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经济分析
中东市场分析

中东市场分析在全球范围内,中东地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市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的目光。
本文将对中东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特点、机遇和挑战。
一、中东市场特点1.1 地理位置优势中东地区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交汇处,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1.2 丰富资源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全球能源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1.3 文化多样性中东地区拥有多元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这种多样性为企业在该地区开展业务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
二、中东市场机遇2.1 市场潜力巨大中东地区人口众多,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各行业都有巨大的发展机遇。
2.2 政府支持力度大中东国家政府对外商投资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条件,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进入该市场。
2.3 互联网普及程度高中东地区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了便利。
三、中东市场挑战3.1 地缘政治风险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复杂,战争、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企业在该地区开展业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3.2 文化差异中东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企业在该地区经营需要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出现文化冲突。
3.3 本地竞争激烈中东地区市场竞争激烈,当地企业实力强大,对外资企业构成一定竞争压力,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力。
四、中东市场发展趋势4.1 产业升级中东国家正加大对非石油产业的投资力度,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4.2 人才培养中东地区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合作,提高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
4.3 可持续发展中东国家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投资,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五、中东市场发展建议5.1 深耕本地市场企业在中东市场开展业务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市场策略。
南美 中东 非洲 俄罗斯市场分析

南美中东非洲俄罗斯市场分析南美、中东、非洲和俄罗斯是四个不同地区的市场,每一个市场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
在进行市场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竞争情况、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市场准入障碍、政府政策和法规等等。
接下来,我将为您详细分析这四个市场的特点和机会。
南美市场分析:南美洲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化文化的地区,包括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市场规模庞大,人口众多,消费能力逐渐增强。
同时,南美洲的经济增长也比较稳定。
然而,该地区的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考虑到当地公司和国际公司的竞争对手。
此外,南美洲的消费者行为和偏好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购买习惯。
在市场准入方面,一些国家可能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法规限制,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研究。
中东市场分析:中东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等国家,是一个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中东地区的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能力较高,特别是在能源、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
然而,该地区的市场竞争也很激烈,需要考虑到当地公司和国际公司的竞争对手。
此外,中东地区的消费者行为和偏好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对市场的影响。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东地区可能存在一些文化和法规限制,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研究。
非洲市场分析:非洲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陆,包括尼日利亚、南非、埃及、肯尼亚等国家。
非洲的市场规模巨大,消费潜力巨大,特别是在消费品、电信和金融等行业。
然而,非洲的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考虑到当地公司和国际公司的竞争对手。
非洲的消费者行为和偏好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购买习惯。
在市场准入方面,非洲可能存在一些政治和经济不稳定因素,需要我们进行详细研究。
俄罗斯市场分析: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规模的国家,消费能力较高,特别是在能源、汽车和零售等行业。
然而,俄罗斯的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考虑到当地公司和国际公司的竞争对手。
中东地域特征

一、长期的热点地区长期热点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1、范围2、二洋三洲五海之地二、丰富的石油资源1、石油储存、生产、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2、中东石油的分布及主要产油国3、石油输出路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概况1、位置范围和组成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部分2、地形-- 以高原为主3、气候热带气候类型为主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盛(刚果盆地、几内亚湾)热带草原干季草原枯萎湿季草原茂盛热带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4、人口与人种主要以黑种人为主二、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欧洲西部: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二、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1)工业部门和产品制造业比重高,采矿业比重小,尖端工业占优势(2)工业区分布多而密集,呈十字形分布三、传统畜牧业1、地理位置因素2、地形因素--- 平原为主3、气候因素四、繁荣的旅游业两极地区:一、地理位置二、气候特征1、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2、北极景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三、科考宝地(一)地理位置中东,我们对它的熟悉主要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频繁报道,这里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地区。
