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 第10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

第二章 8086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由两部分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R、通用寄存器组和EU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I/O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U运算或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8086CPU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的设计要求,指令执行部件(EU)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PU内部,EU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8086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分构成,都是16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由于8086CPU的地址线是20根,所以可寻址的存储空间为1M字节,即8086系统的物理地址空间是1M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杨立第三版)课后答案

QQ:975465804. 专版1 思考与练习题一、选择题1.计算机硬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
CA.运算器B.主存储器C.CPUD.输入/输出设备2.微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
A(B——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A.CPUB.主存储器C.硬盘D.显示器3.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通常采用( )。
CA.原码B.反码C.补码D.BCD码4.采用补码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真值范围是( )。
CA.-127~+127B.-1 27~+128C.-128~+127D.-128~+1285.大写字母“B”的ASCII码是( )。
BA.41HB.42HC.61HD.62H6.某数在计算机中用压缩BCD码表示为10010011,其真值为( )。
CA.10010011BB.93HC.93D.147二、填空题1.微处理器是指_CPU_;微型计算机以_CPU_为核心,配置_内存和I/O接口_构成;其特点是_(1)功能强 (2)可靠性高 (3)价格低 (4)适应性强 (5)体积小 (6)维护方便_。
P8 P52.主存容量是指_RAM和ROM总和_;它是衡量微型计算机_计算机数据处理_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构成主存的器件通常采用_DRAM和PROM半导体器件_。
P5 P93.系统总线是_CPU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_的公共通道;根据传送内容的不同可分成_数据、地址、控制_3种总线。
P94.计算机中的数据可分为_数值型和非数值型_两类,前者的作用是_表示数值大小,进行算术运算等处理操作_;后者的作用是_表示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描述某种特定的信息_。
P125.机器数是指_数及其符号在机器中加以表示的数值化_;机器数的表示应考虑_机器数的范围、机器数的符号、机器数中小数点位置_3个因素。
P15 P166.ASCII码可以表示_128_种字符,其中起控制作用的称为_功能码_;供书写程序和描述命令使用的称为_信息码_。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p20)1、参考答案:冯•诺伊曼计算机的设计思想(EDVAC方案: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①计算机分为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装置五个部分;②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③将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简称“程序存储”。
其中第三点是冯•诺依曼计算机设计的精华,所以人们又把冯•诺依曼原理叫做程序存储原理,即程序由指令组成并和数据一起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则按程序指定的逻辑顺序把指令从存储器中读出来并逐条执行,从而自动完成程序描述的处理工作。
冯•诺伊曼计算机主要以运算器和控制器为中心,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2、参考答案:微处理器就是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单独的CPU不能构成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由微处理器、主存储器、I/O接口(注意:不是I/O设备)组成;而微型计算机系统除了包括微型计算机外,还有系统软件(即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外存储器和I/O设备等。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3、答案略,见p6~74、答案略,见图2,或教材图1-35、答案略,见p12~136、参考答案:由于8086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20位,所以它可寻址220=1M字节的存储空间;而PentiumII微处理器的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6位,所以它可寻址236=64G字节的存储空间。
7、参考答案:①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围设备互联),是Intel公司1992年发布486微处理器时推出的32/64位标准总线,数据传输速率位132MB/s,适用于Pentium微型计算机。
