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复习之2《鸿门宴》

合集下载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鸿门宴文言基础知识

2、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 每日、 日夜望将军至 每日、每夜 吾得兄 像对待兄长一样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 头发上指 向上 常以身翼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道芷阳间 道芷阳间行 抄小路 间至军中 抄小路 3、动词用如名词 动词用如名词 此亡秦之续 此亡秦之续耳 后继者
3、使动用法
臣活之 使…活 活 使…跟从 跟从 公旦日从 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拔剑撞而破 拔剑撞而破之 4、意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形容词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 此其志不在小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沛公今事有急 沛公今事有急 6、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 急事 与---交好、友善 ---交好、 交好
课内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 通假字 • 古今异义 • 一词多义 • 词类活用 • 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
1、成五采 成 采 (采通彩,彩色) 采通彩,彩色 采通彩 距通拒, 2、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 意思;内通纳,接纳) 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通邀,邀请) 3、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4、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5、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 不可不蚤 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 令将军与臣有郤 通隙,隔阂、 怨) 坐通座,座位) 因击沛公子坐 7、因击沛公子坐 (坐通座,座位)
使…进入 进入 ---破 使---破 以…为王 为王 小处, 小处,小的地方 老交情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为( 我 击破沛公军 省宾语 ) 2。急击( 之 勿失时机 省宾语 急击( )勿失( ( ) 3。欲呼张良与( 之)俱去 省宾语 欲呼张良与( 则与( 4。则与( )斗卮酒 省宾语 之 5。则与(之 ) 一生彘肩 则与( 省宾语 竖子不足与( 6 。竖子不足与( 之)谋 省宾语 7。沛公奉卮酒为( 之)寿 省宾语 沛公奉卮酒为( 加彘肩( 8。加彘肩( 于其 )上 省介宾短语

高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重点词语

高中课内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重点词语

鸿门宴重点词语 ▌食款待,这里指犒劳。/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一向。/亲善,跟„„要好。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通“纳”,接纳,使进入。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交往。 ▌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沛公奉卮酒为寿。 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详细地。/同“背”。/恩情。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谢罪,道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从,带着 ▌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同“隙”,隔阂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 不应。 使眼色 /给„„看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像鸟的翅膀一样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揭开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尽,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尽,用尽。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不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 功之人。 指小人的谗言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去。/趁机。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责备。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下,丢下。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禁受。
鸿门宴重点词语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驻军。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 用酒食款待,这里指犒劳。/替。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一向。/亲善,跟„„要好。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把守。/通“纳”,接纳,使进入。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交往。 ▌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请。 ▌沛公奉卮酒为寿。 古时献酒致祝颂词叫为寿。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详细地。/同“背”。/恩情。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谢罪,道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从,带着 ▌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合力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同“隙”,隔阂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 不应。 使眼色 /给„„看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将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像鸟的翅膀一样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 揭开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 尽,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尽,用尽。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不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 功之人。 指小人的谗言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到,去。/趁机。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责备。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放下,丢下。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禁受。

【高中课内阅读】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梳理

【高中课内阅读】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梳理

【高中课内阅读】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梳理要做好阅读题并不难,只有多多积累,多多练习,大家一定会成功的这篇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高中一年级文言阅读:红门宴文言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分为五种开采:分为五种开采:开采,通过“颜色”,颜色。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从山口而不是从王子那里,从山口而不是从卫兵那里。

在里面,通过“接受”,。

输入接受。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初、向波:是的,通过“邀请”,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跳蚤一定要来感谢项王:跳蚤,早早通过。

令将军与臣有?:?,通“隙”,隔阂,嫌怨。

因为我打了裴公坐:坐,同样的“座位”,座位。

不者:不,通“否”。

培公打不过杯子:培公打不过杯子:勺子,和“勺子”一样。

二、实词活用:1.名词的灵活使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耐是夜驰的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看看一般的日夜:日夜,日夜。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什么翡翠?展示三个:一次又一次,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向上:向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带着剑和盾行走:行走,行走。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可灵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裴公希望王冠中成为国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曾数王翔:眼睛,有眼睛。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如果罪犯太害怕,他将受到惩罚并被杀死。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的灵活使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这个雄心壮志不小:小,小。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可以灵活地用作动词:Su,make friends with。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役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从100多天的时间里,裴公骑着马来到了项王身边:跟随并领导。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武内诸侯:在里面,通过“接受”,使。

输入并接受。

鸿门宴文言知识

鸿门宴文言知识

知识总结
人物关系
情节回顾
整体把握
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
( 曹无伤告密;范增分
析情况;项伯夜访张良;张良与刘邦商讨对策;项伯劝
项羽勿击刘邦)。
第二部分:(3-4)宴中,

