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苏教版本(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 答案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基础训练

高中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2 mol Na+B.常温常压下,1 mol N2的体积是22.4 LC.1 mol Cl2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约为6.02×1023D.Mg的摩尔质量是24 g/mol2.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决定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是( )A.温度B.气体的摩尔质量C.气体分子的质量D.气体分子的大小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就等于物质的式量B.摩尔质量是物质式量的6.02×1023倍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4.标准状况下,32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与22gCO2的分子数目相同,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 A.32B.32 g/ mol C.64g/ mol D.645.2 mol N2和2 mol NO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含氮原子数一定相等B.所含电子数一定相等C.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D.所占体积一定相等6.用摩尔(mol)作为单位的基本物理量是A.长度B.质量C.数量D.物质的量7.下列气体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 .0.1mol H 2B .标准状况下1.12LO 2C .3.01×1023个Cl 2D .17gNH 3 8.下列有关物理量相应的单位表达中,错误的是( )A .摩尔质量g/molB .气体摩尔体积mol/LC .物质的量molD .密度g/cm 39.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 .10g 2H 和10g 2OB .标准状况下,5.6L 2N 和22g 2COC .9g 2H O 和0.5mol 2BrD .标准状况下,224mL 2H 和1mol 2N10.下列物质中,摩尔质量最大的是( )A .1g CaCO 3B .0.8mol H 2SO 4C .54g AlD .10mL H 2O 2 11.两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一个盛有二氧化碳,另一个盛有氧气、氢气、氮气的混合气体。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基础训练 含答案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B.能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
C.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D.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15.硅在半导体材料中有重要的应用,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反应之一是SiHCl3+H2 Si+3HCl。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B.复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分解反应
(3)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_________
(4)中和反应_______
(5)分解反应_______
(6)酸式盐与碱反应________
(7)盐与酸的反应__________
20.现有下列九种物质:① ;②铝;③ ;④ ;⑤ ;⑥ 固体;⑦氨水;⑧稀硝酸;⑨熔融
(1)按物质的分类标准填写表格的空白处(填序号)。
(1)清洁无污染的单质燃料____;
(2)金属氧化物____;
(3)含金属离子的碱_____。
19.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稀硫酸;②小苏打溶液;③固体纯碱;④二氧化碳;⑤Fe;⑥氢氧化钾;⑦氢氧化铁;⑧CuO;⑨稀HNO3;⑩硫酸铜溶液。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置换反应_________
(2)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21.给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使连有“-”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供选择的试剂有稀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碳酸钾、铝片和木炭粉。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 达标练 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一、选择题1.经分析,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混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2.截至2020年3月24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329次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5.14%。
火箭发射的燃料有很多,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D.6 g偏二甲肼含有N A个偏二甲肼分子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1B.硫酸根离子的摩尔质量是96 gC.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D.HCl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5 mol-1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最本质特征是()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粒子带电C.能透过滤纸D.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9~10-7 m之间5.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B. 根据与氧结合的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把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C. 根据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D.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6.下列化学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A. 3Fe+2O2Fe3O4B. CO2+C2COC. NH4HCO3NH3↑+H2O+CO2↑D. CaCO3+CO2+H2O Ca(HCO3)27.标准状况下,关于1 mol氢气与1 mol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质量相同B. 分子数相同C. 体积相同D. 原子数相同8.下列物质不属于...胶体的是()A. 牛奶B. 淀粉溶液C. 有色玻璃D. 石灰乳9.下列是某同学对KHSO4的物质类型进行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元素组成知它是化合物B.因它含有钾离子与酸根离子,故KHSO4是钾盐C.KHSO4可以称为硫酸盐D.因为它含有与酸相同的元素氢,故KHSO4也可称为酸1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①、①、①、①所属物质类别的是()A.①单质、①化合物B.②碱、①氧化物C.④碱、①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①氧化物11.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13.44L(标准状况)Cl2转移电子数为AB.标准状况下,和2混合后,原子总数小于2NAC.足量的MnO2与一定量的浓盐酸反应得到1molCl2,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则生成AgCl的物质的量为2molD.56gFe与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的H2的体积为含有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C.17gN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 D.N2和CO的摩尔质量相等,都是28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A个Fe3+B.1LpH=4的醋酸中有4NA个H+C.标准状况下,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D.1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2NA个4.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CO和N2的体积相同,则下列它们的()一定相同。
(1)分子数(2)原子数(3)密度(4)质量(5)物质的量A.只有(1)(5)B.只有(1)(2)(4)(5)C.只有(2)(3)(4)(5)D.(1)(2)(3)(4)(5)5.下列变化中,不能够通过两种物质之间化合反应一步实现的是()A.Fe(OH)2→Fe(OH)3B.SiO2→CaSiO3C.Na→Na2O2D.FeCl3→FeCl26.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某物质X与H2,前者质量是后者16倍的是( )A.CH4B.H2O C.S D.O2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100mL1mol/L的MgCl2溶液比溶液的导电性强C.NH3溶于水后,溶液能够导电,但NH3是非电解质D.Cu和NaOH溶液均能导电,故Cu和NaOH均为电解质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专题检测(含解析)苏教版

