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邢科院刑法专业课考试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邢科院刑法专业课考试试题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暨邢科院刑法专业课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1. 不作为犯2. 法条竞合3. 假释4. 逃税罪5.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6.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二、简答(每个15分)1. 犯罪既遂的类型2. 自首的构成要件3. 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4. 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三、论述(每个20分)1. 从构成上分析犯罪故意、过失的区别2.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1999年北师大行政法学真题、简答、简述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行为生效的条件是什么?、简述行政立法的程序、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是什么?、论述题、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2009年北师大刑法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刑法修正案2.刑事责任年龄3.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4.背信弃义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5.犯罪预备形态1.对象认识错误的类型和处罚2.盗窃罪和侵占罪的区别3.绑架罪的犯罪构成4.防卫过当的构成及责任三、论述:1.犯罪人特殊身份2.交通肇事罪北师大法学院考研辅导班2007年北师大刑法学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刑事责任能力2、刑法的扩张解释3、犯罪未遂4、假释5、合同诈骗罪6、逃脱罪1、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2、简述共同犯罪的认定3、简述赦免的概念及种类4、简述侵犯商业秘密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别三、论述题1、试析酌定情节及司法适用2、试析洗钱罪的构成特征及司法认定2006年北师大刑法学考研真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犯罪客体2.认识错误3.累犯4.追诉时效5.滥用职权罪6.伪证罪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2.简述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4.简述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

2.试论刑讯逼供罪的构成特征及2009年北师大法理学综合课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法系2、法律论证二、判断说理:1、行政法律规范只存在在行政法规中(大体上这么说的)2、哈特认为法的要素分为原则、规则、政策三、简答题:1、法的规范作用2、法律职业思维的特征四、论述:法的价值冲突与整合2005年北师大法学综合课真题法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法的历史类型2、立法技术3、法规清理4、法律事实二、简答简述法律调整的过程宪法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地方性法规2、宪法解释3、国家结构形式4、人大代表人身特别保护权二、简答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

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基础真题答案详解

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专业基础真题答案详解

2010年全国法律硕士(法学)联考真题答案详解专业基础课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D【解析】属人管辖原则的含义是以人的国籍为标准,主张凡是本国公民,无论是本国领域内还是领域外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D选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无法适用属地管辖原则,可以适用属人管辖原则。

A、B选项中犯罪地点均在中国船舶上,根据刑法规定,在中国船舶和航空器上犯罪的,视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这时优先使用属地管辖原则,而不适用属人管辖原则,C选项为外国公民对中国公民犯罪,适用保护原则。

判断此类问题时,要牢记判断的先后顺序:属地一属人一保护一普遍管辖。

2.【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主义,司法解释作为对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阐述,其效力与其所解释的法条同步,在溯及力上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

所以2004年的司法解释不能溯及既往,D项正确;但是不代表2004年以后审理案件都适用2004年的解释,如果行为发生于2004年之前,还是应该适用1998年的解释,A项错误;司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从旧兼从轻的原则适用这两个解释,不能任意选择适用,更不能不受其约束,故BC项错误。

3.【答案】B【解析】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放火和贩卖毒品等八种犯罪才应当负刑事责任。

故对甲15周岁时的盗窃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对甲应按其17周岁时盗窃的3万元赃值定罪,而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故选B。

4.【答案】C【解析】身份犯是以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量刑情节的犯罪。

2010年法硕(非法学)法学试题(刑法学样题)及答案

2010年法硕(非法学)法学试题(刑法学样题)及答案

法硕(非法学)考研试题(刑法学样题)及答案专业基础课试题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第1-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旧兼从轻原则D.从新兼从轻原则2.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位应当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负刑事责任B.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C.单位犯罪的实质特征是为了单位的利益D.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犯罪的,以个人犯罪论处3.关于过失犯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论处B.过失犯不存在未完成罪C.既处罚过失结果犯也处罚过失危险犯D.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4.甲给乙5万元请乙教训丙一顿,乙给丁2万元让丁打丙,并带丁辨认了丙。

