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研究。在其人生的早期,他本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后来,在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基于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李大钊、爱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转变

1889年10月,李大钊同志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而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因为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忍侵略,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涌起,五四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风云涌起的历史背景下,李大钊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3年,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期望,踏上东渡日本求学的道路。李大钊留学的日子虽然不长,但是对他的影响非常之深。近两年半的留学生活,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914年9月8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使得李大钊获得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认可,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的政治经济学部学习。早稻田大学对学生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这些这些严格的学习与训练,为李大钊以后的思想变迁和政治活动打下了基础。留学期间,李大钊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想,并且开始接触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在他阅读的书籍中,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对他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留学期间,李大钊不仅勤于学习,而且积极参加与领导留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在日本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并时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国前途问题。1915年2月,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留学生总会。他任总会文书一职,并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虽然这个组织在反动政府的压迫下解散了,但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李大钊等人重新组织了总会,他被推选为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1916

年,李大钊完成了学业,准备回国。回国时,他曾吟诗一首,“斯人正憔悴,吾辈尚蹉跎,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着深刻的反映了李大钊的忧国忧民心态。

在留学期间对马克思译著和日本社会主义思潮的接触,以及对国家前途问题的思考,这些对李大钊形成马克思主义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自己也曾说过:留学日本对其思想变迁有重要影响。

回国后,李大钊很快投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当时,中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新潮思想纷纷涌入。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组织了进步社团,引导很多进步青年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他撰写并发表了一批中国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好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中国人充分了解了俄国革命的真相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五四运动过后,中国一时涌现许多先进社团,其中对马克思主主义宣传影像最大的社团有两个,一个是由李大钊在1920年倡导建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另一个是陈独秀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过会员个人捐赠书籍,分派会员外出采集和购买等方法,集合马克思主义原著以及有关图书。而且,研究会还会定期举办演讲会、学习讨论会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授课期间,为了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青年学生之中,他与教授陈启修合作,在北大政治系举办了“现代政治”讲座,讲授的内容以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世界各国工人运动的情况以及中国劳工状况为主。之后,李大钊又在北京大学的经济系、历史系、法律系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高校,分别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现代政治》等课程。

李大钊还引导进步青年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到民间去。在他的号召和影响下,北京大学的学生首先行动起来。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了“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20年初,该讲演团的一个组开始到长辛店的工人中发表演讲。在1920年五一劳动节这天,李大钊还发表文章,指出“五一运动”应当是“劳工阶级的运动”,而不应“只是三五文人的运动”,号召知识分子不要光空喊“劳工神圣”的口号,而要实际地到“劳工”中发动群众。在李大钊等人的努

力下,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被民间大众接受。

在当时,在中国影响很大的西方社会思潮不仅仅只有马克思主义,还有美国的实用主义。而且留学于美国的胡适对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推崇至极,并将实用主义各派总称为实验主义。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期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对实用主义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但很快中国思想界就发出了反对的声音,蓝公武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问题与主义》一文,初步阐述了宣传主义的必要性。李大钊认为有必要对胡适的观点进一步驳斥,遂于8月份在《每周评论》第35期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由此展开了“问题与主义”之争。随后,胡适在该刊物上连续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两文,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继续阐明自己的主张。1920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标志着这场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规模不大,时间不长,但影响却不小。通过辩论的形式,以李大钊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以胡适为首的实用主义者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分别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然而,在五四运动期间,实用主义虽然揭露了反动军阀政府统治的黑暗和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但最终没有解决旧中国社会的实质问题。而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的积极传播已产生重大影响,并说明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这一切促使这个先进科学理论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并茁壮成长。

虽然李大钊对马克思的最初理解有着一丝偏差,但他一直坚持学习新文化、新思潮,不断改正与抛弃旧的观念,他的思想随社会的进步而进步。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成长起来,科学社会主义最终战胜了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他用他那短暂的生命,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论李大钊

