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

合集下载

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

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
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水系在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 城市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研究意义
通过对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的研究,可以深入了 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借 鉴和参考。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本研究以古济南城水系为研究对 象,探讨其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 系。
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 系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引言 • 古济南城水系概述 • 古济南城空间形态特征 • 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
分析 • 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
的保护与传承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古济南城水系历史悠久
古济南城水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古济南城水系的历史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水系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同时,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对古济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进行更为精确的研究。此外,还 可以探讨其他类似城市的案例,以丰富对古城市水系与空间形态关系的认识。
THANKS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古济南城 水系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进行 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02
古济南城水系概述
水系构成与特点
黄河水系
古济南城位于黄河下游,水系以黄河为主干,流 经城市南部。
湖泊与水库
古济南城内分布有众多湖泊和水库,如大明湖、 小清河等,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创新展示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创新展示古济 南城水系与空间形态的风貌和特色,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

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研究

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研究

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研究河流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地质力量,通过长时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它们可以改变地表的地貌格局。

河流的演变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的研究。

河流演变是指河流在长时间内由于流态、坡降、材料输送,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地貌形态和地形特征的变化过程。

河流演变的研究主要涉及河流的侵蚀、沉积和迁移过程。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着河道的形态、长度、坡度以及周围地貌的特征。

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河流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当河流流速增大时,其侵蚀作用也会加强,经过长时间的侵蚀,河流可以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如峡谷、河谷和V字谷等。

另一方面,河流的沉积作用也会改变地貌格局。

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道中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滩、洲岛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特征。

除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外,河流的迁移也会引起地貌格局的变化。

河流的迁移通常是由于河道中的流速和坡度的变化,以及河床材料的输送。

当河床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河流会寻找更适合流动的路径,这可能导致新的河道形成,旧的河道则逐渐被废弃。

河流迁移还可以形成弯曲的河道,这种现象在长江和尼罗河等大型河流中比较常见。

研究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表面的过程和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河流的演变过程有助于预测河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当我们研究一条河流的演变过程时,可以提前预知到河流可能会发生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此外,通过研究河流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揭示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过程。

河流的演变往往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当我们观察到河道的变化时,也可以推断地壳运动的活动程度和速度。

这对于研究地球的动力学过程非常重要。

最后,河流演变与地貌格局变化的研究对于保护和管理河流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河流演变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河流生态系统,减少人类活动对河流造成的影响。

例如,知道了河流的侵蚀过程,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土壤侵蚀和流域河床的破坏。

海拔对侵蚀崩岗分布的影响

海拔对侵蚀崩岗分布的影响
海拔高程影响着地貌发育过程,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地表岩土风化过程就越缓慢,相对高度越大,地形越陡峭、岩土风化物质越不易积累, 风化壳一般就越薄,崩岗越不容易发生。不同的海拔,加上一些特定的地理位置,其地质、气候、植被、地形、土壤以及人为因素都不一样,所呈现不同的趋势。但总的来说崩岗发生在海拔为100~300m,相对高度为0~60m的花岗岩红壤丘陵地区。
1 前言
虽然目前国外己有不少对崩岗侵蚀的研究,但外国学者却没有对崩岗进行一个很明确的定义,更多的是把符合崩岗特征的沟蚀类型称为永久性沟蚀[1]。所谓崩岗,是指山坡土体或岩石风化壳在重力和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水力、重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以坡面土状物质整体崩塌为主并形成破碎地貌形态的侵蚀现象[2-3]。集中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广东、湖南、福建、广西等省(自治区)。崩岗侵蚀危害之大,仅次于滑坡和泥石流。对于崩岗侵蚀成因,有人认为把崩岗归为水蚀范围[4],有人认为应属重力侵蚀范畴[5],更多学者认为崩岗既有重力侵蚀,又有水蚀,两者都存在[6]。崩岗发育过程,是大量土体破碎物在重力或径流冲刷作用下发生迁移沉积,或者被再次侵蚀的过程。目前崩岗侵蚀机理的研究主要从影响因子方面着手。
一般来说构成崩岗的三个基本的条件[7-9]:第一是具有深厚的风化壳,风化壳一般具有石英砂粒含量高,孔隙大,结构松,有机质含量少,渗透力强,降雨时能够快速饱和,抗剪强度迅速减小的特点。五华县油田镇地区深厚的风化壳是崩岗发育的物质条件。第二是丰富的降雨。降雨为崩岗侵蚀提供了源动力。五华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降雨充沛,且多以大雨或者是暴雨的形式出现。雨量大,强度高,从而加速岩土的崩解;母质层中地下水的运动会带走岩土体中的细小土壤颗粒,破坏土壤结构。第三为气温。高气温和大的温差有助于岩土体自身机械崩解、降低抗蚀力、减少土体粘聚力,为崩岗发生提供了条件。另外五华县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一些温度属性,冬夏最大温差高达30℃以上,昼夜温差也达5~7℃,也会影响崩岗的发育。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微课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微课
特别是西北和华北地区,缺 水最为严重。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华北地区工农业集中,城市 人口多,需水量大。
%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耕地
水资源
人口
中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其他地区
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北方以旱地为主
南方以水田为主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
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 区,其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3%,但水资源仅占全 国的3.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华北地区缺水严重
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绵绵,持续一个 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时间出现了晴朗干燥 的天气,这正是水稻旺盛生长极需要水的时期。
水资源季节分布不均 影响农业生产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2009 ~2012 年却连续四年冬春季遭遇大旱。
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影响工农业生产和居 民生活
降水和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
小结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空间不均: 南丰北缺 时间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 特点及其影响
生命之源
认识水资源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水资源的多少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它的宽度变化代表河流径 流量沿河变化情况,一般 情况下,从上游向下游, 河流的径流量逐渐增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

