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
中外新闻事业史(0421)

中外新闻事业史校考复习题1.P138《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由英国传教士米怜,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立。
月刊,雕版印刷。
宗教性刊物。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宗旨,运用传统儒学的观点阐发基督教义。
也有一些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介绍,线装书样式,适应读者阅读习惯。
是我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刊。
2.P138《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是怎样办起来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P135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
该刊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该刊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内容包括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新闻等各个方面,着重宣扬“西方文明”,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
报刊以时政为主,每期必有一定数量国内外新闻,宣传策略也是中国线装书板式,处处“附会儒学”。
1833年12月刊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第一篇新闻自由专论。
3.P142简述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的发展情况P139-141鸦片战争后,外报在华拓展的步子日趋加快,商业性报刊逐渐成为报业发展的主流,至9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个垄断中国报业市场和新闻舆论阵地的庞大的外报网,上海是这一外报网的中心。
1)1872年4月30日,《申报》创刊,英国商人美查等创办,成为当时最成功、最有特色的商业性报纸,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
2)1882年5月18日,字林洋行创办中文日报《沪报》,后改名《字林沪报》,并创办中国报纸第一个副刊《消闲报》。
3)1893年2月17日,《新闻报》创刊,由英国商人丹福士等创办,出版一年后发行量已仅次于《申报》而位居第二。
4)在上海出版的中文宗教性报刊,数《万国公报》影响最大。
4.如何评价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P141 可发挥1)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为列强利己宣传、政治讹诈、经济掠夺、文化征服、武力侵华服务。
新闻学硕士

北京大学新闻史论(614)+新闻实务(847)<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001-2003年新闻学基础知识,2002年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2001-2006年新闻学,暂无答案。
(本项不单卖,购买全套赠送此项)注: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考研论坛,真题会随时在网站更新,大家下载即可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7页¥402-2《外国新闻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50页¥502-3《新闻事业简史》笔记。
本科生课堂笔记,手写版,共28页¥402-4中国新闻史辅导笔记。
手写版,共56页¥60注:报名辅导班请登录跨考网进行详细咨询。
全套资料包含以上所有资料,套餐优惠价:¥168指定参考书目此科目没有提供参考书目适用学院/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05030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612)<跨考胜经>全套考研资料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答案1-12000年-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由于出题老师固定,历年真题参考价值很大。
该专业近几年学校官方不出售历年试题,最新真题更新请大家关注跨考论坛,只要收集到我们即会在网站更新,大家可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专业课笔记、讲义等内部资料2-1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本科生笔记。
出题老师授课,非常全面和清晰。
手写版,共29页¥402-2新闻传播考点精要汇集。
内部参考资料,介绍了传播理论考点、外新史考点等众多考试点。
打印版,共39页¥402-3外国新闻史复习要点。
陈立丹版《世界新闻传播史》复习要点,条理性好,重点突出。
打印版,共17页¥302-4新闻史硕士课程大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史研究生资料,硕士课程同样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的重点,内容详实,包括中国史和外国史两部分,主题分明。
打印版,共58页¥352-5新闻学重点笔记。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 新闻学专业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 2014年招生目录招生年份:2014招收人数: 专业代码:050301政治101思想政治理论外语201英语一业务课一61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业务课二804中外新闻史贵州大学613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全套考研资料<精品套餐>第一部分历年真题(没有)注:近几年贵州大学学校官方不公开历年真题,无渠道可获取。
第二部分笔记课件等重要资料2-1《新闻学概论》笔记此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借助此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把握报考院校的教学重点,对考研复习十分重要,是复习的绝佳参考资料¥802-2 《传播学教程》笔记此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借助此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把握报考院校的教学重点,对考研复习十分重要,是复习的绝佳参考资料¥802-3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笔记此笔记为高分研究生复习所用,借助此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把握报考院校的教学重点,对考研复习十分重要,是复习的绝佳参考资料¥802-4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由考取本校本专业高分研究生总结而来,重点突出,借助此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是复习的绝佳参考资料,被考生亲切的称为“考研指南针”。
¥802-5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课件目标院校本科老师的授课精品课件,涵盖考研大纲所有重难点,内容详尽,因授课老师参与出题,所以参考价值很大,可以帮助考生把握报考院校的教学重点。
