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科

合集下载

山茶科(Theaceae)

山茶科(Theaceae)

重要特征:常绿木本。单叶互生。花两性, 重要特征:常绿木本。单叶互生。花两性, 整齐,5 整齐,5基数;雄蕊多数,成数轮,多集为束, 着生于花瓣上,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常为 蒴果
主要代表及用途
用途 饮料 油料 代表 茶 油茶 用途 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花卉 花卉
种子含油,供食用和工业用, 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油料 作物 优良的用材树种 紫茎,木荷 紫茎,木荷 (荷树) 山茶 南山茶 叶被光滑,供观赏 产云南,叶脉网在腹面清楚 可见,子房有绒毛(区别于 山茶)
山茶科(Theaceae)
——五桠果纲, ——五桠果纲,山茶目
第七组(11人) 第七组(11人
山茶目:山茶科,猕猴桃科,龙脑香科,藤黄科 等18科 山茶科 主要特征
• 木本 • 叶:单叶互生,常革质,无托叶 • 花:常两性,五基数,辐射对称,单生于 叶腋;萼片4至多数;花瓣5(稀∞~4 ); 雄蕊多数,多轮,分离或成束,常与花瓣 连生;子房上位,少下位,中轴胎座; • 果:蒴果或浆果。
种类与分布
分布:广泛分布于热带 和亚热带。主产东亚 (丝绸之路)。在我国 有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南 部各省。 种类:本科有40属, 600种 ,我国有15属 400余种。Fra bibliotek山茶属
柃属
常绿灌木或乔木 常绿木本 叶 花 代表植物 革质,有锯齿,单叶互生 两性 雌雄异株,单生或簇 雌雄异株,单生或簇 生叶腋 茶及其变种普洱 格药柃,翅柃 茶,油茶,山茶, 南山茶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

茶树概论的名词解释茶树,属于山茶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植物。

作为茶叶的主要来源,茶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茶树概念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茶树的知识。

1. 茶树的起源和历史茶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的中国西南地区。

传说在古代,茶叶最初是由一位中国皇帝发现的。

茶树在经过数千年的栽培和传播后,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式也逐渐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茶叶分类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可以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

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具有清新的味道和鲜亮的颜色。

白茶也是一种低度发酵的茶,具有淡淡的香气和清亮的汤色。

黄茶经过微弱发酵,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乌龙茶是中度发酵茶,味道芳香,色泽温润。

红茶是全发酵茶,口感醇厚和甜,红茶汤色红艳。

黑茶是后发酵茶,具有独特的湿润土腥味和疗效。

3. 茶树栽培茶树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海拔高度约为500-2000米之间。

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雨水来生长。

茶树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剪裁,有利于新芽的生长和收获茶叶。

茶叶的收获时间和方法对茶叶的质量和口感有重要影响。

4. 茶叶的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咖啡因、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咖啡因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物碱之一,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是茶叶中的主要抗氧化物质,具有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抗癌作用。

5. 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茶道、品茗、煮茶、茶艺表演等都是茶文化的体现。

茶叶在中国文人墨客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成为诗词、绘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

6. 茶叶的功效和药用价值茶叶具有多种功效和药用价值。

绿茶和白茶具有抗氧化、解毒、降压、清热解毒的作用。

乌龙茶和红茶有助于消化和减肥。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xx 中的山茶科植物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xx 中的山茶科植物
花生枝顶叶腋,常与营养枝的芽体同时开放,花柄长2毫米,有茸毛; 苞片4片,卵形,长0.5-1.5毫米,有长丝毛;萼片5片,阔卵形或近圆形, 略尖,长约2-2.
河口长梗茶(学名:Camellia hekouensis)为山茶科山茶属的植物, 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50米的地 区,多生长在常绿林中,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恒春山茶(学名:Camellia hengchunensis)是被子植物门山茶科 的植物,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评估为濒危EN。
中国特有,在中国分布范围为台湾。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评估为濒危EN。
攸县油茶,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光滑,叶革质, 椭圆形或近倒卵形,深绿色。花单生枝顶木,高1-2米,小枝纤细,红褐色至灰褐色,无 毛。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形,偶为倒卵形,长4-8厘米,宽1.2-4厘米, 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无毛,有黑腺点,侧脉58对,在上面下陷,脉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5-8毫米。
(概述图参考资料: )
常绿灌木,高1-2米,小枝纤细,红褐色至灰褐色,无毛。叶薄革质, 椭圆形或长圆形,偶为倒卵形,长4-8厘米,宽1.2-4厘米,先端尾状渐尖, 基部阔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无毛,有黑腺点,侧脉5-8对,在上面下 陷,脉不明显,边缘有细锯齿,叶柄长5-8毫米。
大苞白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的乔木。株高8米;幼枝无毛;叶革质, 椭圆形或窄椭圆形,先端骤尖或稍尾尖,基部圆或楔形,两面无毛;花白 色,单生枝顶,花无梗,苞片及萼片被灰绢毛;蒴果球形,苞片及萼片宿 样全包果;种子近球形;花期冬春。
大苞白山茶分布于中国东部南亚热带范围,向南楔入北热带北缘,处 在北回归线附近,广东东部沿海低海拔地方。其深受海洋季风的影响,生 境的水热条件较优越,气候湿润以至潮湿,耐瘦瘠,耐庇荫,多生于山谷 潮湿的岩缝间。大苞白山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属于易危(VU)。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

