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细菌感染与免疫-护理.ppt-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6.戴无菌手套 保护无菌物品或操作的无菌效果,
隔离技术中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ppt课件
34
隔离技术
一、隔离基本知识
(一)隔离(isolation)是指将传染病人、高 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 围人群接触。对传染病人采取传染源隔离,其 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对易感 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易感宿主 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受感染的人。包括:
凡患严重慢性疾病、患免疫系统疾病、皮肤粘膜屏障作用损 害、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接受介入性检查、治疗和植入、 休克、昏迷、术后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产妇均属易感 人群。
ppt课件
4
医院感染的管理
(一)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四)加强医院感染学教育,明确医务人员在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哪些情况下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内内外外夹夹弓弓大大立立腕腕?掌心相对揉搓?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拇指在掌中揉搓?指尖在掌心中揉搓29最重要的
ppt课件
11
(3)煮沸消毒法:
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消毒方法。将水煮沸 (100℃)后经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 达到消毒效果。在水中加入1%—2%碳酸氢 钠,沸点可达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 有去污防锈作用。煮沸消毒适用于耐湿、耐高 温的物品,如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
ppt课件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目的】供无菌操作用 【评估】无菌操作目的、环境,无菌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包的名称
【计划】1、用物准备 备 2、环境准
(四)铺无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治疗盘是
否清洁干
燥,无菌治疗巾是否在有效期
菌盘
【计划】1、用物准备
2、环境准备
(五)戴、脱无 菌手套
【目的】在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
保无菌效果
【评估】操作目的、环境,无菌手套尺寸、
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
原理
紫外线 变性
菌体蛋白质光解、 死亡
电离辐射灭菌法(冷灭菌)
利用放射性核素钴60发射高能r射线或电
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进行辐射灭菌
1、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灭菌
2、有氧环境下进行消毒更好
3、湿度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4、对人体有害,应用机械传送物品
微波消毒灭菌法
用于食物、餐具、医疗药品及耐热
3
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 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 屏障护理等
4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感染链
易感宿主
传播 途径
5
感染源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6
邵阳医专护理系
清洁(cleaning):
用物理的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 机物,去除和减少微生 物,并非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 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
呼吸道隔离 (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
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ppt课件

受伤员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或表面抗体阳性
受伤员工乙肝表面抗原 阴性或表面抗体阴性
如果最后一次破伤风 预防接种在 5 年以上 应作破伤风免疫接种
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或 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
锐器无污染乙肝、 丙肝、 艾滋病病毒 抽血、密切观察、随访
锐器污染或可能污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病毒
暴露源艾滋病病毒阳性 预防性用药方案 4 小时 内实施不超过 24 小时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 、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 感染性废物
——病理性废物: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废弃的动物尸体 等。
1 、 手 术 及 其 他 诊 疗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废 弃 的 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一
、 无 菌 技 术 概 念 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 入机体和保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 1、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未被污染的区域。 2、有菌区域:(非灭菌区)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 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一)操作前准备
1、环境清洁、宽阔、无菌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工作。
2、医疗废物交接 正确分类、无混放。交接记录及时,医疗废物 满3/4后封口,禁止放入公共走廊、水房、楼道 内。 3、传染病及疑似传染病人、多重耐药菌病人产生 的生活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中按医疗废物处 理
4、化疗产生的医疗垃圾用过的输液袋均应放入双 层 垃圾袋中封口,按医疗废物处理。
5、医疗废物禁止私自买卖。
(三)无菌物品保管
医院感染和预防的控制ppt课件

