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答案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研究发现了第一种固氮真核生物——贝氏布拉藻,其与一种名为UCYN-A的细菌密切互动。
大约1亿年前,该细菌与藻类开始了共生关系,最终演变成了藻类细胞中的一个专门用来固氮的细胞器,将其命名为Nitroplast。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为从内共生体到真正细胞器的转变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下列关于叙述错误的是A.固氮所获得的N元素可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ATP等物质B.贝氏布拉藻与UCYN-A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固氮根瘤菌和UCYN-A细菌一样都是自养生物D.推测Nitroplast能像细菌一样进行分裂增殖2.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
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单糖就是葡萄糖B.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将几丁质运到胞外C.细胞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D.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可用于防治真菌感染3.将人胰岛素A链上1个天冬氨酸替换为甘氨酸,B链末端增加2个精氨酸,可制备出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下列关于该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比人胰岛素多了2个肽键B.长效的原因可能是人体内降解该物质的速率比较慢C.与人胰岛素有相同的靶细胞,可降低血糖浓度D.作为一种信息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耐低氧的水稻种子撒播于农田,灌水覆盖,可以有效防治鸟害、鼠害B.油菜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C.小麦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贮藏时间延长D.苹果表面涂一层果蜡,可以减缓苹果的水分流失和呼吸作用,延长其保鲜期5.成体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过程共产生1090个体细胞,其中131个体细胞凋亡后消失。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进化生物学复习题进化生物学复习题—。
选择题1.拉马克提出的法则除获得性状遗传外还有A 。
P7A用进废退B一元论C多元论D动物的内在要求2.生物体新陈代谢自我完成的动力在于_C_。
A种内斗争B遗传与变异的对立统一C同化与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D生物与环境的统一3.活着的有机体需要不断从环境吸取负熵以克服自身的_D_。
P25A、嫡流B、熵变C、熵D、熵产生4.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分子,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和B P20 A维生素B无机盐 C ATP D氨基酸5.生命现象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地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作为原始生命体必然是一个_A_P23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半开放系统D半封闭系统6.真核细胞起源的途径包括内共生说和_C_。
P57A突变说B选择说C渐进说(经典说)D适应说7.关于生物大分子的起源我国中科院院士赵玉芳和数学家曹培生认为_C_。
P38A蛋白质首先起源B核酸首先起源C核酸与蛋白质共同起源D RNA首先起源8.真核细胞出现的生物学的意义是_D_A为生物无性生殖打下基础B推动生物向单元化化方向发展C使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单化。
D为生物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9.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说较好地说明了_C_的起源。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10.关于生物的分界目前通用的是_C_。
A三界说B四界说C五界说D两界说11.能够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的化石是_B_A指相化石B标记物化石C标准化石D小化石1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登陆的时间在_D_。
A泥盆纪B志留纪C二叠纪D奥陶纪13.复杂化和简化式形态进化的_B_A唯一方向B两个主要方向C基本特征D都不正确14.行为进化的基本环节包括_D_A趋性反射B本能行为,学习行为C.悟性行为D趋性,反射,本能行为,学习行为,悟性行为15.在基因家族中致同进化的机制主要有不等交换和_D_。
A、重复B、倒位C、易位D、基因转换16.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的差异。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2023

高二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选择题1. 在DNA复制过程中,下列哪个酶起到拼接Okazaki片段的作用?A. DNA聚合酶B. DNA剪切酶C. DNA外切酶D. DNA连接酶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基因突变的类型?A. 多态性突变B. 静默突变C. 重复突变D. 插入突变答案:A3. 下列哪个人物提出了“物种起源”理论?A. 达尔文B. 拉马克D. 曼德尔逊答案:A4. 以下哪个特征不属于自然选择的条件之一?A. 遗传变异B. 适应性差异C. 繁殖能力D. 环境选择性答案:C5. 下列哪一项不是DNA的组成部分?A. 核糖B. 磷酸C. 脱氧核糖D. 基因碱基答案:A二、填空题1. 染色体上的基因间的空隙被称为_________。
2. 人体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_。
答案:463. 染色体中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答案:染色体分体4. 两个相同染色体上的同源基因位点组成的对称结构称为_________。
答案:等位基因5. 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的过程称为_________。
答案:转录三、简答题1. 解释基因与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答案:基因是决定个体特征的遗传单位,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上。
而等位基因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现形式,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
