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进主题1.很兴奋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海的女儿是谁?(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读懂内容)师:学而不思则罔,老师补充一点,学了一篇故事,我们还要想一想,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理解道理)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先来一睹为快!播放视频。

(二)根据提示自主阅读师: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大家拿起手中的阅读材料,尽情地朗读吧!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段尾标注共几句话。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边读边思考:①这个故事主要讲()。

②我最喜欢这个故事中的(),由于();或我最讨厌这个故事中的(),由于()。

③我读了这个童话故事,知道了()。

同桌合作交流分享【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说课稿第2篇】《海的女儿》说课稿一、说学情接下来我想对小学生目前课外阅读情况做粗浅的分析,我觉得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富有兴趣。

2.阅读量少使得阅读水平低。

3.阅读物较多但种类乏善,使阅读面窄。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他们理解与感受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尊敬,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表达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受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课件:PPT或者黑板、彩色粉笔。

•学具:海洋动物模型、海洋场景布置等。

•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视频设备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海洋场景图片或使用海洋模型引起学生对《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导读(10分钟)•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

第三步:朗读与背诵(15分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互相表演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片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四步:理解与表达(2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想象中海洋的样子,附加绘画或写作活动。

第五步:表演与展示(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改编表演,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接受他人意见,不断提升表达能力。

第六步: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对《海的女儿》课文进行朗读或背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海的女儿》这篇课文,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让学生在参与、表达中愉快地学习,提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矢、殿”等7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美人鱼的铜像,谈话导入。

导语: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

这个铜像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海的女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安徒生写的这篇童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介绍作者。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其代表作品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豌豆公主》等。

2.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海的女儿》这篇童话的故事梗概。

3.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会认的字:矢shǐ车菊 宫殿diàn 抚fǔ摸 硫liú黄 鲸jīnɡ鱼 亲昵nì 恰qià恰(2)重点词语释义。

预设:可以采用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词义,再进行造句训练,加强理解。

5.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将发言归类,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进行概括,如奇异、美丽、神秘等。

(2)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先小组间进行交流,再回答问题。

争取引导学生总结出几个关键词。

(3)请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讲述了海底有一座海王的宫殿,宫殿里生活着一群美丽的海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对海面上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之情。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海的女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的女儿》这则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及其转变;3.掌握部分生僻词汇的意思和运用。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2.掌握生僻词汇的使用。

难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2.运用生僻词汇进行语境理解和拓展。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故事内容、生词解析等;2.教学素材:包括图画、实物、PPT等;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音响等;4.教学评价工具:课后小测、作品集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讲述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情境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故事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2.小组讨论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3.学生自主朗读并理解故事内容。

3. 生词学习(10分钟)1.教师解释生词意思;2.学生进行生词造句练习。

4. 分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故事讲解问题,互相解答;2.展示不同小组的答案。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下节课的期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整体运用了寓言故事《海的女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背后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现出良好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生词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生词的运用和拓展。

在教学结束时,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得到提升,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环境保护意识。

下节课的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加强对生词的学习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7《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海的女儿,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付出代价,最终成为了一个泡沫公主的感人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同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点也适合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感人的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共鸣。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词语和表达,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海的女儿》,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女儿的美丽、善良和勇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词语和表达。

3.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海的女儿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海洋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老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同时,老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海的女儿》优质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7课《海的女儿》优质教案

27*海的女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

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

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激趣导学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

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预设: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板书:品评人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相机引导:想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板书:读懂内容)相机补充: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让我们在故事中变得更美好、更善良、更纯真。

(板书:理解道理)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海的女儿》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小人鱼为了追求幸福,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化为泡沫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充满了想象与幻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并体会小人鱼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仍有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在分析人物心理和理解故事寓意方面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欣赏神话故事,培养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幸福,勇于追求梦想;理解小人鱼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生字词。

2.难点:分析人物心理,理解故事寓意;学会欣赏神话故事,培养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小人鱼的情感变化,体会勇敢和牺牲精神。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和相关资料。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为学生提供听力素材。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海水、小人鱼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

教师简要介绍《海的女儿》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27课《海的女儿》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27课《海的女儿》优秀教学设计

