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4章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第四章知识总结

经济地理学第四章知识总结

第四章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第⼀节克⾥斯泰勒的中⼼地理论⼀、中⼼地理论产⽣的背景与⽬的(⼀)形成的背景进⼊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

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是怎样的规律”这⼀课题。

(三)主要贡献1、提出聚落分布呈三⻆形、市场地域呈六边形的空间组织结构;2、分析了中⼼地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与⼈⼝的关系;3、建⽴了在“三原则”基础上的中⼼地空间系统模型。

⼆、中⼼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中⼼地、中⼼商品、中⼼地职能中⼼地:是周围区域的中⼼,是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货物或服务的地点;中⼼商品(含服务):在少数的地点(中⼼地)⽣产、供给,⽽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货物与服务)。

中⼼地职能:供给中⼼商品的职能。

(⼆)中⼼性概念:中⼼性是指中⼼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性,或者说是中⼼地发挥中⼼职能的程度。

◆测度:中⼼地供给其周围区域的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C=B1-B2式中:C——中⼼地的中⼼性;B1——中⼼地供给中⼼商品和服务的总量;B2——中⼼地供给中⼼地⾃身的中⼼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三)货物的供给范围:当消费者到中⼼地购买货物时,它是指消费者从居住地到中⼼地的移动距离;如果由商店送货的话,是指发送货物的移动距离。

◆货物供给范围上限(外侧界限)是货物供给范围的最⼤极限,即为中⼼地的某种中⼼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中的空间边界。

◆货物供给范围下限(内侧界限)是供给货物的商店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消费者的范围。

⻔槛⼈⼝:指某种中⼼职能在中⼼地布局能够获得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限度的⼈⼝。

(四)中⼼商品与中⼼地职能的等级1、根据货物的供给范围的⼤⼩可分为◆⾼级中⼼商品——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的中⼼商品。

◆低级中⼼商品——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的中⼼商品。

2、供给⾼级中⼼商品的中⼼地职能为⾼级中⼼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地职能(五)中⼼地的等级•中⼼地等级划分及特征⾼级中⼼地(具有⾼级中⼼地职能):数量少、服务范围⼴,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档次⾼,种类多。

经济地理学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经济地理学第4章-零售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市场吸引范围的确定
如果两个城市的规模相差太大,对某地的零售 引力与离两城市间的距离比的3次方成反比。
贝利用中心职能代替赖利的人口数。
2.赫夫的概率引力模型
j中心g商品的年零售总额:
Eij=PijCi
Aij=EijBjg
m
Aij
i 1
第二节 服务业区位论
一、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 (一)服务业的概念
有利,因为总交通费用最小。
2.当消费者呈较均衡的面状分布时,零售业区位在中 心点最有利,可以使所有地点的总交通费用最小。
3.当消费者沿交叉的交通线分布时,不管分布是否均 衡,交叉点是最有利的零售区位。
4.在交汇的交通网线上,人口呈任意分布,交汇点总 交通费用最小,是最佳的零售区位。
魁恩的模型是抽象出来的,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消费 者在空间上是移动的,如人们每天去上班,可能利用 午休时间去购物,也可能在上下班的路上购物,所以 往往人流最大的地方成为零售业的最佳区位。因此, 城市里公交换乘站、火车站、地铁站等都是零售业集 聚的地方。
(二)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消费者购物需要付出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对 商品或服务付出的实际价格是售价加交通支出 (包括货币与时间支出),因此,距离越远, 需求越小。
需求空间曲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城市 内部零售区位空间的结构。
交通条件对零售区位的作用可通过交通费的变 化来表示。
魁恩的中心区位模型 魁恩(Quinn)总结出4种零售业区位原则: 1.当消费者呈线状均衡分布时,零售区位在中心点最
2.消费者收入的空间分布
收入决定了购买力,收入越高,购买力越强。高收入 居住区和低收入居住区不仅购买能力不同,而且对商 品种类、档次、购物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经济地理学重点

经济地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 经济地理学的定义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第三章
1.区位和区位因子的定义
2.什么是区间流,通达度和临空经济区
3.掌握杜能圈。