¥802-6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讲义目标院校本科老师的授课讲义,内容详尽,重点突出,强化复习,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的考研复习¥802-7 《传播学教程》讲义目标院校本科老师的授课讲义,内容详尽,重点突出,强化复习,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的考研复习¥802-8 《新闻学概论》讲义目标院校本科老师的授课讲义,内容详尽,重点突出,强化复习,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的考研复习¥80第三部分内部复习题等重要资料3-1 《传播学教程》复习题,此复习题涵盖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503-2 《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复习题,此复习题涵盖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503-3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此复习题涵盖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503-4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习题,内部复习题库及答案由导师提供,涵盖重要考点、难点,对于巩固知识点,强化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新闻采访讲义-第一讲

从某种意义上讲,“内参”起的作用不亚于 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 可代替的。因为有关领导特别重视“内参” 反映的情况,往往看了之后马上会作出批示, 这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很有好 处。 有些“内参”经领导机关批示后,还可以 转为公开报道,走的是先“内参”后“公开” 报道的路子。
最早访问苏俄的瞿秋白`,最早向中国人介 绍布尔什维克胜利的李大钊都牺牲在敌人 的屠刀下。传播革命的一批早期共产党的 领导,如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肖楚 女、邓中夏、李求实、陆定一,也都曾做 过记者或通讯员工作。他们一手拿枪一手 握笔,宣传革命,引导中国走向解放。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报还涌现出一大批 优秀的战地记者,像范长江作为共产党的 记者,首次公开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 征的伟大壮举。党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 众路线,邹韬奋、穆青等记者,都曾不畏 劳苦深入基层采访,写出一个个感人的普 通干部、群众形象,鼓舞教育了几代人。 这些记者坚持真理,不怕牺牲,以人民利 益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有 志于记者工作的人们应该具备的品格。
3、责任心。 美国著名的报业大王约瑟夫普利策说:“倘 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 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 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 发出警报。”萧乾在《老报人随笔》一书中写道: 新闻记者就是个哨兵,甚至是个侦察兵。他不停 地跑,不停地收集信息,主动积极地写作,还要 向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看到的不良情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记者的特殊使命决定了采访报道范围的广阔, 他们要以整个人类社会为舞台,真实地记录历史, 记录影响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的一切重大事件。 因此,记者的责任重大,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
记者承担了使命,就承担了人民的重托。他必 须及时、准确、没有遗漏地采访报道重大事件, 无论采访环境多么险恶,记者都要争取到新闻发 生的现场去,哪怕是战场,哪怕会有牺牲。正如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口号所说:“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第一需要”,即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 出现在第一现场,满足受众的第一需要,要求记 者做到“大事发生时,我在”。我们看到,每逢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刻,同逃难者逆流而上者,除 了消防队和警察外,就是采访报道的新闻记者了。
传播学讲义1

5、 威尔伯· 施拉姆
传播学的创建 者和集大成者。 建立了四个传 播研究机构,在这些机 构培养出的大批研究生 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 美国当代著名的传播学 者。 提出自己的理 论见解,如“大媒介 “与”小媒介“,”选 择媒介的或然率公式”。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威尔伯· 施拉姆(WilburLangSchramm,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 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 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 教授头衔的人。 施拉姆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 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 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 新学科———传播学。 他创立传播学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撰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 著作———《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 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 究成果。施拉姆当时还仅限于挖掘前人和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并 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
5)、大众传播
①报刊传播学 ②书籍传播学 ③广播传播学 ④电视传播学 ⑤电影传播学
2、按传播内容的性质,传播学可分为:
1)政治传播学 2)经济传播学 3)文化传播学 4)新闻传播学 5)舆论传播学 6)文艺传播学 7)科技传播学 8)广告传播学 9)教育传播学
4、 卡尔· 霍夫兰
1)微观研究 2)控制实验 法
