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综合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综合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综合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有效的写作策略?A. 保持一致的时态B. 使用复杂词汇以显示智力C. 逻辑清晰地组织论点D. 检查语法和拼写错误答案:B2. 在写作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或研究成果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做法?A. 可以不注明出处B. 只注明作者名即可C. 必须提供完整的引用信息D. 只需在文章末尾列出参考文献答案:C3. 下列关于论文结构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 引言部分应提出研究问题B. 结论部分应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C. 正文部分可以没有小标题D. 所有论文都需要有详细的方法论部分答案:D4. 在撰写论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A. 明确的主题句B. 充分的论据支持C. 过度使用专业术语D. 恰当的结论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被动语态?A. 强调行为的执行者B. 强调行为本身C. 不清楚行为的执行者D. 需要隐藏行为的执行者答案:A6. 在写作中,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信息?A. 仅使用文字描述B. 创造一个新的术语来描述C. 使用图表和表格来辅助说明D. 忽略这些数据答案:C7. 以下哪项不是论文审稿过程中常见的反馈?A. 文献综述不够全面B. 方法论部分存在逻辑错误C. 结果与结论不符D. 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答案:D8. 在学术写作中,以下哪种引用方式是不恰当的?A. 直接引用B. 改写引用C. 没有引用D. 所有上述方式答案:C9.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哪些特点?A. 独创性B. 逻辑性C. 可读性D. 所有上述特点答案:D10. 在写作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避免抄袭的方法?A. 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B. 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改写C. 使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信息D. 直接复制他人的文章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 请简述论文写作中引言部分的作用。

答案:引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为读者提供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大学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写作题目题目一:请以“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文章中,你需要:1. 描述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 分析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3. 提出个人对于如何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看法和建议。

题目二:请以“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

在文章中,你需要:1. 解释全球化如何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

2. 讨论文化融合对个人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3. 阐述你对文化融合应持的态度及其理由。

二、参考答案题目一参考答案:网络时代的信息安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隐私保护,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数据泄露等。

黑客攻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用户信息,病毒传播则可能导致大量计算机系统瘫痪,而数据泄露则可能侵犯个人隐私,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为了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其次,提高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再次,企业和政府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更安全的加密技术;最后,推动技术创新,开发更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题目二参考答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全球化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文化融合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广阔的视野。

人们可以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学习到新的知识,形成更为开放和包容的世界观。

对于社会而言,文化融合有助于促进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世界和平。

然而,文化融合也带来了挑战,如文化同质化的问题,可能导致某些弱势文化逐渐消失。

因此,我们在享受文化融合带来的益处的同时,也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文化多样性,如支持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鼓励创新和本土化的文化表达。

大学汉语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汉语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汉语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写作题目1. 请以“我眼中的中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2. 以“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说明文。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探讨网络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以“假如我与XX对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合理,想象丰富,语言生动。

二、写作指导1. 在写作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可以采用举例、对比、因果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有说服力。

2. 说明文的写作重点是对某一现象或事物进行解释和阐述。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结构方式。

3. 记叙文的写作要注重情节的构建和人物的刻画。

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三、参考答案1. 我眼中的中国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

在我眼中,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创新的国家。

首先,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

从古老的书法、绘画到现代的电影、音乐,中国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最后,中国的人民勤劳智慧。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综上所述,我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发展迅速的国家,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而感到自豪。

2. 网络时代的人际交往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一方面,网络让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通过社交软件,人们可以轻松地与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另一方面,网络交往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人们在网络中可能更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此外,网络交往可能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能力下降。