我们经常提到的“中东”,对比“亚洲地理分区图“所包括的国家和地区与什么分区有类似之处。
我们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及文化来分析其根源。
[一湾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究竟有哪些国家呢?请同学们读中东地区图,找到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土耳其海峡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限,苏伊士运河连接着红海和地中海,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中东处在亚、非、欧三洲交界处。
如何评价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和商家必争之地。
使中东备受关注,成为热点地区。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别在现代化工业发展中,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而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通过图表了解中东石油的储量、产量、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
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适用年级初一所需时间课内共用10课时;每周2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依然是学习区域地理(三个地区和一个国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多交流展示,教师及时做点拨,提高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第六章亚洲大洲和第七章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已具备了基本良好的的图文转化能力和读图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代表国家及地区感觉比较好学,在教学中应抓住初一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争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阅读各种地图、图片、地理图表让学生学会分析描述一个地区、国家的自然环境的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学习区域地理方法和技巧。
本章教材设置了四节内容,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
本单元设计把这四节内容整合为四个专题,专题一:中东的位置范围、自然资源及文化;专题二: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地形地势气候及与人类活动和农业的关系、工业;专题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四: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地形地势、自然特点分析及成因、农业分布及原因、工业。
预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从不同的地图(地形图、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水文图、人口分布图等)、各种统计表(人口、经济增长、环境变化等)及信息技术教学中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归纳: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概括归纳意识,并能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某一问题的含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2.知道中东地区的范围以及主要国家;3.掌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4.学会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5.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6.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7.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8.知道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9.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10.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特征,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11. 培养学会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生存的原因; 12. 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13. 培养运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过程与方法:1.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丰富的石油资源;2.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4.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5.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6.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7.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全球贸易的地区分布

全球贸易的地区分布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贸易成为各国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全球贸易的地区分布对于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合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针对全球贸易的地区分布进行探讨,分析不同地区的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亚太地区亚太地区以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为主要贸易大国,这些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出口和进口规模,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忽视。
日本和韩国则以高科技产品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为主要特点,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欧洲地区欧洲地区以欧洲联盟(EU)为核心,形成了欧洲内部的贸易联盟。
欧盟内部的自由贸易区使得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大大降低,促进了区域内部的贸易合作。
欧洲地区的特点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达,其出口产品以汽车、航空航天、奢侈品和金融服务等为主。
