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合集下载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普通动物学英文名称:General Zoology学时:51建议开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二、大纲内容目标:通过动物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动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了解动物分类和动物进化的基本知识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科研思维能力。

主要内容:《普通动物学》是我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

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计划。

本课程系统扼要地介绍动物形态解剖、分类、进化、生态、动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动物类群、动物进化发展史以及动物与其栖息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动物学室内外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

动物学授课是以动物演化和发展为主线,由低等到高等,系统地介绍主要动物类群的形态、分类、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注意向学生介绍我国特有的、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和珍稀濒危动物,尽可能反映国内外有关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在授课中,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有关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资源以及控制有害动物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本课程共安排理论讲授54学时,在日常教学中配合以录像等教学辅助活动。

理论课课时安排:绪论(1课时)介绍动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生物分界以及六界系统(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动物、植物和病毒)。

动物分类系统、分类阶元和种的概念,动物系统进化树。

介绍国际物种命名法规。

1、生物分界2、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3、动物的系统进化第一章原生动物门(4课时)介绍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性原生动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重要类群的分类地位、与人类关系以及有害原生动物的防治,介绍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

国内外关于原生动物(特别寄生性原生动物)的最新研究成果。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间日疟原虫和草履虫的结构和生活史3、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重要种类4、原生动物门的系统发展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课时)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形态学方面的证据显示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但是由哪一类单细胞起源的、起源方式如何,存在多种假说。

课程纲要基本信息

课程纲要基本信息
描述如何引导课程(讲授、讨论、小组工作等)
课程课本/材料(必需的和推荐的课本、材料和所需物品)
必需的或推荐的课本和文章(名称、作者、版本、购买地点)
课程包信息,如馆藏材料、网络材料和教师补充的文本材料等(要求提供全面的信息并指明从何处获得这些材料)
其他必需的器材或材料,如实验指南、实验设备和练习簿等
基本信息(有关教师、课程和教室的基本信息)
教师的全名、办公室或住宅的电话号码、打电话的最佳时间、教师的E-mail地址或班级E-mail地址
课程名称/代号和章节
上课的时间、日期和地点
课程描述(课程的先决条件和课程目标)
课程的先决条件
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课程的特性和方式
基本的课程目标,即课程结束时期望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的学习结果
课程日历(课程包含的任务、主题、考试等相关信息及其时间安排)
课程包含的主题及其时间安排
任务、项目、课堂活动、考试等的相应日期
假期和特殊的事件(节假日、野炊、来宾演讲等)。
课程政策(课程要求和评分标准)
出勤/迟到、课堂参与、迟交/缺交作业、学术欺诈等政策
清楚的评分标准(评分包含的项目、权重和相应的标准)
考试及试题类型(多元选择、评论等)
请假的方式和要求
与课程相关的印刷品或信息
可利用的外部帮助
需要详述的课堂程序(合作性学习、案例研究方式、班级杂志)
参照此表格内容写出本学期备课组课程纲要题目为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学科课程纲要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管理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信息管理导论2.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3.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5.总学时:45学时6.总学分:3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该课程是信息管理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应使学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管理对社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从整体上认识信息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1.第一章信息资源 (9学时)教学内容:资源的涵义、分类、属性;信息及其特性;信息资源提出的背景和条件、信息资源的内涵、信息资源的特性、信息资源的测度以及信息资源与生产力集财富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资源、信息、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了解资源的涵义、分类和属性;信息的含义、特性和作用;信息资源的特性、测度方法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广义概念,信息与相关概念区别联系。

2.第二章信息社会 (5学时)教学内容:社会信息环境、信息社会与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一般知识、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社会信息文化的内涵及现在意义。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信息社会与信息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信息化状况、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

3.第三章信息交流 (8学时)教学内容: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点、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信息交流的基本结构、信息交流的基本类型、社会信息交流中的矛盾和障碍。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理解信息交流的含义、基本原理、模式、结构、以及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的作用、信息交流模式设计。

教学难点:信息交流的障碍与矛盾分析。

4.第四章信息技术(6学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发展简史、信息技术的类型;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问题(信息污染、计算机病毒、知识产权纠纷、侵犯工业产权、侵犯隐私权、网络犯罪、侵犯信息主权);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先修课程:农业概论、计算机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以及其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掌握农业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3、能够运用农业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农业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和开发简单的农业信息系统。

