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托辊调整方法
回转窑的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20180414

回转窑的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2018年4月14日回转窑托轮调整是使回转窑运行稳定的重要手段。
所以正确且有效的对回转窑托轮进行维护,可以使回转窑轮带在托轮上往复运行,使托轮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出现台阶从而出现设备故障。
下面是具体调整方法与步骤。
回转窑托轮调整方法与步骤:1)回转窑在运行时,为减轻托轮与轮带的摩擦阻力,一般在托轮上方安装有石磨块对其进行。
我们在调整托轮时,则需要增加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因此,在调整托轮前要把所有托轮上的石磨块取掉。
2)每个托轮轴承座侧都装有顶丝,为便于调整,顶丝的螺纹处应当经常加油。
3)确定托轮调整方向。
首先确定我们是要让回转窑上行还是下行,根据回转窑的旋转方向绘出托轮所受摩擦力矢量图,需要注意的是托轮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必须与窑所需要移动的方向相反;然后根据托轮需要歪斜方向确定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
4)拧松需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的脚螺栓,并将该轴承座顶丝锁紧螺母松退2圈。
先将顶丝预调90°至180°,然后启动回转窑以0.3至0.6rmin的速度慢转。
(调整回转窑必须是回转窑在运行状态,并且是在高温工况下进行)。
必要时可调整顶丝,此时回调90°,观察1小时,观察上行速度再调,调整到位时,顶丝要回位。
回位顶丝也要逐步退,顶丝在退到位后,等一段时间,托轮轴承座与顶丝接触后再固定轴承座螺栓,紧固锁紧螺母。
5)装回托轮石磨块。
回转窑托轮调整应注意事项:回转窑托轮调整一般以只调Ⅰ挡为好,必要时可调Ⅱ挡;拖轮歪斜后其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方向必须一致,即不能出现八字形。
必须经常细致地对每个托轮承受的正压力、推力大小及托轮是否产生歪斜等全面检查,从而作出准确判断,这是调整好托轮的关键。
具体判断方法是:托轮正压力大小用轮带与托轮接触面的光泽来识别,接触面发亮的受力大,发暗的受力小。
托轮推力的大小,用低端托轮轴肩推力盘的油膜厚薄来识别,轴肩推力盘油膜少而薄则推力大,油膜厚的推力小。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通过偏斜托轮轴摆放位置,可以使回转窑窑体能沿轴向正常地往复窜动;使用说明书要求回转窑的上下行速度控制在小于l mm/min,中铝股份山西分公司回转窑上下行速度为O.1~0.5 mm/min,每行10分钟,停留l小时。
通过控制液压挡轮分阶段上下行至端点的调窑方法,可以促使窑体上下窜动,有利于托轮的均匀磨损。
但当托轮摆放位置不正确时,窑体的上行或下行力特别大,超过了液压挡轮的推力,导致液压挡轮毁坏,甚至出现大小齿轮脱开,造成事故。
托轮轴线与窑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倾斜,在水平面(严格说是窑安装的斜平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偏斜。
设置普通挡轮时,需靠托轮轴线相对于滚圈偏斜产生使窑体上窜的力,当它大于窑体自重的下滑分力时,窑体能上窜,反之,使窑体下滑。
而对于推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则要求托轮轴线与滚圈轴线平行,即同一档托轮的两轴端距离相等,允许误差小于I mm,严禁使托轮摆放出现促使窑体下窜的偏斜位置而加大挡轮负荷。
托轮偏斜角度一般不大于0°30’。
应使获得的上窜力稍大于窑体的下滑力,在窑的运转过程中,使窑体处于上窜状态。
为使窑体下柑,Il1在受力较大的托轮面上抹少量油,减小摩擦系数。
