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作性的调整共42页文档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能。
流动性是指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可塑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不发生脆性断裂的性质;稳定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集料在水泥浆体中保持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离析或泌水现象的性能;易密性指拌和物在捣实或振动过程中克服摩阻力达到密实稠度的能力。
1 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1.1 水泥浆数量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可包裹集料,它赋予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水泥浆过多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
若水泥浆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塌。
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1.2 水泥浆稠度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W/C)的大小决定的,水灰比为用水量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泥浆的干稀程度取决于水泥浆黏聚力的大小。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形:(1)当水灰比愈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也愈小,则水泥浆就愈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拌和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2)当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减少,则水泥浆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使黏聚性和保水性较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过多,则水泥浆过稀,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会造成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稀稠,实际上对拌和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体积的水量。
不能用单纯改变用水量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和物的流动性,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混凝土的工作性

混凝土的工作性姓名班级:学号:摘要: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获得密实而均匀的混凝土结构以方便施工操作(拌合、运输、浇注、振捣等过程),要求新拌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如保持新拌混凝土不发生分层、离析、泌水等现象,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
这种新拌混凝土施工性能称之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正文:1.工作性的概念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能,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流动性: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力或机械振动力作用下,能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充模板的能力。
黏聚性:黏聚性是指新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确保不致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混凝土能保持整体稳定的性能。
保水性:新拌混凝土保持其内部水分的能力称为保水性综上所述,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之间相互关联和制约。
黏聚性好的新拌混凝土,往往保水性也好,但其流动性可能较差;流动性很大的新拌混凝土,往往黏聚性和保水性有变差的趋势。
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目前往往采用泵送施工的方法,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要求很高,三方面性能必须协调统一,才能既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又能确保后期工程质量良好。
2.工作性的测定通常对较稀、自重作用下具有可塑性或流动性的新拌混凝土采用坍落度法;而对于较干硬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法。
①坍落度法坍落度法具体测定方法:将新拌混凝土分三层装入圆锥形筒(标准坍落度圆锥筒)内,每层均匀捣插25次,捣实后每层高度为筒高的1/3左右,抹平后将圆锥筒垂直平稳地向上提起,新拌混凝土锥体就会在自重作用下坍落高度即为该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值(单位mm)。
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值越大,表明其流动性越好。
在测定坍落度的同时,应观察新拌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从而全面的评价其工作性黏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轻轻敲击已坍的新拌混凝土锥体,若锥体四周逐渐下沉,则黏聚性良好;若椎体倒塌或部分崩裂,或发生离析现象,则表示黏聚性不好。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https://img.taocdn.com/s3/m/4828716ff242336c1eb95e19.png)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混凝土的工作性就是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在未凝结硬化以前的工艺性质,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各方面。
因此,我们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就必须保证这三个方面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用量水泥在搅拌过程中形成水泥浆,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要包括集料的表面,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用量越大,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
但如果水泥用量过多,集料相对减少,将出现流浆现象,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不但浪费水泥,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如果水泥用量过少,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和填充空隙,拌合物会因此而减少稳定性,发生崩塌现象。
所以,水泥用量应以满足流动性为宜。
2、水灰比在用水量固定的情况下,水灰比小即水泥用量多时,水泥浆会变稠,混合物流动性小;水灰比大时即用水泥少时,水泥浆会变稀,拌合物流动性增大,但会流浆和离析,减少混凝土的工作性。
因此,水灰比一定要经过反复试验,合理确定。
3、用水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会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且硬化后的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减少混凝土的耐久性。
