执行,每月需汇总一次,跟优质护理服务资料一起上交护理部。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口眼歪斜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二)眼睑闭合不全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

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面瘫的中医护理常规
按摩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 如揉法、捏法等。按摩时应轻柔、舒适,避 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损伤
中药泡脚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泡脚辅助 治疗。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泡脚时间 一般为15-30分钟,每日1-2次
运动疗法护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面部肌肉 锻炼,如咀嚼运动、皱眉、闭眼等。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心理疏导护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心 理疏导,如放松训练、冥想等。每日1-2次, 每次30分钟
PART 3
健康指导
3
健康指导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 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不适,及时就

情志调护
教育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 免焦虑、紧张情绪。可采用放松训
练、冥想等方法调节情志
保持大便通畅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避免面部受寒。可采 用半卧位,减轻局部 神经受压。恢复期可 适当活动,但避免过
度劳累
体位护理
04
05
预防感染
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防止细菌入侵。做好 皮肤护理,避免感染
PART 2
中医特色护理
2
中医特色护理
针灸护理:根据医嘱进行针灸治疗。施针后 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局部皮肤红肿等情况。 如出现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拔罐护理: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时间, 避免过久或过紧。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 风
艾灸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 灸。注意防止烫伤,避免过度灼伤皮肤
中药护理:根据医嘱使用中药汤剂或中药膏 方。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 报告医生
耳穴压豆护理:选择耳穴压豆治疗时,应选 择适当的穴位,并定期检查贴敷情况。如有 不适,及时取下
音乐疗法护理: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音乐, 如轻松、愉悦的音乐。每日1-2次,每次30 分钟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评价周期和频率
评价周期:每周一次
评价频率:每月一次
评价结果分析和反馈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量表 评价、专家评估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评价。
反馈意见: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 馈意见,对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 进行改进和完善。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析 面瘫病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 可行性。
调整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反馈 和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确保护理效果最大化。
实施护理措施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生活习惯,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 依据。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调理方案,以调节气血、舒 缓神经。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神经的修复。
询问患者是否有 其他并发症或身 体不适
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中 医护理方案
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情、 病因、症状等,为制定护理计划 提供依据。
制定护理措施:根据护理目标, 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中药调 理、针灸治疗、按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护理目标:根据患者情况, 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缓解症 状、促进康复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避免情绪波动。
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关注患者 的心理需求。
运动护理
每日进行面部肌肉锻炼,如睁眼、 闭眼、鼓腮等,以促进面部肌肉 的恢复。
避免剧烈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以 免加重病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定期进行颈部运动,保持颈部肌 肉的松弛,避免因颈部肌肉紧张 引起的面部肌肉痉挛。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二)饮食指导
风寒袭络证
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大豆、 葱白、生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 瓜果等食物。
风热袭络证
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 冬瓜、赤小豆等,忌辛辣燥热的 食物。
风痰阻络证
宜食通阳泄浊的食物,如海参、白 萝卜、百合、核桃、蘑菇、柚子等。 忌肥甘厚味的食物。
气虚血瘀证
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核桃等, 忌食辛香行窜、滋腻补血的食品。
予耳穴贴压,取 口、面颊、皮质 下、肝、神门等 穴。



中章 医






第一部分 药物治疗
风寒袭络证
取桂枝加葛根汤 合牵正散加减方 药,以祛风散寒,
通络牵正。
风热袭络证
中药宜凉服以 祛风清热,通
络牵正。
风痰阻络证
取牵正散合导 痰汤加减方药, 以祛风散寒,
化痰通络。
气虚血瘀证
中药宜温服以 益气活血,祛
运用中医护理方案护理后,加快了面部表情功能的恢复,患者的住院天 数相对减少,满意度提高,值得我们运用和推广。








护 理 难 点

健 康 指 导

中 医 特 色 治 疗 护 理
/
常章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常 见 证 候 要 点



常章 见




风寒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 1
合不全,兼面部有受寒 史,舌淡苔薄白。
风热袭络证 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 2
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 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中医护理方案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 收缩来完成。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 功能恢复。
四、健康指导
(四)康复指导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 肌的收缩来完成。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 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 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进行努 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 水的症状随之消失。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 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特色技术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红外线照射:照射面部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开启 红外线后3~5分钟,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照射 过程中询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灼伤, 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观察局部皮肤有 无异常,于室内休息15分钟后方可外出。
3 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舌胖大,苔白
腻。
治则: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气虚血瘀型,口眼歪斜,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
4 白。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痉,补阳还五汤加减。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 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四、健康指导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

面瘫病(面神经炎)的中医护理科普教育面瘫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无力,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医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医护理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在面瘫病的管理和康复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中医护理注重促进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的方式,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并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面瘫病患者的中医护理有哪些内容吧。

