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一、引言
大气环境规划是指针对大气环境保护与治理制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大气环境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气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物排
放过高,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二是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三、大气环境规划的重要性
1.维护健康环境:良好的大气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全面建设美丽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3.国际责任: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我国有责任参与全球大气环境
治理。

四、大气环境规划内容
1.减排目标:明确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技术路径:制定推动清洁能源与技术发展的措施。

3.监管措施: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法治化。

4.社会参与:鼓励公众参与大气环境治理,提升社会责任感。

五、大气环境规划实施
1.政策支持:出台大气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引导各行业加大环境保护
投入。

2.资源保障:增加财政支持,完善环境保护资金管理制度。

3.协同治理: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推动环保工作协同
发展。

六、大气环境规划的展望
未来,我国大气环境规划将继续加强,包括加大减排力度、提高监管水平、促
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大气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的目标,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大气环境环保专项方案

大气环境环保专项方案

一、方案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恶化,雾霾、PM2.5等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号召,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二、工作目标1. 到2025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PM2.5浓度下降15%以上。

2.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不发生重污染天气。

3.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任务1. 产业结构调整(1)严格控制“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污染)准入,淘汰落后产能。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2. 能源结构调整(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

(2)优化煤炭消费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总量。

3. 交通结构调整(1)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2)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

4. 面源污染治理(1)加强扬尘污染治理,提高建筑工地、道路、裸露土地等扬尘控制水平。

(2)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确保餐饮业油烟达标排放。

5. 生态环境建设(1)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

(2)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技术水平。

4. 加强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5. 严格执法监管。

加大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方案。

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形成本专项方案。

2. 分解任务。

将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落实措施。

按照时间节点,逐项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4. 监督检查。

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

大气环境规划

大气环境规划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 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 型
大气环境规划类型
•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在进行大气环 境规划时,应将他们合并一起考虑,才可能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的效益。
• 因此,可将大气环境规划分为两类,即大气环境质量规划和大气污染控制规 划。这两类规划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大气环境规划全过程。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规划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 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
• 大气环境评价:大气环境现状评价是一个环境系统工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内 容: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区域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数据分析和区域大气 环境现状评价。
• 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大气环境规划目标主要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和大气环 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⑴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⑵集中供热⑶实施清洁生产⑷控 制移动源的排放
• 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发生稀释扩散、沉降和衰减现象使 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能力称为大气自净能力。利用大气自净能力的方法有污染 源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及增加烟筒高度。
• 植物绿化:绿色植物除了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外还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粉 尘、
•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 目的:为了平衡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达到 大气环境系统功能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
• 大气环境主要内容概括

•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 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是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时所确定的目标,旨在减少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目标: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和采取其他措施来实现的。

2. 降低有害气体排放: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改善能源利用方式、加强监管和处罚等措施来实现的。

3. 提高空气水质:空气水质污染也是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提高空气水质的目标是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水污染治理技术和加强环境监测来实现的。

4. 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评估大气环境保护效果的重要手段。

加强环境监测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和数据质量等方式来实现的。

5. 推动可持续发展: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加强社会保障、推广可再生能源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式来实现的。

实现大气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科研机构等。

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监管和处罚,推动企业和个人落实环保责任。

企业应该采取低碳环保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公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支持政府和企业的环保工作。

科研机构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为大气环境保护提供支
持和帮助。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质量。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我国将加大大气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通过多种手段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保护大气环境。

一、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我国实施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背景和现状是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染源种类不断增加,引起各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大气环境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和保护大气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大气环境保护应遵循“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改革创新”的原则。

通过制定和执行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可行、可行性计划的大气环境保护规划,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大气环境保护的任务和重点(一)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加强大气污染源控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

应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标准和档案管理制度,切实推行“最严控制、最高标准、最严惩罚”原则,加强能源、交通、工业等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

(二)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筑牢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要完善监测和信息公开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预警能力和防范措施,加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度,形成全民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三)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向洁净能源转型发展”的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注重开发利用清洁煤技术,积极发展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推行废气利用、余热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四)加快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科研力度,推动对大气污染规律和机理的探索和分析,研究和开发大气污染物防治技术,注重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在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推广应用。

