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1)
碳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

碳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论坛LUN TAN一、国际碳金融发展的经验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西方国家,低碳经济和碳金融发展也是西方国家最为全面和活跃,呈现出市场机制建设相对完善、市场参与主体广泛、碳金融产品种类多样化以及市场交易比较活跃等特点。
(一)碳金融市场的建立及其交易机制安排“碳金融”市场最早的参与者,都是交易政府分配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排放证书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它们既是温室气体排放配额这种“碳资产”的需求方也是供给方,企业往往根据自己减排的边际成本决定购买或出售。
这个市场一般被称为基于配额的“碳市场”。
这一碳市场以欧洲的碳金融市场为代表。
1.欧盟排放配额交易机制。
欧盟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于2003年建立、200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排放交易体系。
这一体系以强制性手段纳入1.15万个排放实体,其中包括炼油厂、发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玻璃厂、钢铁厂等,它基本涵盖了欧盟46%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共占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EU-ETS的减排机制下的配额分配,是首先由欧盟委员会设立一个总配额,分配到每一个国家,然后再由每个国家设置自己的分配计划,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企业,每个企业获得的碳排放配额就是“欧盟排放配额”。
时至今日,以减排二氧化碳为主要标的的EU-ETS已经顺利运行了5年,“碳资产”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欧盟的“碳金融”市场无疑是全球“碳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基于“项目交易”的市场及其交易机制安排。
《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又产生了两个可供给温室气体排放权或减排量的机制,一个是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简称JI),另一个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
JI机制是《京都议定书》第六条确立的附件I类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将探讨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碳交易概述碳交易,即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碳排放权买方通过购买碳排放权,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碳排放权,卖方则通过出售碳排放权获得收益的一种市场机制。
碳交易市场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种,我国目前主要推动强制性碳交易市场。
二、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1.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碳交易机制通过对碳排放权的定价,使得高排放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从而倒逼企业优化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
这有助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国家竞争力。
2.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碳交易机制可以刺激企业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转向清洁能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等,发展清洁能源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
3.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参与碳交易的企业需要关注自身碳排放情况,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使企业主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长期来看,这将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4.增强国际合作碳交易市场是全球性的市场,我国参与碳交易有助于与国际碳市场接轨,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在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5.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碳金融服务,如碳信贷、碳债券等,从而支持低碳产业发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6.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的关注。
通过宣传和普及碳交易知识,引导公众参与低碳生活,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结论总之,碳交易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我国可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增强国际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影响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影响1. 引言1.1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介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出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体系于2005年启动,是欧洲联盟内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
其核心是通过设定碳排放指标和发放相应的碳排放权,实现企业间的碳排放交易,从而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并逐步实现碳减排目标。
具体而言,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机制包括对排放企业设置碳排放配额、为企业分配相应的碳排放权、鼓励企业通过降低碳排放量或购买碳排放权来达到减排目标等。
欧盟碳市场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是经验最为丰富的碳交易体系之一,其建设和运作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减少碳排放的也在推动碳市场的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中国碳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推动中国碳市场建设,提升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中国碳市场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碳排放早已成为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强,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碳市场建设的力度,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碳市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体系。
自2017年起,中国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点,建立了包括碳交易、碳配额管理、碳市场监管等在内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体系。
中国碳市场的交易规模逐渐扩大。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涉及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交易额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中国政府还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等手段推动碳市场发展。
政府鼓励企业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促进碳排放降低,同时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保障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中国碳市场正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参与推动碳市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国外许多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
