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度量

合集下载

第三章 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要素 《信用风险度量》PPT课件

第三章 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要素 《信用风险度量》PPT课件
▪ BaselⅡ与Basel Ⅲ的内部评级法(IRB)允许银行采用自身的模型来估 测违约概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机构和学者构建了诸多模型用以估计 违约概率。大致而言,可以分为:(1)计量模型估计法;(2)历史违 约概率估计法;(3)债券价格估计法;(4)股票市场价格估计法。
一、违约概率PD的估计
▪ (一)计量模型估计法
▪ 考虑到资产类型的差别,经验研究发现,同一行业,贷款 要债券的回收率要高。
▪ 除了如上三种影响因素,还有很多研究在讨论其他因素对 于RR的影响,例如公司规模、客户关系等,但是研究结论 并不一致。
二、违约损失率LGD的估计
▪ (二)估计LGD的基本方法
▪ 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评级IRB初级法下,没有抵押担保的 优先贷款的LGD设定为45%,没有抵押品的非优先贷款的LGD为 75%;对于有抵押品的债项,协议将债项按其抵押品的性质分类, 通过计算其抵押品的折扣比例,并进行归类得到对应的LGD。在内 部评级IRB高级法下,银行则需要自行估算LGD,估计方法包括:
▪ 金融产品或机构的违约概率,可以从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的信用 评级中间接获得。例如,在穆迪的评级系统之中,Aaa代表了最佳的信 用评级,这代表了较低的违约概率,几乎不会发生违约。接下来的评级 Aa、A、Baa、Ba、B、Caa对应的信用级别逐级下降,违约概率也就逐 步升高。
▪ 虽然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报告可以获得某个产品或机构的违约信息,但 是这种信息缺乏时效性。
第一节 信用风险度量要素的分类
▪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相关规定,测度机构或工具的 信用风险离不开四个关键的要素:
▪ (1)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 ▪ (2)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 ▪ (3)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 ▪ (4)有效期限(Maturity,M)。 ▪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RW)定义为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

信用风险的度量信用风险的度量信用风险的古老历史,也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

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包括风险的衡量与管理,信用风险的衡量是问题的核心和管理的前提,也是研究的重点。

方法众多,篇幅巨大,这里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了解。

定义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讲,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

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即信贷风险; 广义的信用风险是指所有因客户违约或不守信而给信用提供者带来损失的风险.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一)信贷风险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因素是指由外界决定、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因素,例如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变、社会政治因素的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商业银行对待信贷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了其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和信贷风险的大小,这种因素渗透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信用分析和贷款监督等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

4借款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利润水平的不确定性以及信用登记状况的多变性;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不稳定性;自然社会经济生活中可变事件的不确定性;经济变量的不规则变动。

其他:社会诚信水平和信用状况、心理预期、信息的充分性、道德风险等信贷风险的风险因素(二)信用风险的识别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单一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基本信息分析财务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管理层风险分析行业风险分析生产经营风险分析担保分析保证、抵押、(动产)质押、留置和定金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整体状况分析信用风险特征分析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基本信息分析个人信贷产品风险分析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零售贷款循环零售贷款(我国尚无此业务)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组合类单笔贷款的相关性正相关——集中于特定行业、业务系统性风险负相关:风险分散化专家评级系统没有考虑借款人的不同类型对信用评级的影响;(2)主观性问题对于不同因素,权重如何分配取决于个人的意见,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定标准;(3)标准化困难将专家的决策过程转化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需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编写决策规程及维护系统非常困难,耗费巨大。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1、简介
信用风险度量是一种衡量信用风险大小的定量方法。

它是一套通过财
务报表分析,体现出一定企业信用状况的风险评估工具。

信用风险度量方
法是衡量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效控制企业的信用风险、正确认定企业信用
等级、为企业做出决策提供必要的证明和预测性信息等重要的评估工具。

(1)财务状况分析法
财务状况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它主要是利用企业的
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的因素,如成本构成、资产结构、负债情况等等,来
进行逐项分析,从而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程度。

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分析、负债资产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速动比率分析等。

