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

他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习者发挥自我监控、主动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达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提出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元素: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

1. 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决定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

罗杰斯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观,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自主性,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但不要代替学习者做出决定。

2. 个性化个性化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罗杰斯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对他们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并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3. 体验体验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我认知。

罗杰斯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多层面的体验,包括情感、认知和行动方面的体验。

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实现自我发展和成长的目标。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和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个性化和体验,为我们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回应他们的学习需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用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1.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1)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2)学生学习的方式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罗杰斯认为:认知学习和无意义学医,经验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是完全一致的;认知学习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个人意义的,它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因而与个人无关,是一种无意义学习;经验学习以学生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的促进个人发展。

2.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特征(1)罗杰斯有意义学习的含义: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一级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2)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具有4个特征:①全神贯注。

整个人的认知和情感都投入到学习中;②自动自发。

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了解事件的意义;③全面发展。

学习者的行为、态度和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④自我评估。

学习者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1.“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非指导”不等于不指导,而是指导的另一种形式。

它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

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那种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的指导。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促进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激化、演示讲解、丰富书籍等,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促进者”与“学习者”的人际关系中。

2.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因素(1)真诚一致:学习的促进者是一个表里如一、真诚、完整而真实的人,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学习促进者关心学生的各个方面,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接纳其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同理心:学习的促进者能了解学生的内在反应,了解其学习过程,为其设身处地,使其感同身受。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讨论:通过剪纸得到的菱形,以及矩形基础上得到菱形的过程,讨论菱形的 特征。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小组内再讨论。
• 分析: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还是一种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 合在一起的学习。这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记忆在未来选择行动 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即罗杰斯所强调的意义学习。小组对于各个组 员的观点进行探讨的过程便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会清楚他 想要知道的东西,也会弄明白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在讨论、交谈中加深 对问题的认识,感受到自己的提高。
•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 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一、人本主义的学习观
• 罗杰斯认为,现代学校只重视学生心智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发展;注重外在行为 的表现,忽视内在的需要、信念、价值观、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悲剧 之一就是唯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 罗杰斯认为,在传统的学校教育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 无个人意义,只涉及心智,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与完整的人无关,是一种 无意义的学习,因而学生学得吃力,感觉枯燥无味,学过以后也很快就会忘记。 人皆有天赋的学习潜能与倾向,这种先天倾向所追求与支配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学 习”。有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积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 、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个体生 活的各部分经验融为一体的学习。
• 对于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 ①全神贯注 • ②主动自发 • ③全面发展 • ④自我评估
二、人本主义的教学观
• 罗杰斯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 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基于人性和人类本质的学习理论。

它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并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动机和认知因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是智慧、创造力和能动性的来源,学习应该基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体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学领域,由马斯洛等心理学家提出,是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要理论之一。

学习过程中,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者应该能够理解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成长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和评价上贴近个体,以此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自我认知度和自我决策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教育过程中的个体发展,注重学习者的自我实现、成长和完善。

学习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共同的生命经验,强调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强调学习的意义在于个体生命的改变和完善,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者应该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自我接纳和自我表达,以此来提高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感。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教育应该是一个开放和支持的过程,学习者应该被赋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权力。

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学生,支持他们的学习,而不是作为权威人格的塑造者。

教师应该扮演的是一种合作者、协同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学习者建立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其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整个人生的花费,人体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而不仅仅是学习的一个角色。

因此,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个人生发展,而不仅是学习经验。

教育应该包括个体的身心健康、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总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注重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因素。

它是一种重视人性本质的学习理论,关注学习本身对个体的意义和所营造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摒弃了单纯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局限性,转而推崇个体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提高了学习的综合价值,并强调了教育与人类生命的紧密联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1908—1970)、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凯利等。

这些心理学家反对把对白鼠、鸽子、猫和猴子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学习,主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健康的人”;(2)生长与发展是人的本能;(3)人具有主动地、创造性地作出选择的权利;(4)人的本性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人本主义学习观1、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学生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3、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1、认为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

3、教师是“助产士”与“催化剂”。

4、师生关系的原则:真诚一致、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

(三)、人本主义基本教学模式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2、开放课堂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物简介1、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

2、主要著作有《动机论》、《自我实现的人》、《动机与个性》、《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科学的心理学》和《一种存在的方式》等。

需要层次理论(五)罗杰斯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心理治疗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2、主要代表作:《来访者中心疗法》、《论人的成长》、《咨询和心理治疗》、《一种存在方式》等。

3、自我论、自我发展理论、健全的人、来访者中心疗法。

(六)、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人格的发展,学习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一、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二、目标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认识,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三、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正是因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物体的潜能才得以实现、维持和增强。

人格的形成是源于人性的自我压力。

人格发展的关键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2.内在学习论马斯洛认为,外部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

它的重点是灌输而不是理解,属于被动的、机械的、传统的教育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强制的。

马斯洛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反对外部学习,提倡内部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学派。

由于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故被成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斯洛、罗杰斯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的。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心理学要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