4.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和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第四章、第五章
1.中心地与中心性的概念
2.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的K值
3.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意义
4.企业增长的战略与方法
第六章跨国公司区位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
2.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3.R&D的区位要求
第二篇经济活动区位分析
第七章区位的结构与组织
1、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的定义
2、配第-克拉克定律
3、库兹涅茨法则
4、霍夫曼定理
5、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及演变
6、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
7、集聚与扩散机制
8、什么是农村工业化
9、区域创新网络
10、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增长极理论的定义
11、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12、产业集群的概念
13、经济区的概念
第九章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1.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
2.梯度推移学说
3.中心—外围理论
4.区域经济联系的概念
5.新贸易学说
6.区域经济差异概念
7.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第三篇经济活动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杜能圈形成机制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三章: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产业布局与经济增长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重组第五章:交通与物流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扩张与城市边界城市功能区划与经济活动布局第八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环境保护政策与应对措施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规划和决策的支持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展望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新技术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影响结语: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 Adams, W. M., Aveling, R., Brockington, D., & Danks, F. (200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Science, 306(5699), 1146-1149.2. Castells, M. (2010).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3.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4.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MIT press.5. Storper, M., & Venables, A. J. (2004). Buzz: 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4(4), 351-370.。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经济地理题库1-4章节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BC )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B )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 D )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BC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BCD )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习题经济地理学(供参考)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演进机制:政府、市场 • 配第—克拉克定理 • 库兹涅茨法则 • 霍夫曼定理 • 雁行形态说:进口—国内生产—出口
区域空间结构 • 基本要素 • 模式: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区域城市对称 • 演变:弗里德曼、陆大道 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 区位指向 • 集聚与扩散机制 • 空间近邻效应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 一、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 企业增长动因:规模经济、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 竞争压力 • 战略与方法:横向、纵向、多样化 • 空间增长 三个阶段 • 企业空间扩散规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
• 二、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 沃茨 市场区扩大模式 • 泰勒 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 哈坎逊 全球扩张模式 • 迪肯 全球转移模式 • 三、公司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空间特征 • 功能部、产品部、区域部、顾客部、矩阵
• 二、区域经济联系 • 空间相互作用:前提条件、测度 • 区域分工理论:成本、要素禀赋、新贸易理论、竞 争优势理论 • 区域合作理论 原则
• 三、区域经济差异 • 影响 • 可控性分析:必然性、可调控性 •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途径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 一、影响因素 • 科技进步 • 跨国公司 • 国家调节经济 • 国际经济协调
• 四、区位行为主义分析 • 史密斯 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 • 普雷德 行为矩阵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区位论
• 一、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理论 • 中心地 • 中心性 C=B1-B2 • 货物供给范围:上限、下限 • 中心地等级
• 中心地三原则: 市场原则 交通原则 行政原则
• 二、零售业区位论 •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 • 零售业空间模型:核心部、边缘部 • 零售引力模型 概率引力模型 • 三、服务业区位理论 • 对象 • 区位选择:中心地理论、集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中心性

概念: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或发挥中心职 能的程度。
C=B1-B2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为中心地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B2:为中心地自身供给和提供商品的服务量
(三) 货物的供给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 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第一,均质平原; 第二,便捷交通;


第三,最近中心;
第四,完全竞争; 第五,充分服务; 第六,最大利润。
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形成原理示意图
尚有地区对同样商品与 服务的需求没有满足, 结果怎么办呢?
15
那么,市场区相互重叠的情况下,市场区的边界是 R 如何形成的呢?
R M T R T R M R R T R T M T R T M R T R T M M R T R M M R
特征

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 反之中心地的等级越低,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少,人口也 越少。 高级的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 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 能有较高的门槛值和较大的服务范围。 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 服务范围也就越大。反之,越是低级的中心地,数量越 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的地域也越小。
B
A
交通联系 (连接性) 如. 道路
37
A
克里斯泰勒 k=4 (交通) 原则
B A B B B B B B A
A
A
交通联系 (连接性) 如. 道路
38
A
克里斯泰勒 k=4 (交通) 原则
B A B B B B B B A
A
A
交通联系 (连接性) 如. 道路
39
克里斯泰勒 k=4 的中心地等级的规则
A B B B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则
B A

难题: 低级别中心地 B, 不在两个高一级别A级 中心地的直线连接线上
B
B
A B
B
A
B
B
B
A
B
B
33
(二)交通原则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

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 的中点。因此,如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 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
1.
每一个高一级别的市场区相当于四个低一级 别的市场区,或者说

每一个高一级别的市场区的面积是低一级别市场 区的四倍
2.
中心地的数量随级别的增加呈4的n次方增加, 即 4n (n=0,1,2…中心级别) 两个高一级别的中心地间的距离两个低一级 别中心低间的距离的 4½ (=2)倍
40
3.
A B B B