5、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农业信息技术项目中有效地协作和交流。

三、课程内容(一)农业信息技术概述1、农业信息技术的概念、内涵和特点2、农业信息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3、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二)农业信息采集技术1、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常见农业传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传感器在土壤水分、温度、养分等监测中的应用2、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3)遥感在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等方面的应用3、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1)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GPS 在农田定位、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三)农业信息处理技术1、数据库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农业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2)农业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2、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数据挖掘在农业生产预测、决策支持中的应用3、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2)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在农业中的应用(四)农业信息分析与决策支持1、农业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1)统计分析方法在农业数据中的应用(2)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五)农业信息传播技术1、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1)农业网站的建设和管理(2)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提供2、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多媒体信息的制作和传播(2)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六)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精准农业中的信息技术应用2、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3、农业物联网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七)农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1、农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2、系统开发的方法和流程3、系统测试和维护四、课程实施(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农业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70%+平时(出勤10%+作业课堂表现20%)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OtherMaterials)
《商务法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1版,ISBN978-7-5600- -3
《法语经贸应用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ISBN978-7-81078-856-4
商务法语教程第十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法语经贸应用文1-2
3
讲课
命题经贸应用文写作
教师批改
法语经贸应用文3-4
3
讲课
命题经贸应用文写作
教师批改
法语经贸应用文5-6
3
讲课
命题经贸应用文写作
教师批改
法语经贸应用文7-8
3
讲课
命题经贸应用文写作
教师批改
复习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考试
*考核方式
(Grading)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三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四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五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六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七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八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教程第九单元
3
讲课
做练习题
课上检查
商务法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52603课程名称:信息论与编码英文名称: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信息论与编码》是信息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掌握信息度量和信道容量的基本概念、信源和信道特性、编码理论等,为以后深入学习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为将来从事信息处理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和信源熵、信道及信道容量、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等。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ding is a compulsory professional the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channel capacity, source and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coding theory, etc.,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rses, for the future to engage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actual work.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source and source entropy, channel and channel capacity, distortion-free source coding, noisy channel coding, etc。

《钢琴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

《钢琴基础3》课程教学大纲
M1,M2,M3
2
讲授、实践
2
作业
3
1.2
升号大调琶音弹奏指法
1、升号大调琶音指法分为两类。
训练手指迅速转移,并在较大幅度中的积极运动。
2、教学曲目:《车尔尼作品849》:No.4—6
乐曲:《星光圆舞曲》、《小步舞曲》等。
M1,M2,M3
2
讲授、实践
2
作业
4
第二章
降号大调音阶与琶音训练
本章重点难点:熟练地弹奏四个八度的降号大调音阶、琶音;掌握常用的降号大调的琶音音型与节奏型。
/
/
/
/
/
5
2.1
降号大调音阶弹奏指法
1、降号大调音阶指法分为两类。
训练手指的弹奏方法及手指与身体的协调运动。
2、教学曲目:《车尔尼作品849》:No.7—10
乐曲:《拉脱维亚民间波尔卡》、《侏儒进行曲》等。
M1,M2,M3
2
讲授、实践
2
作业
6
2.2
降号大调琶音弹奏指法
1、降号大调琶音指法分为两类。
4
图书|钢琴基础教程修订4册合集,翰林申,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9, ISBN:978780667269.(*主教材)
课外学时
课外环节
1
第一章
升号大调音阶与琶音训练
本章重点难点:熟练地弹奏四个八度的升号大调音阶、琶音;掌握常用的升号大调的琶音音型与节奏型。
/
/
/
/
/
2
1.1
升号大调音阶弹奏指法
1、升号大调音阶指法分为两类。
训练手指的弹奏方法及手指与身体的协调运动。
2、教学曲目:《车尔尼作品849》:No.1—3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信息

法理学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学习法理学课程,要求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了解法律发展及其运行过程;体会法制背后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

同时,还要求熟悉本学科基本文献,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主要学习材料(含教材及参考书目)(—)课程内容课程分为导论、本体论、历史论、运行论、价值论和关系论等六个部分。

