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辐射量分类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一、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1. 介绍中国作为一个光照资源丰富的国家,太阳辐射总量等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的大小。
它是评价地区太阳能资源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太阳辐射总量等级的分类根据太阳辐射总量的不同,中国将其分为六个等级,分别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Ⅵ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条件。
3. 各等级的特点和分布- I级和Ⅱ级:这两个等级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
- Ⅲ级和Ⅳ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太阳能资源充足。
- Ⅴ级和Ⅵ级:这两个等级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南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少。
二、中国太阳辐射区域分布表1. 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区域分布按太阳辐射总量等级的分类,将中国分为六个区域,分别是西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和其他地区。
2. 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利用情况- 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适合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 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可用于家庭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和利用。
- 东北地区:这一地区的太阳能资源较少,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太阳能。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制定对于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的了解,可以更加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太阳能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我国的清洁能源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内容和意义。
在未来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标准来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希望中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能够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中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当前绿色能源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中国作为一个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的制定对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太阳能辐照度科普扫盲

峰值日照时数计算公式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 千焦/米2斜面日均辐射量×0.0002778千焦/米2太阳能电池组件日发电量Qp Qp=Ioc ×H ×Kop ×CzAh 式中:Ioc 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最佳工作电流;Kop 为斜面修正系数;算等效的峰值日照时数:全年峰值日照时数为: 180000×0.0116=2088小时0.0116为将辐射量(卡/cm2)换算成峰值日照时数的换算系数:峰值日照定义: 100毫瓦/cm2=0.1瓦/cm21卡=4.18焦耳=4.18瓦秒1小时=3600秒则: 1卡/cm2=4.18瓦秒/卡/(3600秒/小时×0.1瓦/cm2)=0.0116小时cm2/卡倾斜面上太阳辐射量=太1KWh=3.6MJ1000/3600000=0.00027777771992年以前的太阳辐射 1992年以后:MJ/m2 光伏设计用辐射单位:1卡= 4.18焦耳,1焦耳甘肃武威水平面年辐射量6141.6⨯106/3600/1000 =1706kWh/m2/365 = 4.70甘肃武威水平面年辐射147⨯103⨯4.18⨯10000/361706kWh/m2/365 = 4.70•1、总辐射•水平表面上,在2π直接辐射和散射太阳(短波)。
总辐射是总辐射用总辐射表(•2、净全辐射•由天空(包括太阳和地表(包括土壤、植全波段辐射量之差称射。
净全辐射是研究要资料。
净全辐射为表接收到的辐射大于为负表示地表损失热射表测量。
•3、直接辐射•测量垂直太阳表面(太阳周围很窄的环形阳直接辐射。
太阳直射表(简称直接辐射•4、散射辐射和反射•辐射中把来自太阳直射辐射或天空辐射。
反射辐射。
散射辐射射。
这两种辐射均用加以测量。
总辐射Q 、净辐射N 、散射辐太阳辐射的基本定律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布格-朗伯定律和余弦定所要了解的三条最基本的定律。
中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表这一主题。
太阳辐射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对于我们对于气候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我国作为一个广袤的国家,其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在不同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异。
根据地理信息和气候数据的研究,我们可以将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分为几个等级:高、中、低等级。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青藏高原一带,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属于高等级,而在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则相对较低。
2.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区域分布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区域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
西部地区的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拥有着较高的太阳辐射总量,而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则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这种区域分布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当地的气候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了解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对于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能源紧张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大势所趋。
而深入了解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总结和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分析了太阳辐射总量的等级划分,以及我国各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
我也共享了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结语通过对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的深入探讨,我们对太阳能利用和气候变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对这一主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感谢阅读!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等级和区域分布对于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当务之急。