4、砂率砂率就是拌合物粗细集料表面积相对比率,当水泥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砂子表面的水泥浆变薄,砂粒间表面磨擦力加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砂粒过小,出现砂浆量不足,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拌合物的流动性也会变小,会导致离析、泌水现象发生,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
因此,在水泥用量一定时,能使拌合物有最大的流动性,又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才是最科学的砂率。
5、原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粗集料干净、石质坚固,有棱角的碎石比表面光滑少棱角的卵石所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好;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
6、添加剂加入某些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变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完善,混凝土已作为我国建筑业的最主要结构材料,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其质量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程。
而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外加剂或外掺料经拌和凝结而成的。
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安全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混凝土建筑物中,由于各个部位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条件也不相同,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性能的混凝土,达到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
新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施工所要求的工作性,硬化后的混凝土要能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质。
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密实等施工操作,使其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反应拌和物的稠稀,它影响施工难易及混凝土质量。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组成材料之间有较好的粘聚能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产生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粘聚性差的拌和物中水泥浆或砂浆与石子易分离,混凝土硬化后会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等不密实现象。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产生泌水的性能。
保水性差的拌和物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部分水分从混凝土内析出,形成渗水通道;浮在表面的水分,使上、下两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形成薄弱的夹层;部分水分还会停留在石子及钢筋的下面形成水囊或水膜,降低水泥浆与石子及钢筋的胶结力。
这些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 响 新 拌 混 凝 土 工 作 性 的 因 素 及 改 善 措 施
周 娟
( 西 交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西 南 昌 江 江 30 1 ) 3 0 3
摘
要: 流动性、 粘聚性 、 保水性是 新拌混凝 土工作性 的综合体现 , 针对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 性的内、 因进行分 析 , 外 并提 出相应 的
收 稿 日期 :0 20 —6 2 1 —71 作者简介 : 周 娟 (94 ) 女 , 士 , 教 授 , 级 工程 师 17 一 , 硕 副 高
爹8 2 9 1 6 年 觜
周 娟 响拌 凝 工性 因及 善 施 : 新 混 土 作 的素 改 措 影
・1 1・ 3
粘聚性是指保证 混凝 土在运输 及浇 筑过程 中具有 一定 的粘
M A Yu- xi
( h n i a l n C nt c o o , i ,T i a 3 0 2 C i ) S a x B oi o s u t n C . Ld a u n0 0 1 , hn a r i y a
Ab ta t h a e to u e h ef r n e o sr c in f au e n p l ai n s o eo r h tc u a oy r p l n b rw tr r o o— s r c :T e p p ri r d c s t ep roma c ,c n t t e t r sa d a p i t c p fac i t r l l p o y e e f e a ep o fv l n u o c o e p i u tra .C mb n n i t w tr ro o sr ci n e a l s td s rb st e c n t cin tc n lg ,c n t cin s c r y u l y d ’ me mae i1 o i i g w t i a ep o fc n t t x mp e ,i e c e h o s u t e h oo y o sr t e u t ,q a i e h s u o i r o u o i t f cs o t l n t o s a d u i z t n e e t o r h t c r oy r p ln b r t r r o ou tra ,a d f t r mp o e h d p a e t ,c n r l g meh d n t iai f cs fa c i t a p l p o y e ef e e o fv l me ma ei oi l o e ul i wa p l n u ei rv st e a a t。 u b l y a d p p lrt f oy r p l n b rw tr r o ou tra. i t n o ua i o lp o y e e f e a e o fv l me mae 1 i y p i p i Ke r s o y r p ln b rw tr r o ou t r ,w to e ain tc n l g ,q ai o t l o s u t n tc n l g y wo d :p l p o ye e f e ae o fv l me mae a i p i l e p r t e h oo o y u l y c n r ,c n t ci e h oo y t o r o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和改善措施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和改善措施首先,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水泥是混凝土的基础材料,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牌号,例如PC32.5、PC42.5或PC55等。
此外,细集料和粗集料也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和级配,细集料应具备适当的粉磨要求,以便更好地活化水泥颗粒。
粗集料的强度和骨料表面的石英含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可以选择骨料的粒度更加合理的级配。
另外,混凝土添加剂的类型和用量也需要认真选择,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要求。
其次,配合比的控制是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关键。
合理的配合比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也要满足混凝土的可塑性和流动性要求。