论李大钊: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摘要: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研究。在其人生的早期,他本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后来,在留日期间和五四前后受到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潮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基于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激进的民主主义,他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关键词:李大钊、爱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转变 1889年10月,李大钊同志在河北省乐亭县出生。而此时此刻的中国人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因为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残忍侵略,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辛亥革命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涌起,五四运动的发生,使得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风云涌起的历史背景下,李大钊走上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3年,李大钊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期望,踏上东渡日本求学的道路。李大钊留学的日子虽然不长,但是对他的影响非常之深。近两年半的留学生活,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1914年9月8日,因早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的毕业资格使得李大钊获得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认可,未经预科考试直接进入了该校的政治经济学部学习。早稻田大学对学生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这些这些严格的学习与训练,为李大钊以后的思想变迁和政治活动打下了基础。留学期间,李大钊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阅读各种书刊,了解世界上各种新学说、新思想,并且开始接触日本学者翻译的一些社会主义论著。在他阅读的书籍中,日本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对他的思想转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留学期间,李大钊不仅勤于学习,而且积极参加与领导留学生的爱国活动。他在日本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并时常与他们一起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国前途问题。1915年2月,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留学生总会。他任总会文书一职,并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的爱国志士。虽然这个组织在反动政府的压迫下解散了,但在护国战争爆发后,李大钊等人重新组织了总会,他被推选为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1916

李大钊论述摘录

李大钊论述摘录 一、论救亡图存 万一横逆之来,迫我于绝境,则当率我四万万忠义勇健之同胞,出其丹心碧血,染吾黄帝以降列祖列宗光荣历史之末页。事亟寇深,危险万状,谨陈斯义,布于有众,皇天后土,实式凭之。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民国肇造,邦基未安,方期举我全国刚毅强固之人心,尝胆卧薪之志气,艰难缔造,补苴弥缝。内之巩我邦家于金瓯磐石之安,外之与世界各友邦共臻和平康泰之盛运。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吾国民今日救国之责维何?曰:首须认定中国者为吾四万万国民之中国,苟吾四万万国民不甘于亡者,任何强敌,亦不能亡吾中国于吾四万万国民未死以前。必欲亡之,惟有与国同尽耳。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胜则此锦绣之江山可保,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从此益可进展于无穷。败则锦绣之江山虽失,而吾祖宗袭传之光荣历史,遂结束于此。 ——摘自《警告全国父老书》 正为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之因缘,惟国民勿灰心,勿短气,勿轻狂躁进,困心衡虑,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果敢之精神,磨炼其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前途正自辽远。光明缉熙之运,惟待吾民之意志造之,惟赖吾民之实力辟之。 ——摘自《国民之薪胆》 数年研究之结果,深知中国今日扰乱之本原,全由于欧洲现代工业勃兴,形成帝国主义,而以其经济势力压迫吾产业落后之国家,用种种不平等条约束制吾法权税权之独立与自主。而吾之国民经济,遂以江河日下之势而趋于破产。今欲挽此危局,非将束制吾民族生机之不平等条约废止不可。 ——摘自《狱中自述》

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摘自《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摘自《庶民的胜利》 二、论社会主义 自科学社会主义发生以后,于是立在人类历史之必然行程上,有具有绝大势力的历史为其支撑者,则社会主义之来临,乃如夜之继日,地球绕日之一样确实。 ——摘自《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 阶级斗争的新生机,原动力就是社会主义。推翻资本制度的力量,完全在资本主义的积威之下,随着进化的程序自然而然养成的。这是我们要承认进化论的地方。但到了时机成熟,新生命已经发育完全,就是资本家势力发达