了解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等级划分以及各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特点,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光伏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
太阳总辐射的名词解释

太阳总辐射的名词解释在观察太阳时,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术语——太阳总辐射。
那么,什么是太阳总辐射呢?太阳总辐射是指太阳向外发射的所有电磁辐射总量的统称,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太阳总辐射是太阳能传播到地球上的主要形式。
太阳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了解太阳总辐射对我们认识和利用太阳能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总辐射主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可见光辐射、紫外线辐射和红外线辐射。
其中,可见光辐射是我们能够直接感知到的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
而紫外线辐射虽然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却具有强大的能量和辐射破坏作用。
红外线辐射则是太阳辐射中能量较弱的部分。
太阳总辐射的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
太阳总辐射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日照时间、地球表面的反射和吸收等。
在地球表面,太阳总辐射的强度因地理位置和季节而有所差异。
例如,赤道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强度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强度较低。
太阳总辐射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太阳与地球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太阳总辐射是地球上气候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它驱动着大气运动和水循环等自然过程。
同时,太阳总辐射的变化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
因此,准确测量和预测太阳总辐射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价值。
科学家通过各种测量方法和太阳能观测站来监测和研究太阳总辐射。
他们通过使用辐射测量设备,如辐射计、太阳光谱仪等,来测量和记录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
这些数据对太阳能利用、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阳总辐射的信息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能源领域,太阳能的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了解太阳总辐射的强度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太阳能设备和位置,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在气象学和气候研究中,太阳总辐射的变化对于预测和解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医学领域,紫外线辐射的研究对于了解太阳对人体的影响和制定防晒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太阳总辐射是指太阳向外发射的所有电磁辐射总量的统称,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

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SolarResourceGradeTotalIrradiance,简称SRGTI)是一种衡量太阳能资源可靠性的标准。
它是按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分类的,是用来衡量太阳能可利用程度的一个评估标准。
总辐射指的是在地球表面的日总太阳辐射,其单位是KWh/m。
它是通过长期观测和测量计算出来的,用来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太阳能资源情况。
总辐射可分为定点总辐射和地面总辐射,定点总辐射是指定义在一点的总辐射,而地面总辐射是指地表上的总辐射。
据研究表明,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约在1000kWh/m2以上的地方才有较强的可利用性。
随着总辐射的增加,太阳能的可利用性也会变得更强。
研究发现,当总辐射达到3000kWh/m2时,太阳能资源可用性最强。
影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
气候状况会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可用性,即总辐射值会随着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地理位置也会对太阳能资源总辐射产生影响,即地理位置越靠近赤道地区的太阳能总辐射会越高。
另外,环境状况也会影响太阳能资源总辐射。
研究表明,在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由于空气质量的下降,太阳能的总辐射会受到影响,也就是总辐射会变小。
总而言之,太阳能资源总辐射是用来衡量太阳能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评估标准,它是按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分类的。
总辐射值超过1000kWh/m2时,太阳能资源就具有较强可利用性,3000kWh/m2时可利用性最强。
该等级的总辐射受气候状况、地理位置和环境状况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
总之,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评估太阳能资源可用性的标准,在太阳能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能源供给。
年水平面总辐照 量(ghr)等级

年水平面总辐照量(ghr)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GHR)是指某一地区或特定位置在一年内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这个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并比较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对于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光中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的过程。
太阳辐照量不仅受到经纬度、季节、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大气层中的云量、湿度、灰尘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太阳辐射强度存在很大差异。
一般来说,太阳辐照量可分为全天辐照量和有效辐照量两种。
全天辐照量是指一天24小时内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为MJ/m²。
而有效辐照量是指一天内能够被太阳能设备利用的辐射量,它考虑了太阳仰角、水平面太阳辐射量以及大气透过率等因素。
随着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对于不同地区太阳辐射资源丰富程度的评估和分类变得越来越重要。
根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划分标准,太阳辐射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优势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700-22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非常丰富,适合开展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利用项目。
2. 良好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500-17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较为充足,可进行一定规模的太阳能应用和利用。
3. 中等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1200-15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资源尚可,但相对较弱,需要更高效的太阳能设备和系统来实现应用。
