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3-4】13-3《光的干涉》课时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13.2光的干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3.2光的干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4

13.2光的干涉课时作业1.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邻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相等B .中央明条纹宽度是两边明条纹宽度的2倍C .屏与双缝之间距离减小,则屏上条纹间的距离增大D .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小于蓝光的条纹间距解析:因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Δx =l d λ,其中d 为缝间距离,l 为缝到屏的距离,λ为光波波长。

对于一单色光,干涉条纹间距相等,A 正确,C 错误;又因为λ红>λ蓝,所以Δx 红>Δx 蓝,故D 错;干涉条纹还有一个明显区别于衍射条纹的特点,就是干涉条纹的各明或亮条纹的间距相等,故B 错。

答案:A2.用包括有红光、绿色、紫光三种色光的复合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所产生的干涉条纹中,离中央亮纹最远的干涉条纹是( )A .紫色条纹B .绿色条纹C .红色条纹D .都一样近解析:本题考查干涉条纹与入射光波长之间的关系,由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间距Δx =l dλ可知:条纹间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故C 项正确。

答案:C3.分别以红光和紫光先后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得到相邻条纹间的距离分别为Δx 1和Δx 2,则( )A .Δx 1<Δx 2B .Δx 1>Δx 2C .若双缝间距d 减小,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Δx 1增大D .若双缝间距d 减小,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则Δx 1不变解析:由Δx =l d λ,λ红>λ紫,Δx 红>Δx 紫,B 项正确;当双缝间距d 减小时,其他条件不变,条纹间距Δx 应增大,故C 项正确。

答案:B 、C4.如图17-1所示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的条纹图样,甲图为用绿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 为中央亮条纹。

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进行实验的图样,a ′为中央亮条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7-1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解析:因为条纹间距与波长成正比,乙图中条纹间距大于甲图,故乙图中照射光的波长较长,可能为红光,故A正确。

高中物理133光的干涉课时精练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133光的干涉课时精练新人教版选修34

【金版教程】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预课时精练新人教版选修3-41. 关于光的干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必然能产生干预现象B.频率分歧的两列光波弗成能产生干预现象C.用单色光做双缝干预实验,可观察到明暗相间不等间距的条纹D.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泛起暗条纹E.单色光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泛起亮条纹解析:由干预现象产生的条件可知A错B对,用单色光做双缝干预实验,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等间距的条纹,C错;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波长整数倍时为明条纹,距离差为半波长奇数倍时为暗条纹,CD错。

答案:B2. 在双缝干预实验中,双缝的感化是( )A.遮住过于强烈的光B.形成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光源C.使白光变成单色光D.使光发生折射解析:双缝分光获得相干光。

答案:B3. 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歧的色光有可能发生干预现象B.分歧的色光弗成能发生干预现象C.光的强度分歧有可能发生干预现象D.光的强度分歧弗成能发生干预现象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预现象关键看两列光波是否是相干光,便是否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条件,分歧的色光频率分歧,所以弗成能发生干预现象,故B项正确;光的强度分歧,但仍有可能满足相干条件,也就是有可能发生干预现象,故选项C正确。

D 错误。

答案:BC4. 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用红色和绿色玻璃分别盖住双缝,则屏大将泛起( )A.黄色的干预条纹B .红绿相间的条纹C .口角相间条纹D .无干预条纹解析:红光和绿光的频率分歧,不能产生干预现象。

答案:D5. 杨氏双缝干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①在距双缝的路程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②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λ的点形成亮条纹③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λ2的点形成亮条纹 ④在距双缝的路程差为(n +12)λ的点形成暗条纹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解析:在双缝干预实验中,当某点距双缝距离之差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当δ=nλ(n =0,1,2,3…)时,该点为加强点,泛起亮条纹。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3.3 光的干涉 新人教版选修3-4

