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的变奏
14.汉堡港的变奏

课本、黑板等
练习
语文课本的“练习与思考”部分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不久前奥运会刚刚在欧洲的希腊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们靠其出色的运动技能为国争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那么我们普通人在海外又如何为国争光呢。在世界著名的海港之一,德国最大的海港汉堡。一群普通的中国海员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四、解题
课文记叙了我远洋货轮汉川号在德国汉堡港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完成一项高难度的装船任务,创造汉堡港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奇迹,为祖国争得荣誉的经过,表现了贝汉廷船长与海员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尤其赞扬了贝汉廷船长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才干。
文章主要写的是使得汉堡港改变节奏的汉川号,突出表现的是汉川号的指挥者贝汉廷船长。
理由: 一是这套设备很“贵重”,怕汉川号万一“损坏”或“漏运”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二是这套设备“极不规则”很多都是超长、超高、超重件;三是“惯例”,贵重的成套设备都是交给工效最高的德国船运的。一句话,代理不相信中国人能运这套设备。这也不难理解,经过十年动乱,中国人的形象被扭曲,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议论。但是,当代理看了汉川号的配载图,他被说服了,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一张图纸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 原来,这不是一张普通的配载图,这是船长、政委、大副和船上所有技术力量二十七个不眠之夜的结晶: 货物“一件件”量过,经过“反复”的核算和排列,求出了“最合理”的配载方案。配载图是深入细致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花朵,它凝结着汉川号船员的爱国主义的心血。科学和智慧将代理说服了。
课后总结
柯岩同志是作家,也是诗人,象《船长》这样的报告文学,作者正是怀着诗人的高尚的激情,运用诗一般精美的语言写出来的。这里的主人公,首先是生活真实的贝汉廷,同时又是艺术真实的贝汉廷,所以才如此令人感动,给人力量。
汉堡港的变奏(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汉堡港的变奏(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汉堡港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现状。
(2)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3)使学生掌握汉堡港作为欧洲与中国贸易交通枢纽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汉堡港的地理位置。
(2)运用史料,让学生了解汉堡港的历史发展。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汉堡港在欧洲与中国贸易中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堡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德国及欧洲历史与现状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堡港的地理位置及其在欧洲与中国贸易中的地位。
(2)汉堡港的历史发展。
2. 教学难点:(1)汉堡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汉堡港如何适应现代物流需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汉堡港的重要性。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汉堡港的历史发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地图、史料和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汉堡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汉堡港的地理位置。
(2)提问:“你们对汉堡港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探究汉堡港的地理位置(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汉堡港的地理位置特点。
(2)学生讲述汉堡港在欧洲与中国贸易中的地位。
3. 了解汉堡港的历史发展(1)教师呈现史料,让学生了解汉堡港的历史发展。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汉堡港如何适应现代物流需求?”(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问题。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绘制汉堡港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将随机提问学生关于汉堡港的知识,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教师将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汉堡港的变奏ppt(中职语文)PPT课件

• 人有人的风度, • 船有船的风度, • 国有国的风度!
2020年10月2日
13
• 说说你眼中的贝汉廷船长和 他手下的船员们。
2020年10月2日
14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汉堡港的变奏
2020年10月2日
1
• 1984年,许海峰用“零的突破”摘掉了中 国“东亚病夫”的帽子;2004年,刘翔用 风一般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也能在短跑直 道上胜出;2008年,汶川灾区人民在灾难 之后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团结精神令世界 惊叹……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 明了“我行”!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9
2020年10月2日
10
2020年10月2日
11
2020年10月2日
