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2006
ga654—2006

ga654—2006
GA 654-2006是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关于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内容。
GA 654-2006标准规定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包括消防安全制度、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检查、巡查、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消防档案等。
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要求。
GA 654-2006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它要求人员密集场所的使用和管理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同时,该标准还要求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总的来说,GA 654-2006是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文为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健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防控能力,本规定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二条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执行,切实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施应按照相关标准配置,包括灭火器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等。
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维护制度,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维护和更换,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应配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人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员密集场所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消防安全意识,掌握火灾预防知识和应急疏散技能。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场所消防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协助消防部门进行灭火救援,并按照要求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健全日常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场所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并及时发现和整改消防安全隐患。
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巡查应由专业消防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并留有巡查记录。
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员应定期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档案,记录消防设施配备、消防安全检查、培训演练等相关信息,并定期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1. 概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和使用越来越广泛,这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为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
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以下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文化馆、体育馆等;•宾馆、酒店、宿舍等公共住宅;•文化娱乐场所,如KTV、酒吧、舞厅、游戏厅等;•其他人员聚集场所。
3. 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3.1 设计阶段在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包括:•消防设施的设置和布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的设置;•逃生通道的设置、标识、宽度等要求;•楼梯宽度、楼梯间隔、楼道高度等的要求;•非正常周转空间的设置和防火隔离等要求。
3.2 建设和验收阶段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和验收阶段,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包括:•按照设计要求建设消防设施和配套设施;•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的调试和试验;•完成逃生通道的设置和标识;•安装灭火器和应急照明设备等。
3.3 日常管理阶段在人员密集场所的日常管理阶段,应当按照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维护和管理相关消防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定期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喷淋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护;•消防安全演练的进行和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改;•定期清理消防通道,确保通道畅通;•对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
4. 结论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
在设计、建设、验收和日常管理阶段,都需要明确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并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和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有效保障。
ga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GA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GA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是指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通常指的是人员数量众多、流动性大、火灾危险性较高的场所,如商场、影剧院、医院、学校、车站等。
GA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各级消防安全职责,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
2.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管理:定期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
3.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教能力。
4.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5.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制定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GA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注重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和监督,不断提高消防安全水平。
请注意,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可能因地区、场所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吴体的消防安全
管理制度和措施。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模板

人员密集场合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人员密集场合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保障人员和资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人员密集场合的消防安全工作,包含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餐厅、写字楼、剧院、体育场馆等场合。
第二章人员密集场合消防设施建设第三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依据场合的规模、使用性质、人流量等情况,依照相关规定建立和完善消防设施,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配备以下消防设施: 1. 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能及时发现火灾,发出报警信号;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对火灾进行初期扑救; 3. 疏散指示标志,明确指示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4. 灭火器、灭火器具,便于进行起初火灾扑救。
第五条人员密集场合的消防设施应当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设置消防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通道宽度、数量应当满足相应的消防标准,保证人员疏散的顺畅和安全。
第三章人员密集场合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设立特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岗位,配备专职消防安全人员,负责消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订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岗位的职责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第九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本领,提高应急处理本领。
第十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巡查各个区域和设施设备,及时发现和除去安全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第十一条人员密集场合应当订立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措施和逃命、疏散路线,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本领。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二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人员密集场合,消防部门有权责令限期改正,必需时可以采取停业整顿等行政措施;构成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本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范本一、总则为了保障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学校、医院、酒店、剧院、体育馆等。
三、消防设施及装备要求1. 确保消防设施设备齐全、完好,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具备完善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配备适量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具、消防栓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 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照明灯,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明亮的应急照明。
5. 明确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并确保无障碍可通行。
6. 保持消防车辆通道的畅通,不得堆放物品。
四、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 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 开展全员消防安全培训,使员工熟悉火灾的预防、逃生和灭火方法,并定期进行演练。
3. 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各项工作流程。
4. 建立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5. 加强消防安全巡查,保证设施设备和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6. 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应急能力。
五、火灾风险评估及预防要求1. 每年进行一次火灾风险评估,分析当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和火灾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2. 建立火灾报警处理程序,明确火灾报警的及时响应和处理流程。
3. 加强电气火灾的预防,确保电线电缆、电器设备等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 确保消防设备设施的有效运行,如定期测试喷淋管道、消防水泵、防火门等。
5. 设置合理的火灾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无阻。
六、火灾应急处理及救援要求1. 火灾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火势,确保人员安全。
2. 建立火灾现场指挥系统,明确指挥责任和协调机构,确保救援行动的迅速有效。
3. 加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对火灾事故进行全面的原因分析,并对相应责任人进行追责。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652006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 A654-2006 1范围本标准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5907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 B/T14107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 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3术语和定义G B/T5907、G B/T14107、G B50045、G B50084、G B50098、G B50116、G B 50140、G B 50222、G B J16、J G J 48、G A 503、G A5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公共娱乐场所p u b l i c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o c c u p a n c i e s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