第一个政策是碳排放交易系统。
碳排放交易系统是通过设置碳排放配额和允许企业进行碳排放交易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许多国家,如欧盟成员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碳排放交易系统。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碳排放交易系统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来实现减排目标。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一政策,并根据本国情况制定适合的低碳经济政策。
第二个政策是绿色能源补贴。
许多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采取了绿色能源补贴政策,如太阳能补贴、风能补贴等。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给予绿色能源以经济激励,可以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考虑实施类似的政策,以鼓励绿色能源的发展。
第三个政策是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
许多国家制定了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要求企业和产品在能源使用方面符合一定的要求,并对达到标准的产品进行标识。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推动产品能源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引入类似的政策,以提高能源效率。
第四个政策是公共交通改善和鼓励低碳交通方式。
许多国家通过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自行车道、推广电动汽车等措施,鼓励人们采用低碳交通方式。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改善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促进低碳交通方式的普及。
其他国家可以参考这些政策,推动低碳交通方式的发展。
最后一个政策是生态城市建设。
一些国家通过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低碳、环保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减少碳排放。
这种政策的启示是,通过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他国家可以借鉴这一政策,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综上所述,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包括碳排放交易系统、绿色能源补贴、能源效率标准和标识、公共交通改善和鼓励低碳交通方式、以及生态城市建设。
碳交易行业报告

碳交易行业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交易作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碳交易行业报告旨在全面分析碳交易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影响,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碳交易的定义和背景。
碳交易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制定一定的碳排放限额,将排放权进行分配,并允许企业在限额内自由买卖碳排放权的行为。
碳交易的背景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采取减排措施,碳交易作为其中一种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
二、碳交易的发展现状。
1. 国际碳市场的发展。
国际碳市场主要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和京都议定书等。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已经成功实施多年,成为碳交易的典范。
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和京都议定书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减排机会。
2. 国内碳市场的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也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自2017年起,中国先后启动了七个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
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碳交易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三、碳交易的趋势。
1. 国际碳市场的一体化。
随着全球碳排放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碳市场将趋向一体化。
各国之间将加强碳交易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碳价格的波动。
由于碳排放权的供需关系,碳价格将会出现波动。
随着减排目标的不断提高,碳价格可能会上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将产生一定影响。
3. 碳交易的拓展领域。
除了传统的工业领域,碳交易将逐步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如农业、林业等。
这将为碳交易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碳交易的影响。
1. 对企业的影响。
碳交易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力。
企业需要根据碳价格的波动,调整自身的生产结构和技术水平,以适应碳交易市场的变化。
2. 对政府的影响。
政府作为碳交易的监管者和管理者,需要不断完善碳交易体系,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3. 对环境的影响。
碳交易的最终目的是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
碳交易与碳汇市场发展趋势

创新商业模式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碳市场与企业经营相 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 感谢观看 ]
01
全球碳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 重要手段。
02
欧盟、中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碳交易市场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03
全球碳交易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涵盖了配额 交易和自愿减排交易等多种类型。
主要碳交易市场的特点与比较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
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具有严格的总量控制和配额分配机制。
碳汇市场现状与趋势
全球碳汇市场现状
全球碳汇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应对气候变化 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正在推动碳汇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碳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排放企业、投资者、 碳汇项目开发商和政府机构等。
主要碳汇市场的特点与比较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
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具有严格的排放限制和碳价格机制。
美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由各州和地区自行建立,形成了区域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如RGGI和加州碳排放交易体 系。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了多个行业和地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碳汇市场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 重,碳汇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和
发展。
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将推动 碳汇市场的发展,如碳捕获 和储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碳汇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碳汇的监测和管 理效率。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可以培育出具有高固碳能力的植物品种,增加碳汇的容量 和稳定性。
碳交易市场概述