之后,甲感到害怕,又打电话给乙说不打了,并说愿意承担违约责任,只需乙退回2.5万元。

乙当即说听你的,但未向丁转达。

丁还是带人将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5.下列情形中,属于必要共犯的是A.包庇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寻衅滋事罪D.组织恐怖组织罪6.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

对甲、乙应当A.按遗弃罪定罪处罚B.按虐待罪定罪处罚C.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7.甲因与丙有矛盾,故邀乙相助打丙。

到丙家后,乙冲过去给丙一拳,致丙口鼻流血;甲随即刺丙一刀,造成丙重伤。

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8.甲在盗窃时被当场抓获,经审甲主动交代了自己与乙共同盗窃某仓库的犯罪事实。

对甲的交代行为应当认定为A.自首B.坦白C.立功D.自首并立功9.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3万元的话费损失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3万元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账号并使用,造成他人3万元的损失10.甲为索取债务而将乙拘禁于一地下室,然后向其家属要求偿还乙所欠债务5万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2010年7月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2010年7月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真题2010年7月(总分100, 做题时间150分钟)课程代码:0024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现实与可能发挥的作用被称为()。

SSS_SINGLE_SELA 刑法的机能B 刑法的目的C 刑法的任务D 刑法的效果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A2.我国的刑法体系是指()。

SSS_SINGLE_SELA 刑法的组成B 刑法典的组成C 刑罚方法的组成体系D 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3.下列各项不属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容的是()。

SSS_SINGLE_SELA 刑罚与罪质相适应B 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C 刑罚与犯罪人的身体情况相适应D 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4.不属于犯罪构成共同要件的是()。

SSS_SINGLE_SELA 犯罪客体B 犯罪主体C 犯罪时间D 犯罪主观要件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5.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

SSS_SINGLE_SELA 社会关系B 具体的物C 法益D 具体的人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6.正当防卫时,现实的不法侵害()。

SSS_SINGLE_SELA 必须是人实施的不法侵害B 只能是作为的不法侵害C 不能是自招的不法侵害D 只能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的不法侵害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C7.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SSS_SINGLE_SELA 从轻处罚B 从重处罚C 减轻处罚D 免除处罚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刑罚权的内容的是()。

SSS_SINGLE_SELA 制刑权B 求刑权C 行刑权D 教育改造权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答案:D9.我国刑法规定的没收财产是()。

历年北师大刑法专业考研真题

历年北师大刑法专业考研真题

历年北师大刑法专业考研真题法理学基础(50分)一、名词解释2009:1.法律事件2.法的编撰(每题4分)2008:1、行为能力2、要式行为(每题4分,共8分)2007:1、司法解释2、立法体制1、法系2、法律事实2006:1.公法和私法2.权利能力(每题5分,共10分)2005:1、法的历史类型2、立法技术3、法规清理4、法律事实2004:1.法律监督2.法律解释3.立法程序4.保护性法律关系2003:1. 立法程序2. 法典编纂3. 法律推理二、判断题2009:1.公民的人身自由属于对世权利2.监察机关是司法机关(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2008:1、现代法治国家,绝对禁止法律溯及既往。

2、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原始社会的法是最早出现的法的历史类型,而社会主义法则是最后一种法的历史类型。

(只需判断“对”或“错”,不需要阐述理由。

每题3分,共6分)2007:1、法律汇编可以按年代、发布机关及涉及社会关系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对汇编的法律进行改变;法典编纂不能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

2、人身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3、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是法所追求的重要形式价值。

2、宪法部门的法律规范都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三、简答题2009:1.简述法的基本特征2.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每题10分)2008:1、法的局限性2、法律行为的结构(每题10分,共20分)2007:1、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

2、简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1、简答法的特征2、简述我国法律监督体系2006:1.简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2.简述法律事实的种类。