三、北美地区北美地区以美国和加拿大为核心,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这个区域的贸易合作相对紧密。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其对全球贸易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加拿大则以资源和农产品的出口为主要特点。
四、拉美地区拉美地区的贸易合作主要集中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农产品、矿产资源和能源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出口以这些产品为主。
同时,拉美地区也通过谈判和互惠贸易协议,与亚太地区、欧洲地区等进行贸易合作。
五、非洲地区非洲地区的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内部市场的开放,这个地区的贸易潜力逐渐被挖掘。
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以矿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为主,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和贸易壁垒的挑战。
六、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以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为代表,其主要贸易特点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的出口。
中东地区通过石油和能源的贸易,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面临着能源消耗和资源依赖的问题。
七、其他地区除了以上主要地区外,其他地区的贸易合作同样不可忽视。
中东局势的全球能源影响

中东局势的全球能源影响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和冲突持续不断,对全球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中东的动荡对全球能源供应和价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东局势对全球能源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1. 能源供应中断引发的市场波动中东地区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任何中东国家的政治动荡和冲突可能导致能源供应中断。
例如,阿拉伯之春运动期间,一些产油国家的供应中断导致了全球油价的短期大幅上涨。
此外,恐怖袭击和冲突导致的基础设施破坏也可能给能源供应带来威胁。
这些因素使中东的局势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2. 油价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中东动荡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油价的波动。
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占据了全球市场的相当大比例,任何中东发生的冲突都可能引发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
油价的上涨会加剧全球经济的通货膨胀压力,尤其是对于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国家来说,能源成本的增加将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3. 能源多样化的重要性凸显中东局势的不稳定性进一步凸显了全球能源多样化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世界许多国家过度依赖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如果中东的能源供应中断,将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各国应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其他替代能源的发展投资,提高自产自用能源的比例,以降低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4.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挑战中东局势的动荡也凸显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能源安全和能源多样化方面,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中东局势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
然而,由于存在各国的利益分歧和地缘政治因素等复杂问题,国际合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5. 新的能源格局的形成中东局势的影响也促使全球能源格局发生变化。
在中东动荡的背景下,其它地区的能源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开发。
例如,美国页岩气的开采和中国对非洲能源资源的开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中东的依赖,并且推动全球能源市场的多元化。
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各国,北非的埃及以及土耳其国家的欧洲部分。
)长期的热点地区①东西方交通要道,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两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三洲:亚洲、非洲、欧洲。
五海:逆时针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②丰富的石油资源③匮乏的水资源,河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④宗教纷争(文化差异)一、自然地理概况(一)地形:高原为主,平原狭小(高原边缘:山脉)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平原主要有:两河流域及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地中海沿岸中东的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伊朗高原冬夏温差不大的原因①地处高原,地势高,夏季不十分酷热。
②冬季高大山脉(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入侵,使其冬季不十分寒冷。
说明:伊朗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且有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415米)位置:31.5N穿过死海,在巴勒斯坦与约旦交界处成因:断裂陷落而成,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续部分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死海一带气温很高,蒸发量大。
这里干燥少雨,年均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晴天多,日照强,雨水少,补充的水量少。
沉淀在湖底的矿物质越来越多,咸度越来越大)。
水中鱼虾贝类都不能生存,湖岸两旁草木也能生长,故称“死海”。
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死海并不是完全没有生命的。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原因:红海为于副热带海区,热带沙漠气候区,水温气温都高,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
红海东岸是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两岸是撒哈拉大沙漠,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
其他海域的水向红海流,海水带来盐份。
海域较为封闭,海域狭长;与外界海水交换不便。