2.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不用激光光源而用一 般的单色光源,为了完成实验可在双缝前边加一单缝 获得线光源,如图所示,在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 时,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 上移动,则 ( )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且中央亮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中央亮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将入射的单色光换成红光或蓝光,讨论屏上O点及其上 方的干涉条纹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O点出现红光的亮条纹 B.红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C.O点不出现蓝光的亮条纹 D.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的上方
【解析】选A、B。中央O点到S1、S2的路程差为零,所 以换不同颜色的光时,O点始终为亮条纹,选项A正确, C错误;波长越长,条纹间距越宽,所以红光的第一条 亮条纹在P点上方,蓝光的第一条亮条纹在P点下方, 选项B正确,D错误。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上,又照射到双 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和振动情 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 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 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 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解析】选D。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A、C是红光、蓝光各 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单缝衍 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 而波长越长,中央亮条纹越粗,故B、D是衍射图样, 紫光波长较短,则中央亮条纹较细,故B是紫光的衍射 条纹,D是黄光的衍射条纹。故选D。
2
【解析】选B、D。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

人教版 选修3-4 高二(下 )第十三章 3.光的干涉 课后作业

人教版 选修3-4 高二(下 )第十三章 3.光的干涉 课后作业

A.一定含瓦斯 C.不一定含瓦斯
B.一定不含瓦斯 D.无法判断
4. 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 )
A.
B.示是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的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 、 ,由 和 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
,两光源 、 的振动情况恰好相反,光屏上的 点到 与到 的路程差为
,如图所示,则:
人教版 选修3-4 高二(下 )第十三章 3.光的干涉 课后作业
① 点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②设 为到 、 路程相等的点,则 间还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不包括 、 两处的条纹)
9. (1)(多选)用波长为 的单色光照射单缝 ,经过双缝 、 在屏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图中 、 、 、 、 为相邻亮纹 的位置, 为中央亮条纹,则( )
三、实验题
7. 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已知单缝片与双缝片间的距离为d1,双缝间距离为d2,双缝片到毛玻璃屏间距离为L,实验时先移 动测量头上的手轮,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如图1所示),记下游标卡尺的读数xA= mm(如图3所示);然后转动手 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时(如图2所示),记下此时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4所示)xB= mm。计 算实验中红光波长的表达式为λ= (用字母d1或d2及L、xA、xB表示)。
③几位同学实验时,有的用距离为
的双缝,有的用距离为
的双缝;同时他们还分别用红、紫两种不同颜色的滤光片遮住光源进行
了观察,如图选自他们的观察记录,其中正确反映实验结果的是______。(已知红光波长大于紫光的波长)

【人教版】选修3-4物理:13.3《光的干涉》练案(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3-4物理:13.3《光的干涉》练案(含答案)

第十三章光3.光的干涉●练案●当堂检测A组(反馈练)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用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这时:()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干涉条纹仍然存在.C、任何颜色的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光.D、屏上无任何亮光.2.同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则()A.光的颜色、频率不变,波长、波速都变小.B.光的频率变小,颜色,波长、波速都不变.C.光的频率、速度变小,颜色、波长不变.D.频率、颜色、波长都不变,只有波速变小.3.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试验中()A.两列光波的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B. 两列光波的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亮条纹C.干涉条纹明暗相同,且条纹间距相等,中央条纹为亮条纹D.从两个狭缝到达光屏上的路程差等于光的半个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暗条纹4. 一束单色平行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得到干涉条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红光做实验比用紫光得到的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间隔小B.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整数倍时,这点将出现暗条纹C. 如果改用白光做实验,干涉图样的中央亮纹是白色的D. 如果改用白光做实验,在靠近中央亮纹两侧最先出现的是紫色条纹5. 最早提出光的波动说的物理学家是,最先用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物理学家是。

