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空调系统技术规范书

合集下载

弱电机房空调制冷系统技术要求,含计算方法

弱电机房空调制冷系统技术要求,含计算方法

制冷系统设计环境设计参数空调系统以《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数据中心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YD/T2061-2009 及《核心机房节能热管理技术规范》QB-H-001-2009 等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作为设计依据,总体把握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同时兼顾施工方便快捷、维护简便易行。

1.1气流组织设计按照现行《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标准,设备布局与气流组织设计原则:机房设备规划布局以“先冷设备、后冷环境”为指导原则,贯彻“冷热通道独立设置”的要求,机房内划分出间隔的冷热通道。

机柜布置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排列方式,相邻两列设备的吸风面(正面)安装在冷通道上,排风面(背面)安装在热通道上,实现分隔冷热气流,形成良好的气流组织,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

封闭系统可以用来隔离热通道(hot aisle)和冷通道(cold aisle),防止热空气和冷空气混合。

封闭系统像一个物理屏障一样,将热通道与冷通道分开。

封闭冷通道就是对机房的冷通道进行隔离,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气流,阻止冷热气流的混合,不会导致冷却资源的浪费。

数据中心空调负荷计算通过统计各类服务器设备的数量及比例我们就能进行整体数据中心设备冷负荷的计算。

本次项目的设备布置采用业界主流实用的冷热通道分离,微模块采用密闭热通道方案。

采用行间级精密空调,采用前送风,后回风模式IT设备显冷负荷在本项目中,我们把数据中心区域根据不同的设备细分为2类:网络机柜--2KW/Rack;标准服务器机柜--3~4KW/Rack;精密空调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1、机房面积S=100m²,每台IT设备柜按3Kw、网络柜按2KW负载量进行估算,设备总功率为32KW,冷通道空调总制冷量=设备热负荷(设备总功率*热量转换系数)=32*0.9=35.6KW,为确保精密空调系统的效率和尽可能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最佳负载功率应为空调制冷量的80%左右,则精密空调的最小制冷量可估算为35.6/0.8=44.4KW。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技术要求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技术要求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技术要求1.系统要求1.1本空调系统应为进口、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夏季运行给房间供冷风,冬季空调供暖。

1.2系统要确保室内温度:夏季室内温度22度~26度,冬季不低于18度。

1.3空调制冷剂要求使用R410A新冷媒,应具有优于R22冷媒的性能,保证空调设备能达到更高的COP值。

1.4厂家提供的空调设备应选用生产信誉、质量较好的产品,考虑正常的保养维修更换零部件方面不会对业主造成延迟和导致不方便和损失,最好选用中国产合资产品。

进口品必须做出书面承诺保证货期并出具书面的零部件库存证明。

1.5空调室内外机以及压缩机等重要零部件均应由同一厂家制造、装配。

1.6生产厂家需对售后服务做出书面承诺。

2.总体技术要求2.1机组应为智能变频多联式空调机组。

2.2机组应确保运行安全可靠,操作和维修简便,维护费用低;并且系统安装简便,配管尺寸小,安装成本低。

各种重要的元器件均应有保护系统。

2.3所有设备必须是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的生产厂家制造的全新的产品。

2.4提供必要的国家相关机构出具的产品认证,以证明所提供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厂家制造空调设备需要有至少五年以上的经验。

(在制造厂家的资格声明中体现)2.5空调运转环境温度范围:夏季的运转制冷范围为:-5℃~43℃冬季的运转制热范围为:-20℃~15.5℃2.6投标人须提供在-12℃运行时制热的衰减量。

2.7设备具有较高的性能系数,标况下平均COP:制冷cop>3.1;制热 cop>3.8。

(COP值根据项目具体匹数具体计算)2.8空调设备选用低噪音节能设备,保温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空调系统安装简便,配管尺寸经济、合理,布管优化。

2.9投标人须提出安装方案,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室内外机安装保证牢固,且不影响建筑物其他功能,不影响大楼立面美观。

2.10容量在21000kal/h以下的室外机以及所有的室内机需通过国家3C认证。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

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房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空调系统作为机房环境控制的关键设备,其配置标准直接影响到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最新的机房空调配置标准规范:1. 空调系统类型选择:- 根据机房的大小、热负荷、以及预算,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类型,包括直膨式、水冷式、风冷式等。

