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偶然中有必然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音乐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在这些颇带夸张的说法里,倒可以看出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

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

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

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

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饶州神童》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饶州神童》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饶州神童》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饶州神童【原文】饶州自元丰①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②争慕之。

小儿不问如何,粗③能念书,自五、六岁,即以次教之五经④,以竹篮坐之木杪⑤,绝其视听。

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

中间此科⑥久废,政和后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

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

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注释】①元丰:宋神宗年号。

②俚俗:民间。

③粗:大概。

④五经:指儒家推崇的五本经典著作。

⑤杪:树梢。

⑥此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

【译文】饶州从元丰末年时,有个叫朱天锡的小孩儿凭借神童得到了一个官位,民间的百姓都很羡慕他。

小孩不论怎么样,大概能念书时,从五、六岁,就分次教他们读《五经》,把竹篮吊在树梢上让他们坐在里面,断绝他们与外界的交流。

教书的人预先就商量好价钱,教完一种经书,就给他们一些钱,白天黑夜苦读。

在这期间,神童科被废除了好长时间,政治和谐后又重新逐渐恢复,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

民间就流传饶州出神童。

然而许多小孩不是读书的料,苦读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阅读训练】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慕绝终中2.翻译昼夜苦之。

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3.对于文中提到的培养神童的做法,你如何看待?【参考答案】1.爱慕、羡慕断、切断、断绝终了、完毕、结束指考中做官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上册) 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7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重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经典主题,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看感受,并迅速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微博舆情所监测的含有“中国诗词大会”的微博数据显示,与其相关的微博评论72%以上都是正面评价,不少观众称其为“当下荧屏中综艺界的一股清流”。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巨大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本就是中央电视台根据国家的文化政策制定的“文化大会”传播矩阵战略当中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系列节目的层层铺垫,制作技术的不断升级,经验的不断积累与汲取,终于在2017年的春节,这朵文化之花在荧屏上绚烂绽放。

(摘编自朝函博《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传承与艺术里现》一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材料二: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微博参与用户地域分布70P10材料三:和引进模式节目的遇冷,疲软相比,近年来我国的综艺节目领域显现出蓬勃旺盛的自新能力,推出了一批凸显中国特色,呼应时代需求、蕴含文化价值,传播正能量的原创节目,实现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

原创文化节目的全面发力是近年来电视综艺领域的最大亮点,2017年全年和2018年年初,以《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和《信中国》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结艺节日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下的热点节目,不论是《朗读者》的“访谈+朗读”模式、《国家宝藏》的“记录式综艺”新形态。

《经典咏流传》对诗歌传福模式的朝开拓,还是《信中国》的书信为载体,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开辟出了众多新的主题领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角度,在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原创文化节目也从单一性,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各种知识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参与互动模式,实现了模式更新与电视述语态的蝶变。

202X年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202X年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202X年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2023年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我整理的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原文】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②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③乳始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⑤尽落。

[注释]①律:卫律,人名。

②白:报告。

③羝:公羊。

④常惠:人名。

⑤节旄:节,符节,古代用牦牛尾做成的当凭证的东西。

【问题】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2分)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

(4分)①武卧【啮】雪( )②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③羝乳【始】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 )3.用自己的#39;话回答苏武在匈奴受到了怎样的迫害?(2分)【参考答案】1.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①吃②迁移③才④把……当拐杖3.因为不肯投降,被匈奴关在大窖中,不给喝的吃的。

又被发配到北海牧羊,要到公羊有乳汁才能回来。

现代文阅读题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 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 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徐志摩《偶然》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徐志摩《偶然》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徐志摩《偶然》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偶然
徐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

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2.第二节说“你有你的,我有我的”,这里的“你的”“我的”指__________,而它又比喻__________。

3.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手法,它揭示了一条人生的哲理,这条哲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4.“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诗人要对方“记得”和“忘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比喻大海……
4.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不矛盾。

诗人只是一种建议,意思是不要太认真,随便一些。

20240619参考答案

20240619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A2.D3.B4. ①拉开距离/错位差距②情感系统失衡/远离平衡③反馈和调节④审美价值/艺术感染力【1点1分,意思对即可】5.(1)该笔法有利于拉开人物心理距离,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2)使人物在儿童的躯壳内逾越常规地发展,进而表现作者对情感理想性的吁求。

