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公共心理学》试题库
公共心理学题库

公共《心理学》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把失恋的挫折感转化为奋发学习的动力,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 )。
A、升华B、转移C、文饰D、压抑2、人的发展是指人身心有规律地进行的生长和( )的过程。
A、增强B、变化C、成熟D、死亡3、人脑产生心理的基本方式是()。
A、暂时神经联系B、反射C、反射弧D、条件反射4、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称之为()。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6、下列不属于精神性动机的是()。
A、追求高待遇的动机B、学习动机C、成就动机D、归属动机7、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是()。
A、求同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顿悟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等。
A、华生B、罗杰斯C、霍尔D、杜威9、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0、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 )。
A、信息传播B、人际沟通C、人际吸引D、人际关系11、影响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
A、年龄B、智力C、知识D、社会阅历12、我们平时说某个自高自大,不谦虚,这说的是一个人的()。
A、性格B、气质C、能力D、品德13、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还要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这是指注意的()。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持久性14、最近获得的信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影响,这是指()。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说明了()。
A、刻苦学习的重要性B、争强好胜的重要性C、探索创新的重要性D、培养兴趣的重要性1、健康起码包括身体健康和()。
A、道德健康B、心理健康C、思想健康D、社会交往2、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外延就( )。
心理学试卷库(师范类学生公共心理学) (2)

心理学试卷库(师范类学生公共心理学)B卷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认知过程D、个性心理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主要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A、客观性B、社会性C、主观性D、自发性3、能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量,这称之为()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4、“一目十行,一览无余”,这是何种注意品质好()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5、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概念与记忆的哪种遗忘理论有关()A、压抑说B、干扰说C、腐蚀说D、消退说6、“一题多解”属于()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强、平衡、灵活的,其相应的气质类型是()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是()A、任务难度B、运气C、努力程度D、能力9、下列选项中哪种属于一般能力()A、观察力B、节奏感C、曲调感D、色调感10、一般而言,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冒险性()A、大B、小11、一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能力B、兴趣C、性格D、气质12、斯坦福—比奈量表的制订者是()A、西蒙B、斯坦福C、推孟D、韦克斯勒13、自发形成的群体,称之为()A、正式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集体14、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普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广告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二、判别题:(先判别正误,若有错,请改正。
每题2分,共16分)15、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分化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斯佩里。
()16、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17、狂喜暴怒属于应激。
()18、短时记忆的单位是组块。
()19、无意注意的引起与间接兴趣有关。
()20、非正式群体对于组织目标实现具有消极意义。
()21、努力程度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杭师大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杭师大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心理和行为D. 动物行为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认知心理学B. 社会心理学C. 生物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3.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心理学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4.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的主要功能?A. 诊断B. 预测C. 治疗D. 评价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学习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认知发展6.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注意B. 记忆C. 情绪D. 知觉7.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基本类型?A. 快乐B. 悲伤C. 愤怒D. 惊讶8. 以下哪个不是人格理论?A.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B.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C.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D.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9.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群体行为B. 人际关系C. 心理测量D. 社会影响10.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咨询的主要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人本主义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化学疗法答案:1-5 CBDAD 6-10 CDDD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描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举例说明。
答案: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心理测量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收集数据,分析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2.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意识层面,还有潜意识层面。
潜意识中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记忆,这些内容虽然不在意识层面,但会影响人的行为和情感。
3.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例如,一个吸烟者可能同时相信吸烟有害健康,但又无法戒烟,这种矛盾导致认知失调。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目库

公共心理学复习题目库心理学公共必修课复习题库(说明:标有红色的题目可作为一般性的知识了解)一、填空题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79年。
2、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詹姆斯。
3、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观察法。
4、注意的特点主要有指向性、集中性。
5、有的人因生活程序突然改变而影响睡眠,这属于失律性失眠。
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视、听知觉。
7、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8、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400—750毫微米。
9、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选择性。
1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保持一分钟之内。
11、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
12、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中等智力水平。
13、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动机。
14、皮肤觉通常包括触压觉、痛觉、温度觉。
15、脾气急躁、行为勇敢有力的人属于胆汁质气质。
16、助人为乐、廉洁奉公,反映性格的理智特征。
17、美感属于情感。
18、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有感觉、知觉。
19、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后天因素造成的。
20、青少年期一般指12—18岁。
21、想象的基本特征有形象性、创造性。
22、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23、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测验法。
24、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随意后注意。
25、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2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27、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保持、提取。
2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29、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概念题1.1 什么是公共心理学?公共心理学是对社会群体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研究,旨在了解和改善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1.2 公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公共心理学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心理、性格与个体差异、健康心理、教育心理、组织与领导心理等。
1.3 公共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的区别是什么?公共心理学注重研究群体和社会层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而个体心理学侧重于个人层面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2. 选择题2.1 公共心理学的目标是什么?A. 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与行为B.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C. 揭示个体差异对心理的影响D. 研究人类行为的基本原理答案:B2.2 群体中的“集体无意识”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斯坦利·奥维C. 卡尔·韦斯特D. 卢·巴内斯答案:C3. 填空题3.1 公共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个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答案:群体或社会层面的3.2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的__________。
答案:归因过程4. 简答题4.1 请简要解释以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为基础的“权威实验”。
答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实验通过让被试者遵循“权威”的指令,调查他人服从指令的程度。
结果显示,很多人在权威的压力下会违背自己的良知和道德标准。
4.2 公共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如何应用于实际?答案:公共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制定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组织管理等方面,从而改善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5. 论述题5.1 请阐述公共心理学在促进健康心理方面的作用。
答案:公共心理学通过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互动和影响,促进健康心理的发展。
例如,公共心理学可以研究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社会支持来减轻心理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
公共心理学还可以制定健康宣传和教育计划,提高人们对健康行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福祉。
公共心理学测试题型及答案