关于李大钊的历史故事

关于李大钊的历史故事 1.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可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后来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 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可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 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2.尊重孩子 有一年夏天,李大钊从北京回河北老家歇暑假,给孩子们每人买回一包礼物——笔、 墨和方格字帖。孩子们很是高兴,立即研墨展帖,端端正正坐在八仙桌前写了起来。李大 钊的女儿李星华是生平第一次临帖写大字,所以她左临一张,看看不像,右临一张,看看 还是不像,气得她放下笔,躲到后院里偷偷地抹眼泪。这时李大钊和妻子发现星华在哭, 但摸不清她为什么哭。妻子正要张口问星华,却被李大钊拦住了。他说:“女孩子的心理 是很难揣摸的,你要是问她为什么哭,她不会告诉你的,所以不要硬逼着问她。”妻子莫 名其妙。李大钊接着说:“我记得在一本什么书上看过: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一不留神,用小刀划破了自己的手指,这个小女孩立即把伤口包了起来,生怕别人包括自己的爸爸妈 妈发现,直到伤口长好了才给人看。你说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呢?这就是女孩的一种自尊心 和好胜心,你明白了吗?”妻子这才恍然大悟。过了一会儿,李大钊把小星华叫来,一同 走到八仙桌前,指着星华写的字帖微笑着说:“你的字写得很好,有点像魏碑帖上的。因 为这是你第一次临帖,写得还不大整齐。笔画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字有的个儿大, 有的个儿小。要是天天耐心练习,就一定会写好的。你看,你哥哥写得也不整齐呀,可是 他不着急,沉得住气,只有这样,将来才会把它慢慢地写好。” 3.让孩子们劳动 一年冬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院子里像铺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李大钊对儿子和 女儿说:“雪下得多大啊,你们快拿着扫帚到院子里去扫雪吧。要是高兴的话,堆个大雪 人也好。”孩子们的外祖母心疼小外孙:“天这么冷,你还叫孩子们去扫雪,要是冻病了 可怎么办?”李大钊笑着说:“孩子应当从小养成吃苦的习惯,免得长大了什么也不会做。身体经常活动,也会增强抵抗力。待在家里不动弹,就更怕冷了。”说完,他和孩子们拿 了簸箕与扫帚,走到院子里。他一面扫雪,一面对孩子说:“将来谁也不能当寄生虫,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李大钊的作用 谢荫明 2009年11月27日09: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纠错E-mail推荐: (《北京党史》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说有一个从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学说、政治经济学到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的逐步深化过程;从规模上说,有一个从只言片语介绍到文章摘编、著作翻译的深入过程;从人员上说,有从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知识分子,再到广大群众的接受过程;从传播者的主体上看,有一个从个人、社团再到政党的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当然,最主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一个从学理传入到行动指南,由单纯的理论研究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在所有这些传播的转换中,李大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他不愧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先躯。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内容上看,首先是由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学说开始的 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理论构成的科学的整体,它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革命和发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任何理论的传播,都不可能完整地、一次性地为人们所接受,这一方面是因为体系的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播者或接受者自身的立场和水平所限,对理论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一种新的理论的传入,往往是以能否医治社会的痼疾为前提,也惟有这样的理论,才能引起世人的关注,才有植根的土壤。 在20世纪的初年,最为中国人所渴求的,是寻找迅速改变中国黑暗社会的利器。中国人最早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介绍马克思和第一国际时提及的。1901年1月留学生在翻译日本有贺雄的《近世政治史》中说到“西方学者悯贫富之不等,而为雇工者往往受资本家之压制,遂有倡均贫富,制恒产之说,谓之社会主义”。1903年2月,马君武在留日学生办的《译书汇编》杂志刊文《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中更明谓“马克司者,以唯物论解