什么是崩岗?学地理必须知道

什么是崩岗?学地理必须知道

什么是崩岗?学地理必须知道当常见的地理知识已经考无所考,当核心素养的考察成为主流。

以新情境搭载旧思维—新瓶装旧酒,便成了主流。

2021年的山东济南三模,就出现了崩岗这一新名词的考察。

概念崩岗是指山坡上的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流水与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受到冲刷而崩坍的一种现象。

本质上是一种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省。

“崩”是指崩塌侵蚀方式,“岗”则指所形成的地貌形态,因此崩岗一词具有动词和名词两个方面的含义。

成因物源:疏松深厚的岩石风化壳是崩岗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内在原因。

尤其是花岗岩,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物和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深厚的风化壳,厚度多在十米以上。

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暴雨较多,容易形成较大的地表径流,为崩岗的发育和发展提供外部营力。

地形:多发生在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

尤其是坡面冲沟两侧,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沟底侵蚀和侧蚀不断加剧,岩石和土体失去平衡后,便容易不断崩塌形成崩岗。

植被:植被可以保护表土不受雨水直接冲刷,同时也可以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起到固定土体的作用。

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容易发生崩岗。

危害破坏土地资源,威胁国土安全。

崩岗侵蚀首先表现为严重破坏地形地貌,造成地表沟壑纵横,山体支离破碎。

毁坏基本农田,危及粮食安全。

一部分崩岗直接侵蚀坡面上的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同时崩岗产生的大量泥沙可能会淹没农田。

恶化生态环境,威胁生态安全。

崩岗侵蚀往往使得土壤失去养分和水分,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植被无法自然修复。

威胁水利设施,影响航运安全。

崩岗所流失的水土会淤塞水库、抬高河床、妨碍水利和航运建设。

治理“上拦、下堵、中削(绿)”的方法,“上拦”是指在崩岗顶部开沟拦截坡面地表径流,“下堵”是指在崩岗沟口或下游修建谷坊或拦沙坝拦堵径流和泥沙,“中削”是指对崩岗内部崩壁进行改造,修建梯级平台以降低坡度;“中绿”是指在裸露坡面修建平台以种植植物。

我们来看一些典型案例和示意图。

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_王媛

长江中下游崩岸分布规律及窝崩的平面旋涡形成机制_王媛
见图5江都附近长江某断面水下侵蚀台阶的发展过程江都市水利局提供fig5erodingcourseunderwatertablelandsomecrosssectionsyangtzerivernearjiangdupresentedwaterconservancyofficejiangdu32条崩段的河流主流线及水流的流态据长江中下游的环境遥感调查11所有条崩岸段都与长江主汊流的主流线在潮流河段包括涨潮流与落潮流的主流线贴近并且平行
主流线方向