Hale Waihona Puke C·I·霍夫兰C·I·霍夫兰(1912-1961)。美 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最早把心 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 主要关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 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从二次大战 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从信源的 可信性,传播技法和受众属性等方 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 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 复杂性和条件性。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视频讲解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专题训练[视频讲解]第一部分复习指南目录封面目录第一编新闻理论[视频讲解]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新闻[视频讲解]第三章新闻生产与新闻选择第四章新闻传播的要求第五章新闻传播过程第六章新闻事业第七章新闻媒介[视频讲解]第八章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视频讲解]第九章舆论监督[视频讲解]第十章新闻工作者的素养与职业道德第二编传播理论[视频讲解]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视频讲解]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视频讲解]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第七章大众传播[视频讲解]第八章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视频讲解]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视频讲解]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视频讲解]第十二章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视频讲解]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视频讲解]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视频讲解]第三编中国新闻传播史[视频讲解]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视频讲解]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视频讲解]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视频讲解]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十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十四章网络媒体的崛起第十五章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的新闻传播事业第四编外国新闻传播史[视频讲解]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欧洲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三章美国与加拿大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四章亚洲与非洲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视频讲解]第五章大洋洲、拉丁美洲的新闻传播事业与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建立第五编新闻传播业务第一章新闻采访第二章新闻写作第三章新闻编辑第四章新闻评论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第六编传媒经济学[视频讲解]第一章传媒经济学与传媒产业第二章媒介市场与媒介竞争第三章受众—消费者选择第四章媒介生产与成本第五章政府规制第六章国际贸易与文化保护第七章传媒管理与资本运营[视频讲解] 第七篇公共关系学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公共关系的主体第四章公共关系的对象第五章公共关系的状态与公共关系模式第六章公共关系的原则第七章公共关系工作手段——传播第八章组织形象管理第九章危机管理第八篇广告学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广告的发展过程与类型第三章广告基本原理第四章广告主体第五章广告信息第六章广告客体第七章广告与其他相关学科第二部分考试真题第一编新闻理论[视频讲解]第一章绪论新闻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上海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答:新闻学是指研究人类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爱他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传播学考研资料历年真题参考书目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精品辅导资料1、《新闻学概论》学习笔记《新闻学概论》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2、《传播学教程》学习笔记《传播学教程》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3、《中国新闻史》学习笔记《中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4、《外国新闻史》学习笔记《外国新闻史》章节知识点汇总及答案详解5、《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学习辅导与重点归纳6、近年新闻热点、网络事件汇总及深度解析7、新闻传播学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2006-2011)新闻史论2000,2002-2005年新闻综合知识2002-2005年传播史论2003-2005年传播实务2002-2005年8、2012独家更新资料优秀新闻传播学考研精品套餐笔记2012 年独家更新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考研精品笔记套餐(165页):资料总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部信息,包括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导师信息,联系方式,我们提供导师邮箱,方便同学联系导师,师兄考研的时候,也是给自己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过程中就给自己想考的导师发过邮件,在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导师的悉心教导。
学长认为,电子邮件是联系导师的最理想方式。
大家要坚持给导师发邮件,不能问完问题,就间断了。
斤三年来新闻学传播学的考研招生人数和参考书目变化情况,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课复试上线人数,近三年新闻传播学保送名单,近三年南师大新闻传播复试线,已经考上的经验,第二部分为考研精品笔记,主要是按照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总结,考上的研究生学长已经将考点在后面注明,比如某个考点是名词解释,后面就有表明名词解释考点,第二部分是初试五本参考书的经典笔记。
9、独家辅导班讲义(温馨提示:我校没有任何官方专业课辅导班,本辅导班为恩波*翔高针对南师大新闻传播考研开办)1、新闻学概论国庆辅导班讲义2、传播学教程国庆辅导班讲义3、中国新闻史国庆辅导班讲义4、外国新闻传播史国庆辅导班讲义5、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国庆辅导班讲义10、中国新闻史笔记针对中国新闻史的考试特点,以及繁琐难记忆的特征,笔记采用词条体和专题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考点集中、全面、好查、易记,全方位应对考试中相关的名词解释和简单题。