中国近代史论文-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 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李大钊精神与新时代 作者:朱金娜 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8年第10期 [摘要]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任务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很多思想对当下新时代各项任务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打破过去“思想——运用”的写作思路,而是在夹叙夹议中理解李大钊精神,并结合时代发展进行解读和深化。即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深邃的批判意识、科学的唯物史观、个性解放意识和马列主义研究法,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实现新时代伟大历史和时代任务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关键词]李大钊;十九大;学习精神;新时代;唯物史观 近代中国在探求恢复民族主权、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随着辛亥革命爆发和新文化运动涌起,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李大钊正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者和传播者,最早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李大钊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瞻性、批判性、宏观性。 李大钊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了无限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识。李大钊积极宣传进化论的发展观,新的一定战胜旧的,新陈代替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运用进化论的观点写成了《国耻纪念录》《国民之薪胆》《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在《民彝与政治》文章中,痛斥君主专制政治的反动性,阐明代议政治是不可抗拒的时代需求。他运用进化论的观点激励人民,号召人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从李大钊时代到当下新时代,爱国意识始终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十九大精神依然坚定不移的确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让我们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聚合全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是李大钊精神在新时代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国家意识的体现。 李大钊具有强烈的批判落后文化,积极宣传先进文化的意识。在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中,形成强烈的批判封建落后文化的意识。李大钊提倡要有大胆否定不符合时代潮流的陈旧观念,他批评北洋统治者把孔孟思想写进宪法,使之成为专制之护符,而提倡符合全体民意之宪法精神。他从十月革命的精神中看到世界革命的潮流,并将这种民主潮流迅速的引入中国,广泛介绍,从而引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是极其宝贵的,我们要积极学习李大钊强烈的批判意识,对落后的文化进行有原则的批判和纠正,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清扫道路。像李大钊那样以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对优秀文化的大力提倡精神,助力我们当前实施的伟大的优秀传统文化复

毛概: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陕西科技大学2011-2012-1期末课程考核?课程论文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题目:我心目中李大钊 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电话: 电邮: 教师: 得分: 2011年11 月26 日完成 我心目中的李大钊 摘要:2009年,李大钊被授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恰逢现在正在进行党课学习,看到习近平同志在2009年10月28日发表了题为在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响应党课中学习党史的号召,同时基于各类文献,在我个人心底对李大钊同志的印象有一定的形成,并且就其个人,思想,与其社会影响展开讨论。并阐述人物印象形成的依据,过程和感想。 关键词:我心目中;李大钊 若要认真地说起来,我只能说,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李大钊同志和他的思想,当然这其实仅与时代有关,没有那种环境,没有那种压力,所以不会迸发出那样的爱国之心,不会有改革的激情。这种隔阂应该是十分正常的了,就如同生在现代化的人永远想象不到古代点煤油灯

的生活。作为一个正在申请入党的团员,我真的正在试图去理解那些先辈,我清楚地知道,只有理解才能珍惜。只有理解才不会遗忘。 一、他是一个父亲 他是一个严格,慈爱的父亲。 一开始知道李大钊是小学时的一篇语文课文《我的父亲李大钊》,每当想起,眼前总是隐约浮现一个身材魁梧,表情严肃的男子,弹着风琴教儿女唱国际歌的场景。 那时他的儿女们还还很小,他们学习的歌曲总是带着那个年代的一点点浮夸,都是赞扬目前的生活,学校的生活多美好,生活多美好,实际是,那个年代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改良总是不见效果,李大钊同志直接见证了中国改良的失败,并且由唯心主义进行了巨大的转变,支持了共产主义。他这样的举动,无疑教会了他的孩子们从小就对政治放长目光,从小就忧国忧民,从小就爱国。 “我在父亲李大钊身边生活的岁月并不长。但是,父亲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革命信念,炽烈的政治热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刻苦学习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气概,都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长期以来鞭策、教育着我。”[1]——李葆华由此可见,李大钊是让儿女又敬又爱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二、他是一个爱国者 他是一个执着,冷静,有责任和担当的爱国者。 习近平这样说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 我不禁想多了解李大钊同志一些,根据人民网李大钊的生平简介和生平年表,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3]。不得不说李大钊同志的思想觉悟是一种天赋,有一种执着的勇气,因为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救国的思想,但我必然不会有救国的勇气,也正是这一点,我明白这就是伟人和无知的差距。我或许是思想的巨人,但我无疑是行动的矮子,我们需要这样的李大钊,带领我们走进新的时代,带领那时候思想没有觉悟的人们。 当然很难想象,李大钊同志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拥护者,由唯心论者转变为唯物论者需要克服多少困难,如果不是热烈的爱国情怀,不是执着的救国信念,怎么能达到“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相比,自己的学业微不足道”的思想呢? 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大钊同志的老师、滦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白亚雨在起义中 壮烈牺牲,但他不怕。[5] 1915年,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不悔。 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他奋不顾身、英勇战斗 他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三、他是一个领导者 他是一个有远见,能变通,成功的领导者。 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