二、中东的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三、农业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四、中东的河流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分布不均,多国共用,河流稀少,水量较小无流国:沙特、科威特、阿曼、阿联酋、卡塔尔、也门、巴林中东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尼罗河盆地,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约旦河谷区。
中考地理复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A )
A. 汽车、葡萄酒、化妆品
B. 石油、瓷器、稻米
C. 普通服装、家电、铁矿石
D. 纺织品、药品、煤炭
重点三 撒哈拉以南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1)人种: 90% 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又有“黑非洲” 之称。 (2)自然环境(表8.2)。
2.快速发展的经济 (1)自然资源概况: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 多,而且储量大。金刚石、黄金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撒哈 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咖啡树和油棕的原产地。 (2)经济特点: 由于历史上长期受殖民主义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 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农矿产品,进口工业 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进入21 世纪,商业的发展, 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典题精析
中东自古以来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图8.1为“中东位置图
及某年中东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的比重示意图”。读图完成
下列问题。
(1)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介于印度洋和
__大__西___洋之间,沟通了亚洲、欧洲和非洲,连通 了地中海、① 黑海 等海域。
(2)由于北回归线穿过中东南部,区域内大部分
摩洛哥 ( 1°W --13°W, 27°N --36°N) 位于非洲西北部 , 在其南部地 区 , 一群群山羊有的趴在树干上 , 有的站在树枝上 , 有滋有味地咀嚼着树 叶 , 呈现出一幕 “羊上树”的奇景 (图 8. 7) , 这种景象已经持续有400年之 久。这种树叫阿甘树 , 是一种多刺的常青树 , 生长缓慢。据此完成 5~6题。 6.摩洛哥南部出现“羊上树”奇观 , 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C ) A. 羊的生存需要 B. 阿甘树树叶和果实营养价值高 C. 为发展旅游业训练而成 D. 气候干旱,食物短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及非洲地区的经济分析——南非2011-03-242009年4月17日至30日,我国驻南非共和国经商参处李元参赞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参赞访谈”活动。
针对主持人以及网友提出的问题,李元参赞主要介绍了南非的经济概况和投资贸易环境、中国与南非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及我国企业在南非开展贸易和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2009年4月17日至30日,我国驻南非共和国经商参处李元参赞参加了商务部举办的“参赞访谈”活动。
针对主持人以及网友提出的问题,李元参赞主要介绍了南非的经济概况和投资贸易环境、中国与南非的双边经贸关系,以及我国企业在南非开展贸易和投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下内容摘自李元参赞在线访谈。
一.南非经济概况1.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南非的有关情况。
……【经济概览】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仅占非洲4%,人口仅占5%,但GDP 占全非的26.5%(占黑非洲的41.6%),对外贸易额占全非的23.3%。
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之一。
金融、法律体系比较完善,通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良好。
矿业、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是经济四大支柱,深井采矿等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2008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l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1285亿美元(4季度年化数据)l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798美元(4季度年化数据)l 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3.1%l 汇率(平均值):1美元=9.77兰特l 通货膨胀率(平均值):11.5%l 官方失业率(2008年4季度):21.9%【工业】制造业、建筑业、能源业和矿业是南非工业四大部门。
制造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主要产品有钢铁、金属制品、化工、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
钢铁工业是南非制造业的支柱,拥有六大钢铁联合公司、130多家钢铁企业。
近年来,纺织、服装等缺乏竞争力的行业萎缩,汽车制造等新兴出口产业发展较快。
【农牧渔业】农业较发达。
可耕地约占土地面积的13%,但高质量土地仅占可耕地的22%。
农业、林业、渔业就业人数占人口的约6%,其产品出口收入占非矿业出口收入中的15%。
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
农业生产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2005年产量为1145万吨。
各类罐头食品、烟、酒、咖啡和饮料畅销海外。
盛产花卉、水果,葡萄酒享有盛誉。
【通讯网络】南非电讯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电信发展水平列世界第20位。
共有530万门固定电话,占非洲的40%。
移动电话用户约1500万。
因特网用户328万。
南非电信公司TELKOM是世界第28大电信公司;最大的两家信息技术公司DIDATA和DATATEC已在英美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其卫星直播和网络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竞争力较强,南非米拉德国际控股公司(MIH)已垄断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绝大部分卫星直播业务。
软件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2.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南非有什么影响?金融危机对南非的冲击虽然没有欧美国家严重,但是也波及颇深,南非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影响。
(一)房价大幅下滑进入2008年以来,南非房地产价格增速出现明显放缓。
如果考虑到下半年南非兰特的大幅贬值因素,2008年南非房地产价格实际上已经开始回落。
南非统计局1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受南非高额银行利率和不断走高的通货膨胀影响,9月份南非住宅房屋市场价格增长率位居15年新低,每套平均价格为97万兰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为1.2%,是自1993年1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长率。
如果再考虑到南非兰特的大幅贬值情况,住宅房屋价格实际上比去年同期下跌了8.6%。
其中,中档住宅房屋平均价格为68.7万兰特,增长率从去年同期的3.4%下降为2.8%,高档住宅房屋平均价格为139.4万,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由1.8%微将至1.5%。