③有利于展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深刻性。

【1点2分,答出2点满分】6.C(“羡慕之情”错)7.B(体现其“老监生”的身份不准确,“对祥林嫂的嫌弃”以偏概全)8.回答了上文祥林嫂出逃和绑回的原因。

照应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的内容(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做铺垫)。

串联祥林嫂两次出场时外在形象的变化。

答出“结构有波澜,情节更曲折”酌情给分。

【1点2分,共6分】9.最有价值的材料:逼婚再嫁。

(2分)深意:人物命运悲惨;人性冷漠无情;山民野蛮落后;礼教戕害百姓。

【1点2分,答出2点即可。

】如学生答“大伯收屋驱逐”“阿毛之死”并言之有理,给一半分。

10.ACE 11.D (“君”名作动) 12.C(与“艺术成就”无关)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礼的作用是在坏事发生前就加以禁止,法的作用是在坏事发生后加以处置;法起的作用是比较容易看得见的,而礼起的防患作用就难以被人们所理解。

”【1个分句1分】(2)假如我们凭借着这样大的国家,而自取下策(降低身份)重蹈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定语后置、故事、是,1点1分】14. ①《春秋》阐明治世之道(王道),辨明为人处事的法则(人事)。

②《春秋》拨正一个混乱的社会,使其回归正道,切近有效。

③不通晓《春秋》,君臣父子都将承受天下最大的罪名。

(或阐明君臣父子之道)【1点1分,意思对即可】15.B (“就要到水影中苦苦寻觅”错)16.①写风,写云要表现出风云变幻的意态;写花草树木,要写你从花草树木中发现的生机与精神(独特的个性)。

②写大海不是要写大海的外形,要写出大海的波澜变化;写山要突出的是山的嶙峋奇绝。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永定区202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语文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考生注意: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22分)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

某校八年级开展“新闻活动与探究”,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对课内所学新闻,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新闻播报中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如:翘(qiáo)首、悄(qiăo)然、屏(bĭng)息敛声、深恶(wù)痛疾。

B.新闻播报要注意日常误读,如“绯(fěi)闻”不能读成“绯(fēi)闻”,“诘(jí)责”不能读成“诘(jié)责”,“殚(dān)精竭虑”不能读成“殚(chān)精竭虑”。

C.撰写新闻稿时要注意形近字的字形,如:馈赠、溃退、振聋发聩,瞭望、潦倒、同僚、眼花缭乱。

D.撰写新闻稿时要注意成语的误写,如:“锐不可当”不能写成“锐不可挡”,“不辍劳作”不能写成“不缀劳作”。

2.下面是新闻稿中的一段语句,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ㅤㅤ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将大唐诗史淋漓尽致地再构重现。

影片将高适与李白的交往情谊与诗歌创作作为叙事主线,描画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盛唐诗人群像。

李白狂放不羁,高适持重沉稳。

在我们脑海中一直是穷困潦倒又深恶痛疾的杜甫,影片中年轻的他却是那么可爱。

A.淋漓尽致B.雄奇壮丽C.狂放不羁D.深恶痛疾3.下面这段新闻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①9月27日下午,张家界市创文巩卫工作推进会召开,对创文巩卫重点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调度。

②会议还通知了张家界市2023年城市创建点位达标建设情况。

③与会人员观看了创文巩卫模拟暗访。

④张家界是国际国内知名旅游城市,抓好创文巩卫等城市创建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A.①B.②C.③D.④4.下面这则新闻不小心打乱顺序了,请调整成正确的顺序( )(2分)①工作坊学科专家及来自全市两区两县教学一线的50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参加本次研修活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美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美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及答案(完美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念山归来思念山①念山是一幅真正美丽的画,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油画,一见便深深烙进了脑海,成为挥之不去的影像。