第27课《海的女儿》教材简析:《海的女儿》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

小人鱼为了王子选择了牺牲自己,化成了海上的泡沫,表现了小人鱼美丽、善良和勇敢的品格。

教学目标:1.认读“港、宴”等13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交流课文中打动自己的地方,体会小人鱼美丽、善良和勇敢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感受童话想象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美人鱼铜像,引出课题1.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海岸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一个女孩子正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

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她就是“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

2.作者安徒生简介: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

3.为什么小美人鱼在丹麦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安徒生,走进著名童话《海的女儿》,先我们来听听小人鱼的自述吧:我是生活在大海深处的海王国的小人鱼公主,我最喜欢听祖母给我讲人类的故事。

在15岁生日时我被获准浮到海面看世界。

刚巧发生海难,艘大船被暴风雨打翻,船上的王子落水了,我奋力地将王子救上海滩,赶紧躲离岸边,王子醒来看到另一位姑娘,误以为那是救命恩人。

我也想像人类那样拥有不朽的灵魂。

我去巫婆那儿,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换来毒药,喝下毒药,我的鱼尾变成了双腿,每走一步都钻心地疼。

巫婆告诉我,如果王子不和我结婚,我将化为泡沫。

而王子对他的那位“救命恩人”却念念不忘……课文中节选了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人鱼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1.纠正字音:港口宴会睫毛婚礼喜讯挽手神圣仪式旗帜铺陈垫子永恒抚弄重点强调:抚弄和永恒的读音。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人鱼心爱的王子即将举行婚礼,但新娘却不是她。

小人鱼在王子举行婚礼后的第一个早晨,就会化为泡沫而死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海的女儿▶教学目标1.认识“港、宴”等13个生字。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3.运用学过的方法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13个,学生基本都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标记优美的词句,读后组织学生交流。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表达运用依托课文,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原著,扩大阅读面,交流阅读体会,以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介作者,引起阅读兴趣。

(1)课件出示美人鱼铜像。

(2)师引导: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海口处的岩石上,有一座铜像——它告诉来来往往的人们,这就是丹麦。

但这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女孩。

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

原来她是条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

说起安徒生,同学们肯定比我还了解,请你们说一说有关他的事吧!(3)生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让我们一起走近童话大师安徒生。

(课件出示简介)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1)师导入:安徒生的作品往往能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看看这篇《海的女儿》。

(2)板书课题:海的女儿。

(3)师引导:这个课题跟《巨人的花园》一样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同学们是怎么看出来的?(示例:海的女儿)(4)师顺势引导:你想象中的“海的女儿”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小人鱼的图片)读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5)生交流。

【设计意图】本板块引导学生交流查阅的资料,丰富、共享资源。

同时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面的阅读做好充分的准备。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师指名读阅读要求。

(2)生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1)师指名认读,关注注音的字,相机正音:“圣、帜、陈”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港、恒”读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2)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3)指导识记生字。

①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记忆方法。

②形近字识记示例:港(港口)讯(喜讯)挽(挽手)睫(睫毛)巷(小巷)汛(防汛)换(交换)捷(快捷)③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示例:又+土=圣;巾+只=帜;忄+亘=恒。

(4)男女生比赛读词。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师引导:认识了这些生字新词,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你还能读正确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师指名交流,师生共同梳理。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小人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等方法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培养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的能力,在自读、交流中初步感知课文,培养阅读能力,同时有利于老师了解学情。

板块三自主阅读,加深体会1.关注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1)师指名读文前提示。

(2)师引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赶快拿起你的课本,尽情地朗读吧!(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2.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在关键的语句旁写批注,并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1)师引导:课文中会不会有一些情节在大家的脑海中浮现呢?现在就拿起你的课本,大声地给同学们讲一讲你喜欢的情节吧!(2)生自由交流。

师重点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矛盾而复杂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3)感受小人鱼的复杂心理。

①读一读,理解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a.师指名读,引导生体会小人鱼的伤心和委屈:哪个词最能表现小人鱼的伤心?(预设:心在破碎)b.师配乐讲述:为了王子,她离开了家人,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她被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丽的声音,承受变哑之痛;为了王子,她的鱼尾变成了人腿,承受着肉体之痛;然而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她承受着感情之痛。