目前许多南非人迫于经济压力不得不低价抛售房产,街边很多住宅纷纷挂出房屋低价出售的标语。
分析人士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住宅房屋市场的惨淡经营趋势将一直延续到明年。
随着经济形势的继续恶化,房地产的交易亏损将会更加严重。
到2009年,将有20%的房主不得不低价出让手中的房产。
(二)汽车销售遇重创房地产之后的第二大消费品汽车的销售目前也遭到重创。
据南非汽车零售商协会的统计,南非2008年新车和二手车交易骤降,致使全国1700家零售商中有一半以上无利润可言,面临危机,这些零售商涉及48000人的就业。
南非汽车零售商协会10月29日表示,2008年前九个月汽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2.7%,明年情况将会更糟。
预计明年汽车市场将萎缩5%到10%。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南非货币大幅贬值和银行贷款的审核越来越严格,汽车销售危机将一直持续下去。
全球金融危机、南非政局不稳定、高利率环境都将加深这一趋势。
预计2008年第四季度汽车销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20%,可能会有大批零售商倒闭。
(三)零售业销售疲软不单房产、汽车等大宗商品市场萎缩,南非的零售业也出现销售疲软趋势。
据南非储备银行11月初公布的数据,南非2008年前8个月中有5个月的零售额出现下滑,储备银行预测9月份南非零售额还会出现更大幅度下滑,预计将达6.9%。
据南非零售商协会数据,家具、家电销售额1至8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而去年同期增长9.6%,增速下降明显。
据储备银行数据,第二季度南非家庭贷款(Household debt)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从一季度的78.2%(disposable income)下降到76.7%。
同时第二季度国内消费市场萎缩速度也创下自1999年来最快速度。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消费是南非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国内消费市场的萎缩证实南非银行利率确实过高。
分析人士希望持续下降的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能给消费者一定喘息,从而反过来刺激消费增长。
目前南非消费者信心严重不足也不断制约南非销售市场的回暖。
南非工商委员会(Sacci)10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商业信息指数继续大幅下跌,从9月份的89.9跌至84.2,创下五年半新低,同时也创下自1990年7月以来的单月最大跌幅。
(四)旅游业面临艰难时刻南非统计局11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随着旅游旺季的来临,8月份来南非旅游的外国游客人数仍比上月减少4.5%,仅有75.3万人。
这些游客中76.4%来自非洲,22.8%来自非洲之外的国家。
其中来自非洲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游客人数也由去年的18.8万人减少到17.2万人,减幅为8.6%。
联合国旅游组织10月份曾警告全球旅游行业,称旅游人数将在圣诞节期间开始减少。
现在,南非旅游业已经提前面临这一情况。
南非旅游局表示,将加强对南非旅游的宣传和推广,从明年1月份开始在CNN、BBC、Eurosport和全球各地的电影院都将播出南非旅游的推荐宣传片。
(五)出口商开始减少产量南非的主要出口地区是美国和欧洲,美国和欧洲正在经历衰退,进口需求不断下降,南非作为资源型矿产品出口大国,出口将受到一定影响。
据南非统计局11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占南非总出口25%的贵金属出口8月份同比下降3.65%,而去年同期贵金属出口增幅为13.89%。
而前8个月南非贵金属出口增幅也由去年的15.49%下降到10.95%。
南非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11月份宣布将开始减产35%以应对市场需求的下降。
钢铁分析师担心,市场需求的下滑导致价格急剧下降,已经开始逼近生产成本。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破产风潮可能会席卷整个钢铁行业。
(六)制造业萎靡南非10月份制造业连续第六个月收缩,采购经纪人指数由9月份的47.7%下降到46.2%。
南非制造业大约占国民经济比重的16%。
去年6月以来,南非通货膨胀风险接连攀升,中央银行被迫六次提升利率,结果导致消费者开支急剧下降。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削弱了南非的经济增长潜力。
南非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数据显示,南非1至8月十大制造业行业中的5个行业出现负增长,作为市场需求减少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影响的结果。
(七)电力危机路漫漫自经历了2008年初的全国大范围电力危机后,南非政府出台了几项扩充国家电力容量的宏伟计划,将于2025年之前将国家电力容量增加到8万兆瓦,较目前容量翻一番。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需要在未来五年内投入3430亿兰特,目前尚有1500亿兰特资金缺口,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到来,能否筹措到这笔资金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并且兰特在此次危机中贬值24%,导致已经资金到位的项目多数又资金不足,进而导致制造业、采矿业等不敢轻易投产建设新项目,外国公司也因为南非严重并且解决不宜的电力短缺而在投资方面持观望态度。
3.南非的投资贸易环境如何?南非国内储蓄率较低,仅为16%,发展资金严重依赖外资。
政府大力引进外资,所有行业对外开放,并采取建立工业开发区(IDZ)、实施区域发展计划(SDI)、给予外资企业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自1994年大选后,南非由原先的资本净流出国变为净流入国。
外资以证券资本为主,直接投资(FDI)较少。
2007年南非吸收外国直接投资37亿美元。
长期以来,南非吸收的外国投资主要来源于欧美,尤以欧洲为主,对南累计投资额欧洲占近70%,美洲占近20%,而对南累计的直接投资额欧洲占近90%,美洲国家对南投资中证券投资的比重相对较大。
英国是累计对南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和德国。
南非的流出资本也主要是流向欧美国家。
南非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较多的行业主要有:电信和信息技术,能源和石化,食品、饮料和烟草,汽车和零配件,交通及交通设备,采矿,化工、塑料和橡胶制品,饭店、休闲和赌博,金属制品,其它制造业部门。
4.请您介绍一下南非的汇率和外汇管制的基本情况。
1961年启用兰特为货币单位。
1974年起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
1995年废除实行近10年的双重汇率制,开始实行单一汇率制。
兰特汇率在国际市场波动较大,主要是受到美元走势、国际商品价格涨跌以及国内利率调整等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1974年浮动汇率开始实行后,兰特就逐渐贬值,从当时的1美元兑换0.7兰特降至2001年底1美元兑换12兰特,自2002年初开始兰特对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又日渐升值,波动幅度较大。
2002、03、04年兰特汇率一路上扬,兑美元汇率分别突破1:7、1:6大关,2005年美元兰特汇率在1:6和1:7之间波动,2006年兰特汇率整体呈贬值势头,至2009年初基本维持在1:10以上。
南非外汇管制始于二战时期。
根据1961年《外汇管制规则》,任何南非公司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拥有外国资产或从外国借贷,外汇管制通过南非储备银行及其指定的银行机构实行。
非居民可自由向南非投资,但资本移出受限制。
近年来,南非外汇管制逐渐放松,现个人向境外投资最高限额为75万兰特,公司向境外投资最高限额在非洲国家为20亿兰特、在其他国家为10亿兰特,长期保险、养老基金、管理基金等金融机构拥有外国资产的最高比例为15%,信托基金为20%,外资控股比例75%以上的公司在当地贷款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