李大钊的故事8篇

《李大钊的故事》 李大钊的故事(一): 专心学习 李大钊在少年求学期间,就养成了专心学习的良好习惯。他家里有一只花猫,天真活泼,很惹人喜爱,他在空闲时常常逗它玩。但是当李大钊做作业时,任凭小花猫在他身边喵、喵、喵直叫,甚至有时还伸出小爪子抓他,他却连看也不看一眼,仍旧做他的作业。之后时间一长,小猫也习惯了,只要看到李大钊俯下身子看书或做作业,就躲得远远的,从不打扰他。还有一次,李大钊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时,突然从窗外飞来两只麻雀,唧喳、唧喳地叫着,在窗台上打起架来,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还不时在窗台上打起滚。此时,如果李大钊急忙伸手去抓,便可轻而易举地把它们逮住。但是他动也不动,就像根本没看见似的,始终埋头写自己的作业。由于刻苦学习,李大钊15岁时就中了秀才。18岁时又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他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回国后,用心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的故事(二): 四岁认字 李大钊出生前7个月,父亲李任荣就病逝。出生后16个月,母亲周氏因感伤过度也相继去世,襁褓中的李大钊只能由年近七旬的大祖父李茹珍悉心抚养。李大钊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他用硬纸做成二寸见方的认字卡,让李大钊在玩耍中,学得语言和文字知识。开始,每一天有计划地让李大钊认一两个字,再到五六个字,之后发展到一二十个字。由于严格的家教和早期的智力开发,李大钊到了五六岁时,就能熟读和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了。6岁就能在门口的老母庙前读布告,被村里人喻为神童。(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是否也应有计划?) 李大钊的故事(三): 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在李大钊故居,悬挂着他亲手书写的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这副对联最早出自明代杨继盛之手。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慷慨地写下这副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请大家注意,杨继盛当初的原作,是辣手着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在这副对联中,李大钊地将辣字改成妙字。一字之差,李大钊为人谨慎和为文严谨的特点,就都表现了出来。 我十分喜欢李大钊的一句名言:人生最搞笑味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虽然被反动派杀害了,但他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业绩,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李大钊的故事(四): 李大钊从容就义