主流线方向



岸线符号
1954 年
1966 年
1981 年
1986 年 圩
大小不等的崩窝,在平面上形成一系列凹向江面的 圆弧和凸出的尖刺,见图 2。窝崩的发生是突然的、 短时间内发生的。即在几 10 min~几 h 内(个别历 时几 10 h),在某处江岸,以一点为中心,江岸被一 个圈层一个圈层地剥蚀、崩塌,短时间内即形成一 个大崩窝。崩落的物质,多数被水流卷走。崩窝的 直径可由几 10 m 至 100 多 m 甚至 400~500 m。因 为窝崩发生得突然,短时间内使大片土地被江水吞 噬,所以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更大。窝崩的发展, 如果崩窝的上游没有突出江岸的基岩或人工建筑, 则不具持续性。窝崩发生后,在崩窝内会逐渐淤积; 再次发生窝崩时,崩窝的位置可以完全不受原来崩 窝的影响。但是多个窝崩构成的窝崩岸段,在一个 时期内,是具有连续性的。图 2 所示为上世纪 50~ 80 年代南京八卦洲北汊与主流汇合处下游黄天荡 窝崩段的发展过程,说明了这个特点。窝崩岸段也 有逐渐向下游迁移的规律。如果崩窝上游有基岩或 人工建筑突出江岸,则可能多年频频地在同一处反 复地发生窝崩—淤积—窝崩,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见图 4)

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文章编号】1∞6—3862(2∞7)01一027一嘶濑献嘲鬻麟蟛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邢、忠1陈诚(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摘要】河流水系是影响和制约城市空同结构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

文章在回顾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我国水网城市”空间结构发展误医,对与河流水系融合共生的城市空间结构建构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

并以南阳市城区空间发展研究为例,提出在城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保护性利用河流水系复合生态功能,挖掘潜在边缘效应,融入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架构完整的城市空问格局。

【关键词】水网城市河流水系导向;空间结构建构【中图分类号】”J984【文献标识码】A河流水系往往是城市依托发展的物质支撑源。

从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与河流水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是制约和影响城市空问结构的重要因素。

然而现代一些城市发展建设中,忽视河流水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支撑和限定作用。

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城市成片蔓延发展,河流环境不断恶化,地域空间特色丧失殆尽。

科学分析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格局的关系,发掘其复合生态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城市空问建设的活力因素,是城市规划建设值得思考的课题。

1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回顾城市空间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各种构成要素和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体现㈤,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与河流水系的息息相关,使河流水系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发展与演化起重要推动作用。

在不同历史时期,河流水系主要承担的功能随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同。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和功能的转换,使河流水系与城市空间结构间的关系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

1.1城市选址之初与河流的关系河流水系充足的水源成为城市选址的最佳选择。

《城市形态史》一书中,分析研究了世界文化发源地分布规律后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产生于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及两河流域。

在临水筑城之初,城市布局虽有沿河流水系发展的倾向,但因为建设规模甚小,城市空间结构尚未呈现。

云南省地质灾害与水系关系初步分析


云南 省 地 质 灾 害 与水 系关 系初 步 分 析
杨迎冬 ,汤 沛 ,肖华宗 ,晏祥省
(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2 1 6 )

要 :云南省地处六 大流域 上游或源头区 ,地质 灾害发 育 ,地质灾 害与水 系关 系比较密切 。通 过河流 密度 一
信息量法 和主干河流 一缓冲区法分析了云南省 地质灾害 与水 系之 间的关 系,分析 结果 表明 :河流 密度越高 ,灾 害点越发育 ;六 大流域 主干河流 中,怒江 、元江 、金沙江对 滑坡 影响 较大 ,怒 江 、金沙 江对崩 塌影 响较大 ,大 盈江 、怒江对泥石 流影响较大 。分析结果对于研究 云南 省地 质灾 害发育规 律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为云南 省地质灾 害综合 防治体系建设 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 害 ;水 系 ;信 息量 法 ;河流密度 ;主干河流 ;缓冲 区;云南
T ANG P e i , XI AO Hu a z o n g,e t a 1 .P r e l i mi n a r y An a l y s i s o n R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t w e e n Ge o — h a z a r d s a n d R i v e r S y s t e ms o f Y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l 河 流 对 地 质 环 境பைடு நூலகம்影 响
水 系 为宏 观 流 域 地 貌 组 合 ,是 由 主 ( 干) 流 及 其 支流 组 成 的多 级 河 道 系 统 ,水 系 的 几 何 形 态 受 地表岩 性 、地质 构造 、地 形 和新 构 造 运 动 的影 响 。 河流对 地 质 环 境 作 用 主 要 表 现 在 三 个 方 面 :① 侧 蚀 ,使岸坡增高 变陡 ,坡体 内部 软弱面暴 露 ,坡 体 前缘 物 质 被 河 水 冲刷 掏 蚀 ,改 变 了斜 坡 的 临 空 状态 和坡 体 的应 力 分 布 状 况 ,增 加 了 斜 坡 的不 稳 定性 ; ② 下蚀 ,山区河 流下蚀 增 加斜 坡 的高 度 ,降 低斜坡 的稳 定 性 ,滇 西 北 一 带 的金 沙 江 河 谷 已被 切深 1 2 0 0 m 以上 ,而且 目前仍 在继 续 ,下 蚀 还导 致河 流纵坡 降变 大 ,河 床 变 窄 ,沟底 物 质 被 搬 运 , 为泥石 流 的发 生 提 供 有 利 的地 形 条 件 和 带 来 大 量 物源 ;③ 溯源 侵 蚀 ,溯 源 侵 蚀 使 得 使 河 床 向纵 深 的方 向发 展 ,河 流 由小 到 大 , 由短 变 长 ,发 育 新 的支 流 ,河 流 密 度 增 大 ,流 域 面 积 增 大 ,地 面 切 割深度 增 加 ,同 时加 速 了水 土 流 失 并 扩 大 了流 域 的汇水 面 积 。 云南省地处 6 大流域的上游或源头区,河流溯 源侵蚀 强 烈 ,云 南 山 区 主 干 河 流 主要 为 下 蚀 和 侧 蚀 ,支流 主要 为溯 源 侵 蚀 和 下 蚀 ,河 流 上 游 段 以 下蚀 和溯 源侵蚀 为 主 ,下游段 以侧 蚀 为主 。