“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 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
刺杀刘邦;樊哙闯入帐。
知识小结
二、古今异义
将军战(于)河北
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
三、通假字
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不者
郤通隙,隔阂,嫌怨 坐通座,座位 不通否,否则;
四、固定句式
为…所…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表被动,引进主动者
知识小结
一、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活用
1、头发上指 2、刑人如恐不胜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还军(于)霸上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的主要情节脉络,把握人物性格。 2.总结回顾本文中所涉及文常知识。(重) 3学习并积累本文重点字词,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特点 (难)
自主学习:8′、合作学习10′
1、结合以前所学,梳理文章情节、理清人物关系(自主) 2、结合文章情节、语言描写、全面概括人物形象(合作) 3、总结本文所涉及文常知识。(提示:史书体例、古代 座次、谦称、山、关)(合作) 4、结合课本笔记注释,归纳文言现象(合作)
沛公居山东时
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小:形活用为名,小的方面
古:函谷关以东 今:山东省
知识小结
一、词类活用
素善留侯张良 沛公今事有急 君安与项伯有故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吾得兄事之 秦地可尽王 籍吏民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
•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取独 通“背”,违背
•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通“早”
• 谢项王。‛沛公曰:‚诺。‛
道歉
第五段
•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
名词作状语 趁机
介,把
• 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
所以 幸亏
•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
比,“于”在形容词后表比较,状 • 得兄 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后 名—状,像对 名作动,对 通“邀”,邀请 待 待兄长那样
第四段:
祝 做,成为
•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 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夫妻关系
• 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 通“毫”,细毛 名—动,登记 • 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者,用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所 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者,表提顿。 动—名,盗贼
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
传记文学作品。
《史记》是作为正 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 列传 :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部,鲁迅赞誉它为“史 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家 之绝 唱,无韵之离 骚”,意即它既是史学 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四、词类活用
(三)动词、形容 词用作名词 • 君安与项伯有故 交情 • 此其志不在小 小处
文言基础知识归 纳
(四)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 见项王 使……随从 • 拔剑撞而破之 使……破碎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复习

鸿门宴复习

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
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 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
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选自高考优秀作文《我能》
•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是偏义复词,偏 “入”
2.孰与君少长?
“少长”是偏义复词,偏 “长”
二、一词多义
①妇女无所幸 . 1.幸 来告良 ②故幸 .
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 幸亏,幸而
从小路 行 ①从郦山下,道芷阳间 .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偶尔,有时候 . 语曰(《史记·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侯生乃屏人间 . 2.间 秘密地,悄悄地 ④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夹杂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 参与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有一个
名目,实则另有图谋。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动词,做,干
连词,尚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①臣死且 . 副词,将要 为所虏 11.且 ②若属皆且 . ③且为之奈何 副词,将 .
④久居,祸且及汝 将要 ⑤贼能且众 而且 ⑥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 并且 ⑦且籍与江东弟子八千人渡江而西 况且 ⑧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将要
成语探究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

《鸿门宴》课文挖空翻译+文言文知识+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一、挖空翻译沛公军(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派)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第二天)飨(犒劳)士卒,为(替,给)击破沛公军!”当是时(正当这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叔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动词,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全部)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一起)去(离开),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逃遁)不义,不可不语(告诉)。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怎么办呢)?”张良曰:“谁为(替)大王为(制定,献)此计者?”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说我曰:‘距(通“拒”,把守)关,毋内诸侯(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游历),项伯杀人,臣活(救活,使……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你跟他谁大谁小)?”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

”张良出,要(邀请)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约为婚姻(儿女亲家),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丝毫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造册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者,备(防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的事故)也。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复习2:《鸿门宴》
自主学习:整理归难文言知识
一.实词
1、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8.令将军与臣有郤
2.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
(3)藉吏民,封府库(4)道芷阳间行
(5)范增数目项王(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寿毕,请以剑舞(8)刑人如恐不胜
(9)沛公已去,间至军中(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吾得兄事之(12)常以身翼蔽沛公
(13)头发上指,目眦尽裂(14)素善留侯张良
(15)项伯杀人,臣活之(1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拔剑撞而破之
3.古今异义1.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今义:。

2.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

3. 而听细说。

古义:。

今义:。

4. 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今义:。

5.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使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军中无以为乐
谁为大王为此计且为之奈何
何辞为为击破沛公军

故听之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遣将守关者

卮酒安足辞未辞也
大礼不辞小让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沛公起如厕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

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
二.虚词

①具告以事②籍何以至此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且为之奈何

①长于臣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

①然不自意②不然③项王默然不应
三.句式
(1)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4.亚父者,范增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6.此亡秦之续耳。

7.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8.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
具告以事得复见将军于此(3)
籍何以至此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4)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
(5)省略句
1.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2.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四.名句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五.合作探究:翻译句子
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参考答案
一.实词
1.通假字1. ①距,通“拒”,把守。

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2. 要,通“邀”,邀请。

3.
倍,通“背”,违背。

4. 蚤,通“早”,早些。

5. 不,通“否”。

6.(内通“纳”)7.(坐通“座”)
8.卻,通“隙”,隔阂,嫌怨。

2.词类活用(1)句中的“军”,意思为“驻扎”、(2)句中的“王”义为“称王”;(3)句中的
“籍”义为“登记造册”、(4)句中的“道”“义为取道”;(5)“目”义为“以目示意”;(6)“王
之”,就是“使他为王”。

(7)句中的“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8)句中的“刑”义为“用刀
刺割”、(9)“间”,从小路,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10)“夜”,在夜里,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
时间;(11)“兄”,像对待兄长一样,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12)“翼”,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13)“上”,向上,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4)这里作
“跟……交好”解,用作了动词。

(15)“使……活”、(16)“使……跟从”、(17)“使……破”、
(18)“使……止”。

3.古今异义
1. 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 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4.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5.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4.、一词多义
为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
故故听之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辞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未辞也(告辞,辞别)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比得上)
去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胜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二.虚词
以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③(介词,拿) ④(表目的连词,来)
且①(副词,尚且) ②(副词,将要) ③(副词,况且)
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 ③(介词,在)
然①(然而,连词) ②(这样,代词) ③(……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三.句式
(1)判断句(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 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 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4)省略句
1.为击(省介词宾语“之”) 破沛公军
2.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