一般每班使窑体反复窜动1~2次即可。
调整托轮促使回转窑窑体上下窜动应遵循“手势定则”,即大拇指方向表示窑体窜动方向,即指向窑体高端,三手指握起手指指示方向表示窑的回转方向,而小拇指所指的方向则为托轮轴偏斜方向。
“手势定则”有“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之分,其鉴别法是:站在窑出料端(窑头),如窑为顺时针转动,则用“右手定则”;如窑为逆时针转动,则用“左手定则”。
托轮摆放位置严禁呈八字形,即同一档两托轮轴中心线偏斜方向不同。
同时亦严禁使各档托轮摆成促使窑体向下窜的位置,即违背了“手势定则”。
如出现此种异常情况,则使各档同托轮互相“争力”或“对抗”。
在调整托轮之前,必须根据窑体的窜动情况,查明窜动原因,避免盲目的行动。
调整陶粒砂回转窑拖轮常用的方法

改变摩擦系数的方法进行调整。改变摩擦系数常
采用在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表面上涂抹或浇淋粘度
不同的润滑剂,以改变陶粒砂回转窑拖轮和轮带 接触时的摩擦因数,达到控制窑体合
合理窜动的目的。加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在使用该方法时,首先应判断欲加润滑剂的陶粒
砂回转窑拖轮的受力情况,然后决定加大摩擦因
数的润滑剂。陶粒砂回转窑拖轮所受反力的大小 及方向,可根据经验判断:第一点:
若轮带的表面发亮则受力大,轮带的表面发乌则
表明受力较小;第二点,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轴颈
表面上的油膜教薄,表明受力大,反之则受力小。
当筒体上窜时,在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表面涂抹粘 度较大的油,减少陶粒砂回转窑拖
轮与轮带表面间的摩擦系数,以空盒子筒体向上
下即低端窜动;若两侧间隙基本相等,说明陶粒 砂回转窑拖轮所受的轴向力基本平衡
;若所有的陶粒砂回转窑拖轮均如此,表明窑体
处在相对平衡状态。一般情况下,在轮带与陶粒
砂回转窑拖轮表面上市价粘度大的润滑剂时窑体
向上窜动,施加稠度小的润滑剂时窑体向下窜动。 广州陶粒,广东陶粒 编
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如
发现因窑体的窜动马上就要出现大的事故时才可
暂时使用。陶粒砂回转窑拖轮推动窑体的窜动方
向,可以通过观察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轴端或轴跟 上的挡环或止推环与轴瓦端面的体向高端窜动,若间隙出现在
高端,说明陶粒砂回转窑拖轮推动轮带或窑体向
窜动;当筒体下窜时,在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表面
涂抹粘度较小的油,增加陶粒砂回转窑拖轮与轮
带表面间的摩擦系数,以控制筒体向下窜动。另 外也可以向陶粒砂回转窑拖轮表面撒
粉状物,如陶粒砂、飞灰等来来改变摩擦因数,
窑中心线找正及回转窑托轮调整

窑中心线找正及回转窑托轮调整窑中心线找正回转窑是连续运转设备,在运转中重要的是保持窑体的“直而圆”和轴向窜动的稳定性。
而窑体中心线的直线度和窑体的正常游动,是受各个托轮位臵影响的。
因此,窑体中心线的直线度和托轮位臵的正确与否,是回转窑长期安全运转在机械方面的关键。
1、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危害回转窑在运转中,窑体中心线保持一直线,是长期安全运转的重要条件之一。
窑体中心线不直,会造成支承零件过快的磨损或损坏、功率消耗增加、密封装臵失效,致使窑内耐火砖松动,发生掉砖红窑事故,以及造成窑体产生裂纹,直至影响回转窑的运转。
2、窑体中心线不直的原因回转窑中心线不直,多数是由于托轮组基础下沉不均匀;托轮位臵调整的不正确;支承零件(轮带、托轮、托轮轴颈、轴承、窑体热板等)磨损不一致;检修更换支承零件时没考虑新旧尺寸的影响;窑体刚度不够以及停窑时,操作不正确等原因所造成。
因此,要定期校正窑体中心线。
3、窑体中心线找正的方法回转窑窑体中心线找正的方法有:挂钢丝法、灯光法、纬仪法、压铅丝法和激光法等。