其实她可以设法让王子知道,那样她的理想就会实现。

她之所以选择沉默,是因为她不想伤害那位正沉浸在幸福之中的美丽的公主。

②读一读,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a.师指名朗读,相机引导生体会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b.师生合作朗读。

师:在太阳出来前,小人鱼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杀死王子,用他的血恢复人鱼的原形,再活三百年;要么自己死,变成海中的泡沫。

下决心前,她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生1: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

师:这可是夺走她幸福的女人呀!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生2: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

师:这是会给她带来幸福的王子呀!然而此刻他们都那么安详、幸福,她实在不忍破坏这一切。

于是——生3: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

师:这是小人鱼的内心在激烈斗争着,是生命抉择时的情感释放。

最后,善良和纯真让她选择自己化成泡沫——生齐读最后三句话。

师总述:她知道不杀王子就是在自杀,如果王子不流血,自己就会死去。

“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这是她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是向自己的生命诀别。

4.小组讨论,体会小人鱼的高尚品质。

(1)师引导:小人鱼为了使心爱的王子获得幸福,甘愿化为泡沫,你认为她这样做值得吗?从这个故事的结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课件出示原著结尾)师指名朗读。

课件出示:此刻,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红日,阳光柔和而温暖地照在这些泡沫上,小人鱼看到光明,看到海上飞翔的小鸟、船上的白帆和天空的云朵,而且觉得自己正渐渐地从泡沫中升起来。

(4)师小结:作者倡导善良、纯真,希望人人都能像小人鱼一样为理想、抱负而奋斗,不怕打击、不怕挫折,甘于自我牺牲,为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理想,即使放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也和人们一样,不愿意让“好人”没好报。

于是,在故事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让小人鱼“从泡沫中升起来”,看到美好的人间,在光明、温暖和幸福中得到永生。

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设计意图】“朗读”和“感悟”是语文课堂上最有生命力的活动。

“读”能够促“悟”,“悟”能够促“读”。

师生合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表达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可以让重点凸显,让学生的认知提升、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板块四总结拓展,延伸阅读1.课堂小结。

(1)师引导: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小人鱼为了别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美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

让我们一起再深情地呼唤她的名字——(2)生齐读课题:海的女儿。

2.拓展延伸,引导阅读安徒生童话。

(1)课件出示安徒生画像。

(2)师引导:安徒生是世界文学童话的创始人。

他的文字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来评价他。

(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这段话。

(3)师总结:读了这段话,同学们一定有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冲动吧,“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去找来读吧!读的时候,最好能边读边想,把故事的主要情节简要地写下来。

以后我们再来开展一个讲童话故事的活动!(板书:记忆故事)【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有着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对安徒生的评价与推荐相关童话故事,是为了努力挖掘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锻炼与发展。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性强,语言朴素,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易于阅读和理解。

1.自主学习。

本课我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在前几课学到的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逐段讲读,不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直面文本,理解文本。

让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积极交流,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以构建理解的桥梁。

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可以实现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实现学生个性的自我超越。

3.用心体会童话人物的情感。

感言于心,并化为语言,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心灵的对话中就会充满活力,学生能更好地将自己置身于童话故事中,更深刻地感受人物情感。

27*海的女儿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的著名童话。

历经文化积淀的著名童话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和审美魅力,童话内容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课文字面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阅读一般没有什么障碍。

本设计让学生自由阅读,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等方式理解词语,并标记感动的词句,让学生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使学生展开对形象的奇幻想象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融入形象中,进一步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

在多元交流中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由课内到课外,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美人鱼雕像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自读课文,搜集安徒生的资料,观看动画片《海的女儿》。

教学重难点:自读自悟,进一步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小人鱼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感受小人鱼的美好心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激趣导学1.导学:同学们都喜欢读童话故事,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吗?2.导思: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读书会让我们变得更美丽,更聪慧。

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对号入座,把图片和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连一连。

课件出示:3.导学: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是谁吗?你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4.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补充: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

5.导学: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安徒生的经典之作《海的女儿》。

相机板书:海的女儿。

6.质疑:听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预设:海的女儿是谁?(相机引导:你想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位怎样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