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

第32卷第1期唐山学院学报V o l .32N o .12019年01月J o u r n a l o fT a n g s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J a n .2019 一一作者简介:崔卫真(1978-),男,河南鲁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论李大钊的民彝史观 崔卫真 (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 民彝 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李大钊;民彝;民彝史观;民彝与政治 中图分类号:B 261一文献标志码:A一文章编号:1672349X (2019)01001006 D O I :10.16160/j .c n k i .t s x y x b .2019.01.003O nL iD a z h a o sH i s t o r i c a lV i e wo f M i nY i C U IW e i Gz h e n (F a c u l t y o f P h i l o s o p h y ,N a n k a i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30035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h i sw o r k M i nY ia n d P o l i t i c s ,L iD a z h a oa n a l y z e dt h e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 h t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e n d o w i n g M i nY i w i t h a n e wc o n n o t a t i o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p e o p l e Go r i e n t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n d t h em o d e r n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 t h o u g h t ,h e p u t f o r w a r d h i s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n M i nY i ,w h i c h c a p t u r e d t h e e s s e n c e o fm o d e r nw e s t Ge r nd e m o c r a c y a n d h a d a p o l i t i c a l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t o t h e p e o p l e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i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L i D a z h a o s e a r l y 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a l t h o u g h t s a n d i t i s a l s o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u m m a r y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a sd e m o c r a t i c p o l i t i c s .T h e s e p r e Gp a r e dL iD a z h a o f o r t h e c h a n g e t o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i s m.K e y W o r d s :L i D a z h a o ; M i nY i t h o u g h t ;h i s t o r i c a l v i e wo f M i nY i ;M i n Y i a n dP o l i t i c s 一一?民彝?杂志是留日学生总会的机关报, 1916年5月创刊于东京,中国留日学生以该报 为阵地解读时局,宣传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 裁统治.李大钊留日期间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 义者,向往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他在?民彝?创 刊号上发表?民彝与政治?一文,阐发民主政治 思想. 民彝 是李大钊政治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它是一种人民固有的二不可剥夺的意志,是人民 权利的象征.民彝史观是李大钊民主宪政思想的基础,是区分古代政治与现代政治的标志.一二李大钊对 民彝 的解释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首次明确提出 民彝 思想,这一思想成为李大钊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 民彝 的本意是风俗二伦常等,李大钊赋予 民彝 概念以近代民主政治意义,用它指代人民的意志,说它是 众意总积 ,民彝代表了一种群体意识,一种普遍的人性.古代社会皇帝一家一姓的意志超越人民的意志,是

党史人物——李大钊_作文素材

党史人物——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1907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春,担任北洋法政学会编辑部长,负责出版《言治》月刊。1914年春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同年11月发表《国情》,成为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先声。1915年2月,代表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反对日本提出的危害中国主权和独立的臭名昭着的“二十一条”。6月编印《国耻纪念录》,积极开展反对袁世凯的宣传活动。1916年春,撰写长篇论文《青春》,提出创造青春中华的理想,传诵一时。同时主编《民彝》杂志,宣扬民主和自由。同年5月回国后,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甲寅》日刊编辑等职,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1918年初,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讲演和论文,阐述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歌颂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成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先驱。1918年底和陈独秀创办着名的《每周评论》。1919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办《国民》和《新潮》杂志。5月,积极支持和参与五四运动。7月,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随后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文章,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改良主义思潮。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会见共产

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等,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发起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建立北京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自1920年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女子高等师范、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创办《工人周刊》。1922年8月在杭州参加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随后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说明中共关于实行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在1923年6月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三大以后,多次与孙中山会谈,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直接负责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同年6月,率中共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7月回国后,负责中共北方区委工作。在1925年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此后,他领导北京人民开展国民会议运动、关税自主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等革命斗争,并派共产党员到冯玉祥的国民军中工作,对冯玉祥五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6日,在苏联大使馆中,被闯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军警逮捕。被捕后,他坚贞不屈,于28日英勇地走上绞刑架,从容就义。就义后,遗体被安置在北京西山万安公墓,现在是重要的革命教育基地之一。