大学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写作学研究的内容?A. 文体研究B. 写作技巧C. 写作心理学D. 写作材料学答案:D2. 写作学中,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被称为:A. 写作B. 写作理论C. 写作批评D. 写作教学答案:C3. 写作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筛选和组织的过程称为:A. 材料收集B. 材料加工C. 材料整理D. 材料分析答案:B4. 在写作学中,以下哪种方法不用于提高写作效率?A. 定时写作B. 写作计划C. 随意写作D. 写作反馈答案:C5. 写作学中,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属于:A. 文体学B. 语义学C. 修辞学D. 文本学答案:D6. 写作学中,对写作过程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分支是:A. 写作心理学B. 写作教育学C. 写作技巧学D. 写作批评学答案:A7. 写作学中,对写作风格进行研究的学科是:A. 文体学B. 写作心理学C. 写作技巧学D. 文本学答案:A8. 写作学中,对写作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进行研究的学科是:A. 写作材料学B. 写作技巧学C. 写作心理学D. 写作教育学答案:A9. 在写作学中,对写作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的学科是:A. 写作心理学B. 写作技巧学C. 写作材料学D. 写作批评学答案:A10. 写作学中,对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进行研究的学科是:A. 语义学B. 修辞学C. 文体学D. 文本学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写作活动、写作过程、写作产品以及________。

答案:写作主体2. 写作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________、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

答案:历史研究3. 写作学中的文体学研究主要关注文本的________和功能。

答案:结构4. 写作心理学研究的是写作过程中________的心理活动。

答案:作者5. 写作学中的写作材料学研究的是写作过程中材料的________和运用。

大学应用写作考试题型及答案

大学应用写作考试题型及答案

大学应用写作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商务信函中,以下哪项不是结束语的常见方式?A. 敬上B. 此致敬礼C. 期待回复D. 谢谢答案:D2. 报告写作中,以下哪项不是一个好的摘要应该包含的元素?A. 研究目的B. 研究方法C. 详细的数据分析D. 主要发现和结论答案:C3.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引用他人工作的正确方式?A. 直接引用并注明出处B. 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并注明出处C. 复制粘贴他人的文字而不注明出处D. 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改写并注明出处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撰写简历时应当避免的?A. 使用专业术语B. 包含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C. 突出关键技能和经验D. 保持简洁明了答案:B5. 在撰写电子邮件时,以下哪项不是一个好的实践?A. 使用清晰的主题行B. 保持正文简短C. 使用大量的大写字母来强调D. 在结尾使用适当的敬语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撰写商务报告时应该遵循的三个主要步骤。

答案:撰写商务报告时应该遵循的三个主要步骤包括:首先,明确报告的目的和目标受众;其次,收集和分析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最后,组织内容,使用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并确保语言准确、专业。

2. 描述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如何避免抄袭。

答案:避免抄袭的关键在于正确引用他人的工作。

首先,当你使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或语言时,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其次,对于直接引用的内容,使用引号并注明出处;再次,对他人的观点进行总结或改写时,也应注明原始来源;最后,使用防抄袭软件检查论文,确保所有引用都已正确标注。

3. 解释为什么在撰写简历时,使用行动词是很重要的。

答案:在撰写简历时,使用行动词很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展示你的成就和经验。

行动词可以帮助雇主了解你在过去的工作或项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你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此外,行动词还能够使你的简历更加生动和具体,从而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大学写作训练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训练试题及答案

大学写作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写作训练的目的?A.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B. 增强逻辑思维能力C. 学习如何使用电脑D. 培养批判性思维答案:C2. 在写作中,以下哪个元素不是构成有效论证的关键?A. 论点B. 论据C. 论据的逻辑关系D. 写作风格答案:D3. 以下哪种写作技巧不适用于学术写作?A. 使用专业术语B. 引用权威文献C. 避免使用第一人称D. 使用口语化语言答案:D4. 在撰写论文时,以下哪项不是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A. 作者-日期系统B. 注释-参考书目系统C. 作者-标题系统D. 无标题系统答案:D5. 以下哪种结构不适合用于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A. 背景介绍B. 研究问题C. 研究方法D. 研究结果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写作中,______是指文章的组织结构,它决定了文章的逻辑顺序和流畅性。

答案:结构2. 学术写作中,______是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评价,它有助于展示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性。