B组(拓展练)1.用双缝观察光的干涉时.已知双缝到光屏上一点P的距离之差为0.6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7.5×1014Hz、f2=5×l014Hz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明暗纹的情况是()A. 用f1照射出现明纹,用f2照射出现暗纹B. 用f1照射出现明纹,用f2照射出现明纹C. 用f1照射出现暗纹,用f2照射出现明纹D. 用f l照射出现暗纹,用f2照射出现暗纹2. 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不同的色光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B. 不同的色光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C. 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产生干涉现象D. 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产生干涉现象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在保持双缝间的距离不变,缝到屏的距离也不变的条件下,分别用黄光和蓝光做实验.下列说法哪个符合实际()A. 黄光的干涉条纹间隔比蓝光大,因为黄光的波长比蓝光小B. 黄光的干涉条纹间隔比蓝光大,因为黄光的波长比蓝光大C. 黄光的干涉条纹间隔比蓝光小,因为黄光的波长比蓝光大D. 黄光的干涉条纹间隔比蓝光小,因为黄光的波长比蓝光小4. 一束单色平行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得到干涉条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不相等B. 用红光做实验比用紫光得到的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间隔大C. 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等于半个波长的整数倍时,这点将出现暗条纹D. 如果改用白光做实验,相邻条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5.如图所示的杨氏双缝干涉图中,小孔S1、S2发出的光在像屏某处叠加时,如果光程差为时就加强,形成明条纹。

高中物理 13_3 光的干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中物理 13_3 光的干涉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4