- 推荐使用能效比较高的空调系统,以减少能耗并降低运营成本。

2. 制冷量计算:- 应根据机房内设备的总功率、机房面积、人员数量以及室内外温差等因素,准确计算所需的制冷量。

- 制冷量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建议余量为10%-20%。

3. 空调机组配置:- 空调机组应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的产品。

- 空调机组的数量应根据机房的规模和热负荷进行合理配置,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满足制冷需求。

4. 空气循环设计:- 机房内的空气循环应设计合理,确保空气流动均匀,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

- 应设置合理的送风口和回风口,以优化空气流动路径。

5. 湿度控制:- 空调系统应具备有效的湿度控制功能,保持机房内的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 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加湿和除湿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6. 温度控制:- 机房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4°C之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 应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房内的温度,并与空调系统联动。

7. 节能措施:- 空调系统应采用节能设计,如变频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

- 应定期进行能效评估,优化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提高能效。

8. 安全与监控:- 空调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 应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响应故障。

9. 维护与保养:- 应制定详细的空调系统维护和保养计划,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应有专业的维护团队,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10. 环境适应性:- 空调系统应考虑机房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灰尘等,选择适应性强的空调设备。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规范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规范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规范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百色机房专用空调技术规范1.选型依据1.1.设备生产厂商必须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

1.2.代理公司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正式授权代理证书。

并采用符合ISO9000系列要求的质量管理系统。

1.3.对厂商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

1.4.电网交1999(625)号文《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前端智能设备通讯协议》。

1.5.根据选型技术要求,对设备进行的检查测试结果。

2.环境要求室内:温度:24±1°C相对湿度:50±10%RH防尘要求:灰尘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0.5μm时其浓度不超过18000粒/升。

温度变化率A级(不大于5°C/h )室外: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4°C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7.7°C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7°C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4%3.空调整体技术性能3.1本工程采用风冷型恒温恒湿空调机,设备应满足机房高热湿比,长时间运行,高可靠性,安全性及高效节能的要求。

本机房空调应采用两套制冷循环系统,保障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3.2使用情况:回风温度:24°C,相对湿度:50%RH。

3.3空调机组总制冷量大于45KW,送风量大于13000mз/h。

4.温度、湿度控制性能4.1温度控制范围:18-28°C4.2温度控制精度:设定点±1°C,温度变化率<5°C/小时。

4.3湿度控制范围:30%-75%RH4.4湿度控制精度:设定点±5%RH。

4.5温湿度波动超限能发出报警信号。

5.空调机噪音标准:距机组2米高1处的自由空间声压级≤61dB(A)。

6.空调机加热性能:具有电加热器。

加热器额定功率≥6KW。

7.空调机加湿性能:能直接使用未经二次软化的自来水源,能对水垢或污物进行方便地清洗,可重复利用或长期使用。

机房空调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机房空调节能认证技术规范

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规范CQC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ergy saving product certification for Unitary air-conditioners for computer and data processing room****-**-** 发布****-**-** 实施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发布前言本技术规范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产品的节能认证依据。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开展节能产品认证、提高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能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的节能技术进步,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根据我国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生产和使用的现状制定。

本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参考了GB/T19413《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广州威凯检测认证技术研究院、中国家用电器检测所、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珠海铨高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依米康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阿尔西制冷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袁雅青、田旭东、戴世龙、吴志东、齐云、苗华、江辉民、邱肇光、姜俊华、王倩、刘安全、王继伟。

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规范1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以下简称机房空调)的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冷凝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式或水冷式的直接蒸发式机房空调。

机房精密空调安装规范

机房精密空调安装规范

机房恒温恒湿精密空调安装规范一、空调室内、室外机组安装位置确定原则:1.机房设计图纸有标明的,按设计图纸执行。

设计图纸未标明的,与用户按下列原则协商确定。

2.室内、室外机组的连接管路距离要尽量短。

3.机组左右两边及背面最好预留400mm的空间方便维修。

(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机组前面至少要预留100Omm的空间方便机组回风及维护。

4.风冷式冷凝器应安装在室外最安全且容易维修、空气清洁的地方(避免放在公共通道、容易积水积雪、油烟、粉尘区)5.风冷式冷凝器周边空间要求:6立式安装7.风冷式冷凝器(包括乙二醇溶液冷凝器)应远离热源二、机组开箱验收:必须在业主代表、监理代表、供应商代表共同在场方可开始验收(声明不参与除外)按照设备清单检查外包装上空调机组、附件型号、台数是否相符,外包装是否完好,并拍照确认。