答案:文献综述3. 在撰写论文时,______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它通常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答案:引言4. 论文的______部分是作者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它通常包括对研究意义、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的讨论。

答案:讨论5. 在写作中,______是指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润色的过程,它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答案:编辑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写作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段落。

答案:在写作过程中,有效地组织段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首先,每个段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句,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其次,段落中的信息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避免跳跃和重复。

再次,使用过渡词和短语来连接句子和段落,确保文章的流畅性。

最后,确保每个段落都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紧密相关,避免偏离主题。

2. 描述在学术写作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重要性。

智慧树知到《大学写作(山东联盟)》章节题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写作(山东联盟)》章节题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写作(山东联盟)》章节题答案智慧树知到《大学写作(山东联盟)》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一次完整的写作过程至少要包括两个过程,即()。

A.“想”和“写”B.“草稿”和“构思”C.“写”和“改”D.“搜集材料”和“构思”答案:“写”和“改”2、在创意写作理念中,自由写作的基本原则是()。

A.重视构思B.不停顿C.不思考D.不修改答案: 不停顿,不思考,不修改3、理性训练和感性培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A.对B.错答案: 对4、无论是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都必须从写作实践中进行学习。

A.对B.错答案: 对5、所谓有表现力的文字就是多用好词好句,形容词比名词好,动词基本没有表现力。

A.对B.错答案: 错6、从丰富个体体验来说,写作过程就好比一个人将个体经历体验了两次,会获得更深、更广的体验和感受。

A.对B.错答案: 对7、白乐天《长恨歌》云:“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沈括指摘说:“峨嵋在嘉州,与蜀路全无交涉”,意思是说白居易在此诗中是犯了地理知识错误。

请依据相关知识说明:白居易诗歌中是根据( )原则进行写作的,而沈括则是根据( )原则进行了批评。

A.艺术真实,客观真实B.艺术真实,理论真实C.客观真实,想象真实D.客观真实,理论真实答案: 艺术真实,客观真实第二章1、叙述的目的是( )。

A.形成有意义的顺序B.记流水账C.再现一个画面D.制造悬念答案: 形成有意义的顺序2、能够抓住主要特征简单勾勒,像电影的全景镜头,给人以整体印象的叙述方式是( )。

A.顺叙B.倒叙C.概叙D.插叙答案: 概叙3、叙述时保持明确的倾向性是指( )。

A.像中心思想一样明确表达出来B.用语言、细节、故事本身体现出来的C.文章的开头就直接说出来D.按照自然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答案: 用语言、细节、故事本身体现出来的4、单一的事件罗列在一起并不能构成叙述,必须要在事件之间建立一种逻辑关联,才能构成有意义的顺序,这个过程就是( )。

大学英语写作试题及答案

大学英语写作试题及答案

大学英语写作试题及答案一、写作题目请根据以下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150词的英语短文。

1. 描述你最近参加的一次社交活动,并分享你的感受。

2. 阐述你认为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 讨论你对未来教育的看法。

二、写作要求- 请确保你的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 避免使用非正式或口语化的表达。

- 请在答题纸上清楚地书写或打印你的文章。

三、范文及答案Recently, I attended a charity event organized by my university, which was a memorable experience. The event aimed to raise funds for children in need, and it was heartwarming to see so many people coming together for a good cause. I volunteered at the registration desk, where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a diverse group of attendees, including students, faculty members, and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The atmosphere was lively and positive, with everyone eager to contribute in their own way. This experience reinforced my belief in the power of community and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back.Social media has undeniably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maintain relationships. On one hand, it has made it easier to stay connected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regardless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We can share updates, photos, and thoughts instantly, keeping each other informed about our lives.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tant stream of information can sometimes lead to superficial interactions and a lack of genuine connection. It is crucial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online and offline interactions to foster meaningful relationships.As for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I envision a system that leverages technology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 With the help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analytics, educators can tailor their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each student. This approach would not only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but als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ownership of their education. Additionally, I believe that foster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promot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integral parts of the curriculum, preparing students to thrive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四、评分标准- 内容完整性:文章是否覆盖了所有题目要求的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章的本意是错综复杂的色彩或花纹。