持人本主义学习观的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情感,学会与教师及班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以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一) 学习与教育的结果在学习结果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和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即使学生整体的人格得到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即让学习者“学习如何学习”,而学习的内容是次要的。

因此,人本主义提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加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

(二) 学习的分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两大类。

罗杰斯认为,无意义学习类似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

在他看来,所谓无意义学习,就是指所学的材料是没有个人意义的,不涉及情感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仅涉及经验积累和知识增长。

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from the neck up)”发生的学习。

而意义学习则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它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

这种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即便是推动力或刺激都来自外界,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也都是来自内部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即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弄清他们想知道的东西、明了自己原来不清楚的某些方面。

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本主义学习理论⼀、理论产⽣背景:⼈本主义⼼理学是20世纪五六⼗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种⼼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教学运动之⼀。

⼆、⼈本主义的⽬标和内涵:1、⽬标:⼈本主义的⽬标是要对作为⼀个活⽣⽣的完整的⼈进⾏全⾯描述。

⼈本主义⼼理学家认为,⾏为主义将⼈类学习混同于⼀般动物学习,不能体现⼈类本⾝的特性,⽽认知⼼理学虽然重视⼈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在他们看来,要理解⼈的⾏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为者的⾓度来看待事物。

要改变⼀个⼈的⾏为,⾸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

⼈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与⼈的差异的“内部⾏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为中⼼来构建学习情景。

2⼈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本主义核⼼的思想就是认为⼈性来⾃⾃然,⾃然⼈性即⼈的本性,反对将⼈的⼼理低俗化、动物化,强调⼈是⾃然实体⽽⾮社会实体。

这同以往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为主义学派相对⽴,因此也被称作⼼理学中的第三思潮。

三、代表⼈物及学说1.马斯洛的⾃我实现论马斯洛认为⼈类⾏为的⼼理驱⼒不是性本能,⽽是⼈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类、七个层次、好像⼀座⾦字塔,由下⽽上依次是⽣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我实现需要。