PCI总线是同步且独立于微处理器的具有即插即用(PNP:Plug and play,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当板卡插入系统时,系统会自动对板卡所需资源进行分配,如基地址、中断号等,并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的特性.PCI总线允许任何微处理器通过桥接口连接到PCI 总线上。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习题解答习题11.1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有哪些特点?【解答】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有以下5方面特点:(1)用二进制数表示数据和指令;(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内部存储器中,按顺序自动依次执行指令;(3)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基本硬件系统;(4)由控制器来控制程序和数据的存取及程序的执行;(5)以运算器为核心。
1.2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各典型芯片具备哪些特点?【解答】经历了6代演变,各典型芯片的特点如表1-1所示。
表1-1 微处理器的发展及典型芯片的特点1.3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主要性能指标有那些?【解答】除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可自动连续工作等基本特点以外,还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结构灵活、适应性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和维护方便等。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与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外部设备以及软件配备等有关。
常用的微型计算机性能指标主要有: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数、基本指令执行时间、可靠性、兼容性、性能价格比等。
1.4 常见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什么?【解答】微型计算机硬件一般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系统总线、接口电路、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主要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特点分析如下:(1)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单元ALU、控制单元、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部件等组成,其功能是负责统一协调、管理和控制系统中的各个部件有机地工作。
(2)内存储器: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过程中需要的操作数据和程序。
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存放当前参与运行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可读可写,存取方便,但信息断电后会丢失;ROM用于存放各种固定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信息固定不变,关机后原存储的信息不会丢失。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第三版)课本习题答案解析

第二章 8086 体系结构与80x86CPU1.8086CPU 由哪两部份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8086CPU 由两部份组成:指令执行部件<EU,Execution 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s Interface Unit>。
指令执行部件〔EU 主要由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标志寄存器F R、通用寄存器组和E U 控制器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执行指令。
总线接口部件<BIU>主要由地址加法器、专用寄存器组、指令队列和总线控制电路等4个部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形成访问存储器的物理地址、访问存储器并取指令暂存到指令队列中等待执行,访问存储器或者I/O 端口读取操作数参加E U 运算或者存放运算结果等。
2.8086CPU 预取指令队列有什么好处? 8086CPU 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哪里?答: 8086CPU 的预取指令队列由6个字节组成,按照8086CPU 的设计要求, 指令执行部件〔EU 在执行指令时,不是直接通过访问存储器取指令,而是从指令队列中取得指令代码,并分析执行它。
从速度上看,该指令队列是在C PU 内部,EU 从指令队列中获得指令的速度会远远超过直接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8086CPU 内部的并行操作体现在指令执行的同时,待执行的指令也同时从内存中读取,并送到指令队列。
5.简述8086 系统中物理地址的形成过程。
8086 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最多有多少个?逻辑地址呢?答: 8086 系统中的物理地址是由20 根地址总线形成的。
8086 系统采用分段并附以地址偏移量办法形成20 位的物理地址。
采用分段结构的存储器中,任何一个逻辑地址都由段基址和偏移地址两部份构成,都是16 位二进制数。
通过一个20 位的地址加法器将这两个地址相加形成物理地址。
具体做法是16 位的段基址左移4位<相当于在段基址最低位后添4个"0">,然后与偏移地址相加获得物理地址。
第10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答案欧青立编

第10章DMA接口技术习题10.1 什么是DMA方式?DMA方式的特点是什么?主要用于什么场合?【参考答案】DMA方式是指外设与存储器或者存储器与存储器之间直接传输数据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外设与存储器或者存储器与存储器之间直接传输数据由专用接口芯片DMA控制器(简称DMAC)来管理。