(每题15分,共30分)2005:简述法律调整的过程2004:简述社会主义法和民主政治的关系。

2003:1. 简述确定法的效力等级通常应遵循那些原则2. 简要回答违法的构成要件四、论述题2009:试述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16分)2008:法与正义的关系(16分)2007:1、论法与道德的冲突与其解决。

2010年法硕(非法学)考研真题(基础课)

2010年法硕(非法学)考研真题(基础课)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法硕,那么法硕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法硕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法硕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

下面发布的是2010年法硕考研真题。

201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综合课真题1.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A.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B.法是民族精神的产物C.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D.法是自由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2.下列选项中,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 )A.市公安机关签发的拘留证B.县民政部门核发的结婚证’C.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书D.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公路管理条例》3.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是( )A.概括性B.规范性C.抽象性D.国家强制性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该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A.授权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义务性规范D.命令性规范5.按照法律关系主体是否特定化,可以将法律关系划分为( )A.基本法律关系与普通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C.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D.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A.制定法B.习惯法C.国际惯例D.国际条约7.下列关于法的效力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应使人知晓,不知者不为罪B.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C.在现代社会,法律完全不具有溯及力D.法的效力高低取决于其强制性程度8下列关于英美法系特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B.承袭罗马法传统,不制定法典C.制定法和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D.诉讼不采用对抗制,法官是双方争议的裁决者9.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A.立法体制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权的分配B.修改和废止法律是立法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C.立法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D.有关国家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广义的立法10.下列关于法律制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罚金与罚款没有性质上的区别B.行政处分不属于法律制裁C.民事制裁都是财产制裁D.法人可以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11.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B.追究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只能是狭义上的法律C.有些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D.设定法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12.、下列选项中,属于司法活动范畴的是( )A.司法局审查发放律师执业证B.交通警察对交通违章者进行罚款处罚C.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D.检察机关对涉嫌贪污的犯罪嫌疑人予以批准逮捕13.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具体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有权作出解释或决定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中央政法委员会14.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B.法律监督是平行主体之间的监督C.法律监督是自上而下的监督D.行政监督属于外部法律监督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的实施方式的是( )A.法的制定B.法的适用C.法的执行D.法的遵守16.现代国家的政体形式大多数是( )A.议会君主制B.二元君主制C.共和制D.人民代表制17.在我国,国务院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A.统一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相互协作关系1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方式是( )A.举行会议B.进行社会调查C.审议议案D.监督其他国家机关19.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洛克C.卢梭D.霍布斯( )20.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有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家主席D.国务院21.下列对特定国家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B.俄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22.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罢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决议的备案机关是(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B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D.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3.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保护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首次采用“私有财产权”的概念B.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C.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D.规定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补偿制度24.下列关于我国村民委员会的表述,正面( )A.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组织的基层群众性组织B.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C.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其成员可连任D.按照便于村民自治的原则,每个自然}设置村民委员会25.我国对于集会游行示威自由的管理()。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学(非法学)真题2010年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学(非法学)真题2010年

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学(非法学)真题2010年(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A国公民甲在我国境内抢劫A国公民乙后逃回A国,被A国法院判处监禁。

甲刑满后来我国,我国法院对甲的上述抢劫行为行使管辖权,是基于( )(分数:1.00)A.属人管辖原则B.属地管辖原则√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解析:[考点] 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

2.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2万元价格卖给他人。

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 )(分数:1.00)A.法律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解析:[考点] 法律认识错误。

3.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 )(分数:1.00)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解析:[考点] 刑法的主观方面。

4.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1.00)A.单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B.单位犯罪都是以单位牟利为目的的C.单位犯罪都采用双罚制D.单位犯罪也可以只处罚自然人√解析:[考点] 单位犯罪。