在控制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水胶比、水泥用量、骨料用量等因素,尽量减少含水量和粉砂比,提高混凝土的稠度和坍落度,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第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搅拌混凝土时,要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适当,以充分混合材料,并消除气泡。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浇注速度和浇注厚度的控制,避免出现堆积、过量振捣或者过早脱模等问题。
另外,保护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对其工作性能也至关重要,可以采取覆盖保湿和冷却措施,以免混凝土过早龟裂。
第四,环境条件也是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硬化速度会加快,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降温,防止混凝土过早龟裂。
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凝结会受到抑制,需要采取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凝结温度。
此外,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在干燥和风化环境下施工,以免混凝土早期强度降低。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有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控制、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等。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合理控制配合比,精确控制施工工艺,以及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这些改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加工性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工作性的调整

(二) “滞后泌水”现象
流态混凝土试配试验时混合物工作性没问题,即初始坍 落度、坍落度损失的控制、泌水率比和抗离析性等都符 合要求。但是,在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当时不泌水, 而经过1h~2h后产生大面积泌水。这是目前资料中没有 发现和论述过的问题,因此称这种现象为“滞后泌水”, 并进行了深入研究。产生滞后泌水的原因可能与矿物细 掺料的吸水平衡有关(图-3): W2= W — W1 式中:W — 细掺料的初始吸水量 W1 — 细掺料的平衡吸水量 W2 — 吸水平衡后放出的水量
泌水、离析和板结
混凝土是多相聚集体,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混合物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如果混合物产生相 分离,就会使材料组成不均匀,最终导致材料结构缺陷 或结构破坏。如果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粘聚性和稳定 性不足以抵抗重力和其它外力(如振动、泵压等)的作用, 就会产生泌水、离析和板结。
图-1
对于№4:
考虑采用单一粒级的因素,其砂率至少为42%(No 3)。
5.防止泌水和离析的措施
(1) 石子级配合理,单一粒级的石子应提高砂率3%~5%。 (2) 引气可减小泌水,特别是用卵石配制低标号混凝土时。 (3) 掺增稠剂可提高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防止泌水 和离析。 (4) 合理的砂率能保证好的工作性和强度,流态混凝土的 砂率应在40%~50% 。产生泌水的主要原因是砂率偏低。 (5) 掺FA,特别是配制低标号FLC时FA掺量可大于20%,从 而提高其保水性。 (6) 减少用水量或CSP的掺量,从而减小游离水量,提高 拌合物的粘聚性。 以上措施应针对具体情况分析产生泌水的原因,采取一种 或综合方法。
三. 泌水、离析和“滞后泌水”
在新拌混凝土放置时,固相的塑性沉降使水泥浆上浮,非耐久 性材料所形成的薄弱层包括冲淡的水泥浆和一些细集料。如果泌 水是由于水的渗透引起的,不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如此"正常泌水". 是无害的。因为水分蒸发使有效的水和水灰比减小,最终使水移向 表面层。这即是泌水。在贫水泥的混合物中,水的迁移将一些小粒 子带到表面层。泌水可能引起强度增加。 增加水泥用量和添加外加剂 , 如火山灰或引气剂可使泌水的总 量适当减少。可用测量泌水率和泌水量表示泌水特性, 在混凝土 的表面产生泌水时会引起 "塑性收缩"。.在混合物运送时候可能 使一些粗集料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均匀。这 即是离析。在一些例证中发现,离析可能导致产品的缺陷和蜂巢状 开放孔产生。离析可能产生在输送、振捣或浇筑操作过程中。离 析的主要因素是混合物中颗粒尺度和比重不同。用提高坍落度、 减少水泥用量或增加集料的最大粒径和数量将增加离析的趋向。 组成物正确的级配和操作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控制。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的工作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一些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方法。
第一部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概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备的可塑性、流动性和耐久性等特性。
良好的工作性能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流动到模板中,并将模板中的空隙填充,形成良好的结构。
同时,良好的工作性能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第二部分: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2.1 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示混凝土中水的含量与水泥的含量之比。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越差,因为水灰比小的混凝土会导致混凝土的凝结过程加快,使得混凝土变得粘稠,难以流动到模板中。
2.2 骨料的选择和粒径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其种类和粒径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
粗骨料的使用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而细骨料的使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同时,不同种类的骨料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有不同的影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3 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添加的特殊材料,可以改变混凝土的特性。
常见的外加剂有减水剂、粘结剂、增塑剂等。
适当使用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第三部分: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方法3.1 控制水灰比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通过控制水灰比来实现。
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和混凝土的目标强度,合理调整水灰比,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3.2 优化骨料比例适当调整骨料的种类和粒径,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合理选择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以及合适的骨料种类,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裂性能。
3.3 使用适当的外加剂根据混凝土在具体工程中的要求,合理选择并使用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例如,在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水灰比时,可以添加适量的减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