数据传送不需要经过CPU,直接由硬件控制。
DMA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数据数据速度快数据传输速度很高,传输速率仅受内存访问时间的限制,但需更多硬件。
DMA方式适用于高速外设与主机之间进行成批的数据传送。
10.2 简述DMA控制器8237A的主要功能。
【参考答案】DMA控制器8237A的主要功能如下。
(1)每个芯片内部有4个独立的DMA通道,可以分时为4个外设实现DMA的传送。
每个通道可采用3种不同的传送类型,即读操作、写操作、校验操作。
(2)每个通道的DMA请求都可以分别允许和禁止。
(3)每个通道的DMA请求有不同的优先级,由编程来决定其优先级,其优先级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轮转的。
(4)每个通道一次传送数据的最大长度可达64KB,可以在存储器与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送,也可以在存储器的两个区域之间进行传送。
(5)8237A的DMA传送有4种工作方式:单字节传送方式、数据块传送方式、请求传送方式和级联传送方式。
(6)有一条结束处理的输入信号EOP#,外界可以用此信号来结束DMA传送。
(7)8237A可以进行级联,用于扩展通道数。
10.3 DMA传送方式为什么能实现高速传送?【参考答案】DMA传送方式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送主要有两个原因:(1)它为两个存储介质提供了直接传输通道,不象CPU 控制的传送那样要通过内部寄存器中转。
(2)用硬件取代了软件,它直接发出对两个介质的选中信号及其读写控制信号,而不是通过执行指令来控制传送。
10.4 DMA控制器8237A什么时候可作为主设备工作?什么时候可作为从设备工作?在这两种情况下,系统总线的IOR#、IOW#、MEMR#、MEMW#及地址线各处于什么状态?系统总线中哪个信号可以区分8237A处于哪种工作情况?【参考答案】7.3 DMA控制器8237A什么时候作为主模块工作?什么时候作为从模块工作?在这两种情况下,各控制信号处于什么状态,试作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四章1.把汇编源程序变成代码程序的过程是( A )A.编译B.汇编C.编辑D.链接2.汇编语言语句格式中,对名字项的规定,请指出错误的解释( B )A. 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只可以是大小写英文字母及?、@、__等B. 名字的第一个字符可以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__等C. 名字的有效长度≤31个字符D. 名字从第二个字符起可以出现数字,但不允许出现$、#等字符3.下面指令中属于伪指令的是(C)。
A.mov ax,0 B.int 21h C.code segment D.push ax4.在汇编语言程序中,对END语句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END语句是一可执行语句C.END语句表示程序执行到此结束B.END语句表示源程序到此结束D.END语句在汇编后要产生机器码5.汇编语言源程序中,每个语句由四项组成,如语句要完成一定功能,那么该语句中不可省略的项是( B )。
A.名字项B.操作项C.操作数项D.注释项6.要实现使BETA常量的值为56,应采用语句为(C)。
A.BETA DB 56 B.BETA DB 56HC.BETA EQU 56D.BETA EQU 56H7.对CS段寄存器赋段地址的方法是(C)A.MOV AX,COSEB.ASSUME CS:COSEC.END 起始地址MOV CS,AX D.MOV CS,2050H1.利用编译器得到一个可执行文件,需要对编写好的源程序文件(*.asm)进行编译以得到目标文件(*.obj)和连接以生成可执行文件(*.exe)。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每个语句的注释项的开始必须用符号;,程序结束的伪指令为END 。
第五章1.可以被CPU直接访问的是主存,不能被CPU直接访问的是辅存。
(对)2.按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外存和高速缓冲存储器。
(对)3.在微型计算机存储体系的分层结构中,Cache-主存层次解决的是存储器的大容量要求和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版)冯博琴主编 课后答案

第1章基础知识部分1.1 计算机中常用的计数制有哪些?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BCD)、十六进制。
1.2 什么是机器码?什么是真值?解:把符号数值化的数码称为机器数或机器码,原来的数值叫做机器数的真值。
1.3 完成下列数制的转换。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形成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解:(1)166,A6H(2)0.75(3)11111101.01B, FD.4H(4 ) 5B.AH, (10010001.1)BCD1.4 8位和16位二进制数的原码、补码和反码可表示的数的围分别是多少?解:原码(-127~+127)、(-32767~+32767)补码 (-128~+127)、(-32768~+32767)反码(-127~+127)、(-32767~+32767)1.5 写出下列真值对应的原码和补码的形式。
(1)X= -1110011B(2)X= -71D(3)X= +1001001B解:(1)原码:11110011 补码:10001101(2)原码:11000111 补码:10111001(3)原码:01001001 补码:010010011.6 写出符号数10110101B的反码和补码。
解:11001010,110010111.7 已知X和Y的真值,求[X+Y]的补码。
(1)X=-1110111B Y=+1011010B(2)X=56D Y= -21D解:(1)11100011(2)001000111.8 已知X= -1101001B,Y= -1010110B,用补码求X-Y的值。
解:111011011.9 请写出下列字符的ASCII码。
4A3- !解:34H,41H,33H,3DH,21H1.10 若给字符4和9的ASCII码加奇校验,应是多少?解:34H,B9H1.11 上题中若加偶校验,结果如何?解:B4H,39H1.12 计算下列表达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非编码键盘的基本工作原理 1) 线性键盘 线性键盘是最简单的键盘,如图10.2所示,其中,每一 个键对应I/O端口的一位,无键闭合时各位均处于高电平。
图10.2 线性键盘示意图