(2)信用评级法
信用评级法是指依据信用风险因素分析后,按照国家规定为企业制定
的信用等级,以此来判断企业的信用风险程度。

信用评级法一般通过财务
分析来比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将企业归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其中一
般包含AA级信用、A级信用、BBB级信用等。

(3)财务指标计算法
财务指标计算法是一种可以用来测量企业信用风险的量化技术,它结
合财务数据和环境因素,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概述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方违约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的可能性。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

信用风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违约风险,指交易一方不愿或无力支付约定款项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信用价差风险,指由于信用品质的变化引起信用价差的变化而导致的损失。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资本要求允许各国银行可以采用内部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

由于20世纪90年代里,公司倒闭的结构性增加、脱媒效应的显现、竞争的白热化、担保能力的下降、金融衍生品的急剧膨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等因素促使人们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研究,从而涌现出了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类别目前国际上运用较多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editmetrics mode1)、麦肯锡公司的宏观模拟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瑞士信贷银行的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cridetrisk+)、死亡率模型(mo rtality rate)等。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将实施的背景下,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对这些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对加强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KMV模型KMV模型是由KMV公司利用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模型的核心分析工具是预期违约频率EDF(expected delinquency frequency),它的原理是银行贷款相当于向债务人卖出一个看跌期权,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超过企业的负债时,企业有动力偿还贷款,当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债务时,企业会行使期权,选择违约。

KMV模型根据借款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计算EDF,通过EDF来计算违约损失额LGD。

第9章 信用风险的度量

第9章 信用风险的度量

(五)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六)现代风险度量模型方法的比较
28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特点
从过去的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从指标化形式转向模型化形式 从对单个资产分析转化为资产组合分析 从盯住账面价值的方法转向盯住市场的方法 描述风险变量从离散形式向连续形式转化 既考虑单个借款人的微观特征,也考虑整个宏观经济 环境的影响 运用了现代金融理论和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比 如期权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资产组合理论、 保险精算方法等 大量采用VaR技术。
该模型使用了两个关系:其一,企业股权市值与它的资 产市值之间的结构性关系;其二,企业资产市值波动程 度和企业股权市值的变动程度之间关系。通过这两个关 系模型,便可以求出企业资产市值及其波动程度。一旦 所有涉及的变量值被算出,信用监测模型便可以测算出 借款企业的预期违约频率(EDF)。
30
信用监测模型KMV
20
指标筛选
F统计量 32.60
变量
x1营运资本/总资产
破产组均值 -6.1%
非破产组均值 41.4%
x2留存盈余/总资产
x3税息前收益 /总资 产 x4股权的市值/总负债 的账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
-62.6%
-31.8% 40.1% 1.5次
35.5%
15.4% 247.7% 1.9次
58.86
25.56 33.26 22.84
21
一、Z评分模型的表达式
阿尔特曼确立的分辨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或
Z=1.2X1+1.4X2+3.3X3+0.6X4用 的是小数,后者用的是百分比,第五个比率是用倍数来表示 的,其相关系数不变。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一、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与模型1.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价方法(1)要素分析法。

要素分析法是通过定性分析有关指标来评价客户信用风险时所采用的专家分析法。

常用的要素分析法是5C要素分析法,它主要集中在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

根据不同的角度,有的将分析要素归纳为“5W”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及如何还款(How)。

还有的归纳为“5P”因素,即个人因素(Personal)、借款目的(Purpose)、偿还(Payment)、保障(Protection)和前景(Perspective)。

无论是“5C”、“5W”还是“5P”,其共同之处都是先选取一定特征目标要素,然后对每一要素评分,使信用数量化,从而确定其信用等级,以其作为其销售、贷款等行为的标准和随后跟踪监测期间的政策调整依据。

(2)特征分析法。

特征分析法是目前在国外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信用分析工具。

它是从客户的种种特征中选择出对信用分析意义最大、直接与客户信用状况相联系的若干因素,将其编为几组,分别对这些因素评分并综合分析,最后得到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

