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word精品文档3页

二语习得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兴趣不足,自信心缺乏等都会对大学英语的输入和输出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使其很难进入语言习得体制,从而妨碍大学英语的习得。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给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Krashen)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他对第二语言的习得提出对外界影响颇深的“语言监控理论(The Monitor Theory )”。
该理论由五大假设构成,即习得/学习假设,自然顺序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
这些假设,尤其是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对重视语法结构学习的传统外语教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国内大部分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1)输入假设。
克拉申(Krashen)认为只有获得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才能有可理解性语言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才能习得语言。
也就是说可理解性是指输入的语言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即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当有新的内容加入,用公式表示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输入语言。
克拉申认为只有这样学习者才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通过不断地努力吸收所接触的语言材料,才能逐渐提高其学习语言的技能。
(2)情感过滤假设。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是指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克拉申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来说是必要的,但不是足够的(Krashen,1982)。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起着过滤的作用,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的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二语习得理论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如何获取和获得第二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一种理论体系。
在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本文将探析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二语习得理论可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习得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斯蒂芬·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学习者通过接受和理解大量的输入语言来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如听力材料、阅读材料和真实语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接触时间,并帮助他们习得英语。
其次,二语习得理论指出了语言输出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
尽管学生在初学阶段可能会出现错误,但积极的输出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沟通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
再次,二语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语言学习的社交性。
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和配对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据文德·毕·克齐的理论,语言是一种社会交流工具,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语言习惯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和活动,如语言交换、合作阅读等,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
此外,二语习得理论还强调了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而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最后,二语习得理论还提出了错误处理的重要性。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应该正确处理这些错误,帮助学生纠正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错误纠正和语言意识提高的活动来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培养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和自我纠正能力。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田凤娟刘海微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8期[摘要]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并对该理论下的重要理论组成进行阐述性分析。
着重论述了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途径。
指出要将“习得”与“学得”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正视学生及第一语言的主体地位等。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习得与学得假说输入假说[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207-01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学习者习得、应用第二语言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其中对第二语言习得这一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为克拉申于1981年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该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了完整、系统的阐述。
该理论由5个假说为基础,分别为:习得与学得假说、语言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情感过滤假说。
该理论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了改革性的理论基础,目前已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对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手段、模式、途径等方面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一)习得与学得假说克拉申习得与学得假说中认为,二语习得者可以通过学得、习得两种方式来内化目的语。
习得,是指习得者无意识建构语言体系从而获得语言能力的一种方式。
当习得者将注意力放在第二语言所传递的信息上,忽略其载体语言形式,就能够通过无意识、自然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能力的提高。
学得则恰巧与习得的学习方式相反,学习者主要是注重语言表达形式而非内容。
语言学得的主要目的在于修正、监察语言。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最好是通过习得来掌握,也就是会说,在自然的交际环境中发展第二语言能力,其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习得比学得更加重要,因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交际,而其准确性与流畅性全部依赖于习得。
(二)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是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心思想。