一个个体的基因由母亲和父亲各贡献一份,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等位基因存在。
2. 什么是自然选择?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导致代际遗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例如,在某个树类物种中,由于一部分树木具有较长的树叶,可以更好地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能量,因此这些树木生存下来的机会更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物种中具有较长叶片的树木的比例逐渐增多,而具有短叶片的树木的比例逐渐减少。
3. 什么是基因突变?举例说明。
答案: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或基因组发生的突发性改变,包括点突变(改变一个碱基对)、缺失突变(丢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插入突变(插入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碱基对)等。
进化五知识竞答试题答案

进化五知识竞答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进化论的奠基人是谁?A. 牛顿B. 达尔文C. 爱因斯坦D. 霍金答案:B. 达尔文2. 下列哪个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 抗药性B. 工业革命C. 物种多样性D. 适者生存答案:B. 工业革命3. 进化过程中,哪种机制可以导致物种的遗传特征在种群中逐渐增加?A. 突变B. 遗传C. 选择D. 隔离答案:A. 突变4. 在进化生物学中,"共同祖先"的概念指的是什么?A. 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关系B. 所有物种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C. 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D. 物种的地理分布答案:B. 所有物种都来源于同一个原始祖先5.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的是物种因地理隔离而演化成不同物种的过程?A. 适应辐射B. 物种选择C. 物种形成D. 基因流答案:C. 物种形成二、填空题1. 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物种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可变性;共同祖先2.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那些对环境适应性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________。
答案:繁殖3. 物种演化的证据之一是化石记录,它显示了生物形态随________的变化。
答案:时间4. 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它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实现。
答案:突变;性繁殖5.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它破坏了物种间的________。
答案:平衡三、简答题1. 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在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个体存在遗传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会影响个体对其环境的适应性。
在生存和繁殖的过程中,适应性更强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将其遗传特征传递给后代。
这个过程导致了有利特征在种群中的积累,从而驱动物种的进化。
2. 描述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
答: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关键机制之一。
它指的是生物体基因序列的随机变化。
虽然大多数突变对生物体没有影响或甚至是有害的,但偶尔会有一些突变提高个体的适应性。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遗传学是研究( A )的科学。
A. 个体间下一代特征遗传的规律B. 种间下一代特征遗传的规律C. 物种演化的规律D. 社会进化的规律2.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 D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染色体D. A、B、C都正确3. 生命的遗传单位是( B )。
A. 染色体B. 基因C. DNAD. RNA4. 基因是( A )的物质基础。
A. 遗传信息B. 染色体C. DNAD. RNA5. 基因突变是指( C )。
A. 整个基因序列发生改变B. 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C. 单个碱基发生改变D. DNA和RNA的比例发生改变二、判断题1. 同一物种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 对 / 错 )2. 染色体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结构。
( 对 / 错 )3. 基因是指生物体具有遗传信息的某一段DNA序列。
( 对 / 错 )4. 突变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 对 / 错 )5. 人类的所有细胞核中都具有相同的基因。
( 对 / 错 )三、简答题1. 请简述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2. 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3. 请简要介绍遗传学的发展历程。
4. 试举一些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的例子。
5. 简要描述物种形成的两种观点。
四、计算题1. 某个物种染色体数为38,该物种的生殖细胞有多少条染色体?2. 假设某物种的核糖体由60%的蛋白质和40%的RNA组成,若核糖体的质量为500纳克,计算其中蛋白质和RNA的质量分别为多少?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B4. A5. C二、判断题1. 对2. 对3. 对4. 对5. 错三、简答题1. 核糖体是细胞质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RNA。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通过读取mRNA上的密码子信息,将其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白质。
2.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15秋福师《进化生物学》在线作业一 答案

福师《进化生物学》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 24 道试题,共 48 分。
)1. 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的比例为25%,基因型的比例50%,基因型的比例为25%。
