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
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5篇

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5篇第一篇: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关于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讨论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目前,城市垃圾占用大量土地,影响城市景观,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恢复性的破坏,垃圾液体下渗对水体造成污染,焚烧处理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大气环境,填埋过程产生的可燃性其他更存在火灾隐患,垃圾场产生大量有害生物,威胁人们的健康。
可见,城市垃圾的处理回收面临很大的紧迫性和挑战。
全中国乃至全人类,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的恶化,如何最大限度的实现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关键字:城市垃圾、处理回收、环境状况、生存环境、改善、迫切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1、现状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在回收处理在近十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处理比例和效率有所提高,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垃圾回收后处理仍然以填埋、堆肥和焚烧为主,其中填埋是我国最主要的处理方法。
填埋场处理的方式已经运用多年,这样的方法几乎没有所谓环保措施可言,产生的填埋气体和液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所排放的污染物几乎没有一家能完全达到国家标准。
我国现存的填埋场大多缺乏完善的填埋气体收集处理设施,有些仅仅简单地设置了以排放为目的的导气管,只是纯粹地将气体排到其他地方,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大气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现有的垃圾液体处理工艺多数是将将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稍加改进后直接套用,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不适合处理成分复杂的垃圾渗出液,处理效果差,各种有害物质普遍超标。
新建一个填埋场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填埋场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很大,一些城市垃圾填埋场距住宅区较近,对附近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问题现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影响,许多市民在处理生活垃圾时并未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给后续处理带来不少困难。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并未与之相适应,导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效率低下。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完善。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收运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分类垃圾被混在一起运输,使得分类的初衷难以实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完善。
1.2 重要性垃圾分类处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喷。
垃圾分类处理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影响市民的生活品质。
垃圾分类处理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中包含了大量可回收和可利用的资源,如果混在一起处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而垃圾分类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处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垃圾分类处理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举措。
在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轻资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2. 正文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尽管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在许多地方,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得到有效推行。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不了解,导致大部分垃圾仍然被混合投放,无法实现有效分类处理。
一些地方存在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居民难以进行分类投放。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剧增给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由于生活垃圾种类多样,因此在各种城市垃圾中最难处理。
虽然生活垃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然产物,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存在,但是,世界各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理念及处理方式等和我国有很大不同,这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及处理现状1. 排放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已达到历史累计存量,侵占土地面积多达5×108m2,全国约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有1/4的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而根据科技部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年排放量达440kg,并且仍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2. 处理现状。
发达国家的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排放量和垃圾堆积量比我国少得多,这一方面与我国大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家投入力量以及科技处理手段落后有关。
我国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资金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而发达国家已达到2%~3%,日本的这一比例达3.7%,看似很小的差距,但是具体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上却相差甚远。
二、我国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方法面对我国生活垃圾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显得有些不足。
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约占垃圾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约占20%;再次是焚烧处理,所占比例较小。
1. 填埋。
填埋是我国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具有省时、省钱、省力等优势,但对于一些不可降解的垃圾来说,填埋不仅无济于事反而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无论对土壤还是地下水资源都会造成危害。
2. 堆肥。
堆肥技术是通过细菌等生物技术将可降解垃圾转化为肥料。
使用堆肥技术能有效处理很多生活垃圾,如废弃食物、粪便等。
这些生活垃圾经过堆肥处理成有机肥,可大大改善土壤肥力。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处理生活垃圾是确保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对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二、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情况1.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X千克/人/天。