公共心理学测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A. 描述行为B. 解释行为C. 预测行为D. 控制行为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主要任务?A. 测量个体差异B. 评估心理特征C. 制定心理测试D. 进行心理治疗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不包括: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社会我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皮亚杰答案:C5. 以下哪个选项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情绪表达C. 情绪抑制D. 所有选项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A. 观察学习B. 先天本能C. 环境决定论D. 行为主义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自我效能理论的组成部分?A. 效能期望B. 行为结果C. 情绪状态D. 个人控制答案:B8.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遗忘的速度:A. 随着时间逐渐减慢B. 随着时间逐渐加快C. 先快后慢D. 先慢后快答案:C9. 以下哪个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焦虑障碍B. 抑郁障碍C. 幸福感D. 人格障碍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A. 标准化B. 随机化C. 个性化D. 非标准化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保持一致。
3. 解释什么是情绪智力,并简述其五个主要领域。
答案: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公共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状态D. 心理特征答案:A2.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
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人文科学D. 交叉科学答案:D3.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哪三个部分?()A. 本我、自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前意识C. 认知、情感、行为D. 感觉、知觉、思维答案:A4. 情绪的三个成分是()。
A. 生理唤醒、行为表现、情绪体验B. 认知评价、行为表现、情绪体验C. 认知评价、生理唤醒、情绪体验D. 生理唤醒、行为表现、认知评价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行为D. 个体心理答案:D6.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安全需求B. 尊重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答案:C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答案:C8.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先快后快D. 先慢后慢答案:A9. 下列哪种学习方式属于有意义学习?()A. 机械记忆B. 理解记忆C. 死记硬背D. 反复练习答案:B10.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这种现象被称为()。
A. 皮格马利翁效应B. 巴纳姆效应C. 霍桑效应D. 斯特鲁普效应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属于心理学的主要分支?()A. 发展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管理心理学E. 神经心理学答案:ABCDE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决策?()A. 个人经验B. 社会文化背景C. 情绪状态D. 认知偏差E. 信息的可获得性答案:ABCDE3.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问题解决C. 表达抑制D. 社会支持E. 放松训练答案:ACDE4. 以下哪些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A. 相似性B. 互惠性C. 接近性D. 外貌吸引力E. 权力地位答案:ABCDE5. 以下哪些是压力的来源?()A. 工作压力B. 经济压力C. 人际关系压力D. 个人健康问题E. 社会环境变化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心理学试卷库(师范类学生公共心理学)