小心撬开空调机包装木框、不得损伤空调机外表,注意保留外包塑塑料薄膜取出随机资料袋,清点空调机及附件、随机技术资料、备用零件等是否相符。

安装期间随机资料应妥善保管。

检查连接铜管是否用泄漏现象(机组出厂时均在保压气体)检查空气换热器翅片是否划伤,压瘪等。

检查完毕,填写空调机开箱验收检查表,各方签字确认。

三、管道安装要求1 .管道布置整齐美观,横平坚直(坡度要求除外)2 .管道固定牢靠,若管道过长振动较大,应用减振支座固定。

3 .永久性隐蔽管道应与业主验收签字后再封闭覆盖物。

4 .管道穿墙必须加护套,安装完毕必须用密封胶等材料可靠密封穿墙孔洞。

5 .管道应尽量减少弯头等局部阻力损失,以最短的距离连接6 .在活动地板下布置管路,其管路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尽量减少下送风气流阻力7 .所有制冷管道必须采用标准制冷专用紫铜管连接8 .室外机高于室内机安装时,气管在垂直方向每升高6m 应设一"S”型存油弯;处于水平位置的气管安装时应向冷凝器方向倾斜(倾斜度1/100),以防机组停机后油液和已冷凝的冷媒倒流到压缩机中。

空调机房设计规范

空调机房设计规范

空调机房设计规范空调机房是现代化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机房设计规范,不仅要满足舒适度、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还要考虑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以下是空调机房设计规范的一些重点要求。

一、空调机房设计要考虑到舒适度、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的要求。

机房应具备足够的面积来容纳所需的空调设备和其他配套设备,并保证机房内部的空气流通畅通。

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要能够稳定控制,并能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

机房的防火防爆措施要健全,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机房内的设备布局要合理,方便操作和维护。

二、空调机房设计要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机房应设计成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采用节能照明和节能空调设备。

机房内的排风系统要合理设计,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机房内的水循环系统要符合节水要求,尽量减少水的使用和浪费。

机房的建筑材料要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空调机房设计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

机房的建筑、设备和电气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范的要求,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机房内的设备和管道要有合适的标识和安全警示,确保使用和维护的安全性。

四、空调机房设计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需求。

机房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的扩展和变化。

机房的设备和管道要有一定的冗余度,以便在需要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机房内的布线和管道要有合适的预留位,方便未来的增加和调整。

五、空调机房设计要考虑到安全管理的要求。

机房要设置相应的监控系统,保护机房内的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机房要有专门的维护和管理人员,负责机房设备的维护和操作。

机房要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设计空调机房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优化,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同时,要在设计中考虑到成本和经济效益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方案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方案

机房专用空调技术方案机房工程设计概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计算机机房的建设。

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

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各种微机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

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本方案项目主要是精密空调。

本方案书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和施工。

1.1 设计原则机房中心的设计必须满足当前各项需求应用,又面向未来快速增长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是高质量的、高安全、靠灵活的、开放的。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满足当前的需求,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安全可靠性: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决不能出现单点故障。

要对数据中心机房布局、结构设计、设备选型、日常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

在关键设备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电脑机房的安全可靠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质量的功能。

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标准化:在中心机房系统结构设计,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包括各种建筑、机房设计标准,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标准,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房空调系统技术规范书一、概述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了机房空调系统的选型、技术、服务等要求。

本技术规范书中机房空调及相关产品应通过国家质量机构颁发的节能产品认证。

本技术规范书中机房空调产品符合通信机房建筑承重要求,在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应简便易行。

本机房空调系统需适用如下标准要求:(1)《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9413-2010);(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3)《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5)《计算机和数据处理机房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9413-2010)(6)《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 17758-1999 )二、技术要求项目地点位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实验厅内,分为ADS中控室机房与低温中控室机房两套空调系统。

其中ADS中控室机房选择两台依米康SCA402ED/RCL(E)37 ,—用一备;低温中控室选择两台依米康SCA251EU/RCS35,一用一备。

具体见下表:表2. ADS机房精密空调设备选型技术要求表SCA251注:1)制冷量测试条件为室外环境温度 35C,室内回风温度为 24C,室内回风湿度为 50%2)本列表与政府采购供货机型不一致的以政采供货机型为标准。

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机械性能1)外观工艺、检查:机柜表面喷涂均匀、无破损;信号灯、开关、测量显示装置布局合理。

2)操作及维修安全、方便。

3)结构工艺:部件排列合理、整齐;导线颜色和截面合理,布放平整;接插件牢固;进出线符合工程需要;具备抗震措施。

4)标牌、标记:应平整清晰。

2•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电气性能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2)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 +10% - -15%3)频率:50HZ - 2HZ3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适应环境温度:室内-10 C - +30 C室外-15 C 一 +50 C湿度:w 95%RH4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温度、湿度控制性能1)机房专用空调应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功能。