一般所分析的特征包括客户自身特征、客户优先性特征、信用及财务特征等。

特征分析法的主要用途是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它涵盖了反映客户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所有重要指标,这种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调查机构和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使用。

(3)财务比率分析法。

信用风险往往是由财务危机导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及早发现和找出一些特征财务指标,判断评价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确定其信用等级,从而为信贷和投资提供决策依据。

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就是将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全面、综合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剖析、解释和评价。

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 信用风险测量

风险分析 第十三章 信用风险测量
• 其中: • X1 =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资产盈利水平 • X2 = X1在5~10年变化的标准差,反映收入的稳定性 • X3 = 息税前利润/总利息支付额,反映债务偿还能力 • X4 = 留存收益/资产总额,反映累计盈利情况 • X5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反映变现能力和债务偿还能

Z模型和ZETA模型评述
第三步,针对于各个比率对借款还本付息的影响程 度,选用Fisher、Bayes等判别分析法,建立由上 述比率指标所决定的线性判别函数,确定每个比 率的影响权重,即可得到一个Z值评分模型
1、Z值评分模型
第四步,对一系列所选样本的Z值进行分析,得到一 个违约或破产临界值以及一个可以度量贷款风险 度的Z值区域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
专家分析法评述
专家分析法直指信用风险的核心本质,目前得到了世界上绝 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采纳,但也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1)一致性 对于相似的借款人,不同的信贷负责人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2)主观性 对于不同因素,权重如何分配取决于个人的意见,并没有一
第三,未知总体分布或未知总体分布函数前提下, 根据Fisher准则得到最优线性判别函数
Z值评分模型的应用
两类错误 第Ⅰ类错误(Type Ⅰ error): 模型预测借款人不会违约,但事实上违约了 第Ⅱ类错误(Type Ⅱ error): 模型预测借款人会违约,但事实模型的改进:ZETA模型 1977年,Altman等人对Z值评分模型进行了扩展,建
5W法
也有金融机构将分析的因素归纳为5W: 借款人(Who) 借款用途(Why) 还款期限(When) 担保物(What) 如何还款(How)
5P法
也有金融机构将分析的因素归纳为5P: 个人因素(Personal) 目的因素(Purpose) 偿还因素(Payment) 保障因素(Protection) 前景因素(Perspective)

信用风险的度量总述

信用风险的度量总述
第十五页,共50页。
2、外部(wàibù)评级——主权人(发行人)信用评级
⑴评级程序
评级(píng jí)请求
指定(zhǐdìng)分析小组, 进行基本研究
会晤发行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
经营和财务计划
评级委员会审查 发布评级结果 监控
第十六页,共50页。
修正评级程序
⑵典型评级体系介绍 标准普尔(pǔ ěr)、穆迪投资 以债务发行为例
信用风险的度量 (dùliàng)总述
2021/11/5
第一页,共50页。
一、理论(lǐlùn)发展简介
信用评级(píng jí)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到信用评分 模型,再到违约概率模型三个发展阶段
第二页,共50页。
1、传统方法 上世纪(shìjì)70年代以前,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以专家
判断法为基础 主要体系包括: 5C、5P、5W、LAPP法、五级分类法
(jìnxíng)等级细分,其中“1”标示质量最高 Baa级以上(共4级)为投资级,以下级为投机级
第二十五页,共50页。
3、内部信用评级(píng jí)——贷款对象信用评级 (píng jí)
包括对债务人的评级(píng jí)(违约概率),和贷款 项目评级(píng jí)(项目预期损失)
描述 偿债能力很强 环境恶化时,偿债能力可勇的靠于路性开较始低,才能找到成功 具有一定偿付保障,但是不利情况可能削弱其能力 投机性;当前有偿付能力,但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当前有违约可能,有赖于有利情况的出现 已经违约
第二十页,共50页。
附注: 在每一级别中,同时通过加 “+” 或 “—” 进行等
X 5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反映公司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演变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银行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控制及风险处理等方法,预防、规避、分散或转移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或避免资产损失,保证银行经营安全效用最大化的一系列措施及方法的总和。

