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史晨暄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

由于建筑学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领会其中的涵义,懂得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因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使大家能够懂得建筑的本性,然后才能谈到欣赏。

本课的内容是关于建筑的性质,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性质欣赏建筑艺术。

另外两课则分类提供了一些建筑与园林的经典范例给大家欣赏,同时借助它们说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为何要在艺术欣赏的教学中强调对建筑艺术的领悟呢?首先,从大家相对熟悉的艺术性来说,建筑艺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

它通常与壁画、雕塑等作品一起构成美妙的艺术氛围。

此外,建筑形象和空间具有音乐般的美感,黑格尔在其名著《美学》中对此有全面的论述。

总之,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西方常常被列于各种艺术的首位。

它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

第二,建筑学科具有相当的综合性。

它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同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工程经济、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乃至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建筑学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相综合的学科。

在整个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学科交叉的今天,建筑学无疑是一个范例,它带给我们许多能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帮助我们在打开思路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第三,建筑艺术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艺术。

当远古的绘画、音乐、文字等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文明古国,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建筑并不少见。

这些古代建筑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带给我们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帮我们找到自己的“根”。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电子教案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电子教案


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类型?

公园、游乐场、教堂、医院、博物馆……
建筑艺术的特性
科学性 适用性 艺术性
文化性
科学性
科 隆 大 教 堂
特定的结构形式,如柱、梁或框 架体系,像人的骨骼一样支撑着 建筑整体,是一切华丽外表的基 础。因此完美的受力结构是建筑 之美的根本。
巴黎圣母院
适用性
的其筑的根造建 统中艺使本缤筑 一包术用目纷以 。含是需的各结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高一(4)班 刘飞娜 苏宁 彭冬妮 赵旻奕
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 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建 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 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建 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 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 的艺术。

建筑的类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的。
筑 有 宫殿 庙宇 陵墓 民居 哪 商店 银行 码头 学校 些 火车站 书院 科技院 ……
文化性
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 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 文明和社会形态。
建筑的各个特性并非孤立, 而是结合在一起体现着建筑艺 术的非凡成就。
它们不仅仅是某一种特定 类型的房屋,而是国家实力、 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挑战了各自 时代的技术极限!
巴贝通天塔
巴比伦空中花园
柬 埔 寨 吴 哥 窟
建筑艺术的语汇
形体
均衡
比例
节奏
尺度
色彩与质感
圣米歇尔山修道院
优美的形体组合
流 水 别 墅
芝加哥的罗比住宅
建筑与自然的交响 错落的屋顶
构成动人的旋律
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 活中不断观察和体悟,才 能培养出一双懂得欣赏建 筑之美的眼睛。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崔玉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本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建筑的涵义、范围、类型等基本概念以及建筑艺术的特性、建筑艺术的语汇等,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对建筑学这门学科以及建筑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去欣赏和品味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2、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语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建筑的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以备上课讨论时用。

教学过程:一、导赏引入。

1、请学生欣赏世界各地的建筑图片,引入课题——用心体味建筑之美2、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分成十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我把讨论的内容写在上面,等下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讲讲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3、板书讨论内容:(1)、该建筑物是属于哪种类型的?(2)、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3)、他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最突出的是什么?(4)、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到讨论的整个过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各小组发言: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讨论小结。

补充资料:中国经典民居古建筑1.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

客家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

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课时:2课时课型:欣赏课(一)教学目标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

建筑艺术是与绘画、雕塑等并列的艺术门类,又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

它是我们身边的艺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懂得欣赏建筑艺术是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的基本涵义和分类,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2.初步了解建筑艺术的特性为掌握建筑艺术的赏析方法奠定基础;3.初步了解赏析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悟领会艺术之美的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及评说的技能。

情感目标: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园林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于我国山水园林和建筑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环境美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2.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积极进取追求科学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对于这部分内容,课本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讲解,层层递进,从建筑的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属性,从而帮助学生对建筑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知识。

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

学具:教课书,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这些建筑每一个都代表了一个历史的时代,反映着一个地方的特色,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从哪些角度去欣赏这些建筑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

二、引导赏析1.播放视频《故宫》.2.故宫整体,故宫三大殿,后廷及其局部的建筑艺术风格特征北京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1368—1911)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试讲)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7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设计(试讲)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利用图片欣赏,来引导、启发、归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建筑之美。