李大钊名言名句大全

李大钊名言名句大全 本文是关于李大钊名言名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李大钊 2、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李大钊 3、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李大钊 4、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该保持他的自由、神圣、纯洁、崇高,不要强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屈抑他,使他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李大钊 5、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6、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实,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7、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8、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李大钊 9、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李大钊 10、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李大钊 11、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李大钊 12、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一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只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永无达到的日子。——李大钊 13、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李大钊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李大钊的新闻思想.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邓辉林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多个专业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在新闻领域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他对西方思想文化的高超传播艺术,也体现在他的一系列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梳理他的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实践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报刊功能的层次观 第一层次是政治功能。1916年7月,从日本留学归国不久的李大钊受众议院院长汤化龙之邀,担任《晨钟》日报编辑主任。在该报发刊词《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中,李大钊提出:“青年当努力为国家自重,《晨钟》当努力为青年自勉,而各以青春中华之创造为唯一之使命,此则《晨钟》出世之始,所当昭告于吾同胞之前者矣。”1917年1月,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日刊。受约担任编辑的李大钊在创刊号上发表了《甲寅之新生命》,其中有这样的阐述:“此《甲寅》之努力也,此《甲寅》之进化也,由是更进而谋以其自身之努力,奋发我国民使之努力,以其自身之进化,开导我国民使之进化,此又《甲寅》之唯一责任。”而在《国民》杂志周年纪念会上,李大钊的演说不谈新闻,只谈运动。这些表明,在他看来,报刊担负着重要的社会使命,要唤起“民族之自我的自觉,自我之民族的自觉”,再造青春中华。报刊的首要功能、第一要义是政治功能,报刊舆论的警钟作用成为最重要的作用,与国家命运与民族前途密切相关,这是他在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下对报刊功能的准确定位。当时的中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政权落入北洋军阀手中。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有志之士为摆脱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压迫而举行的多次反抗均告失败。正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李大钊对报刊功能才有了这样的认识。这与今天公认的报刊功能并不完全相同。孙发友教授认为:“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帮助受众比较全面地正确认识社会,从而达到改造社会、适应世界的目的。”虽然这里也提出“改造社会”,但其前提和起点是向受众“传播信息”,而李大钊却把报刊的政治功能看作其起点和归宿。 第二层次是信息功能。李大钊对于新闻的定义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新闻定义之一,他认为:“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对于新闻报道信息的功能,他有这样的观点:“尽力把日日发生的事实,迅捷的而且精确的报告出来,俾读报纸的人们,得些娱乐、教益与知识”。李大钊还提出:“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这些观点表明,李大钊在新闻理念上确立了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还认识到了新闻报道的娱乐与教育功能,并在具象层面对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作了论述。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报刊或新闻的政治功能表现得十分明显。列宁在论述报刊功能时,也“主要集中于宣传鼓动、组织、监督批评和经济建设四个方面”。在今天,我们学习李大钊的新闻思想,应该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和耳目喉舌作用,同时注意新闻向事实本位的回归。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纲要 一、名词解释 1、有道之世 2、至德之世 3、小国寡民 4、王道 5、天命不常 6、大同 7、小康 8、利出一孔 9、化性起伪10、隆礼重法11、尚同12、督责之术13、天谴说14、中庸之道15、贾谊16、王安石17、龚自珍18、林则徐19、洪秀全20、李鸿章 二、简答题 1、试述中国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2、概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思想精华。 3、简述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方式及其特点。 4、简述商代王权至上观念的主要内容。 5、简述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6、试述孔子“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7、老子“道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8、试述孟子的社会理想及其理论依据。 9、简述荀子礼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10、概述韩非子法、术、势兼用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11、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12、董仲舒“天人合一”政治论所体现的政治智慧是什么? 13、简述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4、韩愈的道统论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15、简述柳宗元政治革新主张的主要内容 16、怎样看待罗隐明君论的政治意义 17、宋代理学家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8、简述王阳明德治亲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渊源 19、试述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政治价值 20、试述魏源经世致用思想及其进步意义 21、简述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22、试述梁启超的“新民”思想 23、简评孙中山的革命方略 24、简述李大钊的“民彝”政治观。 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思想家的重民思想及其理论意义 2、如何认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3、简评墨家的“尚贤”思想。 4、试述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5、试论商鞅法治思想的启示 6、如何认识孔儒一脉平衡调节的政治理念 7、试析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中的“中体西用”论。 8、试述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根源