回转窑托轮调整为了保证回转窑的长期安全运转,在回转窑的运转过程中,在机械维护方面的首要任务是维护窑体的“直而圆”和轴向窜动的稳定性,而要完成上述任务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正确地调整托轮。
1、调整托轮的基本原则(1)调整托轮使窑体中心线是一直线回转窑的窑体是通过轮带支承在多挡托轮上的,在支承零部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窑体的位臵是受托轮位臵确定的。
回转窑在是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调整托轮的位臵,保证窑体中心线呈一条直线。
即调整托轮的水平位臵及同一挡两托轮中心距的大小。
(2)调整托轮使窑体正常游动(适用于固定挡轮)回转窑在运转中,为使托轮和轮带表面磨损均匀,应使窑体在上下挡轮之间不断地轴向窜动(称为游动),但不允许轮带与挡轮经常接触转动,即使偶尔接触转动,也不要受力过大或时间过长,以免顶坏挡轮。
为实现上述要求,应将各个托轮(传动装臵附近的托轮除外)的中心线歪斜一个小角度,使托轮在转动过程中,产生一个对窑体的向上的推力,以克服窑体的下滑动,并使窑体缓慢地向上窜动,当窑体达到上挡轮位臵时,可在托轮表面加适量的润滑油,减小托轮与轮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托轮的向上推力减小,窑体依靠其下滑力缓慢向下窜动;当窑体达到下挡轮位臵时,托轮表面的润滑也没有了,窑体又开始向上窜动,即进行再一个循环的游动,这就叫做人工游动法。
回转窑系统托轮调整方案

二、托轮瓦出现高温的主原因:
培训教案
3、托轮座球面瓦、冷却水管堵塞或漏水,造成 托轮瓦冷却效果不良及润滑油变质。
4、润滑油变质或弄脏,淋油盘、油勺变形或损 坏。
三、托轮调整的主要原理:
培训教案
组织托轮调整工作,首先要充分理解窑运行 中上窜下滑原理;其次,通过结合现场手工测温 与中控显温趋势相结合,逐步将各档托轮受力状 态调整至均衡、稳定。
三、托轮调整的主要原理:
培训教案
歪斜托轮调整法原理图示 (a)歪斜前托轮位置 (b)歪斜后托轮位置
三、托轮调整的主要原理:
培训教案
(2)、托轮调整方法 判断托轮的推力:
判断托轮是否推筒体向上有两种方法。一种 是观察托轮轴上止推盘与托轮瓦端部的间隙:当 止推盘设于中间时,则缝隙应保持在上端(窑尾 侧),下端(窑头侧)应接触无缝隙。推力的大 小可根据止推盘与托轮瓦端部接触处的油膜厚度 判断,油膜少而薄说明推力大,油膜厚说明推力 小。
一、托轮调整的主要目的:
培训教案
在试生产运行期间,通过调整可进一步纠正 设备安装质量缺陷,均衡Ⅰ、Ⅱ、Ⅲ档每组托轮 及托轮瓦径向受力状态,避免托轮瓦高温及损坏 事故的发生;另外,合理控制窑体运行的上窜下 滑现象,既保证托轮瓦推力均匀,又改善液压挡 轮受力状态,确保回转窑系统设备安全、稳定运 行。
二、托轮瓦出现高温的主要原因:
三、托轮调整的主要原理:
培训教案
(2)、托轮调整方法
1)、判断托轮的推力
根据油膜厚度判定推力的大小,其依据是: 当窑体运转时,托轮给轮带作用力,阻止窑体下 滑,轮带给托轮一个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由托 轮瓦端部和托轮轴上的止推盘所承受。由于该力 的作用,下端(窑头侧)托轮轴端部的止推盘将 与托轮瓦端部相接触。
回转窑窑体串动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

回转窑窑体串动调整方法及注意事项回转窑窑体串动调整方法及留意事项如下:一.回转窑以筒体中心线与水平线呈3%—5%的斜度放置在托轮上。
在实际运转中。
回转窑筒体在有限的范围内时而上,时而下地窜动,保持相对稳定,这种上下窜动是正常的。
窑体正常窜动,防止了轮带与托轮的局部磨损。
但是,假如窑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较长时间的窜动,给轮带与托轮表面造成严重磨损,甚至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烧毁,就属于机械事故了。