一、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1、专家方法它是由一些富有经验的专家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主观判断,对贷款企业的一些关键因素权衡以后,评估其信用风险,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5C分析法,主要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Character)、还款能力(Capacity) ,资本实力(Capital),担保(Collateral)和经营环境条件(Condition)五个方面定性分析以判别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作为银行发生信贷、信贷监测和信用政策调整的依据。

2、贷款评级法贷款评级法实际上就是对资产及资产组合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不同级别的贷款提取不同的损失准备。

典型的是美国的贷款五类分级方法即把贷款分为五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精确地考察贷款的风险性大小,通常又将这五个等级细分为9级或10级,与对债券的评级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目前我国对贷款正在实行的是5级分类制度。

3、信用评分模型信用评分模型或评分系统是将反映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借款企业的财务比率、资产负债结构等)赋予一定权重,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分值或违约概率值,并将其与基准值相比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并对贷款定价。

二、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体系与现代信用风脸度量管理模型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融资的非中介化、证券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也日益显著。

人们认为以财务比率为基础的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反映借款人和证券发行人的资产在资本市场上快速变化的动态价值;同时金融全球化、证券化、衍生化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贷款利差缩小,鉴于此,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的新方法相继提出。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内部评级法。

国际大银行纷纷创建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开发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完成了由传统信用分析向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上的飞跃。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CreditMetrics (由JPMorgan于1997 年给出), KMV (由KMV公司于1993 年给出),CreditRisk+(由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于1997 年给出。

三、信用风险的转移技术正是由于信用悖论的存在,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信用衍生工具。

信用衍生工具指参与交易的双方签订一种金融合约,允许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分离出来,从交易的一方转移至另一方。

信用衍生工具通过表外持有合成信用头寸或以索取权的形式对冲表内风险,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中剥离出来并转移给交易对手,形成了风险的对冲转移机制,可以同时实现风险集中度下降和维持好客户关系两大原本冲突的目标以有效解决“信用悖论”问题。

由于信用衍生产工可以在不变动其资产负债表资产的情况下,将信用风险从市场风险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有效的管理,极大地增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灵活性,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如图1.2所示。

信用衍生产工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总收益互换(Total Return Swaps)、和信用违约产品(Credit Default Swaps)、信用利差产品(Credit Spread Products)及信用联结票据(Credit-Linked Notes)等。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内部信用评级研究第一节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概述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征求意见后的新资本协议。

新资本协议作为一个全新的监管资本框架,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即把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工作与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安全稳健性;在充分强调银行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公平竞争;激励银行提高风险计量与管理水平;资本反映银行头寸和业务的风险度。

新资本协议表述了巴塞尔委员会三大支柱支撑银行监管的理念: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外部监管;第三支柱是市场约束。

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与最主要的创新之一就是提出了计算信用风险监管资本要求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以下简称IRB)。

IRB法能更加准确的反映资本与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

银行若能满足技术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标准,就可以将自己测算的借款人资信水平估计值转换成潜在损失,并依此计算出监管部门规定的最低资本充足率。

对银行、企业和国家的信用风险,IRB法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初级法(Foundation Approach),二是高级法(Advanced Approach)。

根据初级法的要求,能满足监管当局严格要求的银行将采用自己确定的债务人违约概率,其他一些风险要素的估计值,则采用监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化值。

而高级法则允许使用多项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

内部评级法要求对特定敞口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期限和违约风险敞口,再将风险要素的评估值输入由巴塞尔委员会提供的风险权重函数,最后计算出监管资本。

由于内部评级法以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为基础,用连续的风险权重函数代替了旧协议中简单的风险权重规定,因此可以更精确的计算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大幅度的提高了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

内部评级法的优点在于:加入了外部评级机构通常不能得到的客户信息,比如银行可以监督客户的账目,了解信贷的保证与抵押情况等等;有利于银行提高自身的内部风险管理水平,使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趋于一致,防止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

因此,内部评级法可以很好地实现银行风险管理的两个主要目标:更高的风险敏感性和激励相容性,IRB法使银行对信用风险和资产组合的经济损失的起因更加敏感,使资本要求与银行暴露的信用风险更准确的匹配。