福建师范大学2015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


谢宏忠
朱新屋 杨建义 邓翠华 毛浩然 岳峰 谢朝群 姜倩 甘萌雨 宋立中 叶松荣 陈新凤 郑俊晖
2
序号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物理与能源学院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 陈贤森 戴诗琪 温海波 陈明佳 何莹莹 俞雅莲 郭小红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一种分布式商品抓取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 基于Unity3D的跑酷类游戏设计 基于kinect的三维模型重建技术研究 部件“尸”在所构常用字中的形源与功能分析 关于加强高校军事体育教学的措施分析 通讯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指导教师 郑小建 曾智勇 姚志强 张金颖 郭菁 许玉泰 陈 滨
5
容闳的“教育救国梦”及其当代启示——以《西学东渐记》为中心 客家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 关于加强高中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On Conversational Strategies and Pragmatic Analysis of Expressing Disagreement: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nglish Class in Secondary School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译 本为例 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策略——以福州乌山景区为例 基于AHP的文博旅游游客体验价值评价实证研究--以福建省昙石山博 物馆为例 基于游憩者需求的城市公园游憩功能优化研究 福州西湖公园游憩者地方感研究 韦伯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的价值内涵及时代意义 论析美声花腔技法在民歌改编曲《玛依拉变奏曲》中的运用与启示 明清时期福州方志中的音乐文献研究

崩岗侵蚀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崩岗侵蚀分布特征及其成因陈晓安;杨洁;肖胜生;宋月君;郑海金;沈乐【摘要】崩岗是南方最严重的侵蚀类型.通过分析崩岗侵蚀空间上的分布和成因,表明:崩岗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亚热带湿润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花岗岩母质区,垂直空间上分布在海拔100~500 m丘陵地区.崩岗的形成和分布特征主要与以下3点有关:1.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为崩岗发育提供了深厚的风化壳和侵蚀动力;2.崩岗侵蚀发育与风化壳物理性质密切相关,风化壳颗粒组成决定着其物理性质,是影响崩岗发育的最根本因素之一,花岗岩地区风化壳颗粒组成的特殊性质导致其抗剪强度低,从而容易失稳崩塌;3.丘陵地区土体深厚,同时高强度径流冲刷和重力能量容易引起崩岗.【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6【总页数】7页(P716-722)【关键词】崩岗侵蚀;分布特征;发育成因【作者】陈晓安;杨洁;肖胜生;宋月君;郑海金;沈乐【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29;江西省土壤侵蚀与防治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1;S157崩岗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是丘陵岗地上由水力、重力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侵蚀地貌类型[1]。