以至于归来数月,它仍然反复地在我的心田放映。

②念山村是福建省政和县的一个行政村,平均海拔约860米,以云上梯田闻名八荒。

念山村地处大山的顶部,上山的路自然没有“平坦”二字。

山道弯弯,弯出了茂林修竹、悠悠溪水,弯出了形状各异的梯田、重叠错综的山岗峰峦。

待到达最高峰念山余屯,一切皆隐去了,眼前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古树林,古红豆杉、古枫树、古银杏、古南酸枣树等树木,一树古过一树,争相参天,几百年几千年了,似乎仍在向上生长扩张。

③上观景台的路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铺成的,古朴结实。

路旁边是一纵随着坡度向上的白茶园,清新碧翠,色泽圆润,充满生机。

我摘了一片茶树叶放进嘴里咀嚼,果然是无尘无土,苦中带甘,别是一番自然天赐的青青白茶味道。

④越过茶园,我们上到了观景台。

观景台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大亭子。

绕着观景台转几圈,我心震撼:风光无限,视野无边,整个念山已是一览无余。

⑤我静静地凝视着山野中那层层叠叠金黄色的梯田,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云上梯田,福建最美最大的梯田。

纵向,梯田从山脚海拔300米左右的星溪河梯级而上,最高处海拔860米左右,垂直高度达500多米,高低错落,如链似带;横向,梯田绕过山梁岭脊,连绵5公里,共1600多亩,大如曲池,小似新月,千姿百态,波澜壮阔。

在青翠的茶园和金黄的梯田之间,村舍如棋盘落珠,从容祥和。

此时,阳光普照,成熟的稻谷一丘连着一丘,风吹稻浪连绵起伏,铺成一幅金色的巨型油画,将整个念山映衬得明亮耀眼,美不胜收。

⑥我忽然热泪盈眶,为这遗世独立的风景,那如锦如绣的念山画卷倏地嵌进了我心灵的画框,让我久久记忆,久久思念。

1.根据下面的解释,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__________)(2)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偶然中有必然阅读题答案
多读书,行万里路。

好读书,开卷有益。

读好书,良师益友。

勤读书,学海无涯。

世界读书日,愿你遨游书海,其乐无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偶然中有必然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偶然中有必然
张卫民
1956年,李振声调到陕西杨凌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

当时,正赶上西北小麦产区条锈病大流行。

引起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原因是病菌变异的速度快,而育种的速度跟不上。

但通过小麦育种解决小麦条锈病问题是当时的世界性难题。

条锈病使黄河流域小麦减产100多亿斤,李振声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

他认为,仅靠小麦种内资源是难以育成较为持久的抗病品种的,必须另辟蹊径,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在北京期间,李振声从事种植牧草改良土壤研究时发现,肆虐的条锈病丝毫不影响牧草的长势。

此时,李振声冒出个大胆设想:通过牧草与小麦杂交把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

但这种远缘杂交之路是艰难的。

试验一开始,就遇到一个难题:偃麦草的花期要比小麦迟两个月,花期不遇,怎能杂交?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决定用夜间延长光照时间的办法给偃麦草催熟。

他们又是挖坑,又是拉点灯,,终于使偃麦草和小麦同期开花。

他们立即进行人工授粉,尽管上千朵小花的杂交,只得到了几粒种子,却突破了第一道难
关。

李振声又用正常的小麦花粉给这些杂交种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结果得到几千粒回交种子。

他们终于让“骡子”生下了“驹驹”。

在这些杂交后代中,有一株长势良好,但把它的种子播下之后,长出的植株却面目全非:有的越长越像野草,有的更像小麦,有的则是四不像的中间类型。

面对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现象,李振声和他的同事们知难而上,经过大量的性状遗传分析之后,在数千株植株中选出了一些抗病性能很好的中间类型、大穗类型和抗倒类型,通过继续种植,才稳定了下来。

1964年,在李振声的小麦远缘杂交进行到第8个年头时,一场特殊的天气现象使研究前景突然明朗起来那一年天气非常特殊,在小麦成熟之前,差不多连续40天的阴雨,到6月14日这一天,天气突然暴晴,阳光极强,温度陡升,一天之间,李振声的试验田里1000多份杂种后代,绝大部分都青干了,只有一个后代没有青干,而且叶子还是金黄色,种子饱满,非常正常,这表明它既抗旱又抗高温,而且抗虫害。

