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能。

流动性是指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可塑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不发生脆性断裂的性质;稳定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集料在水泥浆体中保持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离析或泌水现象的性能;易密性指拌和物在捣实或振动过程中克服摩阻力达到密实稠度的能力。

1 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1.1 水泥浆数量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可包裹集料,它赋予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水泥浆过多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

若水泥浆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塌。

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1.2 水泥浆稠度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W/C)的大小决定的,水灰比为用水量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泥浆的干稀程度取决于水泥浆黏聚力的大小。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形:(1)当水灰比愈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也愈小,则水泥浆就愈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拌和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2)当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减少,则水泥浆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使黏聚性和保水性较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过多,则水泥浆过稀,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会造成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稀稠,实际上对拌和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体积的水量。

不能用单纯改变用水量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和物的流动性,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炭灰和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常用建筑材料。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是指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流动性和可浇筑性等特性。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水胶比、骨料粒径、骨料形状、矿物掺合料、外加剂和施工方法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方法。

1.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中水的质量与水泥固体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流动性越差,但强度越高。

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以使用高性能的水泥或者掺有大量矿物掺合料的水泥,以降低水胶比。

2.骨料粒径:骨料粒径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直接影响。

较小的骨料粒径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但可能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较大的骨料粒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会降低其流动性。

因此,在制备混凝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并进行充分的搅拌。

3.骨料形状:骨料形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较圆形的骨料可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但也会降低其强度;而较平片状的骨料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但增加其强度。

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骨料形状,或者采用多种形状的骨料混合使用,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4.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是指将一定比例的矿渣、矸石粉和粉炭灰等材料掺入混凝土中以替代部分水泥的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其流动性和可塑性,同时也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5.外加剂: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的能够改变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

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使用减水剂、增粘剂和缩减剂等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减水剂可使混凝土流动性增加,增粘剂可增加混凝土的黏结性和保水性,缩减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6.施工方法:施工方法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采用合适的振捣方法和振捣时间,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均质性和密实度;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和浇注速度,可以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方法发表时间:2018-07-18T10:26:07.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谢云锋[导读] 水泥混凝土在尚未凝结以前,称为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

济宁市任城区交通运输和港航局山东济宁水泥混凝土在尚未凝结以前,称为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

新拌水泥混凝土是不同粒径的矿质集料粒子分散在水泥浆体分散介质中的一种复杂分散系,具有弹、粘、塑性质,主要用工作性或称和易性来表征。

混凝土的工作性包含四个方面的性能: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

1 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1.1 水泥特性水泥的品种、细度、矿物组成以及混合材料的掺量等会影响需水量,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不同,所以不同品种的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不同的工作性。

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和火山灰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好。

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但粘聚性差,易泌水离析;火山灰质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好。

此外,适当提高水泥的细度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减少泌水离析现象。

1.2集料特性集料的特性包括集料最大料径、形状、表面纹理、级配和吸水性等,这些特性不同程度地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其中最明显的是,卵石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较碎石的好。

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可使集料的总表面积减少,拌合物的工作性也随之改善。

此外,具有优良级配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工作性。

1.3集浆比集浆比就是单位混凝土拌合物中,集料绝对体积与水泥浆绝对体积之比。

水泥浆在混凝土拌合物中,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包裹集料的表面,以减少集料间的摩阻力,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单位体积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如水灰比保持不变,则水泥浆的数量越多,拌合物的流动性愈大。

但若水泥浆数量过多,则集料的含量相对减少,达一定限度时,将会出现流浆现象,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同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探讨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探讨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探讨1概述混凝土是由水泥、粗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和料等配制成拌和物,并经一定凝结硬化时间后形成的人造石材。

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能。

流动性是指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可塑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不发生脆性断裂的性质;稳定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集料在水泥浆体中保持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离析或泌水现象的性能;易密性指拌和物在捣实或振动过程中克服摩阻力达到密实稠度的能力。

2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2.1水泥浆数量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可包裹集料,它赋予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水泥浆过多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

若水泥浆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塌。

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2.2水泥浆稠度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W/C)的大小决定的,水灰比为用水量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泥浆的干稀程度取决于水泥浆黏聚力的大小。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形:(1)当水灰比愈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也愈小,则水泥浆就愈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拌和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在一定施工条件下难以成型密实。

(2)当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减少,则水泥浆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使黏聚性和保水性较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过多,则水泥浆过稀,拌和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会造成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稀稠,实际上对拌和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体积的水量。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

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如何改进[优质文档首发]混凝土的工作性就是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在未凝结硬化以前的工艺性质,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各方面。

因此,我们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就必须保证这三个方面符合规范的设计要求。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用量水泥在搅拌过程中形成水泥浆,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要包括集料的表面,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用量越大,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大。