已知基因型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能力,则该种群个体自交一代后,基因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6. 1/9. 1/8. 3/8正确答案:2. 番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得到了无籽的番茄果实。
它的果皮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 12条. 24条. 48条. 36条正确答案:3. 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运动方式不同. 细胞结构不同. 营养方式不同.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正确答案:4. 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需具备下列哪一条件,种群的基因库是稳定的(). 捕食者数量减少. 没有自然选择. 环境条件变化缓和. 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正确答案:5. 在动物进化的历程中,从水生的无脊椎动物发展到了原始的节肢动物,可以充分说明动物的进化().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从少数到多数参与正确答案:6.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大量的重复序列. mRN为单顺反子. mRN为多顺反子. 基因是不连续存在的. 人的基因组大小为3×109碱基对正确答案:7. 地球上最先从水中登陆的动物类群是( ). 节肢动物.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正确答案:8. 在一个动物种群基因库中,有一杂合优势的基因位点具有一对等位基因和,频率分别为p和q;纯合子和的适合度分别为ω和υ。
在惟有自然选择一种进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 . 两种等位基因达到频率平衡时,p=(1-ω)/(2-ω-υ). 两种等位基因达到频率平衡时,q=(1-ω)/(2-ω-υ). 两种等位基因达到频率平衡时,p=(1-υ)/(2-ω+υ). 两种等位基因达到频率平衡时,q=(1-υ)/(2-ω+υ)正确答案:9. 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用现代进化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 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对不同的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进化生物学是一门______。
A.专业基础课程B.通识类课程C.专业课程D.基础课程正确答案:B2、“鲜花存在是为了供蜂蝶采食”的观点属于______。
A.物种不变论B.特创论C.灾变论D.目的论正确答案:D3、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期间,对达尔文最初的进化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启发作用的现象是______的种间多样性。
A.岛上植物B.加拉帕戈斯雀C.鬣蜥D.加拉帕戈斯巨龟正确答案:B4、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形成与完善有重要启发作用的学者______。
A.孟德尔B.马尔萨斯C.赫胥黎D.居维叶正确答案:B5、有一位几乎与达尔文同时提出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学者是______。
A.拉马克B.布冯C.华莱士D.赫胥黎正确答案:C6、水流湍急的______构成的地理隔离,是黑猩猩与倭黑猩猩分化的主要原因。
A.底格里斯河B.尼罗河C.亚马逊河D.刚果河正确答案:D7、人类基因组自发突变率的当前最优估计值是______。
A.1.1∗10−10B.1.1∗10−8C.1.1∗10−4D.1.1∗10−6正确答案:B8、设N为群体大小,s为等位基因的选择系数,那么遗传漂变的作用大过自然选择的判据是:______。
A.4Ns < 1B.4Ns > 1C.4Ns = 1D.4Ns =0正确答案:A9、设N为群体大小,s为等位基因的选择系数,如果4Ns = 1,说明______。
A.遗传漂变的作用显著小于自然选择B.遗传漂变的作用与自然选择的作业大致相当C.不说明任何问题D.遗传漂变的作用显著大过自然选择正确答案:B10、当干旱造成食物短缺时,食物结构变化后自然选择造成加拉帕戈斯群岛勇地雀喙的平均宽度增大。
这样的自然选择属于______。
A.定向选择B.歧化选择C.人工选择D.稳定选择正确答案:A11、对新生儿体重与脑部大小的选择属于______。
A.定向选择B.稳定选择C.人工选择D.歧化选择正确答案:B12、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达尔文雀在食性和喙嘴方面的多样性表明,这些达尔文雀可以根据______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物种。
河北省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保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或选修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植物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脂肪分子和磷脂分子在组成上没有相同的结构单体C.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参与细胞代谢不同反应的酶结构不同,功能也不相同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AB.BC.CD.D3.浆细胞能快速合成、分泌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细胞膜上不具有受体蛋白B细胞具有发达的高尔基体,与抗体的加工和合成有关C.细胞内的内质网能分解衰老细胞器杀死侵人细胞的所有病原体D.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有利于mRNA等出人,提高抗体合成效率4.某同学将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A~F六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后与实验前原生质体平均长度的比值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这六组蔗糖溶液中,F 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最高 B 实验后,C 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可能大于B 组细胞的C.实验后向B 组细胞滴加清水,原生质体恢复初始长度的时间可能比A 组细胞的短D.实验后,E 、F 组蔗糖溶液的浓度是相同的5.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使其在组织间容易转移 B.人体细胞衰老后,自由水含量下降、细胞新陈代谢速率下降 C.在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造血干细胞能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 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6.下列有关同位素标记法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证实DNA 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 给苹果植株提供14CO 2,果实细胞在缺氧时会出现14C 2H 5OH C.小白鼠吸入18O 2后,在其呼出的气体中不能检测到C 18O 2 D.卡尔文循环中,14C 的转移途径是14CO 2→14C 3→(14CH 2O )7.某实验小组模拟“T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生物学》期末考试(闭卷)试卷B参考答案学院:_____专业: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一、术语解释(10 小题, 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等位基因:同一基因的不同形式,在同源染色体上占据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如A和a)。
