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服务统计公式
医院汇总表计算公式统计大全

汇总表计算公式一、 医疗服务1. 平均开放病床数(张)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2. 治愈率( %)=治愈人数*100 出院人数3. 好转率( %)=好转人数*100出院人数4. 病死率( %)=死亡人数*100出院人数抢救成功人次数5. 住院病危病人抢救成功率(%)= *100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 数6. 病床周转次数(次) =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7. 病床工作日(日)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8. 病床使用率(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100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日) =出院病人占床总日数出院病人总数10. 每床与每日门、急诊诊次之比=(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年工作日数( 251) 年日历日数( 365)平均开放病床数入院人数11. 每百门、急诊的入院人数(人)=*100门诊人次数急诊人次数12. 门、急诊诊次占总诊次的百分比( %)=门诊人次数 急诊人次数*100总诊疗人次数13. 急诊死亡率( %)=急诊死亡人数 *100急诊人次数14. 观察室死亡率( %)=观察室死亡人数*100观察室收容病人数二、 业务收入和支出1. 平均每所医院年内病人欠费率( %)=年内病人欠费总额*100年业务收入2. 平均每所医院每天诊疗人次 =(门诊人次数 +急诊人次数)/ 医院年工作日数(年日历日数() )251 365数3. 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元) =医疗门诊收入 药品门诊收入*1000总诊疗人次数4. 平均每诊疗人次挂号费(元) =门诊挂号收入*1000总诊疗人次数5. 平均每诊疗人次药费(元) =药品门诊收入*1000 总诊疗人次数6. 平均每诊疗人次检查费(元) =门诊检查收入*1000总诊疗人次数7. 平均每诊疗人次治疗费(元) =门诊治疗收入*1000总诊疗人次数8.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 =医疗住院收入 药品住院收入*1000出院人数9. 平均每一出院者床位费(元) =住院床位收入 *1000出院人数10. 平均每一出院者药费(元) =药品住院收入*1000 出院人数11. 平均每一出院者检查费(元) =住院检查收入 *1000出院人数12.平均每一出院者治疗费(元) = 住院治疗收入*1000 出院人数13.平均每一出院者手术费(元) = 住院手术收入*1000 出院人数14.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 =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1000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5.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 =总诊疗人次数年平均职工人数16.平均每一职工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年平均职工人数年业务收入17. 平均每一职工年业务收入(元)=*1000年平均职工人数18.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诊疗人次数(人次) =诊疗人次数年平均医师人数19.平均每一医师每年负担的住院床日数(床日)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年平均医师人数年业务收入20. 平均每一医师年业务收入(元)=*1000年平均医师人数门诊主要统计指标实际门诊工作日:一般以月为统计周期实际门诊工作日 =全月半日门诊天数 /2+ 全日门诊天数日平均门诊人次:分为院日均门诊人次和科日均门诊人次某科日均门诊人次 =门诊诊疗次数 / 门诊工作总时数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门诊签收住院时的诊断与出院诊断相符合数/ 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病人总数*100%门诊诊断疑诊率 =由门诊介绍住院时未能下肯定的诊断书/ 经门诊介绍住院的出院病人数 *100%医疗质量统计一、诊断质量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两者诊断符合率 / 出院病人中未经本院门诊入院人数 *100%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两者诊断符合数 / 出院病人数 *10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两者诊断符合数 / 病理诊断例数 *100%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两者诊断符合数 / 手术例数 *100%入院三日确诊率 =入院后三日内确诊数 / 出院病人数 *100%出院待查率 =出院待查数 / 出院病人数 *100%二、治疗质量治愈率 =治愈人数 / 出院病人数 *100%好转率 =好转人数 / 出院病人数 *100%某病治愈率 =某病治愈例数 / 某病出院例数 *100%病死率 =死亡人数 / 出院病人数 *100%同一疾病重复住院率=一年呢你某病出院人数/ 某丙同一时期出院人数*100%分类监测指标计算公式一、医实有床位数 ( 张)执业(助理) 医师数疗资源注册护士数 ( 人)二、服总诊疗人次数 ( 人次 )务效率三、服务质量四、病人医药费用出院人数 ( 人)病床使用率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入院 3 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 (%)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医院感染率 (%)无菌手术感染率 (%)急诊病死率 (%)出院病人病死率 (%)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元)门诊病人次均药费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出院病人人均药费出院病人日均医药费单病种平均住院医药实际占用总床日数 /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 出院人数诊疗人次数/执业 ( 助理) 医师人数/本月日历天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执业( 助理) 医师人数/本月日历天数入院 3 日诊断符合人数/出院人数×100%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不符合人数) ×100%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 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不符合人次)×100%( 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 急诊抢救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 ) ×100%医院感染例数/ 出院病人数×100%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 无菌手术愈合例数×100%急诊死亡人数/ 急诊人次数×100%出院死亡人数/ 出院人数×100%( 门诊医疗收入+门诊药品收入)/( 总诊疗人次数+健康检查人数)门诊药品收入/ 总诊疗人次数( 住院医疗收入+住院药品收入)/ 出院人数住院药品收入/ 出院人数( 住院医疗收入+住院药品收入)/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行业主要指标计算公式医疗行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行业,涉及到很多指标和计算公式。
下面我将介绍医疗行业中一些主要的指标和计算公式。
1.医疗服务利用率医疗服务利用率指的是患者使用医疗服务的频率和程度。
计算公式如下:医疗服务利用率=(就诊次数或住院天数)/患者总人数*100%2.医院床位使用率医院床位使用率是衡量医院床位利用率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医院床位使用率=(住院天数/总床位数)*100%3.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衡量疾病治疗所需时间的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出院人次4.门诊量门诊量指的是医院门诊部门接待的患者人次。
计算公式如下:门诊量=门诊患者人次5.百人医生数百人医生数是指每百人口所拥有的医生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百人医生数=(医生总数/总人口)*1006.百人注册护士数百人注册护士数是指每百人口所拥有的注册护士人数。
计算公式如下:百人注册护士数=(护士总数/总人口)*1007.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每千名新生儿死亡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人数/新生儿总人数)*10008.门急诊收入比门急诊收入比是指门诊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门急诊收入比=(门诊收入/总收入)*100%9.成本收入比成本收入比是指医院的运营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成本收入比=(运营成本/总收入)*100%10.医疗费用比医疗费用比是指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