为学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弄清建筑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一提起2008年奥运会,相信你们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开幕式是在哪里举行的呢?【课件出示:鸟巢图文】知道鸟巢属于什么美术类型吗?同学们,建筑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观点。

但是这一切又基于对建筑艺术的真正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知识。

【板书: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二、新知探究1、什么是建筑?同学们,一提起建筑大家觉得很熟悉,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

那建筑仅仅是指我们常说的房子吗?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房子你还见过那些不同形式的建筑?【板书:建筑的类型】小结:同学们,建筑不仅仅是指房子,诸如桥梁,陵墓,纪念碑、广场等都属于建筑【课件出示: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等图文】。

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七课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人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前言建筑是人类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人类刚刚开始居住到今天,建筑形态无不在不断地变化与演进。

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除了功能和实用性之外,还有体现着自身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因此,探寻建筑的艺术特点,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建筑的内核,领略到建筑之美。

建筑的艺术特点1. 建筑的结构美建筑是将各种结构、构造形式、建筑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建筑物的功能,并且要求在功能实现的同时实现审美要求。

在建筑中,结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本质的艺术美。

建筑的结构美源于其结构的合理、稳定和有机地融合。

一个成功的建筑,必须符合力学原理、结构技术、造型要求和美学要求。

2. 建筑的意象美建筑的意象美是建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意象和意境。

建筑作为一种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造型上要追求创新,要求有特有的意象和意境。

建筑中的意象美与意境美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色彩等方面的艺术处理手段,呈现出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性思维。

3. 建筑的色彩美建筑的色彩非常重要,不仅与环境和谐相处,而且还是表现建筑气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颜色和色调影响人们的视觉和情感感受,它们能够唤起不同的情绪、心情和感情。

因此,在建筑中运用色彩是建筑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巧妙的色彩搭配在带来美学享受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4. 建筑的空间美建筑的空间美是展现建筑气质和人文内涵的重要元素。

空间要考虑感官的刺激,也要关注人们使用建筑的效率,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空间的大小、形式和结构设计应该与空间要展现的内涵相匹配,构造出属于建筑自身的气质和氛围。

结语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文化背景的熏陶下,包含了文化传承意义上的独特性,每一座建筑体现的是时代的精华及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内核,对它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今天的美学鉴赏教学中,建筑艺术也占有重要位置。

高中美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17贺电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美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17贺电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走近中国古代建筑》教学设计陕西省丹凤中学美术教研组贺电1课题用心体味建筑之美——走近中国古代建筑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执教者贺电时间教学标1、领会中国古代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

2、培养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3、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审美修养,借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4、初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认识中国古代建筑主要类型(宫殿、园林)的艺术风格、特征。

3、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1、掌握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2、培养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教学方1、演示课件激发兴趣。

2、引导点拨法。

3、归纳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播放MP3(《大中国》)营造气氛学生欣赏、体会2导入新课(教师引导)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被称为“文明古国”。

请同学们谈谈被称为“文明古国”的理由。

(教师小结,进一步引导)作为文明古国,在建筑方面成就非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殿堂。

学生回答。

文明与古老体现在“四大发明”、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古迹名胜、书法艺术等。

教授新课整体感知发现身边的古代的建筑物。

引导学生回忆书本中、影视里、身边所见到的古建筑。

小结古建筑特点: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

学生回忆发言。

船帮会馆(花庙)棣花的二郎庙、西安城墙、钟鼓楼、大小雁塔、北京的长城具体学习1、古代建筑的特点:(教师播放幻灯,展示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中国古建特点:①木结构建筑体系。

②庭院式组群分布。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特点。

2、分类鉴赏中国古代建筑①宫殿以故宫为例,教师展示图片。

小结特点:左右对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色彩、图案。

②园林先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它的“诗情画意”教师介绍园林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园林、寺庙园林总结各种园林的共同之处:模仿自然、突破空间学生欣赏图片,总结、概括其特点。