崩岗侵蚀危害性仅次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是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2],是红壤丘陵山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防洪安全和人居安全的主要威胁,是丘陵区发展生态经济、振兴农业的最大障碍,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第2期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年3月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葛宏力1,黄炎和1,林敬兰2,林金石1,林世清1,蒋芳市1,魏多落1(1.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利用GIS空间叠加图层,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探讨了南方典型崩岗区(安溪县龙门镇)水系和崩岗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区域一级河流两侧斜坡几乎没有崩岗,二级河流两侧斜坡仅有少量崩岗发育,三级河流及其支流两侧和源头沟谷斜坡崩岗强烈发育.导致不同级别河流水系崩岗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一、二级河流长期处于侧向侵蚀状态中,其两侧斜坡有发育良好的坡积土覆盖;三级以上河流以及源头沟谷两侧斜坡在发展历史上处于强烈侵蚀状态,残积砂土层暴露,导致崩岗侵蚀发生概率增大.关键词:崩岗;水系;土层;斜坡中图分类号:S1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470(2011)02-0187-05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water system and spatialdistribution of slope disintegrationGE Hong-li1,HUANG Yan-he1,LIN Jing-lan2,LIN Jin-shi1,LIN Shi-qing1,JIANG Fang-shi1,WEI Duo-luo1(1.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2.Fujian Monitoring Station of Soil and WaterConservation,Fuzhou,Fujian350003,China)Abstract:By using GIS method,combining with field surve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water system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ope disintegration in Longmen Town,Anxi County was studied.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lope disintegration on both slopes along the first order river,there was a little slope disintegration on both slopes along the second order river,and there were some heavily developed slope disintegrations on both slopes along the third order river and its tributary and source.The first order river and the second order river in the state of side-erosion for a long time,and their both side-slopes were covered well by slope washed-soil,which resulted in little slope disintegration.Whereas the valleys of third order river and upwards,and their source,were in the state of severe down-erosion,so both side-slopes were not covered by slope washed-soil,which resulted in easy slope disintegration.Key words:slope disintegration;water system;soil layer;slope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崩岗侵蚀进行研究,提出坡向是崩岗侵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阮伏水[1]、丁光敏[2]认为,崩岗多分布于阳坡或半阳坡,赵健[3]的研究也说明了这一点.江金波[4]在德庆崩岗侵蚀的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而在五华这种现象并不明显;他指出崩岗坡向选择性发育不是绝对的,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岩性、植被、人为因素等.崩岗的区域性发育发展规律的研究与发现对全国崩岗的预测、预防及综合性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崩岗侵蚀物质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提出:疏松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是崩岗侵蚀的内在原因;崩岗侵蚀一旦深入到风化壳中的砂土层和碎屑层,侵蚀发展速度将大大提高.