山茶树的介绍

山茶树的介绍

山茶树的介绍
山茶树(学名:Camellia sinensis)属于山茶科,是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东南部地区。

山茶树的树皮光滑,叶子革质,呈椭圆形或披针形,常年翠绿,长2-14厘米,宽1-7厘米,叶缘微波状,叶面有凹凸不平的“脉纹”,看上去像是像雪花,因此又称为“茶花”。

山茶树的花朵单瓣或重瓣,通常为白色或粉红色,直径约2.5-11厘米,花期在秋冬季节,花香扑鼻,十分美丽。

山茶树的果实是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为棕色,其中的种子可以制成茶叶。

山茶树是世界三大饮茶树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茶叶原料,是我们日常饮茶不可或缺的。

此外,山茶树还具有观赏价值,其优美的花朵是庭园绿化常常使用的植物之一。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茶树是一种常绿植物,属于山茶科,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它是一种原产于中国南部的植物,现在已经被广泛种植在世界各地。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非常独特,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1. 外观特征茶树是一种小乔木,通常高度在1-2米之间,最高可达10米。

茶树的树皮光滑,呈灰色或棕色。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宽2-5厘米,表面有光泽,叶缘有锯齿。

叶子的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叶子呈嫩绿色,夏天的叶子呈深绿色,秋天的叶子呈黄绿色。

2. 根系特征茶树的根系比较发达,主要分为两种:浅根系和深根系。

浅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层,深度约为20厘米,主要吸收养分和水分;深根系则向下延伸,深度可以达到2-3米,主要稳定树体,并吸收深层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3. 茶花特征茶树的花比较小,直径约为2-3厘米,通常呈白色或粉色。

茶树的花通常在春天开放,花期持续时间较短,大约只有1-2周。

茶树的花香味浓郁,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花茶。

4. 果实特征茶树的果实为茶果,通常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1-2厘米。

茶果的外皮呈绿色或红色,内部有1-2个种子。

茶果通常在秋季成熟,可以采摘下来进行加工制作茶叶。

5. 生长环境特征茶树适合在温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通常需要年均温度在15-20℃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

茶树需要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喜欢生长在酸性土壤中。

总之,茶树的植物学特征非常独特,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植物,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

通过对茶树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也可以更好地欣赏茶树的美丽。

山茶科

山茶科

Shima superba Gardn.et
木 荷
木 荷
银木荷
Shima superba Gardn.et Chang
银木荷
石笔木属
Tutcheria Dunn
蒴果自下而上开裂,中轴 宿 存,萼片5~10,花瓣5, 21种,主产中国,常见有石笔 木。
石 笔 木
Tutcheria Championii
石笔木
石笔木
石 笔 木
大头茶属
Gordonia Ellis
花两性,蒴果长筒形,花柱 合生,种子顶端有翅,40种,产亚 洲,中国6种,常见有大头茶。
广 西 大 头 茶
海 南 大 头 茶
四 川 大 头 茶
山茶花
陆游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充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尤见真红耐久花。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L
其它花卉: 其它花卉:
1.山茶属Camellia 主要特征:叶革质,边缘有锯齿
花丝与花瓣基部合生。
本属约22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我国有190多种,主要分 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
红山茶
Camellia chekiangoleosa
红 山 茶
红山茶
茶梅
Camellia sasanqua Thunb
代表植物: 代表植物: 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油茶(C. 油茶 oleifera Abel.) 野山茶( 野山茶( C. cordifolia) ) 南山茶(云南油茶 南山茶 云南油茶)(C. reticulata Lindl.) 云南油茶 山茶C. 山茶 japonica
紫茎
紫 茎

山茶科特点

山茶科特点

山茶科特点山茶科特点山茶科是植物界中的一个重要科,包含了许多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植物。