⼈在满⾜⾼⼀层次的需要之前,⾄少必须先部分满⾜低⼀层次的需要。

第⼀类需要属于缺失需要,可到起匮乏性动机,为⼈与动物所共有,⼀旦得到满⾜,紧张消除,兴奋降低,便失去动机。

第⼆类需要属于⽣长需要,可产⽣成长性动机,为⼈类所特有,是⼀种超越了⽣存满⾜之后,发⾃内⼼的渴求发展和实现⾃⾝潜能的需要。

满⾜了这种需要个体才能进⼊⼼理的⾃由状态,体现⼈的本质和价值,产⽣深刻的幸福感,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引导人能 认识自我实现 的正确方向
按照自己机体 估价过程而不 是价值条件来 生活的人
自我论
自我发展论
健全的人
来访者中心疗法
☆又称非指示疗法,患者中心疗法 ,以人 为中心理论。
☆基本观点:任何人都是积极的、奋发向上的、 自我肯定的、具有无限成长的潜力。 ☆患病原因:个体对自己经验的知觉出现歪曲 或否认,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者阻碍。
超越性需要:我们天生的除基本需要外的另 一种心理需要,这是对存在价值的需要,虽然不 强烈,但如果失去,就会导致超越性精神疾病或 “灵魂病态”。
超越性疾病:长期丧失超越性需要,即超越 性动机不能满足而引起的存在于精神上的疾病, 它们包括玩世不恭、冷漠、厌烦、缺乏热情、失 望、无助感、虚弱和虚无感。
(二)罗杰斯简介
3、以人为中心论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一)主要贡献: 1、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了心理学研究 的首位; 2、突出人的动机系统与高级需要的重要 作用; 3、提出实验客观范式与经验主观范式综 合的新构想; 4、促进以人为本的组织管理与教育改革 以及心理治疗的发展。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二)根本缺陷: 1、未摆脱自然主义人性论的羁绊; 2、渗透个人本位主义精神; 3、缺乏实证性的检验与支持。
学习要素: ( 1 )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人的情感与认知 两方面都要投入学习活动; (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3)学习要全面渗透;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5、当外部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 觉察与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
6、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7、当学生以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时,独立性、 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 三、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四、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五、主张协作学习 六、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五、人本主义教育设计特征
1、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
2、采用诊断式的成绩评价,不举行传统的考试 与测验; 3、不采用固定的课本式教材;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和发起者、 心理治疗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 2、主要代表作:《来访者中心疗法》 、 《论人的成长》 、《咨询和心理治疗》 、 《一种存在方式》 等。 3、自我论、自我发展理论、健全的人、来 访者中心疗法。
1
2
3
认为人有追 求自我价值 实现的共同 趋向
六、夏山学校
(一)尼尔(A.S.Neill)于1921年在英国创立。学 生按照年龄分三班,小班为5~7岁,中班为8~10 岁,大班为11~15岁。 (二)教育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 2、以专业为前提:提升专业自主,确立专业尊严。 3、以共识为前提:民主参与,沟通协调,凝聚向心力。
现今夏山学校的主观外楼
女学生爬上树梢玩耍在夏山 学校是很平常的游戏
不上课时,可以做自己想做 的事 个别指导电器操作教学活动
金工教室现场
学生的涂鸭墙壁
数学科专用教室
第二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1
深刻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2
掌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3
重点掌握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
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8、涉及学习者的整个人的自我发奋的学习是 最持久最深刻的。 9 、最重要的学习是对经验持开放态度,并把 他们结合到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10、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 生怎么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由 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二)罗杰斯对传统教育的态度
1、持激进的批判态度,认为传统教育要么毫无意义,要 么有害。 2、传统的学校教育把儿童的身心劈开来了:儿童的心到 了学校,躯体与四肢也跟着进来了,但他们的情感与情绪 只有在校外才能得到自由表达的机会。 3、无个人意义学习:只涉及心智(mind),是一种“在颈 部以上”( from the neck up )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个 人的情感,与完整的人无关。
一、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 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 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
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 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 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五)罗杰斯与斯金纳 的论战
斯金纳 1、关心外部控制; 2、理想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提供精 确控制与可预测结果的教育环境; 3、通过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技 术的提炼与精确的评定方法来解 决教育问题; 4、教材编好、教学方法得当学生 就会好好学习
罗杰斯 1、寻找摆脱外部控制的手段; 2、最大限度地允许学生作出个 人选择; 3、开放学校、不分年级教室和 “自由”学校; 4、个人赋予教材以意义
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五级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求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七层次模型
成长需要 美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 自尊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基本需求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4、关键概念
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指自我实现者在 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 的经验。顶峰体验多在人生领悟、至爱授受、苦尽 甘来或宗教悟道等情境下产生,是人生难得的经验, 只有实际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此体验。高峰体验是人 类的共同感受,每个正常人都可能在生活中得到这 种体验。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频率较高且程度较 深。
二、主要代表人物
(一)马斯洛简介
1、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
理学家。人本主义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和人本主义 心理学的重要代表,第三势力的重要领导者 。 2、主要著作有《动机论》、《自我实现的人》、 《动机与个性》、《在人的价值中的新认识》、 《科学的心理学》和《一种存在的方式》等 。 3、重要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
☆促进来访者成长的条件:真诚、无条件的 积极关注、共情。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整体性、独特性和自主性
以完整的人作为研究对象,从个体自身的角度 去关注经验世界、感情、知觉、信念和意图。 2、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 人是“一种正在成长中的存在”,人性的内核 中 包含有趋向实现的潜能,等待着个体对它进行 主观的开发和实现。 3、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 人生追求的目标。
自我实现者:一个精神上健康、成熟,正 在实现自我完善的个体,他的基本需求已 得到满足,因而为超越性需要所驱动,成 为存在价值的积极追求者。这种类型的人 的特征,包括创造力、睿智、情感的自发 性,以及对工作的热忱等。
存在性幽默:富有哲理的或者是启发性 的幽默,它反映了高度的成熟与高层次的 动机。 存在性爱情:对于所爱者的本质和潜能 怀有无私的、无条件的尊敬心理,而不是 利用自己所爱的对象来满足自身的基本需 求。爱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它的独特之处。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1
深刻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2
掌握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在教学中的应用
3
重点掌握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4
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人本主义教学理念
第一节:人本主义理论
一、理论背景
社会背景:科 学主义导致对 人性尊重的缺 乏。
心理学背景: 行为主义的片 面性;精神分 析的人性恶的 观点。
1
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 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 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 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 理需要要,向上依次是 安全、爱与归属、尊重 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展 的理想境界是自我实现 。 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 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 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 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 遍的自我实现。
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 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 的哲学观点。
行为主义对人性的解释:人的一切行为都 是由外在环境因素决定的,人的反应(行 为因素)是由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而对 刺激反应的后果,又将决定后续的反应 (后效强化作用)。
精神分析论者对人性的解释:人的一切行 为受两种本能所控制:生的本能,与维持 生存、延续种族等有关的性欲冲动;死的 本能,破坏、攻击、杀人、自杀等消极性 的情绪冲动。人性是本恶的,追求最大的 快乐原则。
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①确定帮助情境
②探索发现问题
③发展洞察力 ④计划与决定 ⑤整合
三、马斯洛的主要教育思想
1、不主张用奖惩来约束学生的学习,学生不需要 刻意教导,他们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力。 2、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而是为学生设置 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 们会知道应该做什么。 3、适当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不适当 的教育会断丧儿童心灵上的生机。
(三)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
1、真实或者真诚
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坦诚相待,表露自己的 真情实感,取掉一切伪装的“假面具” 2、尊重、关注和接纳 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3、移情性理解
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渠道,把自己的情感因素转移 到学生身上。
(四)罗杰斯的“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建议 1、提出学生真正需要的问题。 2、提供资料,包括书籍和工具等。 3、订立契约。教师和每个学生就学业目标订立契约。 4、鼓励学生思考 ,发展创造性思维。 5、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调整教师和学生 的关系。
(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4)从做中学。
5、以人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崇尚人的尊严和 价值,强调要研究对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 问题。 6、从人的自我实现和个人意义的角度对学习的 本质进行揭示,认为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 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