其中,导论部分介绍法理学或法学的总体状况;本体论部分引入若干基础概念,并分析法律的内在构成及其逻辑构造;历史论部分论述法律起源、发展和消亡过程及其基本趋势;运行论部分考察法律的运作机制及其实际作用;价值论部分揭示法律制度或过程的价值或观念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关系论部分讨论法律现象同国家之间、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种种关联。

围绕上述内容辅之以一定的学术训练。

(二)主要学习材料教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Chakravarti, K. P.: Jurisprudence and Legal Theory: An Exhaustive Study of Legal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nd Evolution of Legal Thought, Calcutta & New Delhi: Eastern Law House,1989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3.[德]魏德士:《法理学》,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4.[德]霍恩:《法律科学与法哲学导论》,罗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其他材料:1.法律思想网()2.中国法理网()3.中国理论法学研究网()等四、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和交流;撰写期中论文等。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论文占30%,出勤与课堂讨论占10%,期末闭卷考试占6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剪刀完成裁剪和模拟外科手术的探究任务。
2.能运用时间、用力、安全、灵活、方便等多个指标来评判剪刀使用的效果。
科学态度目标:
1.能遵守规则,与小组成员互相配合,积极协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2.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表达,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各种各样的剪刀是人类再解决特定问题时,不断思考、创新发明出来的,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预设:没有剪刀,也许不会完成任务,如果可以完成任务,也会很不方便,完成的也不完美。
四、拓展
1.认识组合工具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了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是什么组合在一起的?
杠杆让剪刀更加的灵活巧妙,斜面让剪刀更加的锋利,两者相结合,剪刀就是非常方便的一种工具了。
2.各种各样的剪刀
师: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剪刀,比如说裁衣剪刀、理发剪刀、解剖剪。这些剪刀也是各有异同,发明这些剪刀,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完成不同任务时的需要。
③剪的时候注意安全。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思考剪刀的功能是什么?并且完成对于剪刀这个工具的测评工作,填写测评表。
研讨:通过测评,你如何评价剪刀这种工具?有哪些指标可以评价这种工具的优劣?
预设:可能会说到方便、安全、速度快、灵活等。鼓励说出给更多的评价指标。
(二)模拟外科手术,解剖网线
师:完成任务一的剪裁任务,以及对于剪刀的测评,我们再来完成一个任务。模拟外科手术,解剖网线。
任务要求:
①切口要小
②剪断两根导线
③剪的过程中尽量不弯折网线
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剪刀进行解剖,像是普通的剪刀,还有解剖剪。在完成过程中,注意随时对剪刀进行测评。
研讨:在模拟医生解剖的任务中,你认为剪刀有什么作用?它的什么结构特点使它具有这样的作用?
三、研讨
师:完成了以上两个任务之后,我们来回顾刚才的活动,说一说自己在过程中的感受。如果没有剪刀,用手或者别的工具能完成任务么?
教学重点:
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
教学难点:
能运用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聚焦
1.复习引入
师:在之前的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简单机械,有哪三种?斜面、杠杆和轮轴。而且在生活中很多工具都应用到了这三种简单机械,像是水渠,应用的是斜面,瓶起子用到了杠杆,水龙头用到了轮轴。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19
学科
科学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灵活巧妙的剪刀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鲍洋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
指导教师
刘艳明
大兴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2.形式多样的剪刀也是多项技术组合的产物,用以解决不同任务的需要。
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探索
活动一:探索任务
师:前面我们研究了杠杆、斜面的作用,那剪刀又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一)剪裁纸和布料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完成一个小任务,来感受一下,剪刀的功能。
要用剪刀把圆形和方形的纸和布料剪裁下来。
活动要求:
①剪之前可以用手试一试,能否完成任务;
②沿着实线剪,尽可能剪平整;
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剪刀。
2.针对剪刀进行思考
首先思考剪刀的结构特点。有把手和锋利的刀刃。
锋利的刀刃是金属制成,这是因为我们冶炼技术的发展,所以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才会越来越丰富。
3.和两种工具进行对比观察。
提供核桃夹子和刀,和剪刀进行对比观察,认识到剪刀是由两种简单机械杠杆和斜面组合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