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高考答题技巧大全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高考答题技巧大全

2023年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高考答题技巧大全高考物理试题特点一、高考物理卷的特点:1.物理试题在理综试卷中的布局顺序,有了较好的改进。

使得考生既保持了理综各科思维的连贯性,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并且注重基础紧扣课本。

全卷物理试题12个高二,每个试题涉及的知识点都可以在物理课本上找到出处。

2.试题在知识考点上布局出现了两个明显、突出的主旋律:能量(21、34等)和圆周运动(22、25等)。

这两个考点,每一个都占据了30分以上的份额。

3.整体来看,试题的求新求变意识加强了,不少试题不落俗套,有创意。

例如:第22、24题,将物理前沿问题通俗化;第25、34题将实用技术问题理想化。

第23题属于常规实验,内容脱俗、形式新颖,体现在:将常规的电阻丝改为圆柱体电阻、图像的误差刮除等等。

这又一次体现了取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思想。

总之的理综物理题,注重基础,突出考查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试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二、高考物理的思考1.夯实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将高中物理的各个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并且力争达到记忆熟练,这可以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

对于理综考试34个题的题量,速度快是非常有必要的。

2.注重课本万变不离其宗,巩固基本才能求得更好的发展。

物理的复习确实需要做题,但不能盲目做题。

先将课本知识点理解记熟,甚至要记熟课本有些习题所涉及的二级推论。

例如今年高考题的24、25题,就是课本原题的变形。

3.掌握科学的物理方法高中物理有许多方法需要同学们细心揣摩灵活应用。

例如建立理想化模型(质点、抛体运动、单摆、弹簧振子、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它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再如函数图像法、往返对称法、矢量式解法等等。

4.一题多解寻找最佳途径同学们到了高三解题方法很多,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一种最快最好的方法。

但提倡同学用能量的观点解题,不要总囿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圈子内。

5.学科内综合是关键建议级的考生:对于理综物理题,夯实学科内的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而那种盲目追求学科间的综合和超然的创新设计是误区。

2023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3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3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导言本文对2023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进行评析,旨在帮助考生和老师更好地了解试卷特点,为备考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题型分布- 单选题:占试卷总分的40%,共有30道题。

难度适中,覆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各个方面。

- 多选题:占试卷总分的30%,共有20道题。

难度适中,考察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能力。

- 判断题:占试卷总分的10%,共有10道题。

难度适中,考察考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解答题:占试卷总分的20%,共有2道题。

难度较高,考察考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推理思维。

难度分析- 单选题和判断题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察考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多选题相对较难,需要考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更深入,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解答题难度较高,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题目特点- 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

- 部分题目融入了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的场景,旨在培养考生的物理实践能力。

- 解答题突出了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考察。

备考建议- 加强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研究和掌握。

-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多进行练和解析。

- 关注实际应用场景,尝试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 多做解答题的模拟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水平。

结语本次试卷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突出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希望考生能充分备考,提升自己的物理水平。

加油!以上为2023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供参考。

山东高考物理评析

山东高考物理评析

山东高考物理评析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通常涵盖了力学、光学、电学、热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的一些评析:
1. 难度适中:山东高考物理试题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知识点的深度和难度,但没有过于复杂和艰深的题目。

同时,题目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计算题、分析题等,考察学生在不同类型题目上的综合能力。

2. 知识点覆盖广泛:山东高考物理试题会覆盖各个知识点,包括质点运动、牛顿力学、电路分析、光学成像等。

试题中常常通过情境或实例来引出问题,考察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山东高考物理试题注重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

试题中常常设置实验和观察题目,要求学生基于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关注社会和生活实际问题:山东高考物理试题中常常涉及到与生活实际或社会问题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应用。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总的来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在内容上覆盖广泛,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加这些考试,学生能够全面提升物理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 年高考物理山东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

2023 年高考物理山东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

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一、试卷评析:1.整体特点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涉及一些深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题目。

试卷结构清晰,由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三个部分组成,涵盖了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2.知识点分布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各个方面。

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是重点考查内容,占比较大。

同时,试卷也涉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实践意义。

3.难度分析整体难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选择题和填空题相对较为简单,但计算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和物理思维。

一些题目涉及到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备考策略1.夯实基础对于高考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游刃有余。

2.加强练习物理学科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考生可以通过多做题目,尤其是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来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拓展知识面高考物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物理竞衰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4.提高综合素质高考物理不仅考查学生的物理知识,还要求学生在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关注时事热点高考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些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相关的题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关注时事热点,了解科技动态,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类型的题目有很大帮助。

6.调整心态,树立信心高考是一场持久战,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还考验学生的心理素质。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2023 年高考物理山东 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