心理学试卷库(师范类学生公共心理学)I卷一、选择题:(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心理现象是()A、人所特有的B、人与动物共有的C、动物特有的D、生物共有的2、感官对刺激间差别的感受能力,称之为()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3、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紧张性与选择性C、紧张性与集中性D、指向性与集中性4、由先前的活动引起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称之为()A、功能固着B、原型C、定势D、迁移5、首先对遗忘现象作系统实验研究的学者是()A、冯特B、艾宾浩斯C、西蒙D、推孟6、学生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主要属于()A、比较B、分析C、综合D、抽象7、人们对某一群体成员的固定看法,称之为()A、晕轮效应B、定势作用C、近因效应D、刻板印象8、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的提出者是()A、古竹川二B、巴甫洛夫C、希波克拉底D、柏尔曼9、勤奋、踏实,这是性格的()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10、某人智力年龄8岁,实际年龄7岁,其智商为()A、87B、112C、114D、1201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之为()A、定势B、迁移C、概括D、推理12、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做()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3、加德纳的智力理论,称之为()A、二因素论B、三重智力理论C、群因素论D、多元结构理论14、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称之为()A、个性B、个性倾向性C、心理状态D、自我意识二、判别题:(先判别正误,若有错,请改正。
每题2分,共16分)15、对象和背景差别大,便于感知。
()16、一篇文章之所以中间遗忘较多,因中间部分受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
()17、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理成分是集中思维。
()18、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19、个体受到群体的压力,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使之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现象称之为去个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心理学》题库参考答案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单项选择:1、B2、A3、D4、B5、B6、B7、A8、A1、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是()A. 詹姆斯B. 冯特C. 铁钦纳D. 华生2、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A.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B. 第一本心理学著作的问世C. 第一个心理学流派的形成D. 心理学名词的产生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B.1877C.1878D.1879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5、()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詹姆斯B. 冯特C. 铁钦纳D. 华生6、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认知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7、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8、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拟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二、多项选择:1、ABCD2、CD1、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观察法B. 调查法C. 个案研究法D. 实验法2、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A. 斯金纳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罗杰斯三、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3、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与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倾向与心理过程特点。
四、简答:1、简述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采用内省法。
(2)机能主义:詹姆斯,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3)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主张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
(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采用实验法。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童年时期的潜意识经验及其导致的内心冲突是心理障碍的根源。
(6)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瑟、西蒙,广义上,研究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狭义上,研究人接收、存储、提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7)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
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研究法(4)实验法第三章行为动力一、单项选择:1、A2、C3、B4、D5、A6、D1、对取得学习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正惩罚D. 负惩罚2、小明厌恶抄写数学公式,在某次数学课上,小明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让小明抄写数学公式,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正惩罚D. 负惩罚3、某次大扫除中,同学们不劳动。
劳动委员见状,说大家完成了劳动任务后,就可离开教室,结果同学们开始积极劳动,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正惩罚D. 负惩罚4、小明今天在课堂上违反了纪律,被爸妈知道了,结果爸妈不让小明看他平时喜欢看的电视,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正惩罚D. 负惩罚5、以下不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需要是()A、权力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多项选择:1、ABCD1、动机具有哪些功能?()A. 激活功能B. 引导功能C. 维持功能D. 调整功能三、名词解释:1、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2、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存原因。
3、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四、简答: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1)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存及延续种族的需要:如食物、氧气、水分、性欲、排泄、睡眠等。
(2)安全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如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
(3)归属与爱的需要: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如:交朋友、恋爱。
(4)尊重的需要:指在生理、安全、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价值追求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就是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2、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1)动机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动机过强或过弱,行为效果都不是很高。
当动机维持在中等的适度水平时,行为效果往往最好。
(2)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当任务比较容易时,动机强则行为效果会高些;当任务比较困难时,则行为效率会因动机的增强而下降。
(画图说明亦可)3、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4、简述自我效能感理论(1)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a个体成败的经验:直接经验和替代性经验;b个体的归因方式:如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
第四章认知过程一、单项选择:1、B2、C3、A4、C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属性的反应。
()A. 本质B. 个别C. 整体D. 全部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__属性的反应。
()A. 本质B. 个别C. 整体D. 全部3、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大体上是__个组块。
()A. 7±2B. 3±2C. 10±2D. 20±24、我们可以边骑自行车边和朋友聊天,这反映了注意的哪一个特性()A. 注意的稳定性B. 注意的广度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二、多项选择:1、ABCD2、ABCD3、AD4、ABCD1、注意具有哪些特征()A. 注意的稳定性B. 注意的广度C. 注意的分配D. 注意的转移2、知觉具有哪些特性()A. 整体性B. 选择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3、思维具有哪些特征()A. 概括性B. 恒常性C. 稳定性D. 间接性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A. 迁移的作用B. 原型启发C. 定势的作用D. 情结与动机三、名词解释: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3、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4、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
问题空间指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包括三个成分:问题起始状态(给定条件)、问题目标状态(问题答案)、障碍(算子,即找到答案必须的思维活动,改变问题空间的各种操作)。
四、简答:1、简述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2、简述知觉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能否对问题进行适宜的表征(2)迁移的作用(3)原型启发(4)定势的作用(5)情结与动机五、论述:1、论述人类的记忆系统要点:(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2)感觉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容量较大。
(3)短时记忆: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它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
容量有限,大体上是7±2个组块。
(4)长时记忆:存储时间在一分钟心上的记忆。
容量巨大。
2、论述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要点:(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
(2)增进记忆的方法:a、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多感官参与。
b、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诀法等。
第五章情绪一、单项选择:1、D2、A1、“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属于()A. 情调B. 激情C. 心情D. 心境2、“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这种情绪理论属于()A.詹姆斯—兰格理论B. 坎农—巴德理论C. 沙赫特理论D. 阿诺德—拉扎鲁斯理论二、多项选择:三、名词解释:1、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四、简答:1、简述认知对情绪的影响(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
(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
(3)注意与思维与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
2、简述情绪对认知的影响(1)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动的动机。
(2)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
(3)情绪的感染性功能:人们之间感情的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体验也具有感染性。
3、简述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快乐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一、单项选择:二、多项选择:1、ABC1、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提出人的智力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A. 成分智力B. 背景智力C. 经验智力D. 情绪智力三、名词解释:1、智力:智力应该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四、简答: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2、简述创造力开发的法则(1)综合法则(2)对应法则(3)移植法则(4)离散法则(5)换元法则(6)逆反法则(7)群体法则第七章人格一、单项选择:1、A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体现了下面哪种学习的作用()A. 观察学习B. 发现学习C. 接受学习D. 机械学习二、多项选择:1、AB2、CD1、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哪两种()A. 共同特质B. 个人特质C. 表面特质D. 根源特质2、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哪两种()A. 共同特质B. 个人特质C. 表面特质D. 根源特质三、名词解释:1、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