门槛:在此界线内的人口规模是维持商品或服务项目 所要求的最少人口数量
上限(范围)和下限(距离)的关系

如果门槛距离大于货物的最大销售(上限)距离,那 么这种货物在该地区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提供。 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上限)距离和门槛距离相等,

那么,经营该种货物正好能得到利润。

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上限)距离大于门槛距离,那 么,该项货物不仅可被提供,而且经营者还可从为居 住在两个腹地间的人口服务中得到超额利润。
3.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
即:1,3,9,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
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
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 系统。
A B B B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则
B A
问. 低一级别的B级中心 应该在哪里呢?
克里斯泰勒的 K=7 (行政)原则
每个绿色的 六角形包含 了七个蓝色 六角形
(4)某种货物供应点出现的频率,与该种货物的等级成反 比;低级货物在很多中心地都可买到,而高级货物只有 在少数中心地才提供; (5)货物的提供点都能够排列成有规律的等级体系;
销售不同等级的商品的中心地的市场区的组合及区位 (6)一定等级的中心地不仅提供相应级别的货物或服务, 还提供所有低于这一级别的货物或服务; (7) 假设有N种货物在均质平原上销售,它们的人口门槛 可从1排列到N; (8)第N级货物有最大的人口要求,出现在A级中心地,A 级中心点出现的数量取决于对A级货物的需求量;
16
M
T
M
R 重叠贸易区 M •未满足的需求现在得 到了服务 T •市场之间存在竞争 R
T
M T
M
17 一个六边形的市场区域系统填满了这个均质平原地区:每个 消费者都可就近消费,市场区也不存在重叠
均质平原
不存在重叠贸易区 •未满足的需求现在得 到了服务 •市场之间不存在竞争 •每个商品与服务提供 者获取“平均利润”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
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 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
1.基本前提

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运费与距离成 正比 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 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 价格和质量都相同。 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 配置形式,不存在未被服务的空白区
(9)A级中心地还提供所有低于N级的其它商品;A级中心 地的市场区会留下对N-1级货物未充分满足的的需求空间, 导致一系列新的货物提供点的出现。
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规则

三个上一级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次一 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即每个次一级中心地 的居民有三个邻近的高一级中心地可作为购物 选择。这种系统的商品行销效率最高。

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
界。 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 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商品服务的上限和下限

中心
上限:由于去中 心的路过远,交 通费用过高带来 的不便使得到中 心去购物或享受 服务失去价值, 而附近也许有一 个中心对这里居 民更方便一些。
中心地的形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销售不同等级的商品的中心地的市场区的组合及区位 (1)一个中心地可提供不同级别的多种货物或服务; (2)低级货物或服务的人口门槛低,其要求的六边形市场 区也较小;高级货物或服务的门槛高。其要求的市场区 也较大; (3)因门槛限制,每个中心地不可能提供所有的货物或服 务;

克里斯托勒中心地理论的概念建立分3个步骤: (1)据已有区位理论,确定个别经济活动的市场半径。 (2)引进空间上组合概念,形成多中心商业网络。
(3)将各种经贸活动(工业区位、城市、交通线等)的 集聚纳入一套多中心网络的等级序列中去。
在探讨市场中心和服务范围关系结构时,形成六边形 市场区模型。
42
A
克里斯泰勒的 K=7 (行政)原则
A
A A
A
正常贸易 有贸易障碍
43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
1.特点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
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
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 原因: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

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 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各等级的中心 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 加。(K=7的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 的人口 数 1 000 2 000 4 000 10 000 30 000 100 000 500 000

服务区 人口数
3 500 11 000 35 000 100 000 350 000 1 000 000 3 500 000
44 134 400 1 200 3 600 10 800 32 400
(四)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
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 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

高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 的中心商品。

低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 的中心商品。
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 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Βιβλιοθήκη (五) 中心地的等级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则
B A

难题: 低一级的B中 心 及其市场区被高 一级的A中心所分割
B
B
A B
B
A
B
B
B
A
B
B
41
克里斯泰勒中行政原则

在等级体系中每一低一等级的中心应该在 高一级贸易区的边界以内
行政边界可能会禁止或阻碍穿越边界的贸 易 政治边界的作用




商店关门时间不同
星期天关门问题
B
B
A B
B
A
B
B
B
A
B
B
23
A B B B
克里斯泰勒的 k=3 (市场) 原则
B A

问. 低一级别的B级 中心应该在哪里呢? 答. 在三个A级中心 的重心点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