碳交易市场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碳交易市场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碳交易市场的概念、发展历程、国内外实践以及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碳交易市场的概念及原理碳交易市场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碳排放控制手段。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实现碳排放的成本优化,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强度,促进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碳交易市场的核心是碳排放权,也就是碳排放额度。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购买或出售碳排放权,从而实现碳排放的总量控制。
二、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碳交易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欧盟等国家为了实现减排目标,开始探索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公认的减排指标,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近年来,随着《巴黎协定》的生效,碳交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各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工具。
三、国内外碳交易市场实践在国际层面,欧盟、联合国等组织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欧盟建立了欧盟排放交易系统(EU ETS),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此外,联合国碳减排机制(CDM)也为全球碳交易提供了平台。
在国内层面,我国碳交易市场起步于2011年,上海、北京等地纷纷建立碳交易试点。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已初步形成以碳排放权为主要交易产品的市场体系。
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碳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活跃度逐步提高。
然而,与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交易市场尚存在一定差距,如市场成熟度、交易产品和制度建设等方面。
为进一步推动碳交易市场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提高碳市场透明度等。
展望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首先,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成为全球碳交易重要参与者;其次,碳交易产品将日趋丰富,满足不同企业和地区的需求;最后,碳市场管理体系将不断完善,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

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重要的减排手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全球减排工作的意义和前景。
一、碳排放交易的起源和背景碳排放交易是指政府或组织通过设定一定的碳排放限额,并将排放指标分配给企业或机构,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交易和转移这些排放指标。
这一机制起源于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旨在通过市场手段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碳排放交易的国际发展现状目前,碳排放交易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欧盟是最早采取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地区之一,于2005年启动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
该体系将欧盟成员国内的碳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行业,并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
此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
三、1. 全球合作加强:碳排放交易是一项全球性的政策措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未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共识逐渐加深,各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中,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建立统一的国际标准:碳排放交易的规则和标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给全球碳市场的运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未来,国际社会有望加强协调,制定统一的碳市场规则和标准,实现不同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互联互通。
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发达国家在减排方面有着先发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发展方面有着迫切需求。
未来,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在碳排放交易领域的合作,实现全球减排目标。
4. 创新技术的应用: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为碳排放交易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遇。
例如,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将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更多的手段,推动碳排放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四、碳排放交易的意义和前景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市场机制,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和潜在前景:1. 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通过设立碳交易市场,企业将面临经济成本的压力,被激励采取减排措施,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张跃军1,2,王 琼1(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 100081)摘要: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碳交易所作为第三方平台为碳交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国际碳交易所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交易体系,主要以欧元计价,并呈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
中国虽是碳资源大国,但碳交易所的发展刚刚起步,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
当前,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作为我国碳排放交易所的先行者,正在积极探索我国碳减排量核定体系和定价机制,通过与国际碳市场所对接,提高我国在碳排放交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关键词:碳交易所;气候变化;碳排放;碳减排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0)10-0015-04doi:10.3969/ j.issn.1003-2355.2010.10.003Abstract: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the tremendous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wide carbon markets.The climate exchanges, as the third party, offer a key support for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evolution. Up to now,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exchanges have gained relatively complete market systems, and the Euro has become their main invoicing currency.