而且一个设计合理的内部评级法能够鼓励银行不断提高内部风险管理水平,并能为最终采用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模型估计资本充足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鉴于IRB法在新资本协议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各国金融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下面我们将详细研究IRB法的理论框架、与风险要素等内容。

第二节内部评级体系的理论框架IRB体系得主要内容包括:划分风险类别;对每一风险分类依据标准参数或内部估计确定风险要素;建立风险权重方程,将给定的风险要素转换为风险权重,从而计算资本要求;采用IRB体系每一类风险类别达到的基本要求;监管当局对银行应用IRB体系基本要求的检查等方面。

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法根据内在风险的不同特点,将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分为:公司贷款( corporate exposures )、零售贷款(retail exposures)、主权贷款(sovereign exposures),银行贷款(bank exposures)、股权贷款(equity exposures)、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 exposures)等六种类型。

在此基础上,银行的内部评级模型会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评估,促使以风险权重为基础的资本充足评价体系与银行整体风险紧密地联系起来。

利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金需要四个输入参数,它们分别是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特定违约损失LGD(Loss Given Default)、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以及期限M(Maturity)。

对每一类风险要素都考虑了三方面因素:风险构成要素、风险权重函数和最低资本要求。

在对不同的风险暴露处理过程中,新协议力求在框架内给出一个统一的计算范式,但在具体细节上对不同风险暴露类型有所区别。

下面本文以最具代表性的公司风险暴露为例计算:对于公司风险暴露的计算分三步:第一步,计算资产的相关系数。

资产相关系数是为违约概率的函数。

资产的相关性是不固定的,而是违约概率的反函数。

计算资产相关系数的公式为:⎥⎦⎤⎢⎣⎡---⨯+--⨯=-⨯--⨯-5050505011124.01112.0e e e e PD PD )相关系数(ρ 第二步,对资产的期限根据违约概率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期限是违约概率的函数。

期限调整函数:[]2()0.11820.05478ln()b PD PD =-⨯,该预期损失调整为具有年限M 的一年非预期损失。

第三步,计算资本要求。

利用内部评级法计算风险加权资产仅针对非预期损失,在风险权重函数中已经删除了预期损失:EL PD LGD EAD =⨯⨯(),资本仅用来抵补非预期损失,以鼓励银行为预期损失适当计提准备,体现了现代资本管理的理念,见图2.1所示。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这一做法和国际银行业的做法相吻合,有助于减少银行的监管资本套利行为和建立更一致的资本管理制度。

对于没有违约的资产,已知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及其相关性,其资本要求为:11( 2.5)1 1.5M b K LGD N PD LGD b -⎡⎤+-⨯=⨯-⨯⨯⎢⎥-⨯⎢⎥⎣⎦对于已经违约的资产,[]0,()K MAX LGD EL =-;风险加权资产)12.5RWA K EAD =⨯⨯(; 监管资本要求8%RWA =⨯; 其中:()N X 表示标准正态累计分布函数。

图2.1信用风险损失分布图第三节内部评级体系的核心——四大风险要素剖析利用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金需要四个输入参数,它们分别是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特定违约损失LGD(Loss Given Default)、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以及期限M(Maturity)。

下面我们分别研究这些参数的确认、计量等问题。

一、违约概率(PD)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出的关于违约的参考定义是:如果不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押品, 借款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银行集团的债务,或债务人对于银行集团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即为违约。

其中以下情况将被视为无法全额偿还债务: (1)银行停止对贷款计息;(2)发生信贷关系后, 由于信贷质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银行冲销了贷款或计提专项准备金;(3)银行将贷款出售并相应承担了较大的经济损失;(4)银行同意消极债务重组, 由此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减免或推迟偿还本金、利息或费用, 造成规模减少;(5)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的情况;(6)债务人申请破产或已经破产, 或者处于类似保护状态, 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履行偿债银行的债务。

违约概率是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贷款本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武剑、王健, 2003),是贷款发放前银行的“预先估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