4. 较弱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800-12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利用的效果有限,可行性较低。
5. 弱等级:年水平面总辐照量在500-800 GHR之间。
这些地区的太阳辐射非常有限,太阳能利用的前景不容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等级仅是一般性的分类参考,并不能完全针对所有地区的太阳辐射资源特点。
具体地区的太阳辐射量要根据实地监测和数据统计来确定。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我国太阳能分布情况一、概述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量在2200小时以上,年辐射总量大约在每年3340~8360MJ/平方米,相当于110~250kg标准煤/平方米。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按年辐射总量划分为五类地区:丰富地区(6690~8360MJ/平方米),较丰富地区(5852~6690MJ/平方米),中等地区(5016~5852MJ/平方米),较差区(4180~5016MJ/平方米),最差区(3344~4180MJ/平方米)。
即使我国太阳能较差的地区,年辐射总量也接近东京(4220MJ/平方米),高于伦敦(3640MJ/平方米)、汉堡(3430MJ/平方米)这些世界上太阳能利用较好的城市,可见我国东北地区在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还大有潜力可挖。
城市斜面日均辐射量峰值日照时数计算公式(峰值日照时数)哈尔滨15838 4.3997964长春17127 4.7578806沈阳16563 4.6012014北京18035 5.010123 一、(斜面日均辐射量×2.778)/10000 千焦/米2天津16722 4.6453716呼和浩特20075 5.576835太原17394 4.8320532乌鲁木齐16594 4.6098132 二、(年总辐射量×0.0116)/365 千卡/厘米2西宁19617 5.4496026兰州15842 4.4009076 ...................0.0116是单位转换系数银川19615 5.449047西安12952 3.5980656上海13691 3.8033598 1卡=4.18焦1kal=4.18J南京14207 3.9467046 J=W·S W= J/S合肥13299 3.6944622杭州12372 3.4369416南昌13714 3.8097492 注:此表是按公式一计算的福州12451 3.4588878济南15994 4.4431332郑州14558 4.0442124武汉13707 3.8078046长沙11589 3.2194242广州12702 3.5286156海口13510 3.753078南宁12734 3.5375052成都10304 2.8624512贵阳10235 2.843283昆明15333 4.2595074拉萨24151 6.7091478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概况1.太阳能资源状况分析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
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量是描述太阳辐射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理解和研究太阳能利用、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太阳辐射的能量。
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来表示,单位可以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或千焦耳每平方米(kJ/m²)。
太阳辐射强度的大小取决于太阳光线的入射角度、大气层的透过率、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
2.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
它是太阳辐射强度与时间的乘积,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来表示,单位可以是瓦特时每平方米(Wh/m²)或千焦耳每平方米(kJ/m²)。
太阳辐射量可以用来评估太阳能的资源丰富程度,以及用来太阳能利用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太阳辐射量通常用来描述一定时间内太阳能的总能量输入,比如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的太阳辐射量。
而太阳辐射强度通常用来描述太阳能的瞬时能量输入,比如某个具体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资源分四类(最新):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按辐射强度划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地区,其中:
一类地区大于6700MJ/m²,>159.5千卡/cm2
二类地区是5400-6700MJ/m², 128.6-159.5千卡/cm2
三类地区4200-5400MJ/m², 100-128.6千卡/cm2
四类地区小于4200MJ/ m²。
<100千卡/cm2
我国主要城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也可以划分成四类地区。
一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2500小时以上,一类地区有乌鲁木齐、拉萨、西宁、银川、呼和浩特、沈阳等,
二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500小时之间,二类地区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南昌、太原、长春、哈尔滨、兰州等,
三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在1000-2000小时,三类地区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郑州、长沙、南宁、广州、昆明、海口,
四类地区平均日照时数1000小时以下,四类地区有重庆、成都、贵阳。
【我国太阳能资源】旧版本
在我国,西藏西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根据各地接受太阳总辐射量的多少,可将全国划分为五类地区。
一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6680~84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5.1~6.4KWh/㎡。
这些地区包括宁夏北部、甘肃北部、新疆东部、青海西部和西藏西部等地。
尤以西藏西部最为丰富,最高达2333 KWh/㎡(日辐射量6.4KWh/㎡),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撒哈拉大沙漠。
二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850-668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4.5~5.1KWh/㎡。
这些地区包括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和新疆南部等地。
三类地区
为我国太阳能资源中等类型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为5000-5850 MJ/m2,相当于日辐射量3.8~4.5KWh/㎡。
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苏北、皖北、台湾西南部等地。
四类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差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4200~50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3.2~3.8KWh/㎡。
这些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北部、广东北部、陕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南部以及黑龙江、台湾东北部等地。
五类地区
主要包括四川、贵州两省,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少的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3350~4200 MJ/㎡,相当于日辐射量只有2.5~3.2KWh/㎡。
太阳能辐射数据可以从县级气象台站取得,也可以从国家气象局取得。
从气象局取得的数据是水平面的辐射数据,包括:水平面总辐射,水平面直接辐射和水平面散射辐射。
从全国来看,我国是太阳能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绝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4 kWh/㎡以上,西藏最高达7 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