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 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人员密集场所a s s e m b l y o c c u p a n c i e s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是指集会、展览、体育比赛、演出、会议等大型公共活动及群众集中居住、就业的场所,这些场所人员浩繁,火灾不安全性高。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针对人员密集场所,订立了相应的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对重点场所的消防管理和监督,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并应当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护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四条人员密集场所应当配备常年驻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章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第五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应当依照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符合以下要求:(一)建筑材料应当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二)建筑结构应当具有防火分隔本领;(三)建筑内部应当设置牢靠的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四)配备适当的防火掌控和灭火设备。
第六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设计和施工应当严格遵守如下要求:(一)生产、经营、储存等场所应当设置专用出入口,并保持畅通;(二)走廊、楼梯等通道应当充足人员疏散的需要;(三)应当设有消防水源或者其他灭火设备,并配备操作人员;(四)电气线路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五)制空系统应当采纳不带水装置或者不漏水装置。
第三章消防安全设施要求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应当充足以下要求:(一)设置完善的自动灭火设备,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二)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疏散通道等人员疏散设施;(三)装有自动报警系统,并有人值班;(四)设置消防水源和水灭火设备,并有人员实行管理;(五)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维护和保养,并适时除去安全隐患。
第八条人员密集场所假如设置防火窗帘、防火卷帘、防火门窗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消防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管理护理有力,适时更新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 A654-2006 1范围本标准提出了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和管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和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及其所在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T5907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G B/T14107消防基本术语第二部分GB 500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 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GA 503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GA 587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3术语和定义G B/T5907、G B/T14107、G B50045、G B50084、G B50098、G B50116、G B 50140、G B 50222、G B J16、J G J 48、G A 503、G A587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公共娱乐场所p u b l i c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o c c u p a n c i e s具有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室内场所。
包括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 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酒吧和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人员密集场所a s s e m b l y o c c u p a n c i e s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3.3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o p e r a t i n g a r e a s f o r l a d d e r t r u c k s靠近建筑,供举高消防车停泊、实施灭火救援的操作场地。
3.4专职消防队p r i v a t e f i r e b r i g a d e由专职灭火的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消防车辆、装备、通讯器材,定期组织消防训练,能够每日24h备勤的消防组织。
3.5志愿消防队v o l u n t e e r f i r e b r i g a d e主要由志愿人员组成,有固定消防站用房,配备消防车辆、装备、通讯器材的消防组织。
志愿人员有自己的主要职业、平时不在消防站备勤,能在接到火警出动信息后迅速集结,参加灭火救援。
3.6义务消防队d e d i c a t e d c r e w由本场所从业人员组成,平时开展防火宣传和检查,定期接受消防训练;发生火灾时能够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扑救初期火灾、组织疏散人员,引导消防队到现场,协助保护火灾现场的消防组织。
3.7火灾隐患f i r e p o t e n t i a l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3.8重大火灾隐患m a j o r f i r e p o t e n t i a l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火灾危害增大,并由此可能造成特大火灾事故后果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
4总则4.1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以通过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其预防和控制火灾的能力,进而防止火灾发生,减少火灾危害,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
4.2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应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统称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4.3人员密集场所宜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产品和方法,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和机制,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评估,保障建筑具备经济合理的消防安全条件。
4.4人员密集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4.5实行承包、租赁或者委托经营、管理时,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应提供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建筑物,当事人在订立相关租赁合同时,应依照有关规定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4.6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由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统一管理。
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应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4.7对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人员密集场所,除依法履行自身消防管理职责外,对消防车通道、涉及公共消防安全的疏散设施和其他建筑消防设施应明确统一管理的责任单位。
5消防安全责任和职责5.1通则5.1.1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由该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担任。
消防安全责任人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本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人。
承包、租赁场所的承租人是其承包、租赁范围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是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
5.1.2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员和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应经过消防职业培训,持证上岗。
保安人员应掌握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技能。
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工种操作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掌握消防基本知识和防火、灭火基本技能。
5.1.3志愿和义务消防队员应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的基本技能,定期开展消防训练,火灾时应履行扑救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的义务。
5.2人员密集场所产权单位、使用单位或委托管理单位的职责5.2.1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逐级消防负责人。
5.2.2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2.3开展消防法规和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5.2.4定期开展防火巡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5.2.5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5.2.6确定各类消防设施的操作维护人员,保障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2.7组织扑救初期火灾,疏散人员,维持火场秩序,保护火灾现场,协助火灾调查。
5.2.8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5.2.9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5.2.10建立防火档案。
5.3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5.3.1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场所的消防安全情况,全面负责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
5.3.2统筹安排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
5.3.3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5.3.4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5.3.5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5.3.6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5.3.7针对本场所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5.4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5.4.1拟订年度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5.4.2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5.4.3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5.4.4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5.4.5组织实施对本场所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5.4.6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开展日常业务训练。
5.4.7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5.4.8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5.4.9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5.5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5.5.1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5.5.2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5.5.3按照规定实施消防安全巡查和定期检查,管理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维护管辖范围的消防设施。
5.5.4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不能消除的,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5.5.5发现火灾,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初期火灾扑救。
5.6消防控制室值班员职责5.6.1熟悉和掌握消防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控制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5.6.2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5.6.3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部门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5.6.4不间断值守岗位,做好消防控制室的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5.7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职责5.7.1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的功能和操作规程。
5.7.2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有关阀门处于正确位置。
5.7.3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及时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
5.7.4做好运行、操作和故障记录。
5.8保安人员职责5.8.1按照本单位的管理规定进行防火巡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
5.8.2发现火灾应及时报火警并报告主管人员,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协助灭火救援。
5.8.3劝阻和制止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5.9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职责5.9.1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履行审批手续。
5.9.2落实相应作业现场的消防安全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5.9.3发生火灾后应立即报火警,实施扑救。
6消防组织6.1消防安全职责部门、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等应履行相应的职责。
6.2消防安全职责部门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指定,负责管理本场所的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督促落实消防工作计划,消除火灾隐患。
6.3人员密集场所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