13.3 光的干涉1.关于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B.入射光频率越高,干涉条纹间距越大C.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紫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D.把入射光由绿光变成红光,干涉条纹间距变小解析:由相邻明纹或暗纹间距公式Δx=Ldλ知,入射光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距越大,弄清红、橙、黄、绿、蓝、靛、紫波长大小关系,故选A、C.答案:AC2.从两只相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当它们在某一区域叠加后看不到干涉图样,这是因为( )A.手电筒射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细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光太强D.这两束光为非相干光源解析:本题虽然强调两只相同的手电筒,但它们发出的光仍然频率不同.不满足干涉产生的条件,看不到干涉图样,所以选项D正确,A、B、C都是错误的.答案:D3.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用红色和绿色玻璃板分别挡住双狭缝,则屏上将出现( )A.黄色的干涉条纹B.红绿相间的条纹C.黑白相间的条纹D.无干涉条纹解析:有色玻璃只允许同色光通过,红光和绿光的频率不同,根据干涉的条件,不能产生干涉现象.所以选项D正确.答案:D4.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 )A.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明条纹B.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明条纹,也可能是暗条纹C.屏上的明条纹一定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的地方D.屏上的明条纹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明条纹,则可能是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的地方,A正确,C错误.屏上到双缝的路(光)程差等于半波长整数倍处,可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暗条纹),也可能是半波长的偶数倍(明条纹),B正确.两列光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应是暗条纹,D错误.答案:AB5.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解析: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由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由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上P点下方某点的光程差为零,故中央亮纹下移.答案:D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时,屏C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 )A .单缝S 太窄B .单缝S 太宽C .S 到S 1和S 2距离不等D .阳光不能作为光源解析: 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作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因为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答案: B7.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A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B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λ的点形成明条纹C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2的点形成明条纹D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 ⎛⎭⎪⎫n +12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δ=nλ,n =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距离之差Δ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δ=(2n +1)λ2,n =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 答案: BD8.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 为中央明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b 为此时中央明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如图可知,乙图中干涉条纹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大于甲图中的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Δx=Ldλ,在实验的其他条件不变时,Δx与λ成正比,即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我们知道比绿光波长长的单色光有红光、橙光、黄光,而比绿光波长短的单色光有蓝光、靛光、紫光.既然甲图是用绿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所以乙图就可能是用红光或橙光或黄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项.答案:A9.线光源a发出的光波长为480 nm,线光源b发出的光波长为672 nm,则( ) A.用a做双缝实验,屏上与双缝路程差x1=1.68 μm的P处将出现暗纹B.用b做双缝实验,P处将出现亮纹C.用a做双缝实验,屏上与双缝路程差x2=1.44 μm的Q处将出现亮纹D.用b做双缝实验,屏上与双缝路程差x3=1.68 μm的M处将出现亮纹解析:双缝干涉实验中,屏上到双缝的路程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的地方,两束光同相到达,振动加强,出现亮纹;屏上到双缝的路程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两束光反相到达,振动减弱,出现暗纹.题中两光源发出的光的半波长分别为 12λ1=12×480×10-9 m =2.40×10-7 m 12λ2=12×672×10-9 m =3.36×10-7 m 因为P 、Q 、M 三处到双缝的路程差可表示为x 1=1.68×10-6 m =7⎝ ⎛⎭⎪⎫12λ1 x 2=1.44×10-6 m =6⎝ ⎛⎭⎪⎫12λ1 x 3=1.68×10-6 m =5⎝ ⎛⎭⎪⎫12λ2 可见,用a 、b 两光源做双缝实验时,屏上P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都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两束光相位相反,均为暗纹,判断A 正确,B 错;用a 做双缝实验时,屏上Q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恰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Q 处应为亮纹,C 正确;用b 做双缝实验时,屏上M 处到双缝的路程差恰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D 不正确.答案: AC10.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 的单色光(激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的P 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 ,则P 到双缝S 1、S 2的距离之差(r 1-r 2)应为( )A.c 2fB.3c 2fC.3c fD.5c 2f 解析: 出现暗条纹,说明S 1、S 2到P 点距离之差为λ2×(2n -1)=52λ,而λ=c f ,所以r 1-r 2=52λ=5c 2f,因而D 是正确的. 答案: D11.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 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Δt 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隔Δt 、双缝到屏之距离L 以及相邻两条明纹间距Δx .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试由以上物理量得出该实验所确定的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解析: 设双缝间距为d ,依题意有d =v ·Δt .相邻两条明纹间的间距Δx =L dλ.由以上两式得物体运动速度v =LλΔx Δt . 答案: LλΔx Δt 12.(1)若屏上的P 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2.1×10-6 m ,用A 光(在折射率n =1.5的介质中的波长为4×10-7 m)照射双缝,P 处是亮纹,还是暗纹?(2)若屏上P 点到双缝的距离差为2.1×10-6 m ,用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 ,当B 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入射角θ2=37°时,折射角θ1=90°)照射双缝,P 处又怎样?解析: (1)设A 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介,在介质中波长为λ介,由n =c v =fλ1fλ介=λ1λ介得λ1=nλ介=1.5×4×10-7 m =6×10-7 m光程差Δr =2.1×10-6 m所以N 1=Δr λ1=2.1×10-6 m 6×10-7 m=3.5 从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Δr 是波长λ1的3.5倍,P 点为暗条纹.(2)同理可知,B 光在空气中波长λ2=nλ介′=53×3.15×10-7 m =5.25×10-7 m 由光程差Δr 和波长λ的关系: N 2=Δr /λ2=2.1×10-65.25×10-7=4 可见,用B 光做光源,P 点为亮条纹. 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三章3光的干涉 课时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4     第十三章3光的干涉  课时作业

3.光的干涉基础巩固1能产生干涉现象的两束光是()A.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的两束光B.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C.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发出的光D.同一光源的两个发光部分发出的光答案:B2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A.频率不同B.强度不同C.振动方向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答案:A3如图所示,用频率为f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

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的距离之差r2-r1应为()AC答案:D4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A.两列光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B.两列光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整数倍时,出现亮条纹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光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解析:两列光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和波谷与波谷相遇都是亮条纹。

从空间中一点到两光源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该点出现亮条纹;若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为暗条纹。