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外文
多媒体技 术为建构 高职英语 听说 教 学模 式开辟 了新 的道
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高职院校正在形成 日渐 完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多媒体英语教 学平 台。高职英语听说教 学改革将朝着不受 时 空限制 ,凸显个性化 学习和 自主 学习的方向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 1 ] 刘洁 倪媛 . 基 于多媒体 与网络环境 下的高职英语 听说
『 J ] . 英语 广 场 ,2 0 1 3( 6 ) :1 0 9 — 1 1 0
高职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改革强调教学结构、模 式的改变, 强调方式的转 变,但并非对传统教 学模式的全盘 否定 。二者应 当有机地结合起来 ,扬 长避短且相得益彰 。
[ 4 ] 黄 以平 . 多媒体 技术在 高职 高专公 共英语教 学 中的应 用f J ] . 海外英语 ,2 0 1 2( 1 1 ): 7 2 . 7 3 [ 5 ] 霍红 刘妍 . 慕课 背景下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初探 [ J ] . 职
l _ 2词; r - 量
3 . 1教 师正 确 引导
1 . 影响听力教学的因素 影响听力教 学的 因素可 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语音、词 汇量 、 自身心理障碍 。具体如下 :
词 汇量对听、说 、读、写各方面的考试都非常重要 。在听 力材料 中遏到生词 ,对 “ 听“ 的干扰更大。所以词汇量是听 力
和运用语 言的实际能力。 3 . 3 实行传统与新教 学模 式相结合
语教 学模 式 改革探 究 [ J ] . 河 北师 范大学学报 ( 教 育科 学版 ) ,
2 0 1 0, 1 2( 1 1 ):l 1 8 - 1 2 0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摘要】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理论十分重视语言输入的听力接受和理解,重视情绪、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以Krashen的“可理解的输入”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二语习得大学英语听力教学1.导言。
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一直是大家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近年来,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
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技能,听最为关键。
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费斯(W. M. Rivers)和坦珀利(M. S.Temperly)的统计表明,听在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控能力,达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听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听力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学习者仍视听力为一大难关。
因此,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刻不容缓。
2.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
Krashen(1982)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理论——语言输入理论。
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巨大反响。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直接、密切的关系。
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对近几十年来外语学习研究的总结,并把各种研究理论化、系统化,使之成为系统的学说。
在这一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语言的输入理论。
本文指口头信息输入。
同时,学习者的情绪、情感也影响着英语听力的提高。
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主要包含五大“假设”:①习得—学得假设;②自然顺序假设;③监控假设;④输入假设;⑤情感过滤假设。
其中,语言输入理论是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的核心。
关于语言输入理论,Krashen认为,学习者所接触的语言应该和学习者的现有水平保持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内容可以理解,但仍然有一些对他们来讲是具有挑战的。
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极为重要的。
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

教育广角基于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探究青岛滨海学院外国语学院 姜春华 王 磊摘 要:针对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现状。
本文以克拉申二语习得理 论为指导,尝试对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活动进行探讨,提出了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对听力教学 活动设计的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理论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 听力教学活动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4-0121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以培养应用人才,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为核心。
听力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是学习者增强实践能力的基础。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就必须关注听力教学活动。
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对听力课程缺乏积极性。
为此,本文将结合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的五种假设探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教学教学活动设计,希望借此改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效果。
一、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假设:习得—学习差异假设认为“习得”是一种无意识地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而“学习”则要有意识的对语法规则进行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语法概念的掌握。
克拉申认为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应该采用的方法;监控假设,是指学习者学习到的语法规则会对习得的语言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输入假设是克拉申理论的核心部分,克拉申提出了影响深远的“i+1”的输入,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的语言输入时,通过集中精力的学习才能产生习得。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内化成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产生语言能力,那么为了尽可能的过滤学生的消极情感,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动机,性格特点以及情感状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然顺序假设认为,人们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实际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其次序是可以预测的。