这个后代为称为“小偃55-6”,就是后来推广面积最大的“小偃6号”的祖父。

“小偃55-6”只是一个初步成功,真正的成功却用了20多年的时间。

1969年的一天,其时正值小麦成熟季节,李振声和李璋一起去地头转转。

在转到一块育种田时,李振声发现一株小麦表现不错,就让李璋把这株小麦拔回去重点烤种。

这株小麦,就是后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新领域并种遍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良
种“小偃6号”的原始第一株。

这株小麦,使研究取得了突破,经过几年的观察和试种,终于培育出了新品种。

小偃麦的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于是农村流传开了这样一句民谣:“要吃面,种小偃。

”李振声则笑言:“我们今天能吃到发面馒头和面包,应该谢谢大自然,也要谢谢给小麦提供优良基因的小草。


为了缩短育种的时间,李振声着手创建小麦染色体工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振声在收获的远缘杂交麦子中,发现了一种带有遗传标记性状的蓝粒小麦,蓝粒基因在小麦胚乳细胞的糊粉层中表达,因此种子呈蓝色。

李振声利用“小偃蓝粒”进一步与小麦杂交,并通过染色体重组创造了一种只有一条携带蓝粒基因偃麦草染色体的蓝粒单体小麦。

蓝单体小麦在一个麦穗上可以长出四种颜色的种子,深蓝、中蓝、浅蓝和白粒。

蓝粒单体小麦培育成功,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的实用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施肥量与粮食产量是同步增长的;80年代以后,施肥量还在增长,可是粮食产量却没有增加。

这样不仅浪费资源,农田大量施用氮肥严重影响江河湖库水质。

李振声设想: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本身含有的磷的吸收利用效率。

这样不仅节省了化肥,保护了环境。

1992年,李振声在北京市昌平建立了一个育种基地。

基地刚建起来的时候,没有食堂,连路都不通。

李振声骑个自行车,带个饭盒,在田里一呆就是一天。

为了找到能够高效吸收利用土壤中磷的小麦种质资源,他耐心地对种在花盆中的数千份种质
进行筛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振声最后发现了一批“磷高效”和“氮高效”的小麦种质资源,并研究揭示了其生理机制与遗传基础。

李振声科研过程充满“偶然”和“机遇”,他对此深有感慨:“科研中偶然中有必然,就看你能不能抓住这个个机遇。

”其时,李振声每天都在地里查看,所以才有可能敏锐地发现到如此多的关键细节。

(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农民施肥用量超过了农作物生长所需,以致多施的化肥进入了江河水库,这是造成地表水质恶化的唯一原因。

B.偃麦草的花期与小麦的花期不同,花期不同就不能自然授粉,要想让它们同期开花,实现自然授粉,只能靠人工来创造光照环境。

C.李振声想通过牧草与小卖杂交,把草的抗病基因转移给小麦,进而培育出能抗御条锈病的小麦新品种。

这个想法在当时很难实现。

D. 李振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获得了巨大效益,深受农民的欢迎,面对自己的科研成果,他却表现得很谦虚,将之归功于大自然。

E.本文通过记述育种专家李振声培养小麦新品种的艰难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大家高度的责任感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良好风范。

(2)为什么说“远缘杂交之路是艰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李振声在小麦研究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6分)
(4)“偶然中有必然”,李振声科研中有多次体现。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 “自然传粉”应为“人工传粉”。

/“造成地表水质恶化的唯一原因”不准确。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没有表现。

)
(2)①偃麦草与小麦花期不遇,杂交难成功。

②杂交后代难育。

③杂交后代疯狂分离。

④杂交后培育优质品种需要漫长时间。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
(3)①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②创建小麦染色体工程。

(成功培育出蓝粒单体小麦)③在小麦高效利用磷、氮的育种方面取得新成就。

(每点2分)
(4)①发现“小偃55-6”的机遇是天气创造的,但也是8年杂交实验观察的必然结果。

②发现第一株“小偃6号”是偶然一转得来,但也是十几年艰苦育种的必然结果。

③发现蓝粒小麦有偶然的机缘,但成功却是经染色体重组创造出来的。

④发现“磷高效”和“氮高效”的小麦种质资源,是苦功与有心的结果。

(每点2分)
偶然中有必然阅读题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