2.垃圾产生结构: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其中,可回收物占比约为%,有害垃圾占比约为%,厨余垃圾占比约为%,其他垃圾占比约为%。
三、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1.垃圾分类系统:我国推行了垃圾分类制度,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垃圾分类标准和操作细则。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覆盖X个城市的垃圾分类试点,覆盖居民总数约为X万户。
2.可回收物处理: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和废玻璃等,通常通过回收站或定期回收车进行回收。
3.有害垃圾处理: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药品等,通常通过专门的收集点进行收集和处理。
4.厨余垃圾处理: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餐厨垃圾和剩余食材等,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投放、堆肥处理等方式进行处理。
5.其他垃圾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非可回收物和非有害垃圾,通常通过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理。
四、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和挑战1.垃圾分类意识不强: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缺乏认识,导致分类效果不佳。
2.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存在垃圾处理设施不足、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
3.垃圾处理费用高企:垃圾处理费用包括收运费用、处理费用等,目前一些地区居民感觉负担较重,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
五、未来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1.提升垃圾分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操作能力。
2.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企业与政府合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垃圾产生。
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管理体系
多元化管理
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全过程管理
从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确保垃圾处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0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与对 策
感谢观看
高能耗
焚烧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 ,因此具有高能耗的特点,不 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高成本
焚烧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 高,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 来说,推广和应用存在一定的
困难。
生物降解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
降解速度慢
生物降解技术的降解速度相对较慢,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微生物分 解才能完成。
难以处理大量垃圾
建立科学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根据垃圾的种类、数量和危害程度等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确 保收费公平、合理。
实施差别化收费
根据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垃圾实施差别化收费,鼓励居民减少垃 圾产生和降低环境污染。
建立缴费渠道
为方便居民缴费,应建立多样化的缴费渠道,如线上支付、定 期定点缴费等。
THANKS
推广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
1 2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垃圾处理经验和技术,如生 物处理、高温焚烧等,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推广使用环保设备
鼓励企业使用环保设备,如使用密闭式垃圾收 集车等,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 动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改进。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技术现状及未来发 展趋势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与改善方案垃圾处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环保地处理垃圾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并提出改善垃圾处理的方案。
一、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垃圾处理包括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
然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被混入普通垃圾中,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其次,垃圾收集和运输不够高效。
有些地区垃圾清运车辆不足,导致垃圾堆积问题;同时,垃圾收集和运输的路线规划也不够科学,增加了管理和运营成本。
最后,垃圾处理方式有待改善。
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资源。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垃圾处理方式。
二、改善方案为了改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 提升垃圾分类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垃圾分类习惯。
同时,可以推出激励措施,奖励分类垃圾的居民。
2. 建立高效垃圾收集和运输系统。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垃圾收集和运输进行规划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增加垃圾清运车辆的投放,解决垃圾堆积问题。
3. 推广资源化处理方式。
采用垃圾焚烧发电、有机肥料生产等资源化处理方式,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和有机肥料。
这既可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规垃圾处理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垃圾处理全过程的安全和合规。
5. 引入私人资本参与垃圾处理。
政府可以引进私人资本,建立合理的市场化机制,将垃圾处理业务交由专业公司运营。
这样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
三、结语城市垃圾处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居民和企业共同努力。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五篇材料)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五篇材料)第一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将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然而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开始全面推行垃圾的分类收集。
面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形势严峻,现行处理技术和政策有诸多弊端,应借鉴国外经验并探索适合国内社会文化特点的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关键词] 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处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1 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1.1 垃圾处理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 1 ]。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 2 ]。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 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 2 ]。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 3 ],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 4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我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堆肥、焚烧和填埋。