史德明[5-6]对风化壳各层次土体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层和碎屑层不仅疏松而且深厚,为崩岗侵蚀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保留红土层的地段,土壤的抗冲能力较强,侵蚀速度较小,向下切割至砂土层或碎屑层时,抗蚀抗冲能力明显下降,下切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崩岗剧烈发生.牛德奎等[7-8]对赣南地区山地丘陵区崩岗土体颗粒组成和容重进行分析后,也认为深厚松散的花岗岩风化物是崩岗的物质基础,而且最松散最容易侵蚀的是砂土层和碎屑层的土体.因此,一旦侵蚀沟切透红土层、砂土层进而进入碎屑层,沟蚀反而加剧,造成基底不稳,导致其上覆盖层的倾斜和倒塌,从而形成崩岗.研究表明[5-8]红土层抗冲能力较强,而砂土层或碎屑层抗收稿日期:2010-06-07修回日期:2010-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111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9BADC6B0602).作者简介:葛宏力(1962-),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地貌.通迅作者黄炎和(196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土壤侵蚀.Email:yanhehuang@hotmail.com.蚀抗冲能力明显下降,这揭示了崩岗个体发育发展的过程.葛宏力等[9]对崩岗侵蚀物质基础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红土层在崩岗发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地质成因(如残积红土、坡积红土)等综合性地质特征(包括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等)目前还鲜见报道.而红土层及其相关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的侵蚀及堆积有关,崩岗也是以流水侵蚀为基础,进而发展成流水和重力综合作用(侵蚀)形成的特殊地貌.但以往研究只考虑到斜坡静态的形态特征以及朝向对现代侵蚀作用的影响,没有考虑到流水侵蚀的动态演化过程对斜坡土层构成的影响,无法说明在坡度、坡形、坡向和植被覆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地段崩岗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的原因.为了揭示红土层的综合地质特征,本文通过GIS 技术叠加以及利用与崩岗相关的图层,对比了研究区各级水系影响区的崩岗侵蚀状况,阐述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对于崩岗侵蚀发生、发展的研究,以及区域性综合防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E117ʎ36'-118ʎ17',N24ʎ50'-25ʎ26'),地处戴云山东南侧,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主要河流是依仁溪,岩石属古竹超单元(J 3GZ )岩体侵入,构造属福安—南靖断裂带[10].该区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及其它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深厚、广布的花岗岩风化壳.土壤分布受地形、气候和海拔高度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赤红壤、红壤、黄壤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海拔300m 以下、300-880m 及880m 以上分别为赤红壤、红壤、黄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安溪县崩岗数量约占全省的50%,主要集中在官桥和龙门镇(数量接近全县的一半),是福建省崩岗发育最强烈的地区[11].总体南北流向的依仁溪是本次研究区域内的干流,汇入依仁溪的河流为二级河流.在依仁溪西侧的4条二级河流基本属东西流向,两侧斜坡为南北流向,汇入二级河流的为三级河流,两侧斜坡基本为东西流向.研究区内水系分级见图1.本研究以龙门镇的崩岗发育区和穿越龙门镇的依仁溪为研究对象,因它具备崩岗发育、特征坡向以及河流等重要研究条件.图1各地块及崩岗与河流平面关系示意图Fig.1Map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block including slope disintegration and river2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等高距5m 的1ʒ1万地形图,利用ArcGIS 软件对地形图扫描件进行矢量化,将其转为10·881·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m 分辨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利用高程模型对研究区的河流按汇水关系划分等级,区内水系的干流定为一级河流,流入一级河流的支流定为二级河流,流入二级河流的支流定为三级河流,以此类推,当河流分不清支流大小和汇水关系时2条支流共同降级.在数字高程模型中以分水线、沟谷线、坡角线等地貌要素切划地块,叠加崩岗发生图层后,统计各地块崩岗侵蚀个数、崩岗侵蚀面积,以及侵蚀面积占各地块的百分比;再以分水岭为界限按斜坡坡面流水直接汇入相应等级河流的关系划分各等级河流相关的斜坡地块,三级以上河流和源头沟谷并入三级河流;依据各地块与河流的汇水关系研究水系对崩岗的影响;揭露各地块岩土层剖面,研究各土层的地质成因及其分布;调查各级河流的发育程度、侵蚀和淤积特征,分析水系的发育过程对土层分布的影响,揭示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3结果与分析3.1各级河流相关地块崩岗发育程度在研究区内依据河流与斜坡关系共划分出78个地块,总面积1020.49hm 2.