第一章 深度报道概说

D、递延性:为了体现深刻、全面,深度报道的操作 常常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新近发生的某个新闻事实 ,必然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某一事实的后续,又必 然会导致未来某一事件的发生。有些新闻事件也可 能回持续发生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从深度报道的 视角看,事件在在时空上的递延性本身就是深度报 道的一种重要信息。 现实生活中,受众常常会关注前一篇报道的新闻事 实的结果如何,所以,从空间上讲,深度报道的操 作又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布仅仅 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深度报道正 在把新闻报道的一部分权利让给受众,使得深度报 道的传播形成主体的互动。所以说,深度报道的延 递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新闻理论的演进往往都滞后于新闻实践的发展。 在世界新闻史上,深度报道理念的开启距今才半个多世 纪,而在我国回瞻新时期第一批深度报道的发表,距今 也只有30个年头。因而,对深度报道的理论研究更是还 处在一个起步阶段。 今天,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第一财经日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以及一些著名网站等 强势媒体正在大规模利用深度报道占领媒介市场。世界 各国包括中国的各种新闻奖都包含了“深度报道”作品 ,深度报道已经成为新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新闻概念 。 但是,什么是深度报道?它的特性和作用?它从何处来 向何处去?如何正确把握深度报道的方法和技能?等等 ,还不能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答案。
二、深度报道的特性 深度报道的一般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A、深刻性:深度报道能否“深刻”,取决于记者 对于新闻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否有深刻的认识。 (一) 方法的科学性 1、新闻事件中深层信息的潜在性与记者的开掘能 力是一对基本矛盾,没有科学的指引,记者的认 识能力将受到极大的局限。2、 科学的态度:一 分材料讲一分话。3、 科学的采写方法:民意测 验、田野观察、数理统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新闻传播史讲义贺新颖目录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 P02 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 P07 第二章 18世纪: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 P13 第四章 19世纪(上):大众化报刊的勃兴…………………… P23 第五章19世纪(中):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P32 第六章19世纪(下):黄色新闻的泛滥……………………………… P39 第七章 20世纪(上):电子媒介之广播篇………………………… P44第八章 20世纪(中): 电子媒介之电视篇……………………… P51第一章新闻传播的诞生与发展Chapter One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第四节印刷传播第一节人类社会与新闻传播★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传播是怎么产生的?一、新闻定义西方“It is not news when a dog bites a man, but absolutely news when you find a man bites a dog.”“ Oh!My god!”中国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传播定义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commonness or oneness of thought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Wilbur SchrammThe Process and Effects of Man Communication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人类的思想、观念、情况等社会信息的交流。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三、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一)生存的需要——报道消息、提供意见第一个发现熊的人,侥幸未被熊吃掉,不论是为了警告趋避,或是为了纠合除凶,一定要去报告其他的人类。
没有语言之前,便用手势报告——我们的文化,也就由此产生。
萨空了《科学的新闻学概论》(二)生产的需要——相互交流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
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三)生活的需要——丰富生活调剂维持指导四、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一)物质条件(物质资料、运输系统)(二)精神条件(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格、教育水平)(三)社会制度(传统、规矩、礼仪和戒律)五、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一)防止两个极端的倾向1. 夸大其词2. 就事论事,以偏概全应从历史、社会生活的角度,全面地考察新闻的作用和功能总结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传播产生于社会生存、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它又受到社会物质技术条件、民族性格、文化教育精神条件和社会制度因素的制约它又反过来对社会有很大的能动作用第二节新闻传播的早期历史一、语言与社会语言与社会同时出现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在于凭借语言组成社会语言(传播)的起点就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起点二、口头传播(Oral Communication)口头传播覆盖了整个人类传播史,是人类社会产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传播方式手写阶段、印刷与电子阶段在时间上都是人类近代发展史中出现的传播方式•前语言时期呼唤(call)、体态(posture)、手势(gesture)•音节语言产生(大约十几万年前),口头传播成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口头传播的具体形式:集会、传闻、民谣、行吟诗人的说唱口头传播案例 Oral CommunicationHistory of the Marathon-the legend马拉松的历史——传说The year was 490 BC, the Greeks had defeated the Persians at the Marathon Battle and Pheidippides(菲迪皮茨) had the task to bring the good news to the city of Athens. He ran about 35 km from Marathon to Athens and, when he arrived, Pheidippides just had the strength to say “we won,” and fall down dead!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Genesis 圣经《创世纪》 11:1-9The Lord multiplied language on the earth, causing people to scatter abroad.口头传播的局限性在哪里?空间:声音传播范围有限时间:口口相传,天长日久,面目全非三、非语言传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传播手段的发明弥补口语传播的不足之处——记录性差和传播距离短。