2023 年高考物理山东 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

2023 年高考物理山东试卷评析与备考策略一、试卷总体评析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在整体上保持了稳定,但同时又有所创新。

从宏观角度看,试卷的立德树人要求突出,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

从微观角度看,试题涉及的物理知识点丰富,要求考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二、备考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

高考物理试题虽然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但基础知识的考查始终是重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上。

2. 提升应用能力。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多做一些涉及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3. 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高考物理试题的考点覆盖面广,要求考生全面复习,不能片面侧重于某一部分知识点。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4. 提升解答题能力。

解答题在高考物理中占据很大比重,要求考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做出清晰、逻辑性强的论述。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升自己的解答题能力,多做一些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

5. 培养综合素质。

高考物理试题不仅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还要求考生的综合素质高。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总结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在保持稳定的同时有所创新,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能力、全面的知识点覆盖、高综合素质等。

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复习、提升应用能力和解答题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还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高考挑战。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解读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解读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解读山东高考物理试题一直以来都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其试题难度相对较大,涉及的知识点也较为广泛。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2021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进行解读,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试题并提高解题能力。

一、选择题解析1. 2021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选择题多涉及到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细节,同时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例如,题目可能会涉及到力的合成、摩擦力的计算等,考生需要掌握相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部分选择题可能会涉及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并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3. 选择题中也可能会涉及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应用。

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并能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给出合理的物理解释。

二、解答题解析1. 解答题在山东高考物理试题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理解题目的要求,并合理组织答案结构。

2. 在解答题中,考生需要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应用。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答力的计算问题,考生需要灵活运用相关的公式并注意单位换算。

3. 在解答题中,考生需要运用物理思维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解答关于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问题,考生需要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并能合理地运用物理定律解答问题。

三、解题技巧1.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应注意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并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

答题时应先理清思路,再进行选择。

若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先排除干扰项,再根据常识和物理知识进行猜测。

2. 在解答解答题时,考生应注意合理组织答案的结构,明确解题思路,并合理使用公式和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同时,在解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3. 在解答题时,考生可以尝试进行适当的近似处理。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复习建议

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复习建议

20XX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复习建议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徐金月山东省20XX年开始自主命题以来,其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就以其鲜明的试题结构不同于全国卷和其他省卷,具有自己特有的考查方式和题型结构。

物理命题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有其显著的特点,研究并掌握这些特点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笔者以20XX年试题为例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一、20XX年山东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1、稳中求变,体现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为了全面体现新课改的探究理念,20XX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注重创新科学探究的情境,设计出新颖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第19题)如图,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0;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

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0K E沿OA方向射出。

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K E与电荷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评析]本题是以“均匀带正电薄球壳”为背景设计的一道综合性选择题。

对“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均匀带正电薄球壳球心以初动能0K E沿OA方向射出”这一情景,考生比较陌生,以选择“试探电荷的动能K E与电荷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考查考生能力及相关知识点,题目设问方式也比较新颖。

该题起点较高,考生对“均匀带正电薄球壳”的电场分布不清楚,但题目通过简洁的描述告知考生球壳内、外的电场分布,有了这样一个台阶,考生经冷静思考,结合图像在不同空间分段考虑,思路就能豁然开朗,答案呼之欲出。

这样的情境创新,这样的巧妙设计,比较有利于选拔出拥有良好学习潜力的考生,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类似还有第20题,题目中给出考生未学过的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也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说明试题对已知条件的给出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考生需要有较强的“主动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明命题加大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力度,这一点尤其应引起一线教师和考生注意。

2022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2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2022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评析202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切合高中物理教学,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对考生的思维起点要求适当,合理设置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试题语言表达科学严谨,情境表达简明扼要,问题设置独具匠心,到处充盈着浓郁的物理气息。

1.重视根底,科学设计,保障试题公正性试题必做局部主要考察物理学科的根底学问,以及考生进入高等院校连续学习所需的根本力量。

引导考生全面把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问和力量,促进考生的全面进展。

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根本概念、规律、思想和方法,注意根底学问和物理核心思维方法的考察,无偏题、怪题。

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境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层次和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考生,保证了试题的公正、公正。

全部题目考察的学问和力量,均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如第14题以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为背景,第16题属于根底的力学平衡问题,第17题的情境取材于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中的电磁制动,第20题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等,均是考察考生应当把握的根本力量和方法。

第21题、第22题两个试验题都注意考察最根本的试验器材、试验操作、试验原理、试验分析。

第23题、第24题第(1)(2)题分别是力学、电磁学的根本问题和常见模型,考生比拟简单入手。

试题选做局部重视对三个模块中根底学问的考察,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相当,根本等值,表达了对选做不同模块考生之间的公正性。