医疗费用比=(医疗费用/总收入)*100%11.门急诊人均费用门急诊人均费用是指每位门急诊患者就诊平均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门急诊人均费用=门诊费用/门诊患者人次12.住院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就诊平均费用。
计算公式如下:住院人均费用=住院费用/住院人次以上是医疗行业中一些主要的指标和计算公式,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机构的运营情况以及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各项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服务的各项指标计算公式是用来衡量和评估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医疗服务指标及其计算公式:
1.生存率计算公式:
生存率指标用于衡量医疗服务在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生命的保护能力。
生存率=(存活人数/总人数)×100%
2.术后并发症率计算公式:
术后并发症率反映了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
术后并发症率=(术后并发症数/总手术数)×100%
3.床位利用率计算公式:
床位利用率用于评估医院病床的使用效率。
床位利用率=(平均入院天数/床位总数)×100%
4.手术等候时间计算公式:
手术等候时间指患者从手术安排到手术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
手术等候时间=手术执行日期-手术安排日期
5.门诊等待时间计算公式:
门诊等待时间指患者在门诊部排队等候就诊的时间。
门诊等待时间=就诊开始时间-患者到达时间
6.医疗费用计算公式:
医疗费用用于评估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药品费+检查费+检验费+手术费+床位费+护理费+其他费用
7.住院平均费用计算公式:
住院平均费用用于衡量住院患者的平均经济负担水平。
住院平均费用=住院总费用/住院人数
8.住院平均天数计算公式:
住院平均天数计算用于衡量患者在医院内住院的平均时间长度。
住院平均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人数
这些指标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在计算指标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保证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医院最新主要统计指标释义及计算公式

医院最新主要统计指标释义及计算公式
1.门诊量:指一定时间内医院接待的门诊患者数量。
通常以天、周、月、年为单位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门诊量=门诊人次
2.住院量:指一定时间内医院收治的住院患者数量。
通常以天、周、月、年为单位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住院量=住院人次
3.手术量:指一定时间内医院进行的手术数量。
通常以天、周、月、
年为单位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手术量=手术次数
4.出院人数:指一定时间内医院出院的患者数量。
通常以天、周、月、年为单位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出院人数=住院天数大于等于1的患者数
5.病种构成:指住院患者按疾病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并计算每个疾病
种类的数量和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病种比例=病种出院人数/出院人数*100%
6.平均住院日:指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
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住院日=全院住院天数/出院人数
7.平均医疗费用: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的平均医疗费用。
计算公式
如下:
平均医疗费用=总医疗费用/出院人数
8.重症率:指住院患者中需重症监护的患者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
重症率=重症患者数/住院人次*100%
以上是医院最新主要统计指标的一些计算公式和含义。
这些指标能够
反映医院的运营和服务情况,对于医院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

医疗统计指标计算公式1、总诊疗人次数:是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人次数统计,包括:a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b出诊人次数;c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数;d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节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3、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次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4、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房及临时增设病房。
5、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病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日12点以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6、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7、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天)。
8、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9、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0、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2、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100%。
13、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门诊量和住院量:门诊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接待的门诊人次,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等各类门诊。
住院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收治的住院患者人次。
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医院的规模和服务需求。
门诊量计算公式:门诊量=门诊人次1+门诊人次2+...+门诊人次n住院量计算公式:住院量=住院人次1+住院人次2+...+住院人次n 2.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每位住院患者在医院住院的平均天数,它可以反映医疗服务效率和床位周转情况。
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3.手术量:手术量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进行的手术次数,包括各类手术、大中型手术和微创手术。
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手术次数1+手术次数2+...+手术次数n 4.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总额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收取的患者医疗费用总和,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药品费等各项费用。
医疗费用总额计算公式:医疗费用总额=医疗费用1+医疗费用2+...+医疗费用n5.药占比:药占比是指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它可以反映医院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品费用的支出情况。
药占比计算公式:药占比=药品费/医疗费用总额*100%6.病床使用率:病床使用率是指医院实际使用的病床数与可开放病床数之间的比值,它可以反映医院病床资源的利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计算公式:病床使用率=实际使用的病床数/可开放病床数*100%7.疾病种类和分布:疾病种类和分布是指医院每天、每周或每月实际接诊的各类疾病种类和分布情况,包括传染病、慢性病、急性病等。