下面将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化学成分等多方面介绍山茶科的特点。

一、形态特征1. 叶片山茶科植物的叶片通常为长圆形或卵形,革质或纸质,有光泽。

叶缘整齐,有锯齿或波状。

叶脉明显,常呈网状。

2. 花朵山茶科植物的花朵大多为单生或簇生,花色丰富,有红、白、粉等颜色。

花瓣5-7片,外部常具有花萼片。

3. 果实山茶科植物的果实通常为蒴果或浆果,种子黑色或棕色。

果实内含油脂较多。

二、生态习性1. 分布区域广泛山茶科植物分布于全球各大洲和各种气候条件下,如亚热带、热带和温带地区等。

2. 适应性强山茶科植物对环境适应性强,能够在各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

如茶树就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生长。

3. 生长速度快山茶科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在3-5年内即可开始结果。

三、化学成分1. 茶多酚茶叶是山茶科植物的重要产品之一,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

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菌、降低血脂等多种功效。

2. 油脂山茶科植物中许多种类都含有油脂,如油茶、花生等。

这些油脂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保健功效。

3. 生物碱山茶科植物中还含有一些生物碱,如咖啡因、茉莉花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作用。

总之,山茶科植物具有形态特征明显、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化学成分丰富等特点。

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茶树(Camelliasinensis)是一种常绿乔木,属于山茶科(Theaceae)植物,是茶叶的主要来源。

茶树起源于中国,现在已经被广泛种植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许多地区。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包括树形、叶子、花朵、果实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

树形
茶树的树形比较灵活,高度一般在1-2米之间,但也有高达10米的大树。

茶树的树冠呈现出圆锥形或椭圆形,枝条细长,叶子密集,枝叶交错,形成了茂密的树冠。

叶子
茶树的叶子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茶树的叶子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有光泽,叶片的表面是深绿色,背面是浅绿色。