小学美术《建筑之美》教案

小学美术《建筑之美》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建筑的基本元素、建筑之美的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建筑之美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造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图片对比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建筑风格,让学生了解其差异。
(3)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和谐共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举例:分析北京四合院建筑群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体会古人在建筑与环境关系处理上的智慧。
2.教学难点
(1)观察建筑美的能力:学生往往难以发现建筑中的细节美,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建筑细节,发现建筑美的能力;2.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3.审美能力:让学生体验和欣赏建筑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4.表现能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建筑作品,提升表现力。以上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激发他们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建筑之美》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建筑的兴趣远超我的预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建筑元素和设计理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部分学生对建筑元素的掌握还不够扎实。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直观教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这些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形,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
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教堂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建筑风格
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建
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部又十
分开阔明亮,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学生得出结论:艺术性
3、欣赏长城图片。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
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
以稳定的美感。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
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外坛,坛墙南方北
圆,象征天圆地方。高耸与平面铺展的有
机结合,给人以均衡(非对称)的美感。
例如:天坛
带着建筑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
观看《圣米
性来欣赏一段视频(法国圣地——圣米歇 歇尔山修道院》
尔山修道院),用心体味建筑的几个特性。 视频体味建筑
12 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艺术的科学性、
适用性、艺术
性、文化性。
(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语言?
1、建筑艺术的个性表现:
建筑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个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 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
等 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
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 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
布置课下作 业:查悉尼歌剧
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涵。 举例:(图片)悉尼歌剧院
知识与能力 了解建筑艺术的概念、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 目标 打下良好基础。
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 目标 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
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神的代表,一条指向参宿一,代表奥西里
斯,掌管死亡与重生。
学生得出结论:科学性
2、欣赏科隆大教堂图片。
①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哥特式
建筑的代表作,它的中厅部高达 46 米,
西面双塔高 152 米,极为壮观。②科隆大
教堂的大门层层往推进,并有大量浮雕,
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彰显着很强烈的
吸引力。科隆大教堂的束柱不再是简单的
本节课是建筑系列课程的第一课,题目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所以以鉴赏美为主要容,具体策略如下:
1、 导课,认知建筑艺术的感念;
教学策略与 2、 通过身边的建筑引出建筑艺术的分类;
设计说明 3、 重点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特性,举例说明,播放《圣米歇尔
山修道院》视频当堂测验掌握知识情况;
4、 图片解析建筑艺术的个性语言。
15 分钟
(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
回答关于图
(重点)
片的了解,根据教
1、欣赏金字塔图片。
师的分析回答每
教师讲解:①金字塔斜坡坡度约为 5 图片所对应的建
2 度,是最稳定、最完美的坡度。(举例) 筑艺术的特性是
②共分三层,最上层是国王殡室,中层是 什么。
王后殡室,下层是地下殡室。 有四以上四方面容,为下几节课的建筑系列课打好鉴赏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注明每 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分钟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方 向。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雄伟壮 阔的大佛,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娜宫,他 们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着 一个地方的特色,而我们也被他们的造型 和空间深深的打动着。那么,究竟什么是 建筑艺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 座建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术鉴赏第 17 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 术的特点》。
观看视频
激发兴趣
6 分钟 5 分钟
二、新知探究 教师提问:建筑=房子吗?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学生:“不等 于”。比如。。。
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 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
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图片:埃菲尔铁
塔、古罗马大斗场) 概念理解:
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 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性,它拥有立体空间、外表与部秩序具有
音乐性。
建筑艺术音乐性的涵:感受一座建筑是一
个持续一段时间的过程,欣赏者漫步期
间,情绪和感觉会随着时空的转换持续地
发生变化。例如:游览故宫
2、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言表现个
性?
①形体:独特的形体特征会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天安门下部宽大的台基与上
部重檐屋顶构成了鲜明的形体特征。例
基本信息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名称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王刚 人美版美术鉴赏
课时 1
本节课是建筑系列课程的第一课,以基本概念为主导。
建筑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高一的学生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 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 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 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对建筑艺术只有零星的、表面的、浅见 的认识,渴望更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在动力。
如:天安门
②比例与尺度:胡夫金字塔,高 147
米,底长 230 米,共用 230 万块平均每块
小组竞争速
2.5 吨的石块砌成,占地 53900 平方米。例 算,金字塔的高÷
如:金字塔。(各小组竞赛算题,高/底边 底边长=?
长=0.639 与 0.618 作比较说明问题)
回答黄金比
③均衡:均衡(并不限于对称)给人 率是多少?
院一波三折的 建造故事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
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
陵墓、民居等类型。 商品交换需要:学生举例。
举例身边的 各类建筑
交通发展需要:学生举例。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学生举例。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
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 型。
公元前 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 2
000 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
土地上,总计 长度达 50000 多千米,是
中华民族 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
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学生得出结论:文化性
4、欣赏金字塔、科隆大教堂、长城
的图片,说明其适用性。
学生得出结论:适用性
教师:总结建筑的特性,下面,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