但如果水泥用量过多,集料相对减少,将出现流浆现象,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不但浪费水泥,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如果水泥用量过少,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和填充空隙,拌合物会因此而减少稳定性,发生崩塌现象。

所以,水泥用量应以满足流动性为宜。

2、水灰比在用水量固定的情况下,水灰比小即水泥用量多时,水泥浆会变稠,混合物流动性小;水灰比大时即用水泥少时,水泥浆会变稀,拌合物流动性增大,但会流浆和离析,减少混凝土的工作性。

因此,水灰比一定要经过反复试验,合理确定。

3、用水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用水量,会使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并且硬化后的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减少混凝土的耐久性。

4、砂率砂率就是拌合物粗细集料表面积相对比率,当水泥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砂子表面的水泥浆变薄,砂粒间表面磨擦力加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砂粒过小,出现砂浆量不足,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拌合物的流动性也会变小,会导致离析、泌水现象发生,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

因此,在水泥用量一定时,能使拌合物有最大的流动性,又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才是最科学的砂率。

5、原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粗集料干净、石质坚固,有棱角的碎石比表面光滑少棱角的卵石所拌制的混凝土工作性好;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

6、添加剂加入某些外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变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的工作性。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日趋成熟完善,混凝土已作为我国建筑业的最主要结构材料,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其质量的优劣已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进程。

而混凝土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外加剂或外掺料经拌和凝结而成的。

为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安全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混凝土建筑物中,由于各个部位所处的环境不同,工作条件也不相同,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性能的混凝土,达到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显著的目的。

新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施工所要求的工作性,硬化后的混凝土要能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是混凝土的一项综合技术性质。

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密实等施工操作,使其不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它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内容。

流动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在自重或机械振动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流动性的大小反应拌和物的稠稀,它影响施工难易及混凝土质量。

粘聚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中各种组成材料之间有较好的粘聚能力,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不致产生分层离析,使混凝土保持整体均匀的性能。

粘聚性差的拌和物中水泥浆或砂浆与石子易分离,混凝土硬化后会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等不密实现象。

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保水性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保持水分,不易产生泌水的性能。

保水性差的拌和物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部分水分从混凝土内析出,形成渗水通道;浮在表面的水分,使上、下两混凝土浇筑层之间形成薄弱的夹层;部分水分还会停留在石子及钢筋的下面形成水囊或水膜,降低水泥浆与石子及钢筋的胶结力。

这些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强度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由于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其越来越受到工程应用的青睐,对其性能的研究也非常广泛,因此合理利用并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成为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混凝土应用过程中上,要注意各方面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并进行科学控制,才能确保混凝土性能的优越性和施工的高效性,保证工程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混凝土;性能;因素;质量控制1混凝土及其技术性质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是水泥作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由于混凝土具有原材料丰富,成本低;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耐久性好等优势,目前被广泛运用。

混凝土技术性质包括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强度、变形能力及耐久性。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最重要的性能。

主要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

它综合表示拌合物的稠度、流动性、可塑性、抗分层离析泌水的性能及易抹面性等。

强度是混凝土硬化后的最重要的力学性能,是指混凝土抵抗压、拉、弯、剪等应力的能力。

水灰比、水泥品种和用量、集料的品种和用量以及搅拌、成型、养护,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提高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的比值是混凝土改善性能的重要方面。

2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2.1原材料及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水、水泥以及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

因此要对当地的水质进行分析,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在生产实践中,施工人员为了施工的便利,并获得较大的坍落度,常常在按设计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中再次加水,而无视对强度带来的危害,再加上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者的监管不力,常忽视水灰比的控制工作,造成实际用水量大于设计用水量的不良后果。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

2.2混凝土拌制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制需要对材料和水的量进行控制,如果水量过多,混凝土硬化后会产生水泡,而水泡蒸发后就会导致混凝土内残留大量气孔,混凝土强度自然受到影响。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

影响新拌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摘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质,它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本文对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影响因素;改善措施新拌混凝土具有的综合性能,称之为上作性(或称和易性)。

是混凝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运输、浇注和振捣要求的流动性;能保持不为外力作用脆断的可塑性;施工时不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的稳定性和易于振捣致密的密实性。

可见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因此很有必要对影响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进行研究,保证新拌混凝土的质量。

1 组成材料(内因)1.1 各组成材料的性质1.1.1 水泥水泥在混凝土中是一种胶凝材料,起着胶结作用。

通常加普通水泥的新拌混凝土比加火山灰水泥、矿渣水泥的工作性好。

此外,水泥的细度对拌合物的工作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用水量情况下水泥的细度越细其新拌混凝土流动性越小,但粘聚性和保水性较好。