1926年4月23日出生的贝汉廷, 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学 校航海系,先后在海鹰轮船公司、 华南海运局、上海海运局,中捷海 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上海 航道局,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工作, 1958年起从事远洋运输事业。 1962年起任远洋船长,1979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期担 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指导船长, 1979年和1981年两次荣获上海市 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9月被国务 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2 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
《汉堡港的变奏》课件

汉堡港与内陆地区有密集的公路 、铁路和运河网络相连,便于货
物的转运和运输。
汉堡港的重港是德国最大的海港,承 担了德国大部分的进出口货物
运输任务。
它是欧洲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 ,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工业、
商业和居民提供服务。
汉堡港是德国经济发展的重要 支柱之一,为德国和其他欧洲 国家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高潮与转折
结局
在情节的高潮部分,主人公经历了人生中 的重大转折,如职业发展、家庭变故等, 这些转折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结局部分对主人公的命运进行了交代,同 时对故事的主题和意义进行了升华。
04
《汉堡港的变奏》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叙事方式
倒叙手法
通过倒叙的方式,将故事的结局 放在开头,使观众产生悬念和好 奇心,从而更加关注故事的发展 过程。
《汉堡港的变奏》的创作过程
《汉堡港的变奏》是黑塞在 1927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黑塞在创作过程中,深入研究 了汉堡港的历史、文化和经济 ,并亲身访问了汉堡港。
黑塞通过《汉堡港的变奏》表 达了他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反 思,以及对人类精神追求的关 注。
《汉堡港的变奏》的主题思想
《汉堡港的变奏》的主题思想是关于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反思。
合作共赢
在全球化时代,合作共赢 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加强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实现互利共赢。
THANKS
感谢观看
汉堡港也是文化和旅游中心, 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
览。
02
《汉堡港的变奏》的创作背景
作者赫尔曼·黑塞的生平简介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德国作家,诗人,被誉为“德国浪漫 派最后一个骑士”。他出生于1877 年,逝世于1962年。
高三语文:《汉堡港的变奏》..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 / 高三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汉堡港的变奏》..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高三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课堂教学设计Ⅰ一、教学目标(一)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特点。
(二)了解本文在叙述中将记叙、议论、描写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烘托和陪衬的手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可分为几部分?各写了哪些内容?分析:全文共3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改变了汉堡港的节奏。
第二部分(8~32段)写中国汉川号货轮引起汉堡港变奏的原因——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胜利完成了高难度的装船任务。
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按装船事件的三个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8~19段)写贝汉廷以极其详尽的配载图和极科学的说明维护了装运本国急需设备的权利。
第二层(20~27段)当在与西德工头吉亚特较量之后,贝汉廷组织全船技术力量出色完成了装货任务。
第三层(28~32段)写由于贝汉廷的严格要求,船员们艰苦奋战,装运的货物绑扎得无懈可击。
第三部分(33~35段)写汉堡港变奏的热烈场面,赞美引起汉堡港变奏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二)课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他?分析:中心人物是汉川号船长贝汉廷。
文章采取以下三种方法来刻画他:首先,是正面描写。
例如,写他率部下共同奋战制订配载图,写装载成功后,他没有频频“谢幕”,却“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婉谢”记者拍照,这些正面描写,写出了他强烈的责任心和谦逊淳朴的性格。
第十四课 汉堡港的变奏

第十四课汉堡港的变奏教学目标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特点;了解本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有机结合的写作方法,并学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烘托和陪衬的手法。