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方面,我国已建成了一批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通过生物降解将生活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在焚烧处理方面,我国建设了一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焚烧垃圾产生热能发电,同时减少垃圾的体积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在填埋处理方面,我国城市也建设了一些垃圾填埋场,通过将垃圾掩埋达到处置的目的。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所面临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处置方式单一我国目前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主要依靠堆肥、焚烧和填埋三种方式,而堆肥和填埋的效果并不理想。
堆肥虽然可以将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臭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填埋则容易导致渗滤液的渗漏,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我们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寻找更有效、环保的垃圾处理方式。
(二)投放量大,资源浪费严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我国每年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约为22亿吨,但其中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利用率仅为20%左右。
大量的可回收垃圾被随意丢弃,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渗滤液和焚烧产生的废气都对环境产生了污染。
而且由于填埋场的选址问题,垃圾渗出液渗入地下水中并污染水源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四)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垃圾分类的要求,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摘要: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趋严重,垃圾填埋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垃圾填埋占用土地资源,但在发达地区,尤其是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人口密度大,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
因此,我国要重点调整发达地区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如降低垃圾填埋的应用、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积极开展垃圾回收的应用。
发达国家垃圾处理体系相对成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效果良好,参考发达国家垃圾处理的方式,并结合我国各省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利于我国更好地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人口密度;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Abstract:Keywords: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前,我国城市垃圾每年产生量已经接近2亿吨,平均每人每年生产垃圾量约300公斤,而且增长势头不减,近几年来基本上是以10%的增速在增长[1]。
诸多资料显示,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被垃圾所“包围”,影响人们生活质量。
目前垃圾填埋是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垃圾填埋占用土地资源,而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尖锐,急需加大垃圾焚烧和垃圾回收的应用。
现根据发达国家成功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各省市的具体情况,以此作为调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应用比例的参考。
1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及问题目前对垃圾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垃圾堆肥、垃圾焚烧三种方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2012年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14489.5万吨,其中,卫生填埋量达到10512.5万吨,占总量的72.6%,焚烧处理量达到3584.1万吨,占总量的24.7%,垃圾堆肥处于萎缩状态。
可见,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主要还是依靠卫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
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大,土地面积较小,而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密度小,垃圾产生量相对较小,土地面积较大,导致发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矛盾尖锐。
我国2012年(除特别行政区)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见表1。
表1 2012年(除特别行政区)各地区的人口密度排名地区土地面积(万/km2)人口数量(万人)人口密度(人/ km2)1 华东地区79.3 39702 5012 华中地区56.5 21824 3863 华南地区45.0 16163 3594 东北地区78.8 10973 1396 华北地区155.5 16871 1095 西南地区235.119472 837 西北地区310.9 9784 31从表1可以得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人口密度位列前三位,而且远高于其他地区,大量的人口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人口分布极度不均的现状使得我国华东地区、华中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如果主要依靠垃圾填埋方式处理垃圾,压力无疑是巨大的。
我国有677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填埋场有547座,实际处理量为1.0亿吨/年;焚烧厂有109座,实际处理量为2600万吨/年,堆肥厂有21座,实际处理量为427万吨/年[3]。
其中,卫生填埋和垃圾焚烧的应用不断增长,堆肥处理的应用处于萎缩状态。
鉴于我国城市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我国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应重点考虑调整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在减少垃圾填埋应用的同时,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因为垃圾焚烧具有减量多、耗时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以缓解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4]。
我国的垃圾焚烧处理起步较晚,由于受经济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发展较为缓慢[5]。
垃圾焚烧在我国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垃圾分类不到位、资金投入欠缺等原因,导致了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气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因此,我国目前并不适合于在全国范围内都应用垃圾焚烧技术,根据各省的现状,如何协调垃圾处理的应用比例,因地制宜地选取垃圾处理方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对于应用垃圾焚烧技术的地区,要规范操作、垃圾分类要到位、加大资金投入,做到焚烧后烟气最优化排放。
2 发达国家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发达国家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在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的问题。