四、大气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一)创新治理机制,形成大气污染治理体系。

大气环境整治方案

大气环境整治方案
3.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提升绿色出行比例。
(三)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1.优化综合交通布局,发展多式联运,降低运输能耗。
2.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加速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
3.强化交通污染源监管,减少尾气排放。
(四)扬尘污染治理
1.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控制,严格落实防尘措施。
2.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土地。
2.推广低挥发性有机物产品,减少源头排放。
3.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网络,提高监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大气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政策法规
制定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管理体系。
(三)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气环境整治。
三、重点任务
(一)产业结构调整
1.优化产业布局,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新建、扩建。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能源结构调整
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2.加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进煤炭清洁利用。
3.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三)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2.中期目标:到2025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以上,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以下。
3.长期目标:到2030年,全市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人民群众空气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
(二)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结构调整,源头治理。
3.政府主导,社会共治。
4.科学决策,精准施策。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完善价格政策
健全资源、能源和环保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 保护。
技术保障
推动科技创新
加强大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研 发推广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方 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提升监测能力
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 高环境监测自动化水平,实现重 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有效监测 。
强化技术推广
积极推广大气污染防治先进适用 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
社会支持
加强宣传教育
开展大气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
鼓励公众参与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的机制和渠道,鼓励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和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
发挥媒体作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大气环境保护。
二氧化硫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硫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二氧化氮排放量
采取各种措施,降低二氧化氮排放 量,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温室气体排放量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降低温室气 体排放量,达到国际减排目标。
时间节点
近期目标(2020年)
01
制定和实施各种措施,确保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和能源消费的 增加,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3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也加剧了全球气 候变化。
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工业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未 经处理直接排放。
交通污染
城市交通拥堵和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汽 车尾气排放不断上升。
生活污染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环境规划-U6大气环境规划-1

环境规划-U6大气环境规划-1
的划分
(1)确定评价因子 表 二类功能区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
6.2.1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上表中,单因子分级为五级,即很不适合、不适合、基本适合、适
合和很适合。
(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权重的确定有主观和客观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
方法;专家打分法是主观确定方法;熵值赋权法是客观权重赋值法。
目的: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划分的环境空气 质量保护区。
表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
范围
执行大气质量标准
一类区 二类区 三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 殊保护的地区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GB3095-1996 一级 GB3095-1996 二级
影响大气环境容量的因素
气象与湍流扩散条件; 地形与地貌条件(伦敦烟雾事件); 环境质量现状条件
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6.2.2 大气环境容量
箱式模型
用于预测和模拟大气质量。其基本假设是:将所研究的空间范围看成是 一个尺寸固定的“箱子”,箱子的高度从地面计算的混合层高度,污染 物浓度在箱子内处处相等。
功能区
很适合或适合
—— 很适合或适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或很不适 合
基本适合
不适合或很不适 合 ——
—— ——
A≤B A> B
——
——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二类功能区
三类功能区
6.2.2 大气环境容量
概念
对于一个特定的环境单元,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 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及自然边界的条件下,为达到大气环 境质量目标所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源、面源、线源 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外来电………… 大气环境质量趋势预测
能源企业 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
——能源燃烧、工业粉尘、建筑扬尘、路面扬尘 ——本地源、背景源
二次能源:电、焦炭、成品油、煤气…………
主要的和潜在的大气环境问题 终端能源:电、煤、煤气、天然气、煤气、油……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污染物名称 二氧化硫 SO2 取值时间 年平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mg/m3 (标准状态) 浓度限值
一级标准
0.02 0.05 0.15
二级标准
0.06 0.15 0.50
三级标准
0.10 0.25 0.70
总悬浮颗粒物 TSP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书。
ISC-AERMOD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ISC-AERMOD大气扩散模型是由美国LAKES环境公司开发、美
国环保署(EPA)推荐的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弄清 问题 确定 建立源与目标 建立模型 环境目标 相关关系 选择策略方法 方案优选 确定方案 方案 实施
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模型软件 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和软件是国家“九五”重点 攻关课题研究成果,也是为了配合全国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 度实施而开发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软件。 EIAA环评助手软件 EIAA大气环评助手是宁波环科院六五软件工作室开发的软 件.是以HJ/T2.2-93 导则-大气环境,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 评规范-大气部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等文献中推荐的 模型和计算方法作为主要框架,内容涵盖了导则中的全部要求, 并进行了适当地拓展与加深。
主要污染源筛选
主要的和潜在的大气环境问题
(85%以上污染负荷)
主要污染区域筛选
大气环境评价与预测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自然源——火山、森林火灾、自然溢出的煤层气
一次能源 区域 人为源——生产、生活、交通
社会 经济 技术 发展 预测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天然气、瘴气、稻田和湿地等的甲烷 终端能源 用户
空气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 主要的和潜在的大气环境问题
目标与指标体系
目标 环境质量目标(达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指标体系
气象气候指标 风向、气温、气压、风速 日照、大气稳定度 TSP、飘尘、降尘、PM10、 混合层高度 PM2.5 、SO2、NOX 、CO、光 废气排放总量、达标排放率 城市气化率、集中供热率 污染物产生、排放总量 化学烟雾、O3 、卤代物 污染物去处率、回收利用率 城市型煤普及率、绿地覆盖 单位产值、GDP、产品能耗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率、人均公共绿地 单位产值GDP产品排污系数 人口密度
终端用能过程:重点分析总量、结构和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能流分析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能流过程 分析 能流平衡 分析 能流过程 优化分析
重点分析能流各阶段输入、输出和流失量之间的平衡
关系,包括能量和污染物量两个方面。
污染物流失量包括排放量和治理量,其比例的大小反 映了城市能源系统先进程度和对污染的控制能力。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弄清 问题 确定 建立源与目标 建立模型 环境目标 相关关系 选择策略方法 方案优选 确定方案 方案 实施
ADMS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由剑桥环境研究公司发展的ADMS大气污染模型系列能广范 应用于计算气体污染物和颗粒状污染物,所有模型都基于当前 最新的科学成果和相似的科学公式,并经过了广泛严密的论证 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软件认证证
参考评价——两控区控制指标评价
——O3、光化学烟雾 ——温室气体(CO 主要的和潜在的大气环境问题 2,CH4)
大气环境评价与预测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自然源——火山、森林火灾、自然溢出的煤层气
天然气、瘴气、稻田和湿地等的甲烷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人为源——生产、生活、交通 区域
社会 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 ——点源、面源、线源 经济 技术 ——能源燃烧、工业粉尘、建筑扬尘、路面扬尘 发展 大气环境质量趋势预测 预测 ——本地源、背景源 主要污染因子筛选(85%以上污染负荷)
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保障能力和管理政策措 施
论证备选方案,优选方案组和方案组合 建立源治理与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治理模型和方案组 源解析,确定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结合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环境目 标 现状调查评价,分析污染物产生、排放、治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 环境问题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值的方法。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内涵
控制区边界的确
概念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 控制区)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 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总量控制区以外的 区域称为非总量控制区.