二.回转窑托轮的中心线假如都平行干筒体的中心线,筒体转动时,轮带与托轮的接触处作用着两个力:一个是窑体回转部分重力产生的下滑力,其方向平行于筒体中心线向下;另一个是由大齿轮带动筒体回转产生的园周力,其方向沿轮带切线且垂直于筒体下滑的力,从理论方面计祘表明,这两个力的合力仅是摩擦力的1/2-1/8,不能克服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因此,筒体不会向下窜动.但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处产生了弹性变形而造成弹性滑动,至使筒体向下滑动.为了掌握筒体下滑,通常在生产中把一组或两组托轮中心线调斜一定的角度.假如在安装时超过了这个托轮中心线需要调斜的角度值,筒体就会向上窜动.也就是说,站在窑头面对岀料端观看,一台顺时针旋转的回转窑,窑体在右斜的托轮上旋转,其右斜角度过大,窑体必定上窜;角度过小,窑体下窜。
三.长期运转后的回转窑,即使当时安装时完全无误,由于基础沉降状况不一样,筒体弯曲和轮带与托轮不圴匀磨损,特殊是由于轮带与托轮接触之间的摩察系数的变化,使窑体只在一亇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必定会引起回转窑筒体的上或下窜动超出极限值。
四.当一组托轮两侧的斜度相反,即将托轮摆置成正八字或倒八字时,斜度相反就会产生相反方向的摩察力,俗称抱闸作用,这时如不准时调整,就会使轴承单侧受力,局部摩察加剧,又会导致润滑油冒烟,拖动电机电流增大甚至绕坏的恶性事故。
五.回转窑筒体只在一个方向上作长时间窜动时,必需进行调整。
⑴转变轮带与托轮表面摩察系数。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回转窑托轮的调整(二)2 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的控制由前所述,回转窑筒体因倾斜放置,在运转时发生沿轴向下窜是必然的。
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发生掉窑或窑体下炕的重大设备事故。
这种事故确实在一些水泥厂中发生过,如抚顺水泥厂。
但是,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回转窑筒体在运转时不发生窜动是完全可能的。
可是这样做会导致托轮和轮带表面的磨损不均,表面母线出现凹凸现象,大小齿轮两侧很快出现台棱,有时由此会引发不应有的事故。
因此必须对窑体的窜动进行控制。
2.1 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要求为了保证回转窑筒体能够有规律地作上下往复窜动,控制的核心是窜动速度。
由上文对Φ3.5 m×145 m回转窑筒体窜动的实例分析中可见:如果不加控制,其下窜速度是很大的,每分钟达3.8 mm。
显然,这样大的窜动速度必然会加剧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的磨损,有害无益。
长期的使用经验表明,回转窑筒体上下一个周期往复窜动时间,对传统窑型,即1 r/min左右的回转窑筒体控制在24 h左右就能有效地避免轮带和托轮表面以及大小齿轮磨损不均。
这就是说,在保证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沿宽度方向磨损均匀的前提下,窑体的窜动速度越少越好。
经讨论认为:窑体上窜的时间为8 h,下窜时间为16 h较为恰当。
在以前设计的回转窑,窑体往复窜动的距离为50 mm左右。
因此,窑体的上窜速度为vs,50,8,6(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上窜为0.104 mm左右;窑体的下窜速度为vd,50,16,3(1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下窜为0.05 mm左右。
对于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窑筒体转速n1,3,4 r/min,即是传统窑型的3,4倍。
使用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方面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
不过从磨损速率保持相当来看,窑体上下往复一个周期的时间应该缩短,为传统窑型的1,3,1,4,即8,6 h,平均为7 h,上窜时间控制在2.5,3.0 h,下窜时间控制在4.5,5.0 h左右。