专题质量检测(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屠呦呦提取的青蒿素属于混合物解析:选D 雾霾属于气溶胶,具有胶体的性质,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A正确;胆矾为CuSO4,“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过程中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B正确;诗句中涉及蜡烛的燃烧,燃烧反应都为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青蒿素属于纯净物,D不正确。
2.萤石(Fluorite),又称氟石,是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CaF2属于( )A.单质B.盐C.碱D.酸解析:选B 氟化钙(CaF2)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属于盐。
3.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也有科学道理。
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A.胶体的电泳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D.胶体的聚沉解析:选D 血液属于胶体,往伤口上撒盐,能够中和血液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使血液胶体粒子相互聚集而沉降,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4.“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能透过半透膜A.①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②③④解析:选D 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它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纳米碳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所以,②③④符合题意。
5.某同学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专题练习

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 AB.标准状况下,4.48 L的Cl2通入稀的NaOH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 AC.m gD2O和H2O的混合物中共含有3.2g的氧原子,则混合物的总质子数为2N AD.100 g17%的H2O2水溶液中含有氢原子数为N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悬浊液和胶体最简单方法B.非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酸性氧化物,也可能是碱性氧化物C.纯净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多种,混合物的组成元素可能为一种D.向煮沸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可得Fe(OH)3胶体3.某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进行实验,按照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了。
由此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NaCl为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在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了大量的离子D .NaCl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4.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 .H 2SO 3、Ba(OH)2、BaSO 4B .CH 3COOH 、C 2H 5OH 、CH 3COONa C .SO 2、H 2S 、CO 2D .H 2O 、NH 3•H 2O 、HF5.利托那韦(分子式为C 37H 48N 6O 5S 2)是一种抗病毒口服用药,按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该物质属于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无机物 D .有机物6.一定质量的铁铝合金加入到足量的NaOH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产生6.72L(折算成标准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同)气体;用同样质量的铝铁合金完全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10.08L 气体,则该合金中铁、铝的质量之比为( )A .3:4B .4:3C .7:9D .14:9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胶体都是无色的B .胶体都是混合物C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效应D .胶体很不稳定,静置后能产生沉淀 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aSO 4=Ba 2++2-4SOB .Al 2(SO 4)3=Al 3++32-4SO C .HCl=H ++Cl - D .NaClO=Na ++ClO - 9.下列物质溶于水后不能电离出Cl -的是( )A .氯化镁(MgCl 2)B .氯化氢(HCl)C .氯化钠(NaCl)D .氯酸钾(KClO 3)10.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烧杯中盛放的是Ba(OH)2溶液,当从滴定管中逐渐加入A 溶液时,溶液导电性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高中化学 专题综合测评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一册-苏教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试题

专题综合测评(一)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不对应的是( )选项分类标准分类结果A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单质参加或生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B 根据化学反应中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C 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溶液和浊液D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特点酸、碱、盐、氧化物等A[A.化学反应依据反应前后有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化学反应根据有无离子参加或生成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故B正确;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C正确;D.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无机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故D正确。
]2.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③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C[因大圆圈表示纯净物,由图中②③④⑤包含关系可知②是化合物,①是单质。
氧化物和碱均含氧元素,所以⑤是含氧化合物;③和④哪个是氧化物哪个是碱难以确定。
] 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CuOC――→CO2→H2CO3→CaCO3→CO2,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高温A.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B .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C .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D .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B [碳和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碳酸钙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基础训练 含答案