学习以贝汉廷为代表的中国海员的科学态度、实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众多的事件围绕一个中心,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多种叙述方式的统一;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通过课文的阅读,领会这三点对于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写作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984年,许海峰用“零的突破”摘掉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2004年,刘翔用风一般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也能在短跑直道上胜出;2008年,汶川灾区人民在灾难之后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团结精神令世界惊叹……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我行”!其实这种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记录下了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一刻。
二、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研习课文(一)本文虽属节选,但结构完整,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写出大意,了解全文轮廓。
(二)为便于学生了解倒叙的方法,可要求学生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看,提出作者为什么要把一天之中的事拆开来分别写在开头和结尾的问题。
教师提示、总结:本文先写汉堡港改变了正常节奏的结果,后写引起这种变奏的原因,运用的是倒叙方法。
其作用是:①突出了结果的影响之大,强调了汉川号创造的奇迹对汉堡港的巨大震动;②先果后因,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为急于了解顺叙部分的内容,能引人入胜地将文章看下去。
文中的一段插叙是关于配载图的来历:“德国人哪里想得到,……这盘特殊的‘棋’下了几百次。
”这段插叙意在说明这份极为详尽和科学的配载图并非出自贝汉廷一人之手,它是全船人员27个不眠之夜的结晶。
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了人物崇高形象,突出了中国海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汉堡港的变奏课文原文

汉堡港的变奏课文原文汉堡港是美丽的。
岸上,一个个红色和黄色的建筑群;港口,碧蓝的海水翻卷起银白的浪花……汉堡港是忙碌的。
各国的船舶穿梭似地来来往往,码头上吊杆不断起落……但是工人的脚步是稳重的。
一百多年来,汉堡港早就形成了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就像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
但是有一次汉堡港改变了它正常的节奏:港口、码头、装卸公司、服务公司频繁来往,电话不断;货主、代理、大小工头、理货组长和工人们都激动不已,甚至连船正停泊在港口、尊严而又自信的十几个老船长也打破常规,开了一条小艇,集体下海去了。
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呢?不是惊涛骇浪,更不是台风。
一百多年的港口了,任何风浪也改变不了它的节奏。
使得汉堡港改变节奏的,说也奇怪,是一条船。
就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远洋货轮汉川号。
码头上人头攒动,指指点点:“汉川”、”汉川”之声不绝。
有的人还特地带了老婆孩子来,说是让他们见见世面。
明媚的阳光,彩色的裙衫,童稚的欢笑,一下子使得汉堡港这支一百多年的古曲焕发青春的明丽,奏出奇异而动人的旋律。
这是一九七八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
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
三月二十一日,汉川号在驶欧途中接到公司电报,返航时在汉堡港装运天津化纤厂成套设备,国内急用。
抵港之后,港口却给安排了一些杂货。
原来代理认为中国船根本运不了这套设备,因为这套设备贵重,而且极不规则,很多是超长、超高、超重件。
任何一个部件有一点损坏或漏运,都要误工误时,损失严重。
何况按照惯例,港口从来都把贵重的成套设备交给他们认为工效最高的德国船运。
这话当然并未直说,说的是:“这套设备任何一条船也装不下,汉川号尽可以运别的货嘛。
”但是,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认准了非装这批货不可。
一是国内急需,二是成套设备运输费高,三是你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凭什么小看人!这话当然也没直说,说的是:“谢谢你们的好意。
但是我们可以一船装走,我们行。
第14课《汉堡港的变奏》

• 贝汉廷船长
1926年4月23日出生的贝汉廷, 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
学校航海系,先后在海鹰轮船公
司、华南海运局、上海海运局,
中捷海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
司,上海航道局,上海远洋运输 公司工作,1958年起从事远洋运 输事业。1962年起任远洋船长, 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7月期担任上海远洋运输 公司指导船长,1979年和1981年
• 3、本文先写汉堡港改变了正常节奏的结果, 后写引起这种变奏的原因,运用的是倒叙 手法 。这种方法的作用?
• ①突出结果的影响之大,强调了汉川号创 造的奇迹对汉堡港的震动;
• ②先果后因,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
研读第二部分
4、中国汉川号引起汉堡港变奏的原因是什么? • 破例装载一套贵重设备,顺利完成高难度的装卸
什么?对揭示课文主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 这段插叙意在说明这份极为详尽和科学 的配载图并非出自贝汉廷一人之手,它是 全船人员27个不眠之夜的结晶。
• 这样写的作用是体现了以贝汉廷为代表 的中国船员爱岗敬业的品格、突出了中国 海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精神,深化了人物描写,突出了文章的 中心思想。
• 二、(吉亚特心服口服) • 通过吉亚特这一形象衬托了贝汉廷冷静而又热情,
有理而有节,宽厚大度的长者形象。
• 三、(验货师未等完毕就开出验货证明) • 表现了贝汉廷和中国船员强烈的事业心和严格要
求、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汉川号
9、文中的一段(第十七段)插叙是关于配载 图的来历:“德国人哪里想得到,……这盘特 殊的‘棋’下了几百次。”这段插叙意在说明
任务。 5、第二部分可分为几层?分别叙述了什么事件? • 3层 • 第一层:8-19接货。 • 第二层:20-26装货。 • 第三层:27-31绑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汉堡港的变奏柯岩备课时间 2016年5月20日星期五教材分析《汉堡港的变奏》节选自长篇报告文学《船长》。