表1、2表明:一级河流西侧斜坡崩岗侵蚀面积0.37hm 2,占研究区崩岗侵蚀面积的0.74%,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04%;二级河流两侧斜坡崩岗侵蚀面积3.61hm 2,占研究区崩岗侵蚀面积的7.26%,占研究区总面积的0.35%;三级河流影响区崩岗侵蚀面积45.72hm 2,占研究区崩岗侵蚀面积的91.99%,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48%.由此可以看出崩岗侵蚀集中发生于三级河流影响区,一、二级河流两侧斜坡是崩岗发育不活跃区,因此崩岗发育程度与河流等级显著相关.表1地块崩岗侵蚀情况与坡向和水系的关系(>1%地块)1)Table 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ope disintegration and direction of slope ,river system坡面河流归属地块编号坡向地块面积hm 2崩岗个数崩岗面积hm 2面积百分比%3级河流30南79.2220.871.102级河流61北19.4620.422.183级河流69南10.1110.242.413级河流27北41.84151.794.293级河流22北3.4510.154.393级河流16西56.0514.307.683级河流1西6.0950.528.562级河流29东7.9030.708.822级河流19北12.5671.159.182级河流74北14.4441.349.273级河流6南7.9650.749.313级河流50东46.12174.549.853级河流70西75.38208.0610.693级河流4东5.6630.6411.263级河流79东77.11228.7211.313级河流33南17.8562.1311.913级河流75北41.39146.1014.733级河流44西21.25133.3315.673级河流76南17.50123.1618.061)一级河流影响区西侧地块不作坡向对比.表2各等级河流斜坡崩岗侵蚀面积百分比Table 2The percentage of slope disintegration areain the slope area of different grade rivers 坡面河流归属地块面积hm 崩岗个数崩岗面积hm 面积百分比/%1级河流169.3320.370.222级河流254.32163.611.423级河流596.8213745.727.66二级河流南北两侧斜坡的总面积为254.32hm 2,崩岗侵蚀面积仅3.61hm 2,南北两侧皆不发育.在整个研究区内发生崩岗侵蚀的19个地块中(表3),北坡有6个地块、46个崩岗,侵蚀面积占6个地块的3.40%;南坡有5个地块、26个崩岗,侵蚀面积占5个地块的3.72%;东坡有4个地块、47个崩岗,侵蚀面积占4个地块的4.96%;西坡有4个地块、39个崩岗,侵蚀面积占4个地块的63%;北坡的崩岗个数、崩岗侵蚀面积都大于南坡,而南坡崩岗侵蚀面积占所在斜坡面积的百分比比北坡高出0.42%.由此可见,在研究区内崩岗发育不符合坡向选择性规律.·981·第2期葛宏力等: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3.2河流等级影响崩岗发育的原因表3各坡向崩岗侵蚀状况Table 3The status of slope disintegra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 of slope坡向地块面积hm 2崩岗个数崩岗面积hm 2面积百分比/%东136.794714.6010.67西187.843916.218.63南191.88267.143.72北334.544611.373.403.2.1各级河流两侧斜坡坡度研究表明[1-2]坡度是影响崩岗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各级河流两侧斜坡坡度与崩岗发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级河流影响区斜坡坡度为17ʎ-26ʎ,二级河流影响区两侧斜坡坡度为19ʎ-28ʎ,三级及三级以上河流影响区斜坡坡度为18ʎ-26ʎ,各级河流影响区坡度没有明显差异.丁光敏[2]、林敬兰等[12]研究表明崩岗发生频率最大的坡度为15ʎ-25ʎ,研究区各级河流的坡度都在容易发生崩岗侵蚀的坡度范围内.坡度因素不能解释研究区内各级河流影响区斜坡崩岗发育差异的现象.3.2.2各级河流两侧斜坡土层分布红土层抗冲能力较强,而砂土层或碎屑层抗蚀抗冲能力明显下降[5-8].因此各级河流两侧斜坡的土层是否有显著差异以及各级河流与红土层分布的关系可能是崩岗发育程度与河流等级显著相关的原因.作者对研究区内土层天然剖面和人工剖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钻探揭露斜坡土层,土层分布见图2.图2土层剖面分布示意图Fig.2The map of soil profile distribution研究结果表明,年代比较早的洪坡积层由红粘土、石英砂和大量半风化状的碎石、块石组成,物质来源于崩岗发育区外围海拔300-1500m 的山体,通过片流和沟谷流水作用形成,覆盖于研究区的山顶与研究区外围山体的交界地段.年代比较晚的坡积层由(红色)粘土、粉质粘土、砾质粘性土[13]组成,物质来源于崩岗山体斜坡和年代比较早的洪坡积层,由斜坡片流作用形成,覆盖于一、二级河流两侧的斜坡上,厚度一般为2-4m ,而三级河流两岸的斜坡上没有坡积红土层覆盖.冲积层由石英砂砾组成,由河流作用形成,部分被坡积土覆盖,位于一、二级河流的河谷区.残积层由残积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13]组成,覆盖于基岩之上.其厚度主要受海拔高度控制,海拔越高厚度越大,最厚的在90m 以上.残积层土体是崩岗侵蚀的物质基础[4-7].在一、二级河流两岸的斜坡上,残积层基本上被坡积土层覆盖;三级河流两岸的斜坡上残积层直接露出地面.由此可明显看出坡积土(红土层)覆盖的区域是崩岗不发育的部位,残积土(砂土层、碎屑层)的暴露区域是崩岗发育的部位.这两者的空间分布造成河流等级与崩岗发育概率明显相关,此结果也符合前人的研究[5-8].3.3各级河流发育状况河流的发育状况是导致各级河流崩岗发育程度不同的内在因素,河流等级反映了河流发育的先后顺序以及干流与支流的关系.不同区域各等级的河流可能有不同的发育程度,不能代表河流的发育状况.为进一步探讨河流等级与坡积红土之间的空间关系,本研究调查了面积为24km 2的河流,包括1条长9km的一级河流,5条长约1.5-2.5km 的二级河流以及汇入二级河流的2-3条三级河流,各级河流发育状况的主要特征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研究区内一、二级河流规模虽然有明显差别,但是侧向侵蚀、冲积物发育、两岸坡积物发育的特征都比较接近,同属于侧向侵蚀经历了一定时期的河流.