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2011年04月 学术探讨 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 文/刘桂梅 摘 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李大钊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重要人物。作为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及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仍是当前时期下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攫取了李大钊思想中的若干思想进行阐述与讨论,旨在对李大钊思想的更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李大钊思想;历史观的变迁;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81-01 李大钊,字守常,是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路人,而且他又创立了中国先进的党派——中国共产党,这完全是在总结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而走出的一条极为正确的道路,他虽未看到当今社会主义如此繁华的现象,但是他却将他一生的精力投入至共产主义事业。可以这样说,李大钊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是中国无产阶级从自在阶段转向自为阶段的典型代表。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大钊思想的几点认识及思考,对李大钊思想进行研究。 一、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 虽然辛亥革命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义社会却被彻底地推翻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已经到来,中华民国因此而成立,而且在这个时候,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生、民族以及民权”),李大钊备受鼓舞,其革命的斗志更加强烈。在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李大钊写下了《隐忧篇》一文,这时,他还在求学,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不尽充分展示了其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国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在文中可以看出,它完全赋予了对中华民国的美好情怀以及祈盼。在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李大钊同志对中华民国的殷实地情怀,同时也有对国家的担忧。此后直到1917年,李大钊思想开始出现独立化,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能够独立地形成一个派别,而这个派别却是建立在种种痛苦之上的,这些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代表了无产阶级一代的创新思维和伟大畅想。此时,李大钊同志提出了非常独特的思想,而这些思想却对当时以及现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个时候,李大钊主要从事两件事:其一是对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关注与吸收;其二是很明显地坚持自己的思想及观点。 二、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 1、“离开特有的史观去考社会主义简直不可能” 李大钊在1919年所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一文发表,它标志着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将观察经济学的派别分成三个系别,即人道主义经济学、个人主义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学;在文章中,李大钊对社会主义经济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者以为现代经济以及社会均有一些弊端,主要都是由于现代经济组织不能很好地服务社会而引起的,只要经济组织进攻了改造,其他关于精神方面的现象均随之而发生较大程度的改变。他还认为,社会主要经济学者主要持改造论的观点,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在于对社会进行改革。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很直白,李大钊就是想通过这样明晰的语言让每一个人能够理解其意思:“从前的经济学,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以后的经济学,要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了。这正是个人主义与(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过渡的时代。”在这篇文章中,充分地显示了李大钊同志的学识以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追崇。他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其实在马克思时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却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该缺陷主要表现在不仅是太过空洞化,而且太过于感情用事,不能很好地将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及体系建立起来。李大钊认为,只有马克思能够较现实地、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必然性。由上面的阐述可知,李大钊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解和认识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他看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二是关于他的资本主义经济论;三是关于他的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2、社会主要“就是反对现在经济组织的精神和运动” 继1919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之后,李大钊在1920年初又发表了《美利坚之宗教新村运动》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同志明确地指出:发现新大陆,标志着欧洲殖民事业向世界的拓展,欧洲也因此而成为了世界商业的先驱。机械的新文明在扩大人类生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难。李大钊认为,正是由于资本的大量集中,才使得在大多数时候,他们不能不受机械般的为少数富豪所奴役的痛苦,因此他们阶级的自觉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而这种阶级的自觉性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这就是李大钊同志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三、李大钊思想中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思想 李大钊主要通过对人类社会存在的具体矛盾进行思考,从而引出了对精神文明的真实认识。他认为,社会经济的构造主要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构成的,它也属于社会的基础构造。精神方面的构造包括很多方面,如政治、伦理道德、法制以及哲学方面,均属于精神方面的构造,它们存在着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均会随着社会经济构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在肯定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李大钊又特别注意到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在对物质生产进行一场精神改造的运动,便于运用精神的作用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作者单位: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参考文献: [1]吕明灼.对李大钊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东岳论丛,2010,31(4). [2]张阳普.中国共产党人是精神文明的积极倡导者[J].党史论坛. [3]程伟礼.李大钊的社会主义思想[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011.04 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