答案:BC5从两个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射到同一点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因为()A.手电筒发出的光不是单色光B.干涉图样太小,看不清楚C.周围环境的漫反射光太强D.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解析:从两个手电筒射出的光照射到同一点上时,看不到干涉条纹,是因为两个光源是非相干光源,和其他原因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6下列关于双缝干涉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缝的作用是获得频率保持不变的相干光源B.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相干光源C.用红光照射狭缝S1,用紫光照射狭缝S2,屏上将出现干涉条纹D.在光屏上能看到光的干涉图样,但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却没有干涉发生解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频率和振动情况,双缝的作用是获得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干光源,故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红光和紫光的频率不同,不能产生干涉条纹,故选项C错误。

两列光波只要相遇就会叠加,满足相干条件就能发生干涉,所以在双缝与光屏之间的空间也会发生光的干涉,用光屏接收只是为了肉眼观察的方便,故选项D错误。

物理人教版高二选修3-4习题点拨_第十三章_3光的干涉_word版含解析

物理人教版高二选修3-4习题点拨_第十三章_3光的干涉_word版含解析

第1页 共1页 教材习题点拨
1.解析:干涉是波的特性,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揭示了光的本性,证明了光的波动理论的正确性。

2.观察者A 听到的声音比观察者B 要小
解析:对于两个同相的光源,亮条纹到两光源的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暗条纹到两光源的距离差
为半波长的奇数倍。

由于观察者A 离两声源的距离差Δx 1=(5.4-4.5) m =0.9 m ,则Δx 1=32
λ,故为减弱点。

由于观察者B 离两声源的距离差为Δx 2=(5.5-4.3) m =1.2 m ,则Δx 2=42
λ,故为加强点。

所以,观察者A 听到的声音比观察者B 要小。

3.暗条纹 解析:根据波速的公式得:
c =λf
λ=c f =3×108
6×1014 m =5×10-7 m 路程差与半波长的关系:
Δx λ2=7.5×10-72.5×10-7
=3 即为暗条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下光源可作为相干光源的是( )
A.两个相同亮度的烛焰
B.两个相同规格的灯泡
C.双丝灯泡
D.出自一个光源的两束光
【解析】相干光的条件,必须是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故只有D正确.
【答案】 D
2.(多选)(2018·青岛检测)对两列光波在空中叠加,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色光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B.不同的色光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C.光的强度不同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D.光的强度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解析】两列光波叠加是否发生干涉现象关键看两列光波是否是相干光,即是否满足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条件,不同的色光频率不同,所以不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B项正确;光的强度不同,但仍有可能满足相干条件,也就是有可能发生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D错误.【答案】BC
3.白光通过双缝后在屏上产生彩色条纹,若在两个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则屏上将出现( )
C .黑、白相间的条纹
D .无干涉条纹
【解析】 在两缝上分别安装红色和绿色滤光片后,到达屏上的两束光分别是红光和绿光,由于红光和绿光频率不同,不是相干光,不会出现干涉条纹,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4.(多选)(2018·洛阳检测)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为自然数,λ为光波波长)( )
A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相等的点形成暗条纹
B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的点形成明条纹
C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λ2
的点形成明条纹 D .在距双缝的光程差为(n +12
)λ的点形成暗条纹 【解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某处距双缝距离之差Δδ为波长的整数倍时,即Δδ=n λ,n =0、1、2、3…这点为加强点,该处出现明条纹;当距离之差Δδ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即Δδ=(2n +1)
λ2
,n =0、1、2、3…这点为减弱点,该处出现暗条纹.B 、D 正确. 【答案】 BD
5.(2018·上海高考)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 )
A .传播速度不同
B .强度不同
C .振动方向不同
D .频率不同 【解析】 白光通过双缝后产生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频率不同.D 选项正确.
【答案】 D
6.某同学利用如图13­3­7所示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C为光屏.当他让一束阳光照射A屏时,C屏上并没有出现干涉条纹,他移走B后,C上出现一窄亮斑.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
A.单缝S太窄
B.单缝S太宽
C.S到S1和S2距离不相等
D.阳光不能作光源
【解析】双缝干涉中单缝的作用是获得线光源,而线光源可以看做是由许多个点光源沿一条线排列组成的,这里观察不到光的干涉现象是由于单缝太宽,得不到线光源.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7.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屏上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光屏上Q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若用频率ν=6.0×1014 Hz的黄光照射双缝,则( )
A.P点出现亮条纹,Q点出现暗条纹
B.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
C.两点均出现亮条纹
D.两点均出现暗条纹
【解析】由光的频率ν=6.0×1014Hz,知光的波长λ=c/ν=5×10-7m.P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1=0.75 μm=7.5×10-7m=1.5λ.Q 点到双缝S1、S2的距离之差ΔS2=1.5 μm=15×10-7 m=3λ,因此,P点出现暗条纹,Q点出现亮条纹,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答案】 B
8.
(2018·深圳高二检测)如图13­3­8所示,用频率为ν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在光屏上的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已知光速为c,则P点到双缝距离之差S2P-S1P应为( )
A.
c