二、听力教学活动探究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听力教学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克拉申的第二语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ta hn h u d b n e sa d be,it rsi g ai u ,o i i cin la d s f ce t tas i u s st e rf r o e c i g s o l e u d rtn a l n ee t ,v ro s mn r t a n uf in .I lo d s s e h eo m f n d e o i c
Th p i a i n o a h n’ e o d La g a e Ac u sto e Ap l to fKr s e S S c n n u g q ii n c i Th o y i l g g ih Lit n n a h n e r n Co l e En l se i g Te c i g e s
秦 宏 莉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大学外语部 , 广西 桂林 5 10 4 06)
[ 摘
要]国家教 育部 明确规定 了大学英语课程教 学的 目标是 : 培养 学生的英语综合应 用能力, “ 特别是 听
说能力。 因此 , ” 培养 学生的英语 听说能力在 大学英语教学 中异常重要 。本文应 用克拉 申的第二语 习得理论 , 指 出大学英语听 力教材需要具有 可理解性 、 有趣性 、 多样性 、 全方位性和 大量性 的特点 , 并且探 讨 了对 大学英语 听 力教 学方法的改革 , 旨在提 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 关键词 ]克拉 申; 第二语 习得 理论 ; 大学英语听力教 学 [ 中图分类号]H 0 0— 6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 号]10 — 2 (00 0 - 8 - 0 85 3 2 1 )30 80 8 0 4
一
、
听力 的重要性
著 名语言学 家 P t sn 19 ) e r ( 9 1 曾经说 , eo 听是语 言输入 的最初渠 道 , 人们 能 。听力 是 学 习一 门外 语最 原 始的动力 和源泉 , 根据 牛 津 大学 的一 项 调查 显 示 ,
二语习得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正式版
二语习得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正式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二语习得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借鉴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成果,建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其中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阐述了二语习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可理解性输入和低情感过滤。
听力作为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在教学中备受关注。
有学者将其理论的核心-输入假说理论运用到高等院校的听力教学中,教学效果得到了认可。
现阶段将输入假说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结合起来运用到初中听力教学中以提高初中听力教学质量,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尝试将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运用到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期对改善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本研究在对苏州市胥口中学初二两个班级的听力教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从扩大可理解性输入和降低焦虑两个方面,提出一种新的听力教学模式即:课前热身活动、听前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听中小组讨论活动、听后泛听和带着任务听。
为验证新的听力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对苏州市胥口中学初二两个班级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
实验结果运用SPSS11.0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差异显著。
由此得出以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的听力教学模式对提高初中学生听力理解能力是有效的,并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1.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1.1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
Krashen认为“输入假说”是外语习得的中心部分,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位置仅次于“习得-学得” 假设。
他在The Input Hypothesis :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一书中全面阐述了“输入语”的重要性。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泛 的关注。然而 , 中国听力教 育一直以来存在 一些 问题 使得 听力教 学不尽人 意。克拉 申的二语 习得 理论在 二语研究及教 学领域 声誉 极 高, 我们根据他的理论可以采取 一些策略 , 以解决听力教 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提 高听力教 学的效 率。 关键词 : 克拉 中的二语 习得理论 听力教 学
问题 。
印象 。而现在 , 大多数教师都只采用 一种教学方法 , 即: 解释生词
一讲 解背景知识一 听材料一对答案一 再听一遍 。教师 的任 务仅 限于播放 录音机 或操作 电脑 以及 核对 答案 。然而许 多教 师都发
现这种教学方 法效率不高 。这种 单一的输入语言材料 的方法使
学生感 到困乏 , 甚至 产生情感上 的排斥 一旦学生感 到疲 惫 , 兴
帮助学 生达 到与母语者交流的 目标 。
克拉 申博士是美 国外语教学的领军任务 , 他以建立 r二语习
得 的一般理论而 闻名于世 。他 的二语 习得 理论 自上世 纪八十年 代以来 对二语研究 与教学 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克拉 申二语教 学理论 包括五个 主要 的假说 : 习得与 学习假
焦虑情绪 。由于学生在课后也缺乏听力练习 , 听力能力 自然难以
提高 。
2 . 3 单一 的教学方法 心里学理论表 明从 不同 的角度去认 知事物会加深对事 物的
论应 用到我们 的听力教 学 中去 。本文将讨论 根据输入假说 与情
感过滤假说 , 我们可 以采取 哪些 策略 , 以解 决听力教学 中存 在 的
说, 监察假说 , 自然顺序假说 , 输 入假说 以及 隋感过滤假说 。输入 假说试图解 释学 习者 如何 习得第二语言 , 可见这一假说关注 的是 “ 习得 ” 而非“ 学习” 。根据这一假说 , 当学 习者得到 比他们现有 的 语言能力高一 点的二语 “ 输 入” 时, 他们 的语 言能力会沿着 “ 自然
克拉申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克拉申理论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王欢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03期【摘要】英语教学听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听力教学居英语教学之首,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普遍存在。
克拉申理论为听力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结合克拉申理论,谈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克拉申理论听力教学有效策略英语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交流情感、表达思想的能力。
实现英语的交际目的,首先听是关键的一环,听不清、听不懂,谈交际和交流显然是天方夜谭。
然而听力教学滞后,虽然教师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但不尽人意,大部分中学生听力是最薄弱环节。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为听力教学指明了航向和提供了方法论。
本文结合克拉申的理论,谈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克拉申理论与听力教学克拉申理论是近年来在第二外语习得中最有影响力的系统方法论,包括五个方面,其中,The input hypethesis(输入假说理论)对外语教学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其理念核心是“i+1”,i是学习者的现有水平,而1是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的材料。
根据i+1的理论,语言学习者不需要故意输入语言材料,而要靠学习者的理解和足够多的量。