这种河流的河谷宽度是河道的数倍,大部分河道远离两侧谷坡,斜坡不受河流侧向侵蚀的影响,且斜坡底部是地势平坦的河流冲积地貌,使斜坡片流携带物质在此沉积,并逐步向斜坡上方积累形成坡积层,且斜坡高度逐渐下降.与上游同一体系的山体相比,山脊高度下降了100-200m ,只为原来高度的20%-50%,下半段是几乎被红土·091·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0卷层完全覆盖的斜坡.在人类开发利用斜坡之前斜坡大部分处于堆积状态或不被侵蚀的状态.由于斜坡不处于侵蚀状态,表层残积土有足够的时间继续风化,在残积土层顶部形成一定厚度的残积红土层,减缓了一、二级河流影响区内崩岗的发育速度.表4各级河流的发育状况Table 4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different grade river河流分级长度落差河道宽河谷宽度侵蚀方向河漫滩坡积物1级>9km 25m 40-60m 600-800m 侧向发育发育2级>2km 35-45m 10-20m 30-60m 侧向较发育较发育3级0.5km40-50m1-2m-下蚀无无从表4还可以看出三级河流与一、二级河流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侵蚀方向,三级河流以及三级以上河流和源头沟谷,在长度为0.5km 的距离内落差达40-50m ,完全处于强烈下蚀和溯源侵蚀的发展阶段,在人类开发利用之前就始终处于侵蚀状态.由于河床与沟床的侵蚀引起了斜坡坡面的侵蚀,使斜坡没有形成坡积土堆积的条件,自然没有坡积土覆盖,残积砂土层暴露于地表,并不断遭受侵蚀.由于处于被侵蚀状态时风化速度小于侵蚀速度,因此没有形成残积红土层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一、二级河流与三级河流的侵蚀方式和沉积状况是造成河流等级与崩岗发育密切相关的内在因素.因此河流所处的侵蚀和堆积状态决定了斜坡地表坡积土的发育和分布,直接控制了花岗岩风化残积层在地表的分布,也就确定了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覆盖区内崩岗发育的部位.结果表明,区域性崩岗发育具有阶段性,某区域崩岗发育的历史和地质背景不同则它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由此可知本研究发现的崩岗区域特征可能是崩岗区域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果该研究区域有足够的雨量累积或遭遇更加强烈的人为破坏,则其红土层有被径流切穿的可能,其崩岗区域性发育状况将处于另一发展阶段.以往关于坡度、坡向、红土层的发育以及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对崩岗影响的研究对象可能是崩岗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不同区域.4结论(1)研究区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地表各部位处于片流、细沟、冲沟和不同等级的河流,导致不同等级河流及沟谷形成的斜坡坡面处于侵蚀或堆积状态,崩岗发育的部位与发育程度受水系溯源侵蚀的发育过程影响.(2)研究区中处于侧向侵蚀发展阶段的河流两侧斜坡有发育良好的坡积土覆盖,不易形成崩岗;处于强烈侵蚀状态下没有沉积物的河流以及源头沟谷的河流或沟谷的坡面残积砂土暴露地表,崩岗侵蚀强烈.(3)研究区中阴坡和阳坡对崩岗发育程度影响不明显.(4)影响崩岗发育的区域特征具有地域性和阶段性.参考文献[1]阮伏水.福建省崩岗侵蚀与治理模式探讨[J ].山地学报,2003,21(6):675-680.[2]丁光敏.福建省崩岗侵蚀成因及治理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1,21(5):10-15.[3]赵健.江西省崩岗侵蚀与形成条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5):16-17.[4]江金波.再论崩岗侵蚀的成因与防治———以德庆、五华两地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1995(1):19-22.[5]史德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崩岗侵蚀的剖析[J ].水土保持学报,1992,6(4):32-37.[6]史德明.我国南方花岗岩区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J ].水土保持学报,1994,7(1):6-9.[7]牛德奎,郭晓敏,左常清,等.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的分布及其环境背景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2):204-208.[8]牛德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崩岗侵蚀剖析[J ].水土保持通报,1984,16(3):26-31.[9]葛宏力,林敬兰,黄炎和.崩岗风化壳形成的地质作用[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9(1):73-78.[10]葛宏力,黄炎和,蒋芳市.福建省崩岗发生的地质和地貌条件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2):128-131.[11]许金城,施悦忠.安溪县崩岗侵蚀的调查与对策[J ].福建水土保持,1994(4):28-30.[12]林敬兰,蔡志发,陈明华,等.闽南地区地形坡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2,17(2):86-89.[13]建设部综合勘查设计院.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查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责任编辑:叶济蓉)·191·第2期葛宏力等:区域水系与崩岗空间分布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