回转窑托轮装置的修复与调整方法

1 托轮磨损问题提 出
回转 窑 托 轮 装 置 ( 支承装置 ) 的托轮在生产运行过程 中 , 由 于受 到 筒 体 装 置 自身 重 量 、 简 体 装 置 内 耐 火 砖 及 喷涂 材 料 重 量、 球团矿重 量及整个简体旋 转引起 的离心力作用 , 托 轮 装 置
法, 可 以 作 为 一般 回转 窑 托 轮 装 置 磨 损 修 复 借 鉴 。 关键词 : 回转 窑 托 轮 ; 修复 ; 调 整
0 引 言
回 转 窑是 氧 化 还 原 法 生产 球 团矿 的关 键 设 备 。回转 窑 主 要 由简 体 装 置 、 托轮装置 ( 支承装置 ) 、 挡轮装置 、 传 动装置 、 鳞 片 密封装置 、 窑头罩 、 窑尾罩 、 挡轮 装 置 液 压 系 统 等 组 成 。托 轮 、 滚 圈、 齿 圈 构 成 回转 窑 主 要 受 力 部 件 。 托轮又是托轮装置 ( 支 承 装
近 最 大 磨 损 位 置 ,然 后 再 精 车 , 故 实 际 托 轮 需 加 工 至 尺 寸
如果 出 现上 述情 况托 轮 继续 使 用 生产 , 会 影 响 回转 窑使 用 寿
命, 会使 回转窑 损 坏 , 会 给安 全生 产 造 成 隐患 , 必须 对 托 轮进 行 修 复 与调 整 , 修复 一般 有 堆 焊焊 接 、 加 工外 圆 、 镶套 等 方法 。
行人工用煤油清理干净 . 清 理 干 净后 先对 托 轮 的直 径 大 小 进 行
要小些 , 但 其 维 修 尺 寸 按 照 第 一 个 实 际 尺 寸 +1 9 5 5  ̄ o . 0 5 m m 作 最 后 精 加 工 尺 寸
( 8 ) 托 轮 修 复后 先 检 查 滚 圈 的硬 度 , 由于 托 轮 外 圆 表 面是 经 过精加工 , 单 边加 工 掉 2 2 . 5 m m, 材 质 硬 度 不 是加 工 前 的硬 度 , 检 查 托 轮 材 质 的硬 度 是 否达 到 设 计要 求 .经 检 查 托 轮 材 质 硬度 有 所下降 , 一般 是 托 轮 的 硬度 小 于滚 圈 的 硬度 , 若 托 轮 硬度 达不 到 设 计要 求 , 必 须 对托 轮 进行 调 质处 理 。 其 硬 度为 HB = 2 2 0 -  ̄ 2 6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转窑更换托轮时托轮的调整方法1 概述
由于回转圆筒设备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工业、化学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黑色冶金和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所以正确的托轮调整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
2 调整托轮的目的
(1)维持窑筒体中心线为一直线;
(2)使窑体能沿轴线正常往复运动;
(3)使各托轮能均衡地承受窑载荷。
3 更换托轮时托轮的调整方法
据有关资料记载,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发生变化后托轮的调整方法主要是依据公式Δx=0.5Δs进行计算,其中Δs为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发生变化后的变化量,Δx为相应的托轮调整水平移动量,如图1所示。
R,R′——窑中心与托轮中心距离(以下简称中心距)发生变化前后轮带的半径;r,r′——中心距发生变化前后托轮的半径;α——中心距发生变化前窑中心垂线与托轮中心和窑中心连线间的夹角
于是有a=O1O2=R+r
b=O1O=O1O2sinα=a sinα
当中心距发生变化后,假设a变为a′,b变为b′,则Δs=a-a′=(R+r)-(R′+r′)=Δ(R+r) Δx=b-b′=(a-a′)sinα=Δs sinα(1)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一般回转窑的α为30°所以公式(1)即为:Δx=0.5Δs(2)
即调窑规则为:
如中心距每减少1mm,须将托轮水平内移0.5mm,如中心距每增加1mm,须将托