1.1.2 水水是混凝土缺一不可的材料。

无论是水泥的水化,还是混凝土的硬化成形,以及混凝土后期的养护都离不开水。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水有拌合用水、水化用水、泌出水和养护水四种。

规范要求,应不含有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油质和糖类等。

自来水或可饮用水一般能符合要求,含有杂质的水可能会对混凝土的某些性能,如凝结时间、强度增长、颜色和长期耐久性能产生影响。

1.1.3 砂砂在混凝土中是一种细集料,起次要骨架作用。

优质的混凝土用砂具有高的密实度和小的比表面,既能保证硬化后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满足要求,又能达到在施工中具有适宜的工作性,同时又节约水泥的目的。

砂的级配反映大小砂粒的搭配情况,级配影响砂的空隙率的大小,为节约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应该使用级配良好的砂以达到最小的空隙率。

砂的粗细程度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变化规律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
混凝土的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指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
和易密性等几方面的综合性能。

流动性是指拌和物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难易程度;可塑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流动,不发生脆性断裂的性质;稳定性指拌和物在外力作用下,集料在水泥浆体中保持均匀分布,不会产生离析或泌水现象的性能;易密性指拌和物在捣实或振动过程中克服摩阻力达到密实稠度的能力。

1 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
1.1 水泥浆数量
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还可包裹集料,它赋予混凝土一定的流动性。

因此,水泥浆的数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显著影响。

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增多时,流动性增大,但水泥浆过多会出现流浆现象,容易发生离析。

若水泥浆过少,则集料间缺少黏结物质,黏聚性变差,易出现崩塌。

因此,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泥浆的含量应以满足流动性要求为度,不宜过量。

1.2 水泥浆稠度
水泥浆的稠度是由水灰比(W/C)的大小决定的,水灰比为用水量与水泥质量之比。

水泥浆的干稀程度取决于水泥浆黏聚力的大小。

在保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以下情形:
(1)当水灰比愈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也愈小,则水泥浆就愈
稠,混凝土发涩而变差,拌和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在一定施工条
件下难以成型密实
(2)当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减少,则水泥浆干稠,拌和物的流动性过低,使黏聚性和保水性较高,会给施工造成困难,不能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3)当水灰比过大时,混凝土中拌和用水量过多,则水泥浆过稀,拌和
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会造成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而产生流浆及离析现象,并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无论是水泥浆的多少还是稀稠,实际上对拌和物流动性起决定作用的是单位体积的水量。

不能用单纯改变用水量的方法来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而应采取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用调整水泥浆量的办法来调整拌和物的流动性,使其满足施工要求。

1.3 砂率砂率是指细骨料(砂)的质量占骨料(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

试验证明,砂率的变动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发生变化。

水泥砂浆在砼拌和物中起润滑作用,可以减少粗集料颗粒之间的摩阻力。

所以,在一定砂率范围内,随着砂率的增加,润滑作用也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

因此,砂率大小对拌和物的和易性有很大的影响。

当水泥浆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会增大,需
较多水泥浆填充和包裹集料,使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减少,故流动性也减小。

若保持流动性不变,则需增加水泥浆,水泥耗量也相应的增多。

当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在粗集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
层,也会降低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黏聚性和保水性,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

因此,砂率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有一个合理值称为合理砂率。

当砂率适宜时,砂不但填满石子间的空隙,而且还能保证粗骨料间有一定厚度的砂浆层,以减小粗骨料间的摩阻力,使混凝土拌和物有较好的流动性,且能保持黏聚性和保水性良好,这个适宜的砂率称为合理砂率。

由上可知,砂率的大小将影响拌和物的工作性及水泥用量。

在配置混凝土时,合理砂率可通过试验、计算、查表等方法确定。

1.4 水泥品种和骨料性质水泥品种,集料的种类、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特征及最大粒径等都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有一定影响。

需水量大的水泥拌和物流动性较小,但一般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泌水性大的水泥拌制混凝土的保水性差。

级配好的集料拌制的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黏聚性和保水性也较好。

集料中针、片、长颗粒较多时,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
易产生离析。

表面光滑的集料(如河沙、卵石)拌制的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

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总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大。

1.5 时间及温度
由于存放时间、风速和环境温湿度等因素,混凝土的拌和物随时间延长和环境温度的升高,会使骨料吸收和蒸发水分,水泥水化反应加快,使流动性变差、塌落度下降。

1.6 施工工艺
经验表明,用相同的配合比设计测塌落度,机械拌和〉人工拌和,搅拌时间越长则塌落度越大。

2 改善混凝土工作性的措施
(1)改善砂、石的级配(特别是石子的级配),有利于砼质量的提高,但要增加备料工作。

(2)尽量采用较粗大的砂、石。

(3)尽可能降低砂率,通过试验采用合理砂率,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