叶子的大小和形状因品种而异,但通常为3-5厘米长,1-2厘米宽。

茶树的叶子有一个特殊的叶柄,长度与叶片相等。

茶树的叶子是茶叶的主要部分,也是茶叶的质量和口感的关键因素。

花朵
茶树的花朵是美丽的白色或淡黄色色,有香味。

花朵直径约为2.5-4厘米,通常开放在春季。

茶树的花朵具有五个花瓣和许多花蕊,花蕊上有许多黄色的花粉。

茶树的花朵是茶叶的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们是茶叶的传粉器。

果实
茶树的果实是一种木质的蒴果,通常为3个房间,每个房间内有
1-3个种子。

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因品种而异,通常为椭圆形或圆形。

果实通常在秋季成熟,当果实变为棕色时,种子就可以收获。

总之,茶树具有灵活的树形、深绿色的叶子、美丽的花朵和木质的蒴果等特征。

这些特点使茶树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并且为人们带来了美味和健康的茶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L
红山茶
分布
• 原产于喜玛拉雅山一带,浙江、江 西、四川及山东;日本、朝鲜半岛 也有分布,尤以云南为盛。 • 后来山茶花传入欧美,成为世界知 名的花卉之一。 • 目前中国山茶花品种已有306个以上。 在浙江、福建和江苏等地已开始批 量生产。 • 目前,已成为花卉市场冬季主要的 盆栽观赏花木。
油茶(C. oleifera Abel.)
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金花茶[Camellia chryasantha(Hu)Tuyama]
山茶花
东风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从又放数枝红。
山茶
• 常绿灌木戒小乔木 • 叶卵形、倒卵形戒椭圆形,叶 端短顿渐尖,叶缘有细锯齿。 • 花单生戒对生于枝顶戒叶腋, 大红色,无梗,花瓣5-7;萼密 被短毛;花丝及子房均无毛。 • 蒴果近球形,无宿存花萼,种 子椭圆形。 • 花期2-4月;果秋季成熟。
10园林 陈鹤
油茶
• 树高达4~6米,一般2~3米。树皮 淡褐色 ,光滑。 • 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戒卵状椭圆 形,边缘有细锯齿,长3-10厘米, • 花顶生戒腋生,两性花,白色,直径 6-9厘米,花瓣倒卵形,顶端常二裂。 • 蒴果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4厘米,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 种子茶褐色戒黑色,三角状,有光泽。
分布不种类
• 本科约36属,700余种,产于 热带至亚热带;中国产15属, 500种,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
分属检索表
• A1 蒴果,开裂 • B1 种子大,无翅;芽鳞多 数.......山茶属 • B2 种子小而扁,边缘有翅; 芽鳞少......木荷属 • A2 果浆果状,不开裂;芽鳞多 数;叶之侧脉不明显........厚皮香 属
园林应用
• 山茶花耐荫,配置于疏林边缘,生长最好; 假山旁植可构成山石小景;亭台附近散点 三、亓株,格外雅致; • 若辟以山茶园,花时艳丽如锦;庭院中可 于院墙一角,散植几株,自然潇洒;如选 杜鹃、玉兰相配置,则花时,红自相间, 争奇斗艳; • 森林公园也可于林缘路旁散植戒群悄一些 性健品种,花时可为山林生色丌少。 • 山茶花适于盆栽观赏,置于门厅人口,会 议室、公共场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植于 家庭的阳台、窗前,显春意盎然。
Shima uperba Gardn.et
木 荷
木 荷
Shima superba Gardn.et Chang
分布及应用
• 木荷为亚热带树种,产于福建、江 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 川、贵州、云南、广东等省 • 好生于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排水良好之酸性土类。在碱性土质 中生长丌良。 • 木荷属阴性,不其他常绿阔叶树混 交成林,发育甚佳,木荷常组成上 层林冠,适于在草坪中及水滨边隅 土层深厚处栽植。
分布及应用
• 分布于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广西、福建、广东、台湾等省。日 本、柬埔寨、印度也有分布。 • 多生于酸性黄壤、黄棕壤的常绿阔 叶林中戒林缘,垂直分布海拔 700~3500m之间。 • 厚皮香枝序规则,枝叶繁茂,树形 优美,叶柄不新叶红色。宜丛栽于 林缘戒围墙、竹篱之旁。
谢谢欣赏!
厚皮香属
• 灌木至乔木;叶螺旋排列,常簇生枝 顶,全缘; • 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内; • 萼片和花瓣均5枚,稀6枚;雄蕊多数, 2轮排列,花丝合生; • 子房2-3室,每室有胚珠2戒多颗; 花柱1,全缘; • 果为一丌开裂的蒴果。
厚皮香
•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枝条灰绿色, 无毛。 • 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3—7厘米,顶 端钝圆戒短尖,基部楔形,全缘,表 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在表面下 陷,侧脉丌明显 • 花淡黄色,花柄长1—1.5厘米,稍 下垂。 • 果实圆球形,呈浆果状,干燥,径约 1.5厘米,萼片宿存。 花期7—8月。
山茶属
• 常绿小乔木戒灌木。 • 叶革质,边缘有锯齿,具短柄。
• 花两性单生叶腋;萼片大小丌等; 雄蕊多数,2轮,花丝不花瓣基 部合生。
• 子房上位,3-5室 • 蒴果,室背开裂,形大,无翅。
• 本属约220种,我国有240多种,主 要分布于西南部至东南部。
代表植物:
山茶C. japonica
滇山茶(云南油茶)(C. reticulata Lindl.)
油 茶
油 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分布及应用
• 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 各地。大抵北界为河南南部, 南界可达海南岛。 • 叶常绿,花色纯白,能形成素 淡恬静的气氛,可在园林中丛 植戒做花篱用;在大面积的风 景区中还可结合风致不生产进 行栽培,又为防火带的优良树 种。
木荷属
• • • • • • 常绿乔木。小枝皮孔显著。 单叶互生,全缘戒有顿齿。 花两性,单生于叶腋,具长柄。 萼片5,宿存;花瓣5,花药丁字形着生。 蒴果,种子具翅。 约30种,我国有14种。分布长江以南各省, 重要用材树种,木材为细木巟用材;也可 作园林绿化树种戒防火树种。
木荷
• 大乔木,高20-25米,嫩枝通常无毛。 • 树冠广园形。叶革质戒薄革质,椭圆 形,先端尖锐,有时略钝,基部楔形, 上面干后发亮,下面无毛,边缘有钝 齿;叶柄长1-2厘米。 • 花生于枝顶叶腋,常多朵排成总状花 序,白色,纤细,无毛;萼片半圆形, 外面无毛;子房有毛。 • 蒴果直径1.5-2厘米。花期6-8月。
山茶科
Theaceae
主要特征
• 多为常绿木本。 • 单叶,互生,革质,无托叶。 • 花两性,少数单性。苞片2至多数, 脱落或宿存。 • 萼片多数或5数,有时与苞片分不 开,二者逐渐过渡,组成苞被片。 花瓣多数至5数,白色、红色或黄 色;多少合生。雄蕊通常多数, 子房上位,少数半下位。 • 蒴果,或不开裂的核果和浆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