5.下列情形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是( )(分数:1.00)A.甲买回剧毒农药企图杀害妻子,后念及妻子多年情分,悄悄将农药处理掉了B.乙以出卖为目的,买到一婴儿后,但尚未出手即被抓获C.丙尾随从银行取款出来的刘某意图抢劫,在小区入口处被保安阻拦√D.丁乘某女不备,将其扑倒,意图强奸,却被该女制服解析:[考点] 犯罪预备。

6.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

甲的行为符合( )(分数:1.00)A.标准的犯罪构成B.修正的犯罪构成√C.基本的犯罪构成D.派生的犯罪构成解析:[考点] 修正的犯罪构成。

[答题思路] 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以及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则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

2010年刑法真题

2010年刑法真题

2010年刑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1)禁止溯及既往(_____的罪刑法定);(2)排斥习惯法(_____的罪刑法定);(3)禁止类推解释(______的罪刑法定);(4)刑罚法规的适当(______的罪刑法定)。

”下列哪一选项与题干空格内容相匹配?A.事前——成文——确定——严格B.事前——确定——成文——严格C.事前——严格——成文——确定D.事前——成文——严格——确定2.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C.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D.乙不构成脱逃罪3.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A.甲开枪射击乙,乙迅速躲闪,子弹击中乙身后的丙。

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小偷乙,乙慌忙中撞上疾驶汽车身亡。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甲、乙没有意思联络,碰巧同时向丙开枪,且均打中了丙的心脏。

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D.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起作用前,丙开枪杀死了乙。

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4.甲(十五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5.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

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

因久等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6.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刑法专业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
1.不作为犯
2.法条竞合
3.假释
4.逃税罪
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6.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二.简答(每个15分)
1.犯罪既遂的类型
2.自首的构成要件
3.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4.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三.论述(每个30分)
1.从构成上分析犯罪故意、过失的区别
2.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
2010年真题答案
1、名词解释
1、不作为犯: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在能够履行的情况下而不履行,因而构成的犯罪。

2、法条竞合:规定具体犯罪的不同的刑法条文多确定的犯罪构成,具有包容与被包容或者交叉关系的情况。

3、假释: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将其提前释放,在假释期满内如不出现法定的情形,就认为原判刑罚已执行完毕的制度。

4、逃税罪: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的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
数额较大的行为。

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大气、水体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喊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6、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的财务。

(二)简答
一、犯罪既遂的类型。

(一)结果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二)行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三)危险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准的犯罪。

(四)举动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着手实施犯罪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犯罪既遂。

(2)自首的构成要件
第一章.犯罪嫌疑人必须是自动投案,即在尚未归案之前,基于本人的意志而投案,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特定犯罪,并将自己置于有关机关或者个人的控制之下。

第二章犯罪嫌疑人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供述的必须是犯罪的事实,对犯罪事实必须如实供述,供述的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必须是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

三.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
前者主观上是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以致发生严重后果。

后者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不特定后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四.绑架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1)前者了勒索财物的指向是被绑架人以外的第三人,不能是被绑架的人;后行为人所要挟的人与劫财行为的指向通常具有一致性
(2)前者获取财务的时间一般不可能是绑架行为实施当时,地点一般不可能是在绑架行为实施地;后者则通常具有当时、当地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特定。

三、论述
1.从构成上分析犯罪故意、过失的区别
从认识因素上看,犯罪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不管是直接故意
还是间接故意。

过失中的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的危害结果,但是因为疏忽大意却没有预见,即没有意识到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过于自信的过失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从一直因素上看,犯罪故意对危害结果持希望或放任的态度,直接故意是积极地追求,即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是放任,即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听之任之、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态度。

而过失对危害结果持否定态度。

其中,疏忽大意的过失,因为没能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常常显示出无所顾虑的行为倾向,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轻信能够避免,“轻信”是一种有认识前提下的意志表现,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反映出行为人焦虑不安、无可奈何等状态。

但两种过失下,行为人都是否定危害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是不一致的。

2.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构成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各种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管理秩序。

(二)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

所谓黑社会性质组合,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犯罪组织。

(三)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本罪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是在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并且希望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