2) 矩阵式键盘 通常用的键盘是矩阵式结构,如图10.3所示。有一M × N个键的键盘,若采用简单键盘设计方法,则需要M × N位 端口,而采用矩阵式结构以后,便只要M + N位端口。图 10.3为一个8 × 8键盘,有64个键。只要用两个8位I/O端口 即可。
(1) 键盘。这是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最基本的设备, 人们可以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数字、字母、特定字符和命 令。
(2) 鼠标。鼠标是一种光标指点设备,通过移动光标进 行操作选择以实现操作控制。
(3) 扫描仪。扫描仪是继键盘和鼠标之后的第三代计算 机输入设备,它是将各种形式的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的重要 工具。
图10.4 矩阵式键盘识别流程图S
【例10-1】 根据图10.3所示的8 × 8键盘的硬件连接, 利用行扫描法把闭合键的键值放入AX。
假设行端口和列端口分别接在8255的A端口和B端口, 8255的端口地址分别为PA、PB、PC、PCTRL。程序如下:
2. 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的原理 采用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时,要求矩阵式键盘的行线和 列线分别接在可编程输入与输出端口。例如,图10.3中行线 接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的A端口,列线接B端口。识别键时, 先使行端口工作在输出方式,列端口工作在输入方式。然后 使行端口输出全“0”,从列端口读入列线数据(列值),如 有列线位为“0”,则表明有键按下。再使行端口作为输入 端口,列端口作为输出端口,把刚才读入的列值从列端口输 出,从行端口读入行值,把该数据和刚才从列端口读入的列 值合成键号,根据键号判断是哪行哪列的键被按下了。
第10章 人机接口技术
10.1 概述 10.2 键盘与键盘接口 10.3 鼠标及鼠标接口 10.4 显示器及显卡 10.5 打印机及接口 10.6 网卡与调制解调器 10.7 磁盘存储器 10.8 光存储器 习题10
10.1 概 述
人机接口技术,指的是计算机和人之间信息交互的连接 与控制方式,通过人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外设之间 的信息交换。
【例10-2】 根据图10.3所示的8 × 8键盘的硬件连接, 利用行反转法识别闭合键的键值。行端口和列端口分别接在 8255的A端口和B端口。
程序中CALL DELAY指令的作用是延时以消除键的抖 动。由于键盘的结构及操作员的操作,当一个键被按下或释 放以后,键往往要闭合断开几次才能稳定闭合或释放,这段 时间一般不大于10 ms。对操作员来说极短,但对CPU来说 很长,可能引起识别出错。因此在识别键时必须去抖动。可 以用硬件的方法去抖动,但软件去抖动也非常容易,只要延 时一段时间等抖动消失以后再读入键码,就可以消除抖动对 识别键的影响。
10.2.2 编码键盘接口 矩阵式结构的键盘使接口引线大大减少,但当键盘的行
或列线多于8条时,键盘与主机的接口以及键的扫描和识别 的复杂性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键盘的行线或/ 和列线进行编码后通过接口再送往微计算机。这时键扫描和 识别的方法及相应的硬件连接也相应有所改变。
1. IBM-PC键盘及接口技术 图10.5为IBM-PC键盘及键盘与主机系统接口框图。
2.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直接向人们提供计算机运行结果的设备。常 见的输出设备有: (1) 显示器。显示器是将电信号转换成视觉信号的一种 装置,可以以字符、图形、图像等方式显示计算机处理信息 的结果,它与键盘一起构成最基本的人机对话环境。 (2) 打印机。打印机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字符或图形 的形式印刷到纸上,便于人们阅读和保存,是计算机最基本 的输出设备。
人机接口电路通常要完成两个任务:一个是信息形式的 转换,把外界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处理的信息,或把 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转换成外部设备能显现的形式;另一个 是计算机与人机交互设备之间的速度匹配,也就是完成信息 交换速率与传输速率的匹配控制。
10.2 键盘与键盘接口
键盘是输入设备,人们通过它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键盘按获取键码的方式,分为两类:非编码键盘与编码键盘。 10.2.1 非编码键盘
图10.5 IBM-PC键盘及键盘与主机系统接口框图
图10.5左侧为IBM-PC编码式键盘,它主要由单片微机 和键盘矩阵构成。单片计算机控制键盘的扫描和识别。键接 通和断开时,键盘单片微机根据键的位置发出两个不同的扫 描码,扫描码的最高位为“0”,表明键闭合;为“1”,表 明键放开。在键被识别之后,键盘以串行通信方式把键的扫 描码而非ASCII码送给微机系统。
图10.3 矩阵式键盘示意图
识别矩阵式键盘闭合键的方法有两种:行扫描法与行反 转法。
行扫描法识别闭合键的原理是:先通过行端口输出数据, 使第0行接低电平,其余行为高电平:然后从列端口读入列 线状态,检查是否有列线为低电平。
在实际应用中,为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一般先快速检 查键盘中有无键按下,如有键按下,再具体识别是哪一个键。 快速检查的方法是:先向行端口送出全“0”,使所有行同 时接低电平;再检查是否有列线也处于低电平。如果有列线 为0,则表明有键按下,再用行扫描法来确定具体位置。矩 阵式键盘识别流程如图10.4所示。
10.1.2 人机接口的功能 人机接口是计算机同人机交互设备之间实现信息传输的
接口呢?这是因为主机和外设在信息形式和工作速度上具有 很大的差异,接口正是为了解决这些差异而设置的。图10.1 为常见的主机、人机接口、外设的连接示意图。
图10.1 接口与主机、外设间的连接示意图
10.1.1 人机交互设备分类 人机交互设备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之一,是人
和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交换信息的外部设备。常见的人机 交互设备可分为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两类。
1.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人向计算机输入信息的设备,按输入信息的 形态可分为字符(包括汉字)输入、图形输入、图像输入及语 音输入等设备。常见的输入设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