允许排放总量计 算方法 总量负荷分配原 则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A值法 P值 法 A-P值法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
以城市总体布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不 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是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的技术与管理方案。
设计气象条件:综合考虑气象条件、环境目标、经济技术水
平、污染特点等因素后确定的较不利(以保证率给出)气象条
第五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第三节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
内涵
控制区边界的确定 允许排放总量计算方法 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内涵
控制区边界的确

允许排放总量计 算方法 总量负荷分配原 则
大气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 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
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资料目标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能流过程 分析 能流平衡 分析 能流过程 优化分析
在能流转换效率、排污系数、投资费用系数和经济技术
约束等参数的分析基础上,采用数学规划方法建立优化
分析模型,主要目的在于合理优化能源分配途径,合理 安排能源改造项目,以控制大气污染。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四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大气环境评价与预测
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区域 社会 经济 技术 发展 预测
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
大气环境质量趋势预测
主要的和潜在的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环境评价与预测
能源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优化的余地和条件 环境质量评价
能源利用水平、利用效率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首要污染因子、污染源及其可控制情况 区域 空气环境质量迫切需要改善的区域 社会 大气环境污染物排放预测 经济 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和大气环境压力 技术 未来空气环境质量可能恶化的区域 发展 大气环境质量趋势预测 预测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四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五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例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四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如何确定?
★对于大气污染尚不严重,但是存在着孤立的 超标区或估计不久会成为严重污染的区域,总 量控制区的划定方法同上。

允许排放总量计 算方法 总量负荷分配原 则
★如果仅仅要求对城市中某一源密集区进行总
量控制则可以将该源密集区及它的可能污染区
划为控制区。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内涵
控制区边界的确
0.05 0.10 0.15
0.04 0.08 0.12 4.00 10.00
0.10 0.15 0.30
0.08 0.12 0.24 6.00 20.00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四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能流过程 分析
能流平衡 分析
能流过程 优化分析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能流过程 分析 能流平衡 分析 能流过程 优化分析
输入过程:重点分析能源总量、结构和污染物含量。
集中转换过程:重点分析转换能源总量、比例、效率、投
资及其环境效益。 分配过程:重点分析能流分配合理性
弄清 问题 确定 建立源与目标 建立模型 环境目标 相关关系 选择策略方法 方案优选 确定方案 方案 实施
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软件,只要把各污染源数据、污染气象数
据及有关参数输入,计算机就可自动叠加计算出各污染源排放
对该区域浓度的贡献情况。 ADMS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ISC-AERMOD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模型软件 EIAA环评助手软件
如何确定?
★对于新经济开发区或新发展城市,可以将
其规划区作为控制区。 ★在划定总量控制区时,无论是哪种情况, 都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一般在主导风向

允许排放总量计 算方法 总量负荷分配原 则
下风方位,控制区边界应在烟源的最大落地
浓度以远处,所以在该位上控制区应该比非 主导风向上长些。
第三节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