然而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学精简和软件的困乏,又缺乏语言环境,学习英语和听力训练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的英语学习存在着既聋又哑的现象。
听力水平的低下,犹如少了一个轮子的汽车,这样的汽车运转正常而飞奔起来,是不可思议的,那么,英语学习,缺少听力这一环节,想达到具体运用、实际交流更不可能。
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应把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让学生能理解语言材料,适当地背景介绍,并多听多练、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听力的根本途径。
二、听力教学莫纸上谈兵1.立足教材,循序渐进。
在英语教学中,明显的弊端是听力教学两个“集中化”,即期中、期末考试前强化训练,听力与口语中考前集中训练,平时对教材中的听力内容视而不见,导致听力训练的效果差、功利化色彩浓重,把学生引入到聋子、哑巴英语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提高的因素,并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提高听力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听力障碍;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
听力是英语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是第二语言习得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这项技能较难掌握,也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很多因素影响学习者听力技能的提高。
这些因素跟语言输入和学习者的心理有关。
因此,在听力教学中,认真研究影响听力提高的因素及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影响学习者听力的因素
1.听力的特点。
阅读时可以回过头去看读不懂的地方。
然而听力过程中,所听的内容错过了,就无法重复。
如果学习者平时的训练不够多,反应不够快,就会影响听力材料的理解,甚至听不懂。
2.语音、语调、语速。
如果学习者没有掌握发音规则和音变规则,如连读、弱读、同化等,辨音能力不强,就会对听力造成障碍。
3. 词汇、语法。
掌握足够的词汇,语法是听懂的前提条件。
听力的提高是以扎实的词汇、语法知识为基础的。
4. 文化背景知识。
除了语言知识外,听力中还会涉及很多文化背景知识。
这方面的知识缺乏也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
5. 内容障碍。
听力材料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大
量的地道的听力材料来进行专门练习,遇到不熟悉的语言材料时就会感到茫然失措。
二、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
在人类头脑中会出现对语言信息的堵塞现象,克拉申称为“情感过滤”。
也就是说,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情感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的作用,控制习得者输入和吸收语言量,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才能到达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内化。
“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它控制着学习者接触的输入量与学习者吸收的输入量。
与“情感过滤”有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动机、焦虑和自信。
高情感过滤限制习得,低情感过滤有助于习得。
2. 输入假说
“语言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是由克拉申提出的很有影响的二语习得理论。
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如果习得者现有水平为“i”,能促进他习得就是“i+1”的输入。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
按照输入假设,说话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达到。
克拉申的理想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关
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量(i+1)。
三、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下的听力策略
1. 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
根据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假设,听力材料不易过难,过长。
第一,听力材料中如果生词,术语太多,就会给学生设置很多语言障碍。
导致学生容易疲劳,失去兴趣。
第二,语速也要适中。
要与学生自身的水平相适应。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及听力的提高。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听力目标和任务。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提高的机会。
2. 利用情感因素。
克拉申认为影响二语习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
在听力学习中,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动机强烈会加强听力的学习,听力的提高又会增强进一步提高听力的动机。
树立自信心对听力理解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自信心,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也会提高。
缺乏自信心就会对听力学习产生惧怕心理或消极情绪,影响听力的效果。
对于自信心不强的学生,更要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有学习的成就感,多给他们肯定的评价。
焦虑是制约学习者听力提高的又一个主要因素。
由于害怕听不懂,跟不上,学习者会紧张,会有压力,越紧张急躁就越无法听懂,无法听懂又导致失去兴趣,学习者更加焦虑。
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
3. 掌握听力策略。
o’malley 和 chamot把听力学习策略分为三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对学习过程的认知,用于计划、监控和评价学习活动。
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与语言材料的互动,与具体的语言学习任务有关。
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积极地作情感上的调控,来支持自己的学习行为(o’malley and chamot,1990)。
4.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直观生动的形象,扩大了信息量,同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发了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
而且也可用于教师监听、师生互动和指导、测试等。
通过这种有声有色的学习氛围,使得英语听力学习变得图文并茂,身临其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英语听力教学的目标。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积极加强克拉申理论的运用,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途径降低情感过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多提供适当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进而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pergam on press, 1981
[2] krashen, 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 on press, 1982
[3] o’malley, j. & chamot, a.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4] 蒋苏琴,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和多媒体辅助英语听力教学[j]《外语学刊》2010,(3).
[5] 鞠丽,二语习得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j] 《教学与管理》2007 (2).
[6] 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