这些统计指标不仅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和服务质量,也能为医院的决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服务流程。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医院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手术量计算公式:手术量=总手术数(门诊手术数+住院手术数)2.床位使用率床位使用率是指医院床位的实际使用量占可使用床位数的比例。
床位使用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紧张程度和利用效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
计算公式:床位使用率=(实际使用床位数/可使用床位数)×100%3.门急诊量门急诊量是指医院门诊和急诊的总就诊人次数。
门急诊量可以反映医院门诊和急诊服务的需求以及医院对患者的就诊处理能力。
计算公式:门急诊量=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4.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指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可以了解医院服务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服务。
计算公式: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调查中满意度得分总和/参与调查的患者人数)×100%5.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是指患者平均住院的天数。
平均住院日可以反映医院住院患者的病情复杂度、床位周转效率和医院床位的需求。
计算公式:平均住院日=住院天数总和/住院患者人次数6.床位周转率床位周转率是指医院床位的使用频次,即床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紧张程度。
床位周转率可以反映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和床位资源的利用情况。
计算公式:床位周转率=(门诊就诊人次数+急诊就诊人次数)/单个床位数7.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是指医院手术的成功率,即手术患者的治愈、康复或手术目的的实现程度。
手术成功率可以反映医院手术技术的水平和手术风险的控制能力。
计算公式: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患者数/总手术患者数通过对医院主要统计指标的解释及计算公式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评估医院的运营状况、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并适时采取改进措施,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平。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卫生统计医疗服务主要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100%。
3.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人次数×100%。
4.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5.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100。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100%。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1.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100%。
1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服务
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
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
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数X100%。
3.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人次数X100%。
4.出院人数:指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
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5.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人次+急诊人次)X100。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人次数/住院危重病人抢救人次数 X100%。
7.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 12 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
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
不包
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8.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 12 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9.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10.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11.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12.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13.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14.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15.治愈率=出院人数中的(治愈人数+其他人数)/出院人数 X100%。
16.好转率=出院人数中的好转人数/出院人数 X100%。
17.住院病死率=出院人数中的死亡人数/出院人数X100%。
18.观察室病死率=观察室死亡人数/观察室留观病例数X100%。
19.急诊病死率=急诊死亡人数/急诊人次 X100%。
20.急诊抢救成功率=急诊抢救成功人次数/急救抢救总人次 X100%。
21.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与出院诊断不符合人数)X100%。
22.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人次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不符合人次数)X100%。
23.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人数/病理检查人数 X100%。
24.医院感染率=院内感染例数/出院人数 X100%。
25.无菌手术感染率=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100%。
26.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X 100%。
27.CT 检查阳性率=CT 检查阳性数/CT 检查人次数X100%。
28.MRI 检查阳性率=MRI 检查阳性数/MRI 检查人次数X100%。
29.医师人均每年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
30.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平均医师人数)/251。
31.医师人均每年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
32.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医师人数)/365。
33.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又称每诊疗人次医疗费用)=(医疗门诊收入 +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
34.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又称出院者人均医疗费用)=(医疗住院收入 +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35.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36.居民两周就诊率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因病或身体不适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口数之比。
37.居民两周未就诊率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患病而未就诊的人次数与两周患病人次数之比。
38.居民住院率指调查前一年内居民因病住院人次数与调查人口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