发达国家由于城市化进程较早,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技术更为成熟,发达国家注重控制垃圾源头、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的同时,根据本国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日本人口密度为341人/ km2,垃圾焚烧在日本应用较广。
日本在20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高度经济成长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方式一度引发了大量垃圾问题[6]。
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后半,日本不断推广垃圾焚烧技术,并提倡“3R”原则,即减量控制、回收利用和循环再利用[7-8]。
目前,日本的垃圾处理已走在世界前列,也是垃圾焚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垃圾焚烧厂的数量位于世界第一位[9]。
根据日本环境省数据,2012年,日本普通垃圾总量为4522万吨,其中直接焚烧的占垃圾总处理量的79.8%,填埋的仅占1.3%,回收利用约占18.9%。
德国人口密度为229人/ km2,垃圾焚烧和垃圾回收在德国应用较广。
德国垃圾处理的思路由“末端处理-循环利用-避免产生”向“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末端处理”过渡。
根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德国城市固体垃圾中回收利用比例为65%,焚烧比例为35%。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生产国,为解决大量垃圾带来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居次、填埋或焚烧垃圾随后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0]。
据美国环保署数据[11-12],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由1960年的8810万吨升至2005年的最高值2.54亿吨,2005年至2012年城市生活垃圾总量基本维持不变。
美国城市生活垃圾1980年通过卫生填埋处理的垃圾量占到了总量的89%,直到2012才降至53.8%,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率从1980年的14.5%增长到2012年的34.5%。
垃圾焚烧近几年一直维持在10%左右。
美国因为全国平均人口密度较小,垃圾焚烧受到居民的强烈抵制,垃圾焚烧技术整体应用较少,垃圾填埋仍然是美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另外,美国加强了对垃圾的回收以及在源头减少垃圾的产量,垃圾处理在美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美国也存在人口分布不均的情况,东北部人口密度为131人/ km2,南部为49人/ km2、中西部34人/ km2、西部16人/ km2,根据数据[13]得出,美国东北部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占比分别为50.86%、21.03%、21.11%;中西部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占比分别为80.51%、3.50%、12.71%;南部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占比分别为78.59%、5.71%、10.72%;西部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回收占比分别为59.86%、1.79%、29.25%。
可见,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增加垃圾焚烧的占比是有必要的,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垃圾填埋仍然应用广泛,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增加垃圾的回收。
综上得出发达国家人口密度与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见表2,其中,日本、德国因为国土面积较小,不作分区考虑。
表2 发达国家人口密度与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现将表2作为我国各省市调整垃圾处理应用比例的参考。
其中美国南部、中西部、西部因为人口密度相比东北部都较小,固将该三个地区划归在一起,其平均人口密度为29人/ km2,垃圾填埋占比73.12%、垃圾焚烧占比3.88%、垃圾回收占比17.15%,垃圾处理方式的划分见表3。
表3 垃圾处理方式的划分注:表中B、C、D中填埋占比、焚烧占比、回收占比取对应两者间的平均值,B中填埋占比取平均值本应为0.65,但考虑到人口密度降低时,填埋占比不应变小,固取最大值1.3。
3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调整根据表3垃圾处理方式的划分,得出2012年全国各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调整情况见表4。
其中,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垃圾回收,垃圾堆肥处于萎缩状态,统计年鉴中也无相关的统计数据,但垃圾回收以及在源头减少垃圾产量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最根本的方法,因此,我国现阶段在加大垃圾焚烧的应用比例的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大垃圾回收的应用比例。
表4中垃圾回收占比为相关省市可参考比例,随着我国的发展,垃圾回收占比必须稳步增加。
表4 2012年全国各省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调整由表4可以得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城市,为A类地区,人口密度大于340人/ km2,整体上急需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天津、江苏、浙江因为已经大量应用垃圾焚烧技术,可相对少量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中部等较发达城市,为B类地区,人口密度处于229人/ km2-341人/ km2的范围,部分省市急需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湖南、辽宁、江西过于依赖垃圾填埋技术,应加大垃圾焚烧的应用;西部等欠发达城市,为C、D、E地区,人口密度处于小于200人/ km2的范围,整体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大,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少量开展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云南省的垃圾焚烧应用偏大,可以适当考虑降低垃圾焚烧的应用。
4 结论当前,垃圾填埋是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但我国因为人口密度分布极度不均匀,在发达地区,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情况更是严重。
因此,应该重点调整发达地区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应用比例,以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增加垃圾焚烧应用比例最为实际有效。
发达国家重视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在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不同国家根据各国国情采取了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日本由于人口密度大,垃圾焚烧在日本应用较广;德国人口密度较小,垃圾焚烧和垃圾回收在德国应用较广;美国全国平均人口密度较小,全国范围内垃圾填埋应用较广,同时垃圾回收应用的比例不断增加。
另外,美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北部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南部、中西部、西部的人口密度,垃圾焚烧在东北部的应用也比在南部、中西部、西部的应用更广泛。
垃圾焚烧虽然能缓解我国发达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但我国垃圾焚烧发展缓慢,目前并不适合于在全国范围内都应用垃圾焚烧技术。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城市,为A类地区,人口密度大于340人/ km2,整体上急需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天津、江苏、浙江因为已经大量应用垃圾焚烧技术,可相对少量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中部等较发达城市,为B类地区,人口密度处于229人/ km2-341人/ km2的范围,部分省市急需增加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湖南、辽宁、江西过于依赖垃圾填埋技术,应加大垃圾焚烧的应用;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为C、D、E城市,人口密度处于小于200人/ km2的范围,整体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需求不大,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少量开展垃圾焚烧的应用,其中,云南省的垃圾焚烧应用偏大,可以适当考虑降低垃圾焚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