否
达到灭菌温度
灭菌效果不可靠 灭菌效果可靠
化学监测法
原理:指示管内的化学物质(指示卡)在一定的 温度下,持续一定的时间将会变色。
放于物品包中央 灭 菌
取出指示管(卡)
判断是否达到灭菌
生物测试法
特点:为最可靠的监测法
原理:利用对热耐受力较 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 菌芽孢作为指示剂,制成 菌纸片及芽孢指示管。
施 • 未做好清洁、消毒、灭菌----严格按照要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医院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无菌技术 隔离技术
第一节 医院感染
一、概述 二、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促发因素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一、概述
医院内感染 • HAI--医院获得性感染
• 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在医院内 获得感染并出现症状。
类型
按照目的
传染性隔 离
对象
保护性隔 离
目的
传染性 传染患者和带菌者 保护性 免疫力极低的人群
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 会,便于污染物的集 中消毒和处理 隔绝病原微生物与病 人接触使其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划分
1.与普通病区分开并远离食堂、水源和 其他公共场所
2.距相邻病区约30m,侧面防护距离10m
第三节 无菌技术
一、概述 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一、概述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 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 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 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无菌物品:通过物理或化学 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一、概述
无菌区:是经灭菌处理 后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 菌处理,或经过灭菌 处理后被污染的区域。
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1/5/21
13
2021/5/21
3
医疗废物的分类与处置
14
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概念
医院废物(Hospital waste):是指医疗 卫生 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 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 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 废物。
2021/5/21
2015
过期、淘汰、 变质或者被污 染的废弃的药 品。
2
手卫生
2021/5/21
10
手卫生
洗手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 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手卫生
2021/5/21
卫生手消 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 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
外科手消 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
药物性 废物
15
医疗废物的分类
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指在对病人进行诊断、治疗、护理、免疫等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药物性废物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 传毒性药物,包括:致癌性 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 疫抑制剂。
3.2废0弃21的/疫5/苗2、1 血液制品等。
损伤性废物
感染性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 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 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 菌种、毒种保存液
病理性废物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 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等 2.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 织、病理腊块等。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 剖刀、手术刀、备皮刀、 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 安瓿等。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传染病的预防
•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 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个人防护、药物预防
五、消毒与隔离
• 传染病的消毒
• 传染病的隔离 •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病的消毒
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 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切 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 预防性消毒
出疹时间及分布
出疹时间(天): 水(风)、红、花、麻、斑、伤 1 分布:
向心性分布(水痘)
离心性分布(天花)
2
3
4
5
6
出疹顺序
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
部自上而下到四肢。
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
(二)身体评估
主要检查某些传染病所特有的表现和阳性 体征。 1.一般状况 2.各系统评估
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 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 而获知 • 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 免疫属于被动免疫 • 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 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疫源地消毒
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 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传染病的隔离
A系统隔离法: 1.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 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 2.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 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3.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 染性及致死性传染病。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蛋白质 60-80 ℃,30min被破坏
较弱,各菌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 毒性作用 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刺 弱,不形成类毒素,产生中和抗 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体作用弱;
三、宿主免疫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进入机体生长繁殖
↔
机体免疫机制
一.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 概念 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多种 微生物,通常对宿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2)性质:脂多糖(LPS)
3)特点:* 对理化因素稳定;
*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4) 生物学活性:
* 发热反应;
LPS 巨噬细胞 IL-1、 IL-6、TNF-(致热)
* 白细胞反应(先降后升) *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鼻咽腔
外耳道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抵抗力下降→支气管肺炎
中耳炎
眼结膜
胃 肠道 尿道 阴道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酸→一般无菌 大肠中菌量最多,占大便干重 1/3,大多为厌氧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乳杆菌、大肠菌、 白念
结膜感染
胃炎
定居位置改变,尿路感染 产酸使阴道液呈酸性,抑制其它菌 生长。
内毒素(endotoxin)
较弱,各菌毒性效应大致相同,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 毒性作用 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刺 弱,不形成类毒素,产生中和抗 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体作用弱;
三、宿主免疫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细菌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 细菌进入机体生长繁殖
↔
机体免疫机制
一.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1. 概念 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多种 微生物,通常对宿主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2)性质:脂多糖(LPS)
3)特点:* 对理化因素稳定;
*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4) 生物学活性:
* 发热反应;
LPS 巨噬细胞 IL-1、 IL-6、TNF-(致热)
* 白细胞反应(先降后升) *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鼻咽腔
外耳道
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抵抗力下降→支气管肺炎
中耳炎
眼结膜
胃 肠道 尿道 阴道
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胃酸→一般无菌 大肠中菌量最多,占大便干重 1/3,大多为厌氧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乳杆菌、大肠菌、 白念
结膜感染
胃炎
定居位置改变,尿路感染 产酸使阴道液呈酸性,抑制其它菌 生长。
内毒素(endotoxin)
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PPT精品课件

消毒、灭菌质量管理
强化先清洗后消毒的理念
凡进入人体组织或灭菌器官的医疗用品 必须灭菌
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洗干净---消毒 灭菌
感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应实行“双消”
消-----洗-----消
采用标准预防,将所有患者视为感染 性患者,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 医患之间的双向防护。
染的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如病人与病人、 病人与医务人员、病人与环境。
2.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交叉感染,是指引起
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本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 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如肠道、口腔、呼吸 道、阴道及皮肤等部位的微生物。
下列情况肯定为获得性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计算起,超过其常规潜伏期 而发生的感染。
把病人从床上扶起来
测量血压或脉搏
接触病人的手
给病人翻身
接触病人衣服或床单
接触床头柜、床 垫、输液泵
手卫生最重要的理由?
去污 防止细菌从家庭到医院 防止细菌从医院到家庭 防止医院内感染
有关手卫生的名词术语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 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用不含抗菌剂的普通肥皂/ 液和流动水洗手,仅能去除手部皮 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 程。
灭菌剂 环氧乙烷 甲醛 戊二醛 二氧化氢 臭氧 过氧乙酸 酸化水
机制 碱基化 碱基化 碱基化 氧化 氧化 氧化 氧化
温度°c 30-60 60-80 25 30 30 50-55 常温
浓度 6001200mg/L 8-15mg/L 10-50mg/L 0.5-5mg/L 8-10% 0.20% 10-50mg/L
损伤性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