2、二倍体:含有两套完整染色体组的个体。
3、孟德尔居群:占据同一生境包含在同一基因库内的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居群;居群内遗传物质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定律,叫孟德尔居群。
4、多态现象:居群内的不同个体在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具有两种或多种变异类型,如花色这一性状,可有红色和白色等变异类型。
5、端粒酶: 一种核糖核蛋白(RNP),由RNA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组成,催化端粒DNA的合成,能够在缺少DNA模板的情况下延伸端粒寡核苷酸片段。
端粒中的RNA起到模板的作用,反转录形成互补的DNA 片段,合成末端。
6、生态型:适应于特定环境生活的居群。
生态型是具有进化意义的单位,是居群对一个特定生境的遗传性反应。
7、差别繁殖:就是某些类型比其它类型产生更大比例的后代。
造成差别繁殖的任何因素都是自然选择因素,只要这种差别能够遗传。
8、相对适合度:某一基因型跟其它基因型相比时,能够存活并留下子裔的相对能力。
将每种基因型的存活率除以最高的基因型的存活率,所得的商数就是该基因型的相对适合度。
9、遗传平衡定律: 群体符合以下条件:群体无限大;随机交配,即每一个体与群体中所有其它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没有突变;没有任何形式的自然选择,那么,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比例可从一代到另一代维持不变,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10、进化:居群中基因种类和基因频率的逐代改变。
二、简答题(共6小题, 任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1、简答有性生殖中减数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1)减数分裂维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世代传递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恒定;(2)减数分裂最重要机制就是,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自由组合(即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产生非同源染色体的不同重组,从而产生天文数字的遗传变异。
例如人类有23对染色体,就有223 可能的染色体组合的配子;(3)再加之减数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连锁交换(即摩尔根连锁交换定律),其遗传变异更是大大增加。
总之,有性生殖的生物正是通过减数分裂,不断的增加其遗传变异,这就是减数分裂的真正生物学意义。
2、简答K对策及其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k 指的是环境负载力,代表在一特定生境中能共存的居群的个体数目。
因此,具有K选择生活史式样的生物把大部分可利用的资源分配到增大竞争能力和存活上,把较少部分用于生殖输出。
可把美洲杉、红豆杉、银杏等长命树种归入r-k 谱系靠近K这一极端,因为适合度是由有机体保持居群负载力不变的能力决定的。
动物中,老虎、狮子、大象、蓝鲸、黑猩猩、滇金丝猴等均属于K-对策者。
K-对策的生物,通常出生率低、寿命长、个体大、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后代的机制;一般扩散能力弱,但竞争能力较强,能够把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提高竞争能力上。
k-选择居群具有的生活史式样是在稳定的生境中能把适合度提高至最大限度,个体长期生存。
所以K-选择居群的个体数目很少有波动,而且比r-选择更能抵抗环境波动。
通常在居群密度高时出现个体死亡,因此居群大小受密度制约。
成熟居群的密度一般较低,大多数资源由成体利用,提供给幼苗形成的很少。
繁殖成功率很低,有效的能量分配式样是促进生长和维持生存,而不是生殖。
如果在竞争激烈和资源匮乏的生境中种于有充分的能量贮备,足以使幼苗形成和生长,那么它们多半可以存活。
3、简答中性学说。
参考答案:中性学说,是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1968年首先提出的。
该学说认为分子水平上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或近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这些突变全靠一代又一代的随机漂变而被保存或趋于消失,从而形成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或种内变异。
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是基于基因不断产生“中性突变”的结果,也是在居群中产生的,不像综合进化理论所主张的突变有好有坏那样,这种“中性突变”既无好处也无坏处,并不受自然选择的作用,而是通过居群内个体的随机交配以及突变基因随同一些基因型固定下来或消失不见,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
即生物在分子水平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或近似中性的,它们既没有好坏利害之别,又没有适应和不适应之分,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
中性学说的出发点是中性突变,在中性突变过程中,哪一种变异能够保存下来,哪一种变异趋于消失,全靠机遇,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这个过程叫做“遗传漂变”。
4、简答间断平衡理论。
参考答案:生物的进化并不像达尔文及其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的那样,是一个缓慢的渐变积累过程,而是长期的稳定(甚至是不变)与短暂的剧变交替的过程,从而在地质记录中留下许多空缺。
该理论认为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理论,而不是生物渐变论。
5、简答简述盖尔假说假说。
参考答案:今天地球表面状态乃是靠生物圈维持和调节的,生命一旦消失,地球就会回到类似金星和火星等无生命行星一样的表面状态。
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生命的历程几乎与地质历史一样长久,即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都经历了大约38亿年之久的漫长的协同进化历史。