文章首先通过对汉堡港非同寻常的“骚动”的描写,引出来了我国远洋轮“汉川号”在德国汉堡港引起的轰动;接着叙述了一贝汉廷船长为代表的中国船员依靠“配载图”和“说明”争得贵重设备装载权的经过,以及吉亚特态度转变和严谨的验货师在“未等绑扎完毕就开来了验货证明”等情节,歌颂了中国船员为祖国赢得荣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表达了对具有敬业乐业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的中国船员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特点;了解本文将记叙、议论、描写有机结合的写2.作方法,并学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3.理解本文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烘托和陪衬的手法。
4.学习以贝汉廷为代表的中国海员的科学态度、实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所叙述的主要事件,塑造的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多种表达方式,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方法情感引导法提出问题法自我总结归纳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1984年,许海峰用“零的突破”摘掉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帽子;2004年,刘翔用风一般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也能在短跑直道上胜出;2008年,汶川灾区人民在灾难之后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团结精神令世界惊叹……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有力地证明了“我行”!其实这种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记录下了令所有中国人激动的一刻。
二、作家作品介绍柯岩,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诗人。
本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
中学时代生活贫苦,曾积极参加学生民主运动。
1948年考入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学习。
1949年苏州解放后,参加革命,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工作。
从1954年开始在《人民文学》、《中国少年报》等刊物上发表儿童诗,受到广大儿童和少年读者的热烈欢迎。
1956年到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专业创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艺术家协会。
主要作品有:儿童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最美的画册》、《我对雷锋叔叔说》,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剧本《娃娃店》、《双双和姥姥》、《相亲记》等。
1978年底出版诗集《周总理,你在哪里》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她的儿童诗多取材于学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生活,用一些富有儿童情趣和思想意义的细节,构成生动有趣和富有戏剧性的故事,以此反映出新中国儿童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美好思想、愿望,以及儿童的天真活泼,带有稚气的心理、性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
现任《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关于“柯岩”这个笔名,柯岩解释道:“中国古人把绿绿的小苗称之为柯;岩就是大大的坚硬的岩石。
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因此,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它的生命力必将加倍的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扎根大地,终生奋力的攀登,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中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柯岩的报告文学《船长》是一篇脍炙人口的隹作,荣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集。
全文共九节加一段引子,课文节选的为第一节,题目也是原有的。
本文作于1979年9 月,原载《人民文学》1979年11期。
《船长》中描绘的贝汉廷: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著名老船长,曾就学于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系。
他从做一名水手开始了海上生活,在一艘不到一百吨的小船上颠簸折腾,累倒吐血,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全国解放后,他从实习二副升为船长,过硬的航海技术深为外国人所折服。
“十年动乱”中历尽沧桑。
由于对祖国的航海事业的热情终于使他重返大海。
在远航中,他处处维护民族尊严,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激情,被国外友人誉为“邓小平式的船长”。
《汉堡港的变奏》,是从柯岩的报告文学《船长》中节选的。
一提到这篇文章,柯岩同志就陷入了深沉的回忆之中。
良久,她微微一笑说:“这得从头说起。
”“四人帮”垮台后,生活一下子全变了,但人们的心灵上伤痕累累,青年中发生了“信仰危机”,他们感到受骗太深,什么也不相信。
我想,应该把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把他们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用最直接、最迅速的方式传递给青年,于是我就拿起了写报告文学的笔。
继《奇异的书简》之后,由《人民文学》牵线搭桥,我接触了汉川号船长贝汉廷,开始了《船长》的写作。
贝汉廷是被公认的一位社会主义新人。
我读了有关他的大量材料——先进事迹,船赴汉堡港的专题报告,他和外商洽谈的外交记录等等。
我确信贝汉廷对青年是极有吸引力的。
他是远洋轮船长,跑遍全世界各大港口,生活在蓝天碧海之中,能唤起青年们的遐想;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甘愿为她受屈、受累;他身负重任,常年乘风破浪,是一个男子汉;他是高级知识分子,谙熟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这对青年追求知识,该产生多么强烈的诱导力!于是,等贝汉廷的船只回来,我便到汉川号上去住了十多天,通过亲切交谈,我们成了好朋友。
文章发表后,果然得到了青年们的强烈反响。