《周礼·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2、写作:人类个体性的创造性精神劳动。

写作运用语言反映事物、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是重要的书面表达方式。

3、中国文化与汉语写作的关系:中国文化乃汉语写作之根,如果不研究中国文化,不能深刻理解其文化渊源,就会把人事物态简单化,就不会写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章;就不会中西比较,就不会有鉴别才有研究,有鉴别才有个性。

我们需要继承优良摒弃糟粕,弘扬壮大我中华民族文化。

4、材料积累:须观察、须感受、须勤读、须勤写。

5、观察生活应注意:①观察要全面---全面观察就是要对事物的全貌,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观察清楚。

观察事物时,必须从头到尾,寻根究底,把它看全。

不了解事物的全貌,就不可能进行概括。

②观察要精细---细就是精细、仔细。

观察事物,不宜粗枝大叶,跑马观花。

也就是对事物作逼近的仔细的观察,目的是精确把握事物的细部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观察的细,才能写的细。

③观察要抓住特点---抓住特点就是要捕捉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不同之处。

④观察能力在于培养---观察能力并非先天都有的,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训练培养的。

6、有意感受与无意感受的区别:无意感受是指主体随意的,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没有意识到本身的努力而获得的一种意外的感受。

作者怀着对生活的虔诚,将身心扑入生活之中,去感受他人他事他物,我们称之为“有意感受”。

有意感受是主体自觉的、有预定目的感受。

它受主体意识和动机控制,是主体对客体刺激的集中注意。

7、怎样读书:①有计划地读---要根据需要,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

②有重点的读---围绕喜欢的课程读深读透。

③联系实际读书---围绕所开的课程去读书,根据自己水平的高低去读书,由浅入深。

读书最好联系自己正在学习的课程,最好是边读边想,边想边读,定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效益。

8、精读是按顺序一字不漏地对阅读材料的仔细认读。

不仅要“学求其训,句索其旨”,透彻理解所读内容,而且要在阅读时加强联想、分析、评价等思维活动,能够体会其情景,判断其真伪优劣。

不仅要一字不漏地读,并且要将标点符号读进去,从而读出字里行间的语意来。

9、资料采集包括定向摘录和随兴摘录;读书札记包括撮取要点和记述习得。

10、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路?什么是思绪?什么是思想?①“思维是人脑借助语言所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从广义上考察写作行为,不论聚材取事、命题炼意、谋篇布局、定体选拔……即写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思维的活动。

②写作的思路正是这种思维活动在不断推进中呈现的运动轨迹。

从特点上看,它有内容、有形式、有顺序、有趋向。

③“思绪”是指思想活动的头绪。

它可以包括思路,也可以包括情绪。

因此,思绪的外延要必思路大,用途也比较广。

思绪之中,含有较多的情感因素;而思路则着重于思维活动的轨迹。

④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一种对于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

它既不同于思绪,因为它是指认识的整体而不是开端;它又不同于思路,因为它是指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11、结构就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

“结构”一词源于建筑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

文章包括开头、主体、结尾。

12、“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要短小,精美,引人;中段要丰富,饱满,曲折;结尾要精悍,结实、有力。

13、文章开头的要求:一要落笔入题。

就是说开头要与文章内容相通,尽快接触文章的本题。

二要精彩动人。

即开头要优美,精致,有光彩,有气势,先声夺人。

14、文章中段的写作:①一线穿珠法---即用一条线索把众多的材料有机地串结在一起。

②有开有合法---即在主干事件的描述中,不时巧妙地穿插一些有关的内容,写得时放时收,有合有开。

③欲擒故纵法---即文章开头之后,并不立即进入主要事件的叙述,而是把笔墨荡开去,酿成“千呼万唤”之势,然后欲写之事“始出来”,大笔浓妆,集中抒写。

④张弛结合法---时缓时急,时高时低,时冷时热,时强时弱,变化多姿,文章才能波澜曲折,余味无穷。

⑤还有浓淡相间法,正反对照法,突转的艺术,衬托的写法等等。

15、文章结尾的要求:①总结全文,加深主旨②展示未来,鼓舞斗志③饱含哲理,发人深省④委婉含蓄,余味无穷⑤其他。

好的结尾如“豹尾”,刚劲有力,或者要像敲钟,使人觉得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16、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