在这一进化历史过程中,生物不断地改变地球环境,同时,生物自身在进化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环境。
新环境又作用于生物,并促进其发生新的变异而进化,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适应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应该说,盖尔假说是协同进化理论的一个雏形。
6、简答群婚的生物学缺陷。
参考答案:在群婚型中近亲交配是难以避免的,而近亲交配对动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因为这会引起居群或种族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携带有害等位基因的概率较高,从而使其后代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处于劣势。
三、计算题:(共3小题,任选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假设二倍体生物居群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完全显性、选择对隐性纯合体不利,即W AA = W Aa = 1时,ΔP≌s p q2,请计算ΔP的最大值,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当p = 1/3,q = 2/3 时,ΔP有极大值即,ΔPmax= 4 s / 272、假设二倍体生物居群某一座位上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不完全显性、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的选择模型,即W AA = 1,W Aa = 1- S/2,W aa = 1- S时,ΔP请计算ΔP的最大值,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当p = q = 1/2时,ΔP 有极大值即,ΔP max= s / q – 4s3、假设有一对等位基因,A基因的频率为p0, a基因的频率为q0,并且p0> q0;又设突变率和反突变率分别为u和v,当突变到达up - vq = 0的动态平衡时,证明下列方程式:v u v p +=ˆ参考答案:居群中产生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突变能增加居群中遗传变异的总量。
频发突变本身就能改变居群的基因频率,因此,突变是一种独立的进化动力。
频发突变怎样引起居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呢?以一对等位基因为例,设A 基因的频率为p 0, a 基因的频率为q 0,并且p 0>q 0;又设突变率和反突变率分别为u 和v ,并且u>v ,即Aa下一代居群的基因频率为p 1=p 0-up 0+vq 0q 1=q 0-vq 0+up 0频率的改变量为Δp =p 1-p 0 =vq 0-up 0(1.1) Δq =q 1-q 0 =up 0-vq 0(1.2) 平衡时Δp =Δq =0即u-v=0 (和分别代表A和a这对等位基因平衡时的频率)进而=v /u等式两边同时加+ =因此(1.3)同样可以求得(1.4)因为突变大于反突变率,所以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突变型终将成为多数。
而平衡时频率只取决于u和v的值,与起始频率的高低无关。
四、简述题(共4小题,任选1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简述动物神经系统进化与动物思维的关系。
参考答案: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
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历程中,经历了无神经系统到简单的神经系统到复杂的神经系统;从没有脊椎到有脊椎到脑的出现的进化过程。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无神经系统,仅有简单的趋利弊害反应。
腔肠动物如海葵最早出现了神经系统,网状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传递无定向,一点受刺激能向多点传递。
环节动物如蚯蚓为链状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成神经,前后神经以纵走神经相连,形成链状腹神经索。
具有简单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软体动物如章鱼虽然没有脊椎,但其神经细胞较多,具有较高智力水平。
节肢动物如昆虫,神经系统更为集中,初步有了脑的分化。
分为前脑,中脑,后脑3部分,比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较发达。
身体分工明确,具有了很多复杂的行为。
脊椎动物出现了脑和脊椎,神经系统高度集中。
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还没有显示出主导功能,随着脊椎动物的进化,脑的结构和功能都渐渐发展起来。
原始形式的大脑较小,只有大脑半球和嗅球主要功能为嗅觉,如鱼类;到了两栖类,大脑灰质增多,能够对传回来的部分冲动进行处理;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原皮质,一些高等爬行类则出现了新皮质。
人的大脑皮质属新皮质,原皮质则变为了海马体;鸟类大脑则没有新皮质,大脑表面平滑,不像哺乳类那样有沟回。
随着脑的出现和脑的功能日趋完善,动物的思维、行为也逐步复杂化。
思维水平的复杂性基本取决于智力的高低,而智力可以说是是进化的产物。
不同的动物在“智力”方面具有有明显差别,可以说神经系统的差异是一个主要原因。
而除了脑容量的差异外,大脑结构的差异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分为不同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各种不同的动物大脑皮质有不同的分区。
一般情况,大脑越大,沟回越多,固定的感觉区和运动区就相对越小。
人与一般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感觉区和运动区相对来说较小,联络区却相当确发达。
这正是“人是万物之灵”的基础,有了发达的联络区,才可能出现复杂、多样的高级机能,如联想、记忆以及各种复杂的本能行为;才有机会具有有智慧,有深层的思维。
2、简述Hardy-Weinberg定律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Hardy-Wenberg定律要点:(1)随机交配的大居群若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基因频率一代一代下去始终不变。
(2)任何一个大居群,无论其基因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一对常染色体基因的基因频率就达到平衡状态,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后一代一代随机交配下去,这种平衡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3)在平衡状态下,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 H=2pq R=q2生物学意义:(1)Hardy-Weinberg定律可以说是居群生物学中的“遗传守恒定律”,它揭示人们:居群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一般关系;根据H-W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