2)温度调节范围:+17C 、+28 C3)温度调节精度:_1C,温度变化率< 5 C /小时4)湿度调节范围:40% -- 60%RH5)湿度调节精度:_5 %RH6)温、湿度波动超限应能发出报警信号5、机房精密空调的机组性能1)机房精密空调的制冷系统数量、冷量、风量、尺寸应满足“ ADS机房精密空调设备选型技术要求表”中相应指标要求。

2)机房精密空调能解决机房的高显热量负荷,显热比> 09,机组制冷量可随室内工况变化自动调节。

3)机房精密空调应具有高效节能性,压缩机具有较高的能效比:EER > 30。

4)机房精密空调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要求机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 Q 10万小时。

5)机房精密空调系统应标准配置采用R22制冷剂。

6)应具备来电自启功能。

7)机房精密空调除湿控制精确,以减少空气过冷及热补偿的能量损失。

8)机房精密空调具有电极式加湿组件,所选用加湿器需可以自动清洁,反复应用,检修时不用停机。

9)机房精密空调需配有火灾报警,并与机房空调连锁,一旦发生火灾空调可自动停机。

10)机房精密空调的控制系统:应具有先进的微处理控制器;应采用先进的模糊逻辑控制或PID调节技术;应具有LCD大屏幕多行显示器;应具有全中文显示,子目录也应中文显示应具有大容量的故障报警记录储存的功能,存储历史告警信息不小于1000条;应能监测机房空调回风温度、回风湿度、显示机组工作状态等机组应具有报警及故障诊断,告警记录功能,自动保护,自动恢复,自动重启动等功能。

常规的部件保护装置有:压缩机保护、过欠压保护、风机过载、滤网堵塞、加湿器保护、冷凝器风机保护、烟感保护等,烟感保护应和空调机组进行连锁。

应具备均衡运行控制功能,即定时切换备份机组,保证空调机组均衡运行。

应具备冗余备份控制功能,即当群组中机组发生故障时,备份机组自动投入运行。

7、机房精密空调的冷却设备1)机房精密空调机组采用风冷的冷却方式2)机房专用室外冷凝器的选配应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 选配依据为国家公布的当地月平均最高环境温度值) ,并提供相关参数,保证足够的散热量需求。

3)机房精密空调室外机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防腐性能,适应多种环境条件。

4)风冷冷凝器可水平及垂直安装。

风冷冷凝器的风机电机、风扇调速器、压力控制器等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冷凝器出厂时应保压,管路端口有防止异物进入的措施。

8、机房精密空调的安装特性在设计要求的室内、外机组的安装正、负高差或水平距离条件下,机房精密空调机组能在较高效率下可靠运行。

9、机房精密空调的适用性1)机房精密空调机组的送风余压应能适应机房实际的送风距离要求。

2)便于在机组设备的正面进行维护。

10、技术要求说明若以上技术要求所涉及条目标准低于政府采购所列机型的技术要求,则以政府采购所列机型的技术要求为准;若政府采购提供机型的技术要求中的条目低于本技术要求,则以本技术要求为准。

三、文件要求参与竞价的厂家需是该空调厂家的正规代理商或销售商,并且需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四、机房空调施工要求1、项目进度甲方办理完相关政府采购手续后,45 天内乙方将所有设备提供给甲方,并完成安装调试工作。

2、工程量统计本项目报价除空调设备费外还包含安装工程费,以下条目所列工程量为预计发生的主要工程量,实际工程量可能有少量出入,此外其他细微工程量并未列出,厂家可以以下条目作为参考进行安装费的报价,最终安装费以实际发生量结算。

主要工程量统计:1)四台机组安装就位。

2)铜管总长度约310m,其中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单系统)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约38m ;ADS中控室机房空调(双系统)室内机与室外机距离约20m。

3)上水管(PPR DN20 )总长度约65m,下水管(PPR DN40)总长度约70m。

4)主动力电缆敷设约15m,室内机与室外机连接电缆长度约160m。

5)室外机水泥基础4个,其中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需在草坪上做基础,ADS中控室机房空调需在屋面上做水泥基础(不得破坏屋面防水层)。