A.11.6g/LB.1.16g/LC.12.5g/LD.1.25g/L
3.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不相同的是( )
A.分子数B.质量C.体积D.原子数
4.在标准状况下,1molSO2的体积是( )22.4L
A.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用符号“n”表示
B.摩尔质量表示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
C.摩尔是国际七个物理量之一,用符号“mol”表示
D.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用符号“g/mol”表示
8.下列物质中,含氧原子最多的是( )
A.标准状态时,22.4L的COB.200g 49%的H3PO4
C.32g的SO2气体D.3.01×1023个O2分子
9.下列物质含有Cl-数目与2molNaCl含Cl-数目相同的是( )
A.1molMgCl2B.2molKClO3C.2molAlCl3D.2molCaCl2
10.同温同压下,用等质量的CH4、CO2、O2、SO2四种气体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O2的是( )
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N为___________,丙中的V为___________。
(2)甲中NO2和丁中N2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乙中SO2和丁中N2H4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21.已知0.4 mol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14.4 g,则
18.(1)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分子数目为N,质量是m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C)为12C原子质量,试说明下列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B.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C.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D.难溶物质肯定不是电解质
2.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氨溶于水可导电,所以氨是电解质
B.氧化钠熔融时能导电,所以氧化钠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3.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l2(SO4)3===2Al3++3SO42−
B. AlCl3===Al3++Cl3−
C. Mg(NO3)2=== Mg+2+2NO3−
D. KMnO4===K++Mn7++4O2-
4.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
B. 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60 g
C. 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
D. 6 g偏二甲肼含有N A个偏二甲肼分子
5.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取多种分类方法。
下列各组归类不合理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6.给出下列条件,不能确定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A.已知物质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B.已知一定数目物质的质量
C.已知一定量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D.已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
7.按照物质的分类方法,硝酸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一元酸、⑦化合物、⑧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8.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A. Zn+2HCl===ZnCl2+H2↑
B. 2H2S+SO2===3S↓+2H2O
C . H2+CuO Cu+H2O
D. 2H2O2H2↑+O2↑
9.下面关于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正确的是()
g
A.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23
60.2×1023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 g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 1 mol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是17
10.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一氧化二氮(N2O)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相比较:①质量相等、②所含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1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A.碱性氧化物氧化铁FeO
B.酸性氧化物碳酸气CO2
C.酸硫酸H2SO3
D.盐纯碱NaOH
1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m g 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含有b个分子,则n 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态下的体积为(单位为L) ()
A.22.4nb
N A
B.22.4nb
mN A
C.22.4nN A
mb
D.nbN A
22.4m
1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2 mol氢气
B. 0.5 mol钠离子
C. 1 mol氦原子
D. 3 mol氧
14.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一定相等的是()
A.同质量不同体积的氮气和一氧化碳
B.不同温度同体积的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
C.同体积、同压强的氮气和乙烯
D.同温同压下的一氧化碳和氮气
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又是分解反应的是()
A.盐田里的海水经日光照晒后得到食盐
B.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C.混有铁粉的木炭粉经稀硫酸洗涤后得到纯净的木炭粉
D.泥水经过自然沉降后得到洁净的水
二、实验题(共1小题)
16.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填字母)。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3)怎样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
(4)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填字母,下同)。
A.胶粒直径小于1 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能透过滤纸
(5)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6)若取少量Fe(OH)3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铵溶液,现象是,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
(7)若取少量Fe(OH)3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边滴边振荡,现象是,
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属于反应。
三、计算题(共1小题)
17.把6.5 g Zn放入足量盐酸中,锌完全反应。
计算:
(1)6.5 g Zn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HCl的物质的量。
(3)生成H2的体积(标准状况)。
四、填空题(共3小题)
18.3.2 g氧气和0.2 mol二氧化碳,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质量之比__________,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__________。
19.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1)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请评价该操作是否正确__________。
(2)乙直接加热饱和氯化铁溶液,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__。
(3)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请评价是否正确________。
(4)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1)以钙为例,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碳为例,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硫酸分别与镁及其化合物(类别不同)反应生成硫酸镁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