语言是写作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语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化。

17、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思想和语言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的。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要受思想的领导和制约。

思想的清晰决定语言的明确,思想的新意决定语言的新颖,语言是一种从属于思想的东西。

另一面: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

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18、为何说最基本的是语言,最根本的还是语言?①语言是写作的工具,语言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语言体现着国家民族的文化。

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

③语言对于写作来说,正如同武器对战士一样重要。

作战而没有武器就打不了胜仗;写作离开语言,再典型的材料、深刻的思想、精巧的构思都无法表达。

写作者必须熟练地掌握语言这一工具,并认真地锤炼语言,才能把人们的经验、思想、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写出好文章来,这就是古人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④文章的语言恰似人的“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的单位,是文章的基础。

谁见过没有任何语言(文字)的“文章”呢?
19、语言的运用要求有哪些?(1)语言要一句顶一句(2)语言要准确①写字要正确无误②用词要精确无误(3)语言要鲜明与生动①要有形象感②要有趣味感③要有音乐感(整齐美、抑扬美、参差美)
20、培养语言能力的渠道:(1)直接从生活里学习语言(2)精读已有定评的名著
21、主题,是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基本精神在文章中的反映。

22、“主题”是外来词,源于音乐,最初指乐曲的主旋律,乐曲的核心。

古人把主题称作“意”。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23、主题与问题有何不同?问题是文章揭示的矛盾,也可以说是产生主题的向导,问题的答案往往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主题。

主题并不等于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提问,而是作者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评价。

24、主题与情节有何不同?情节是指事件的演变过程,生活中生动的情节最能展现主题,通过生动的情节或故事来揭示事件的内涵,体现作者对事件独到的观点、见解和感受。

25、主题与题材有何不同?作者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原始材料称为素材。

作者把得到的素材经过分析、选择,最后写入文章的那部分材料称为题材。

题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实实在在支撑主题并受主题支配的具体材料。

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反映的思想或见解。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要用题材来代替主题,作者不仅要掌握生动的材料,还要对材料有新颖、深刻的见解,也就是新颖深刻的主题。

26、古人对主题的要求:写作者要“易,直,慈,谅”(平易,正直,慈爱,体谅),此能使题材的主题意蕴开掘弥深,刺激与冲撞都大。

27、提炼主题的方法有哪几种?(1)追根溯源法(2)对比联系法(3)见微知著法(4)体验的方法(5)基底对比的提炼---只要将小小的事件置于大的历史中才能发现其不可忽视的意义(5)旧意翻新曲(6)四面围攻---多个实事点共同透析,结果交于一身,往往通过多个方面表达主题(7)无中生有法
28、(1)叙述方法:①顺叙和倒叙②详叙与简叙③插叙和补叙。

叙述要求:①动作感②连贯性。

(2)描写方法:①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②工笔细描与简朴白描。

(3)论点要求:①观点必须正确②论点必须明确③见解必须新鲜。

论据要求:①必须真实可靠②必须充分典型。

论证要求:①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②推理必须合乎逻辑。

论证中的证明:①例证②引证③喻证④反证。

论证中的反驳:①释义正名②攻其要害③实践验证④显其荒谬。

(4)抒情方法: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

抒情要求:①不能为文造情②有健康的情趣③服从主旨要求。

(5)说明方法:①定义说明②解释说明③分类说明④举例说明⑤介绍说明⑥比喻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