轮水平外移0.5mm。
但从其公式的推导过程看,它始终没有考虑角度α的变化,也没有考虑托轮在更
换时其移动方向是否沿水平方向运动,故而这种调窑方法是不够准确的。
如图2所示,当中心距发生变化时(如轮带直径变化、托轮直径变化、轴径变化、托轮瓦厚度发生变化等)为保证更换零部件后窑中心仍处于原来位置,则需将托轮中心由O1移至O1′,相应地α变为α′,O1O2变为O1′O2,且O1′O2=A O2;Δs=O1O2-O1′O2=O1O2-A O2;Δx=O1O-O1′O。
其中Δs、Δx内容与前面提到的一致。
并设其方向分别与y轴、x轴方向一致时为正值,反之为负。
设O1O2=a 则O1O=a sinα
O1′O2=O1O2-Δs=a-Δs
O1′O=O1O-Δx=a sinα-Δx
因为在中心距发生变化的前后,窑的中心位置仍然不变,所以有
O1O22-O1O2=O1′O22-O1′O2
a2-a2·sin2α=(a-Δs)2-(a sinα-Δx)2
根据回转窑轴心线的完好条件即窑轴心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偏差,不允许超过一规定值的要求,令k为不允许超出的规定值,于是从式(3)中可看出当
时,忽略项对求得的Δx值的偏差不超出窑轴心线的完好条件,式(3)可改写为:Δx≈Δs/sinα(4)
将式(4)代入中可求得式(4)的适用范围为(5)
时,将式(3)变形为
Δx2-2-αΔx sinα+2αΔs-Δs2=0
解一元二次方程得
该式即是中心距发生变化后实际调整托轮移动量的计算公式。
在工厂生产中,实际负责调整托轮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能快速简捷地算出中心距变化后托轮的移动量,可将各厂回转窑的尺寸数据和技术参数代入式(4)、(5)、(6)中以求得直观简便的计算公式。
现以我厂Φ3m×88.68m回转窑托轮的调整为例说明如下,一般我厂回转窑中心距发生变化主要由轮带、托轮、托轮轴轴径、轴瓦的尺寸变化引起,其最大综合变化量(即磨损量)Δs max=139.95mm≈140mm
其中:Δs max轮带=245×30%=73.5mm
Δs max托轮=90×50%=45mm
Δs max轴=360×5%=18mm
Δs max瓦=23×15%=3.45mm
以上磨损量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水泥机械回转窑的支承装置的完好条件而进行计算。
a=R+r=1800+550=2350mm
α=30°|k|≤5mm
将以上数据代入式(4)、(5)、(6)中得,|Δs|≤62mm时,按式(4)推得:Δx=2Δs(7) 当|Δs|>62mm时由式(6)得
从式(8)可知,当|Δs|<140mm时可列出表1、表2。
将表1、表2绘成Δx—Δs图,如图3,图4。
表2-140mm<Δs<-60mm时Φ3m×88.68m湿法回转窑Δx-Δs值
图3当60mm <Δs<140mm时Φ3m×88.68m湿法回转窑Δx—Δs图
图4当-140mm<Δs<-60mm时Φ3m×88.68m湿法回转窑Δx—Δs图
从图中可看出,当-140mm≤Δs<-62mm时,
这样就总结出我厂Φ3m×88.68m窑在中心距发生变化后托轮调整的计算公式,而实际上在我厂窑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发现,经常更换的支承装置主要是托轮及轴和瓦,三者的实际综合磨损量约小于62mm,所以我厂现在调整托轮均采用新的方法进行计算。
4 检验
在1996年8月9日更换我厂1号Φ3m×88.68m窑2档西面托轮时测得被更换托轮直径为Φ1081~Φ1092mm,更换后的托轮直径是Φ1055mm(注:该托轮为旧托轮车削外圆后重新使用)。
两者直径相差26~37mm平均径差31.5mm,在保证窑中心位置不变情况下,测得更换托轮位置较被更换托轮位置向内平移了30mm,跟式(7)的计算结果吻合。
误差为31.5-30=1.5mm<5mm,保证了窑的中心线完好。
5 结论
为避免诸如电机功率增加,掉砖红窑等故障的发生,提高窑的运转率,同时也为了使窑中心更处于准直状态,正确的调窑方法为:
如中心距每减少1mm,须将托轮水平内移2mm;如中心距每增加1mm,须将托轮水平外移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