1、中医面瘫病的中医理论解析(1)中医面瘫病的病机分析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第一外感风邪侵袭,导致了面部经络的阻塞,从而影响了面部的神经功能。

第二情志不畅,例如长期的情绪压抑、忧虑或过度劳累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面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第三饮食不当、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体质虚弱也会增加患面瘫病的风险。

(2)中医面瘫病的辨证施治原则中医对于面瘫病的辨证施治有一套独特的原则。

从辨证方面来看,中医强调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

对于面瘫病的辨证,中医主要从病因、病程、病机以及脉象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辨证分析,以确定病情的性质和病机的所在。

另外,中医注重“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

在治疗面瘫病时,中医既要针对病症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又要从根本上调理人体平衡,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这意味着中医治疗面瘫病时,不仅要缓解症状,还要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除此之外,中医还强调“治病须宜调气血”的原则。

在面瘫病的治疗中,中医认为气血的运行与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中医常常通过调理气血来改善面瘫病的症状。

具体而言,中医可采用针灸、草药疗法以及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和重新激活。

中医还注重“因病施治”的原则。

面瘫病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不同的病情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完整版)面瘫中医护理常规

(完整版)面瘫中医护理常规

(完整版)面瘫中医护理常规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一种突发性的,以颜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为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神经面瘫。

辨证分型1、风寒袭表型:多有面部受凉因素,如迎风睡眠,电风扇对着一侧面部吹风过久等。

一般无外感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痰阻络型:一般为肥胖患者,饮酒或食肥厚后汗出受风,舌体胖大,苔白,脉浮滑。

3脾虚湿阻型:伴患侧或舌前麻木作胀,平素头身困重,胸闷脘痞,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临证施护1、眼干涩、流泪: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2、面部麻木: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3、疼痛:微波治疗、闪罐、打刺放血、艾灸,热敷、中药熏蒸、中药涂擦。

4、口腔食物残渣滞留: 饭后要养成漱口的习惯,给予消炎漱口液漱口。

给以易于咀嚼的食物。

中医特色护理1、针刺的护理急性期针刺以少、轻、浅、泻为特点,刺激量小,不宜使用电针,能使面部神经兴奋,进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面神经水肿消退和炎症的吸收;中后期针刺以深刺为主,刺激量大。

2、艾灸的护理艾灸用于中后期的治疗,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

对病人施灸时要注意: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体位应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而加重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

(二)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三)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

(四)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口眼歪斜
1、观察患者口眼歪斜的程度和方向。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红外线照射患侧面部。

4、遵医嘱面部中药湿敷。

5、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
.
(二)眼睑闭合不全
1、观察患侧眼睑闭合的程度。

2、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擦拭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

3、在睡觉或外出时应佩戴眼罩或有色眼镜,避免强光刺激眼球。

遵医嘱给予营养、润滑、抗感染眼药水滴眼或眼脸膏涂眼,以保护角膜及预防眼部感染。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印堂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三)颜面麻木
1、遵医嘱患侧面部中药湿敷。

2、指导患者面肌运动,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太阳、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翳风、迎香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面颊、肝、口、眼、皮质下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
.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2、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3、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6、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

7、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8、红外线照射:照射面部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开启红
外线后3-5分钟,询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

照射过程中询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灼伤,治疗.
.
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干,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于室内休息15分钟后方可外出。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避免对流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脸,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遵医嘱予清热解毒类中药汤剂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品,如大豆、葱白、生姜等。

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品。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黄瓜、赤小豆等。

忌辛辣燥热的食品。

3、风痰阻络证:宜食通阳泄浊的食品,如海参、海蜇、荸荠、白萝卜、百合、桃仁、蘑菇、柚子等。

忌食肥甘厚味的食品。

4、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桃仁等。

忌食辛香行窜、滋腻补血的食品。

(三)情志调理
1、面瘫患者易致紧张或悲观情绪。

关心尊重患者,疏导其
紧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
.
2、指导患者倾听舒心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排
除悲观情绪,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3、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治疗体会,提高认知,调摄情志,
增强信心。

(四)康复指导
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

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用力抬眉,呈惊恐状。

每次抬眉10-20次,每日2-3次。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

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食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1次,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
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
缩来完成。

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

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
.
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鼓腮漏气时,用手上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

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

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五、护理难点
眼睑闭合不全导致暴露性结膜炎
解决思路:
1、保护眼睛:闭眼、注意休息,保护充足睡眠,减少用眼。

2、外出时戴墨镜,睡觉时可眼罩或盖纱布块等保护措施。

3、遵医嘱给患者患侧眼睛滴眼药水或涂药膏,既可以起到润滑、消炎、营养眼睛的作用,又可以预防眼睛感染。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
.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风寒龚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其他:
.
.
不实用□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