第37题涉及分子动理论的根本观点,气体试验定律;第38题涉及简谐运动,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第39题考察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等,这些都是选考局部的核心学问点。

2.贴近生活,构思新奇,展现试题创新性试题既注意加强与考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进展的联系,也留意在考生所熟识的经典情境上不断创新,设问方式的构思设计更新奇。

在现实生活中,刚盖好的暖水瓶塞有时会突然被弹起,扣在桌面上的热杯盖有时也会被热气顶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复习建议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徐金月山东省2007年开始自主命题以来,其理综试卷物理部分就以其鲜明的试题结构不同于全国卷和其他省卷,具有自己特有的考查方式和题型结构。

物理命题既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又有其显著的特点,研究并掌握这些特点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笔者以2014年试题为例对此做一简要分析。

一、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1、稳中求变,体现创新。

创新是进步的原动力,为了全面体现新课改的探究理念,2014年山东高考物理试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注重创新科学探究的情境,设计出新颖的设问方式,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1(第19题)如图,半径为R的均匀带正电薄球壳,其上有一小孔A.已知壳内的场强处处为0;壳外空间的电场与将球壳上的全部电荷集中于球心O时在壳外产生的电场一样。

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球心以初动能0K E沿OA方向射出。

下列关于试探电荷的动能K E与电荷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评析]本题是以“均匀带正电薄球壳”为背景设计的一道综合性选择题。

对“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从均匀带正电薄球壳球心以初动能0K E沿OA方向射出”这一情景,考生比较陌生,以选择“试探电荷的动能K E与电荷离开球心的距离r的关系图线?”考查考生能力及相关知识点,题目设问方式也比较新颖。

该题起点较高,考生对“均匀带正电薄球壳”的电场分布不清楚,但题目通过简洁的描述告知考生球壳内、外的电场分布,有了这样一个台阶,考生经冷静思考,结合图像在不同空间分段考虑,思路就能豁然开朗,答案呼之欲出。

这样的情境创新,这样的巧妙设计,比较有利于选拔出拥有良好学习潜力的考生,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类似还有第20题,题目中给出考生未学过的引力势能的表达式,也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再学习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说明试题对已知条件的给出方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考生需要有较强的“主动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说明命题加大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考查力度,这一点尤其应引起一线教师和考生注意。

2、纵观近几年的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尽管在难度水平控制,能力考查的要求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它们都有着基于《考试说明》精神的五个方面的共同特点。

⑴突出对主干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广。

2014年试卷中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表1显示,试卷注重对主干部分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面较广。

试卷在《考试说明》中所有考查的31个Ⅱ级要求的知识点(即重要知识点,其中必考部分26个,选考部分5个)中,考查了30个(只有“横波的图像”没有考查),考察率达到了97%。

其中必考部分四个模块的11个知识单元全部考查,覆盖面为100%。

选考部分三个模块的11个知识单元中考查了5个,覆盖面达45%。

力学(44分)、电学(54分)试题37 选做题(3选1) 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气体定律Ⅰ、Ⅱ1238 简谐振动图像、波速公式,折射定律、全反射Ⅰ、Ⅱ39 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模型,动量守恒定律Ⅰ、Ⅱ表一共98分,占全卷89%的比例。

以选择题为例,虽没有出现跨模块的综合考察,但即便围绕同一题材,仍从不同侧面进行多角度考察,以有效达到增加考点覆盖率的目的。

例2(第16题)如图,一端接有定值电阻R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内,通有恒定电流的绝缘长直导线垂直于导轨紧靠导轨固定,导体棒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

在向右匀速通过M、N两区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分别用M F、N F表示。

不计轨道电阻。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M F向右 B.N F向左C.M F逐渐增大D.N F逐渐减小[评析]本题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为题材,除围绕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考察外,还应用磁场中通电直导线电流产生的磁场,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安培力,电路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从多角度对多个知识点进行考察。

⑵注重过程与方法,强化物理建模能力考查试卷凸显中学物理教学新理念,加强了考生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方法的考查力度,包括思维方法的积累、思维方式的形成,怎样才能使物理思维方法、思维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呈现呢?问题蕴含于现象之中,这就要求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发现共同的本质,学会构建适当的物理模型。

考试大纲规定的物理考点有120个左右,但由此衍生的习题却浩如烟海。

所以,善于建模是考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内涵、取得更好成绩的保证。

今年试题对模型的考查显得尤为突出。

例3(第18题)如图,场强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有一矩形区域abcd,水平边长为s,竖直边ad长为h。