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found some collaboration among those exchanges.Under this circumstance, China, as an emerging country with huge carbon resources, has taken some initial steps to establish climate exchanges. Now, the pioneers, Beijing Environment Exchange, Shanghai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xchange and Tianjin Climate Exchange are exploring the appropriate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and pricing mechanism, and striv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exchanges so as to expand their market statuses and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exchange; Climate change;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收稿日期:2010-08-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33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09YJC630011)作者简介:张跃军(1980-), 男, 管理学博士,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
1 引言碳交易是在全球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大背景下形成的。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不仅意味着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开始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同时也昭示了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开端。
目前,全球碳市场已初步形成,包括基于配额的碳市场和基于项目的碳市场。
其中,基于配额的碳市场以排放交易(Emissions trade,ET)市场为代表,而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以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市场和联合履约(Joint implementation,JI)市场为主。
碳市场的出现促使有关国家或企业在努力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也会考虑通过碳市场购入碳排放额度;而碳交易所作为独立的中介,将为碳交易的买卖双方搭建一个便利的平台,从而降低减排成本,Energy and Environment 能源与环境传导减排政策,实现碳融资,推动低碳发展。
作为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OTC(Over-the-counter)市场可以为所在国经济发展筹集大量资金,但OTC市场的缺点是市场资讯不够公开,且无交易所保证履约,到期履约风险大。
相对于OTC市场,碳交易所有固定场所,有规定的成员资格,有严格可控的规则制度,有明确的交易产品和限制,不再是交易对手通过私下协商进行一对一的交易。
碳交易所的出现对于我国尚不成熟的碳市场相当重要。
首先,运用碳交易所可以降低运行风险,提供项目交易的具体标准和风险管理工具。
其次,无论是CER还是EUA,都需要一些具体考察指标,交易所恰恰能提供这些专业信息。
第三,快速的流动性需要交易所这样的专业服务平台,降低交易成本。
最后,建立碳交易所和活跃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以产生节能减排方面的价格信号,调动国内外人才和资本,以方便、廉价的方式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污染排放的减少。
当前,我国碳交易的市场秩序并不理想,相关交易制度尚不规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低碳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总结学习国外碳交易所的运行经验,推动我国碳交易所的迅速、健康发展。
2 国际主要碳交易所的发展特征目前,国际上已形成多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02年4月英国成立了全球第一个 CO2排放权交易市场,包括英国排放配额交易(ETS)和英国排放配额交易团体(ETG);随后,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成为全球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在该交易体系下,若干碳交易所逐渐兴起,如ECX、Nordpool、EEX、Powernext、EXAA等。
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成为全球第一家气候交易所,其中ECX是CCX在欧洲的分支机构。
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MCeX)成为由加拿大蒙特利尔交易所(MX)和CCX联合成立的加拿大首个环境衍生品市场。
现有国际碳交易所大多实施基于配额的国际排放交易(IET),买卖双方在“限量与贸易”(Cap-and-trade)体制下交易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减排配额。
此外,出于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感和对碳市场的信心,有些国家和地区在没有承担《京都议定书》所规定减排义务的情况下也建立了自愿参与的碳交易所,如CCX和Bluenext等。
我们从交易品种、参与者、参考方式、交易单位、交易系统与机制,计价货币、CDM市场推广等方面对现有主要碳交易所进行了归纳,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结果,结合我们最近对国际主要碳交易市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目前,国际主要碳交易所的特点可以归结如下:碳交易所CCXECXEEXEXAANordpoolBluenext交易品种6种温室气体CO2电力、天然气、煤炭、CO2能源、CO2电力、CO2CO2参与者碳排放者与碳补偿贸易提供商碳排放者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有市场参与者参与方式自愿强制自愿自愿自愿自愿碳交易单位EUAs、CERsEUAs、CERsEUAsEUAs、CERs、ERUsEUAs、CERsEUAs、CERs交易系统与体制CCX由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监管ECX是CCX在欧洲的全资子公司,它在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监管下交易排放合约,ICE负责将合约列在电子交易平台,并负责结算工作EEX与欧洲期货交易所合作拍卖排放权,欧洲商品结算所(ECC)负责结算工作;EEX所有会员共同承担违约责任,建立了公用的风险保障基金EXAA通过风险评估系统测定违约风险,会员缴纳抵押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负债;EXAA负责结算工作Nordpool Spot进行结算工作,NPS会员在交易前必须按最低限额缴纳抵押金,NPS可以根据每天的抵押金通知,为新参与者预测未来的净购买量纽约-泛欧证券交易集团(NYSE Euronext)持60%股份,法国国家银行Caisse des De-pots持40%股份计价货币美元欧元欧元欧元欧元欧元参与CDM市场推出了CER二级现货和期货交易推出了CER二级现货和期货交易——推出了CER二级现货和期货交易—表1 国际主要碳交易所的基本特征资料来源:各碳交易所网站。
能源与环境Energy and Environment(1)国际碳交易所出现融合趋势,碳交易所与其他金融机构联系紧密。
经过几年发展,全球涌现出不少碳交易所,其中,欧盟的碳交易所在全球碳交易市场遥遥领先。
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这些碳交易所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例如,鉴于Nordpool的竞争压力,交易天然气、电力及二氧化碳限额的Powernext在2007年12月将其碳市场卖给了NYSE Euronext和Caisse des Dépots,并将其改名为Bluenext。
此外,碳交易所与其他金融机构也有密切联系。
部分碳交易所将监管及结算工作等功能转交给第三方管理,像CCX选择FINRA作为其第三方来保证其公正性;ECX将结算工作交与ICE;EEX则与欧洲全球金融交易所(Eurex)合作;Bluenext则主要由NYSE Euronext控股。
(2)国际碳交易所的流动性依然不够,尚未与能源市场形成明显的关联。
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与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市场相比,碳市场虽然经过几年发展已有较大提高,但市场流动性仍然不够。
而且,EU ETS第一阶段的碳期货合约并未与能源市场形成密切的关联,但第二阶段的碳期货合约已与能源市场,尤其是石油市场,形成了明显的互动。
(3)国际碳交易所的交易主要以欧元计价,美元在碳交易所的地位稍逊一筹。
迄今为止,欧元是碳现货和衍生品场内交易的主要计价货币。
欧盟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均用欧元标价;此外,欧盟的二级CERs和CER期货、期权市场发展迅速,也均以欧元计价。
与之相比,以美元计价的CCX和推出环境衍生品的芝加哥气候期货交易所(CCFE)、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交易规模较小。
(4)国际碳交易所目前已形成较有代表性的碳基准价格,引导碳市场持续发展。
近几年,国际碳市场作为有效减排工具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可,碳交易所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