•非语言传播包括: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驿马及驿使、实物表意、图画传声非语言手段、语言、文字同属“传播符号”原始绘画•图画文字•意义首先在于传播,而不在于欣赏•四、口头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依然存在,重要补充人类的传播机能何时最强?口语传播阶段?还是电子传播阶段?人的传播机能日趋退化肥皂剧 vs. 史诗第三节文字传播时代社会发展、部落兼并、生活范围扩张、国家出现以口语为主体的新闻传播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创造了文字,发明了书写材料新闻传播进入了文字传播时代一、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发明改造(一)文字的创造——拉开了文字传播的帏幕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
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使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
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
——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早期的象形文字约3000-4000 BC 古代中国、埃及、印度和两河流域中国东巴文——图画象形文字云南丽江古城猜字壁(二)书写材料的发明和改进两河流域的粘土(clay)埃及的莎草纸(papyrus)欧洲羊皮纸(parchment)中国造纸术(paper)文字传播(written communication)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最早的文字传播指的是手写传播传播史上第二座里程碑文字应用的意义•标志人类传播原始时代的结束,文明时代的到来。
•突破口头传播受时空限制的束缚,使信息可以流传于异时异地,保存久远。
•促进人类的社会化进程。
除了社会成员的人际交流、公共交流外,还出现了专职的传播者或职业。
二、手写新闻两种主要形式1.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古罗马的《每日纪闻》(Acta Diurna)公告类新闻“历史上第一份官方的报纸”政务公开Under Julius Caesar and his successors, a daily record of political news and acts was recorded at Rome and distributed to the Roman colonies. Such written documentation disappeare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empire.2.私人新闻信古罗马的“新闻信”最早的民间报纸Veni,Vidi,ViciI saw. I came. I conquered.Julius CaesarExtent of Roman Empire两大帝国疆域对比知识链接:中国古代的报纸——邸报内容:朝廷的政令、官吏的升降任免、臣僚的奏疏等宫廷信息传播范围:分封在各地的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唐代官报──敦煌进奏院状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抄新闻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欧洲沿海城市的工商业繁荣16世纪初威尼斯和罗马专门搜集消息的机构、采访者和报道者1566年《消息公告》手抄新闻“格塞塔”(Gazzetta)——欧洲近代报纸的通称思考与练习历史学家们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的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信息传播系统;而罗马帝国的灭亡,也与其扩张过甚,传播系统跟不上去有关。
请谈谈你的看法。
复习思考题1. 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传播?新闻传播与社会生活是什么关系?2. 在所有传播媒介中,为什么说语言媒介是最基础的?语言对人类社会具有什么意义?3.文字是怎样产生的?文字发明的意义何在?4.手写传播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传播形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历史地位?第二章新闻事业的“创世纪”Chapter TwoGenesis of Journalistic Practice第一节印刷传播的产生第二节近代报刊的产生第三节新闻事业的第一次“狂飙突进”概况印刷传播——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新闻传播从无序走向有序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印刷媒介是纸张和印刷机两种发明的综合产物知识链接中国隋唐 600-700年雕版印刷北宋 1045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朝鲜13世纪简单的金属活字印刷第一节印刷传播的产生一、印刷术的发明(Printing Press)(一)古登堡革命1450年前后约翰内斯·古登堡 Johannes Gutenberg)德国美因兹(Mainz, Germany)printing press 印刷机metal moveable type 金属活字Press词义演变wine press 榨酒机printing press 印刷机印刷品(出版物)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报刊the Press 报界、新闻界、记者(二)背景社会运动的结果、时代精神的结晶文艺复兴 (Renaissance)宗教改革 (Protestant Reformation)宗教改革:旨在破除罗马教廷对人精神的专制统治马丁·路德:每个基督徒都有同上帝直接对话的权利为何说古登堡的印刷术是个极大的飞跃?1. 金属活字印刷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提高印刷数量、质量和效率2. 扩展了发明的范畴和用途,印刷图书以营利(三)印刷术发明和应用的意义Gutenberg’s impact cannot be overstated. The duplicative power of movable type put the written word into wide circulation and fueled quantum increases in literacy. ...Johannes Gutenberg stands at a divid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kind.A scribist culture preceded him. The age of mass communication followed.John VivianThe Media of Mass Communication用阿瑟·凯斯特勒(Arthur Koestler)的话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发明家都是梦游者(sleep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