质量均为m、带电量分别为+q、—q的两粒子,由a、c两点先后沿ab和cd方向以速率0v进入矩形区(两粒子不同时出现在电场中),不计重力。

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则0v等于()A.22s qEmh B.2s qEmh C.24s qEmh D.4s qEmh[评析]本题情景创设新颖,设计别出心裁,许多考生受困于两个带电粒子的偏转结合的干扰,本来简单、熟悉的情景复杂化,在考场上对此题茫然不解。

实际上,这是一个典型的带电粒子类平抛的模型。

根据题目中描述“两粒子轨迹恰好相切”,可分析出两个粒子的偏向角相同,因此可得出两个粒子从a、c两点分别到公切点所用的时间相同,切点实际上是矩形的中心,从而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今年对模型的考查题型较多,第14题,是共点力平衡的常规模型;第17题是理想变压器的常规模型;第22题是伏安法测电阻的模型等等。

不管题目如何变化,只要善于从情境中提炼出物理模型来,就等于打开了解决问题的一扇窗户。

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科学素养近几年,高考物理在联系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试题层出不穷,体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的要求,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也是今年山东物理试卷的一大亮点。

例4【第37题(2)】一种水下重物的打捞方法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将一质量为3310M kg =⨯、体积300.5V m =的重物捆绑在开口朝下的浮筒上,向浮筒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开始时筒内液面距水面的距离为140h m =,筒内气体的体积为31 1.0V m =,在拉力的作用下浮筒慢慢上升,当筒内的页面距水面距离为2h 时,拉力减为零,此时气体的体积为2V ,随后浮筒与重物自动上浮。

求2V 和2h 。

(已知大气压强50 1.010p Pa =⨯,水的密度为331.010/kg m ρ=⨯,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不计水温变化筒内气体质量不变且为理想气体,浮筒质量和浮筒壁厚可以忽略)[评析]本题是一道以水下重物打捞为背景的热学题目,情境设置新颖,对考生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题目引导考生关注实际,学以致用,很好体现了物理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

本卷中联系实际的试题还有:14题生活中所熟知的“秋千”,20题中“神十”与“天宫”对接、“嫦娥”携“玉兔”落月两大航天工程等。

其中22题中“标称为100米”导线实际长度为94米,是对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些现实的很好讽刺。

23题对不能酒后驾车起到了很好的劝诫作用等,命题符合新课程改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的要求。

⑷实验题注重探究性的考查以及实验方法在新问题中的应用2014年,山东物理试卷在实验题分值上增加的比例最大,凸显实验题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试题从基本仪器、实验操作入手,以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为考查重点,突出实验方案设计,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体验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全方位考查了考生的实验能力。

例4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

实验步骤:①用弹簧秤测量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力,记作G.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秤相连,如图甲所示。

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 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相碰),测量C、D间的距离s。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做出F-G图像。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评析]本题是一道以“用弹簧秤“称”出μ”为背景进行再设计的创新实验,题目给出了设计好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在解答预设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探究。

这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动能定理等)、实验方法,发挥思维迁移,通过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来分析各物理量的内在联系,从而完成实验目的。

⑸计算题仍以单个物体多个过程的组合题形式,着重考查综合能力一直以来,计算题以情景设置的新颖、多样,过程组合的灵活、复杂、多变在高考中扮演着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角色。

一道题就能考查学生很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受力分析、情景分析、过程分析、运动分析等,因此研究好计算题的命题趋势对指导学生备考意义十分重要。

今年山东高考两个计算题的命题仍沿袭了以往形式,即单个物体多个过程的组合题型。

例6如图甲所示,间距为d,垂直于纸面的两平行板P、Q间存在匀强磁场。

取垂直与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t=0时刻,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0v由Q板左端靠近板面的位置,沿垂直于磁场且平行于板面的方向射入磁场区。

当0B和B T取某些特定值时,可使t=0时刻射入的粒子经t∆时间恰能垂直打到P板上(不考虑粒子反弹)。

上述m,q,d,0v为已知量。

(1)若12Bt T∆=,求0B(2)若32Bt T∆=,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若4mvBqd=,为使粒子仍能垂直打到P板上,求B T[评析]本题是关于带电粒子在周期性变化磁场中运动的问题,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亮点是运动情景的多样性,难点是考生应具备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对这类题,考生应根据问题设置的难度和梯度,掌握得分技巧,注意拾级而上,以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二、2015年高考物理的复习建议根据以上对2014年山东高考试题的分析,笔者对2015年的高考复习提出以下建议:1、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高考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总体来看,2014年命题风格基本稳定,整体难度基本保持不变,试题考查的内容几乎全部严格遵照《2014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要求,试题题型与山东省《考试说明》给定的样题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相对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