6)A DS中控室机房空调室内机钢架基础两个,低温中控室机房空调为上送风不需制作基础。

7)A DS中控室机房空调两台室外机需安装在屋面,需要进行吊装。

8)墙体开孔约10个。

9)甲方购买漏水保护装置,乙方负责免费接入空调控制系统。

3、管道施工技术要求1)冷媒管技术要求内外表面色泽光亮、均匀,不允许有伤痕或裂纹等。

应选用脱脂去氧的无缝铜管。

铜管必须是磷酸脱氧无缝铜管。

铜管内壁应清洁、干燥:杂质含量w 30mg/10m。

铜管必须经过脱油处理。

保存中的铜管用端盖或胶带封口,用支架使其高于地面300伽存放。

铜管的壁厚符合以下标准,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铜管的规格2)冷媒管保温厚度及性能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所有泡沫橡塑保温材料必须符合北京市消防部门规定,难燃B级应符合以下要求:应满足GB /T8626及GB/T 20284的试验规定。

产烟附加等级不低于S3级。

燃烧滴落物/微粒的附加等级为d0级。

产烟毒性附加等级为t1级。

3)冷媒铜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铜管道支吊架的型式、位置、间距及管道安装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铜管弯管的弯曲半径应大于5D (铜管外径)。

配管弯曲后的短径与原外径之比应大于2/3。

切割铜管时应使用铜管尺寸的切管器。

铜管管口扩口后应保持同心,扩口尺寸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裂纹、褶皱等缺陷,并应有良好的密封面。

铜管可采用承插式焊接及套管式焊接,其中承插式焊接的管端胀管,要求胀管的过渡部分光滑、均匀。

铜管弯管应符合下列规定:对于①6. 4〜22. 2mm的铜管,可以用手直接弯管或使用手动弯管器加工。

弯管角度不能大于90°变形度不能大于管径的1/3。

铜管穿墙要求:管道穿过的外墙孔必须密封,雨水不得渗入。

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

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出20mm,并应向室外倾斜向下。

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堵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

配管钎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定要按照当地法规,必须由有资格人员进行火焰操作。

必须使用硬钎焊,采用氮气置换法保护钎焊作业。

焊缝部没有气孔、砂眼,没有明显的“钎料下垂”。

冷媒管道的支撑应符合以下规定水平管道应用吊架或托架来支撑;立管应用管码来固定,固定应牢固。

必须考虑铜管的热胀冷缩,无论吊架还是托架,都不能将保温后的冷媒管道夹紧。

支、吊架的型式与间距应符合设计规范。

吊架的吊杆应平直,丝杆的螺纹应完整、光洁。

支、吊架上的螺孔应采用机械加工,不得用气割开孔。

冷媒管冲洗要求:冷媒配管施工结束后,必须对冷媒配管进行吹扫(室内机、室外机不参加吹扫),清除管内可能存在的水气、灰尘、垃圾。

吹扫只能用氮气,冲洗压力为0.5MPa,反复冲洗,无污物为符合规定。

气密试验冷媒配管气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试压介质一定要使用纯氮气。

压力试验前要先对冷媒系统进行抽真空至—0.1MPa (-755mmHg),通过真空干燥除去系统内水分。

采用液管、气管同时试压,冷媒系统试压压力为4.0MPa (约40kgf/cm2)保持24 小时以上无泄漏为符合规定。

五、技术资料交付所有技术文件均应提交业主确认、批准。

卖方应对所提供的所有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完备性和及时性负完全责任; 如果业主认为技术文件不能满足需要,有权向卖方要求增加必要的技术文件。

当业主要求有关设备的技术资料时,卖方应及时提供。

1. 技术文件应提供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但不限于此:安装图纸技术手册(描述设备的技术参数、技术性能)操作手册安装手册维护手册2. 标志每套装置必须有持久明晰的铭牌,标明以下内容:设备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卖方(制造厂商)名称和商标;出厂日期及编号;六、培训与售后服务1. 培训为保证设备正常工作,投标方应负责培训用户维护人员,使维护工作人员能完全熟悉并掌握维护技能,及时排除一般的设备故障。

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为维护及安装工作所必须的相关文件的讲解。

2) 设备的安装和测试。

3)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1) 设备在安装调试、现场测试、试运行、终验后的保修期内及在保修期满后,因系统设计技术、设备质量等问题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或出现用户无法自行处理的问题,投标方必须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

2) 投标方应提供一年的保修期(从设备终验合格之日起),保修期内投标方应免费提供设备配件和技术服务。

3)在保修期内和保修期外,系统设备如有重大故障,投标方接到用户电话后,必须在24 小时内赶到现场并排除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