有的来信说,我在动乱中只喝了几口水,就灰心丧气,说什么“看透了”,这说明我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执着的追求,有的说,国家的希望在哪里?就在老一代的贝汉廷和学习贝汉廷的新一代身上。
当柯岩同志把她的思绪从五年前的记忆里拔出,落脚到今天时,一种难以抑制的哀思,沉浸到了她的言谈举止之中。
她说:“有一个不幸的消息:贝汉廷同志牺牲了!他最近死在西班牙海岸的斯卡湾。
他心力衰竭,本来是不能去德国接船的。
然而,他最熟悉对方,那里需要他,他放不下。
接定了船,返国途中,他因用脑过度,在一个会议上倒下去,就没有再醒来。
我把我的无尽的哀思,写成了一首诗,发表在二月号的《上海文学》上。
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同学们在读《汉堡港的变奏》时,找来对读一下。
最后,柯岩说:“我坚信,一个优秀的人是不会死的,他活在千万人的心里,他会在年轻的人心里复活”三、英雄船长贝汉廷1926年4月23日出生的贝汉廷,1949年6月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学校航海系,先后在海鹰轮船公司、华南海运局、上海海运局,中捷海运公司,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上海航道局,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工作,1958年起从事远洋运输事业。
1962年起任远洋船长,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期担任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指导船长,1979年和1981年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79年9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2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1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成立,贝汉廷调到该公司工作。
1962年,贝汉廷被任命为船长,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远洋船长。
1964年,贝船长指挥友谊轮抵达阿尔巴尼亚都拉斯港,正在那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全体船员并合影留念。
就在这次周总理接见时,贝汉廷向总理说:“我一辈子不离开船,不离开海洋!”文革期间,贝汉廷船长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调离远洋船,到上海航道局,在挖泥船上任三副。
1974年,贝汉廷回到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重返远洋船。
他热爱祖国的航海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并以非凡的毅力自学了英语和法语。
30多年来,他先后驾驶了15艘远洋轮船,到过40多个国家,80多个港口。
为发展祖国的远洋运输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1985年3月,贝汉廷带着7种药和英文的病症说明,飞往德国接收集装箱船香河轮。
抵达德国后,贝船长立即投入到紧张繁忙的接船工作中,早已把自己的病情抛在了脑后。
4月9日,香河轮驶出了船厂,贝船长指挥船从汉堡到奥斯陆,再到伦敦、安特卫普,穿梭于西欧各港满载货物后开始返航。
4月23日,香河轮航经西班牙拉科罗尼亚港附近海面,贝船长忽然感到不适,他吃力地对政委说:“我吃不下饭,不想吃了……我讲不动了……”话没说完,他就靠着沙发倒下了。
船医采取了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西班牙的直升飞机飞来将他送往医院。
可是,贝船长还是走了。
西班牙法医对贝汉廷遗体进行了解剖,死因结论是:“疲劳过度,心力衰竭。
”4月23日,正是贝汉廷船长59岁的生日。
他用生命实践了对周总理、对祖国的诺言。
四、走进汉堡港,了解“变奏”默读思考:1.什么是“变奏”?这里“变奏”指什么?2.课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交流汇报。
4.明确:“变奏”是音乐术语,指用变换旋律、节奏、调式等手法使乐曲发生变化。
这里用来作课题,意将汉堡港的正常活动比作一支乐曲,且是一支由来已久的古典乐曲,其节奏一百多年来就是如此。
可是,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货轮来到这里却发生了“变奏”。
这个题目含蓄、新颖、发人深思,他体现了事件发展的高潮,突出了贝汉廷和中国海员的气魄和威力,具有揭示主题的象征意义。
五、再进汉堡港,感知“变奏”。
1.质疑:①汉堡港的正常的节凑是什么?节奏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改变后的效果怎样?②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两个部分结合起来看,提出作者为什么要把一天之中的事拆开来分别写在开头和结尾?2. 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随手写下讨论结果。
3.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章的起始,倒叙汉堡港改变了正常的节奏。
第二部分,文章的主体,汉堡港节奏改变的原因。
(①接货②装货③绑货)第三部分,文章的尾声,描述汉堡港的热烈场面,赞美贝汉廷船长。
②本文先写汉堡港改变了正常节奏的结果,后写引起这种变奏的原因,运用的是倒叙方法。
其作用是:①突出了结果的影响之大,强调了汉川号创造的奇迹对汉堡港的巨大震动;②先果后因,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兴趣,为急于了解顺叙部分的内容,能引人入胜地将文章看下去。
第二课时六、三进汉堡港,细品“变奏。
”(1)“配载图”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关键,作者用插叙的手法补充交代了其来历,这段插叙文字有什么作用?(这段插叙意在说明这份极为详尽和科学的配载图并非出自贝汉廷一人之手,它是全船人员27个不眠之夜的结晶。
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了人物崇高形象,突出了中国海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时说明了说服德国代理的原因。
)(2)“这是一幅何等详尽的配载图啊!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图形和数字。
成千上万个部件,不仅各有各的装载部位,而且件件有尺码,有重量,有体积,件件有标号。
”作者为什么如此详写呢?(此处的详写是突出这幅配载图的详尽,说明它的科学性和绘制的艰难性,从而表现贝汉廷和海员们的爱国热情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3.文章主体部分叙述完三件事之后,作者写道:“汉川号就是这样引起了汉堡港的改变节奏,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