B.
3c

C.
3c
ν
D.
5c

【解析】单色光的波长λ=c
ν
,又P点出现第3条暗条纹,即S2P-S1P=3
λ
2

3c

,B正确.
【答案】 D
9.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某点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该点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k=0对应的那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狭缝,设想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透明玻璃片遮盖下方的缝,则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动
D.可能向上移动,也可能向下移动
【解析】本题考查对形成明暗条纹条件的理解.双缝到屏上中央亮条纹O点的距离相等,当下方的狭缝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住后,由于波在玻璃中传播的波长变小,因此下缝到O点的距离内的波长个数变多,所以屏上对应的到双缝波长个数相等的点下移,即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向下移动,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10.(2018·福州质检)煤矿中的瓦斯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13­3­9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纹,说明B中气体( )
A .一定含瓦斯
B .一定不含瓦斯
C .不一定含瓦斯
D .无法判断 【解析】 如果屏的正中央O 变为暗纹,说明从两个子光源到屏的光程差发生变化,所以B 中气体一定含瓦斯.A 正确.
【答案】 A
11.(2018·信阳检测)如图13­3­10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图是用绿光进行实验时,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情况,a 为中央明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颜色的单色光实验时观察到的条纹情况,b 为此时中央明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3­3­10
A .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 .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 .乙图可能是用紫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 .乙图可能是用红光实验产生的条纹,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象的能力,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Δx 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
如题图可知,乙图中干涉条纹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大于甲图中的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而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明(或
暗)条纹的间距为Δx =L d
λ,在实验的其他条件不变时Δx 与λ成正比,即相邻两条明(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我们知道比绿光波长长的单色光有红光、橙光、黄光,而比绿光波长短的单色光有蓝光、靛光、紫光.既然甲图是用绿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所以乙图就可能是用红光或橙光或黄光实验时得到的干涉条纹.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项.
【答案】 A
如蛛丝的光纤,就像放风筝一样,这种纤细的光纤在导弹和发射装置之间,起着双向传输信号的作用.光纤制导的下行光信号是镓铝砷激光器发出的在纤芯中波长为0.85 μm 的单色光.上行光信号是铟镓砷磷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在纤芯中波长为1.06 μm 的单色光.这种操纵系统通过这根光纤向导弹发出控制指令,导弹就如同长“眼睛”一样盯住目标.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纤制导中,上行光信号在真空中波长是多少?
(2)为什么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要采用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已知光纤纤芯的折射率为1.47)
【解析】 (1)设信号频率为f ,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0,c =λ0f ,光在纤芯中的频率仍为f ,波长为λ,则光在纤芯中的速度v =λf ,又n =c v
,可以得出:λ0=n λ=1.47×1.06 μm =1.56 μm.
(2)若上行光信号和下行光信号的频率相同,将发生干涉现象而互相干扰.
【答案】 (1)1.56 μm (2)见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