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30.
【考题猜想】2012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29

2012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29)一、(22分)1.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杂诗无名氏落第长安常建旧山虽在不关身,家园好在尚留秦,且向长安过暮春。
耻作明时失意人。
一树梨花一溪月,恐逢故里莺花笑,不知今夜属何人? 且向长安过一春。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2)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
”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
请结合诗句作具体的分析说明。
(4分)2.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2小题)(4分)(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2)苟以天下之大,,。
(苏洵《六国论》)(3)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4分)①因为一贯用脱离口语的书面语写,所以以革新为对立面,并称作白话②白话,白是说,话是所说,总的意思是口说的语言③文言和白话,实物是古已有之,名称却是近几十年来才流行的④因为提倡照口语写,所以以传统为对立面,并称作文言⑤两个名称相互依存,互为对立面⑥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口说的语言⑦两者的内涵和关系相当复杂正确顺序: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能够“统帅”后面的材料的话。
(4分)近年来,。
詹小洪在《权力·金钱与校园》一文中揭露说:“1998年,笔者曾看到北京某大学研究生院报名册,当年该院共招收博士生100多名,几乎不是某某司长、处长,就是某某公司董事长、总裁。
研究生院招生创收的另一妙招就是办研究生课程班。
招生单位可以派老师深入到各省、地、市甚至村镇去办研究生速成班。
难怪,北京不少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生院被人们指责为‘文凭加工厂’‘学历批发站’‘职称生产机’。
”5.根据下面一段话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三句话,构成一组排比。
(4分)母亲是世界上第一个认识我们的人。
我们,,……往事像不曾加洗的旧底片,虽然暗淡却清晰地存放在母亲的脑海中,期待着我们将它放大。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解析:基础知识专题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C项牾wǔD项辗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2012年新课标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考题猜想】2012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47)

2012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47)一、(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茎.叶痉.挛自刭.强劲.有力泾.渭分明B.鲫.鱼既.然事迹.丰功伟绩.按图索骥.C.白桦.华.裔华.山哗.众取宠雕梁画.栋D.叱咤.惊诧.差.劲姹.紫嫣红名山古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熄灭凤毛鳞角水乳交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B.拉笼剑拔弩张短小精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C.简陋学以致用恍然大悟先生之风,山高水常D.谄媚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千百年来张家界自然景观一直在荒烟蔓草之间,如山里灵芝草,泥中紫金盆,如今是大放异彩,闻名海内外。
②真正的友情是人类情感生活的结晶,她比宝石还要透明还要。
③现代艺术跟传统艺术往往有较大差异,现代艺术画多是无法解释甚至是无法的。
④在崎岖的科学山峰上不畏艰难奋勇攀登,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A.埋没珍贵表述只有/才B.埋没宝贵表白只要/就C.湮没珍贵表述只有/才D.湮没宝贵表白只要/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那尊塑像是那样的逼真传神,仔细观察,才发现是那髯髯长须点缀,使这木梗泥胎顿生风采,仙风道骨....,灵气飞动。
B.三十年前,他学建筑我学音乐,如今我们同在三峡工地做水电工程师,真可谓殊途同归....! C.我们家救助上学的山里娃竹生就要离开了,看着他恍若隔世的旧衣服,我狠狠心,把自己心爱的运动衣送给了他,从未有过地做了一次大方之家....,真希望他能早日成才。
D.经过千辛万苦风霜雨雪十数载,这位天竺归来的高僧已是佛理精湛,舌灿莲花,把深奥的佛经教义讲得天花乱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清代绘画继石涛之后,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扬州诸画家中,绝大多数以画花卉、梅、兰、竹、菊为主。
B.记不准电视剧《渴望》是在哪一年火爆的了,只记得每当一听到或唱起“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著究竟为什么”的时候,那种百感交集的沧桑感便一下子涌上心头。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2年高考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基础知识1、【答案】A【解析】B仗义执言,蹙(cù)额,C再接再厉,百舸(ɡě)争流,D绿草如茵,乳臭(xiù)未干。
2、【答案】C【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
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答案】D【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答案】B【解析】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5、【答案】C【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二,文言文阅读6、【答案】B【解析】此处“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终于”“最终”“终究”,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竟然”。
7、【答案】D【解析】A两个“舍”都是动词“收容”“安置”的意思。
B两个“然”都是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C两个“为”都是表被动的介词“被”。
D前“以”是表反问的“何以……为”结构的一部分,“何以报为”就是“要回报干什么呢”的意思,后“以”表修饰。
尽管前“以”不好翻译,但后“以”用法比较明确,用代入比较法即可知道两“以”不同。
8、【答案】D【解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
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
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
9、【答案】C【解析】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语文基础知识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卷语文基础知识试题详解(北京卷)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李代桃僵(jiáng)B. 针灸仗义执言蹙(chù)额毛骨悚(sòng)然C. 蹂躏再接再励檄(xí)文百舸(gě)争流D.垫付绿草如茵游说(shuǐ)乳臭(chòu)未干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C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体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加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 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 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答案】C【解析】A“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搭配不当。
B“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句式杂糅。
D“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成分残缺。
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________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籽油能______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______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抑止防治 B.必须抑制防止C. 必需抑止防治D.必需抑制防止【答案】D【解析】“必须”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因此第一空只能是“必需”。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控)制”不能“(制)止”,因此第二空只能是“抑制”。
第三空所支配的宾语是“心血管病的发生”,中心语是“发生”,“发生”只能“防止”但没法“防治”。
4.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B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把握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内容和解答方法,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考生们提供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1. 信息匹配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为了把一个作品听输出去,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音乐。
音乐唤醒我们封存深处的思维和情感,使之与听众共鸣。
提到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巴哈以《音乐的奉献》这首器乐曲作为伟大的开端。
他如是形容这部曲子:我已经用我的作品赢得你们的友谊,用我的歌声来同你们混合。
我现在用我的第三种才序——音乐的奉献来同你们沟通。
巴哈留给我们的遗产就是他确立了音乐和思维共鸣的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音乐、文学和人类情感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联系(76)。
98.6℉这个数字包含了丰富的含义。
虽然它对于美国人来说,肯定是个熟悉的词。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华氏451度》更是一个普遍的数字。
这是因为,作者用这个温度来作为书名,将其出版,这个湿度的书百翻译进不同的语言,并被全人类津津乐道。
2. 文章主题理解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最后一节双饰朴实无华,如理想中的人性,人性最璀璨的光辉来源于这美好世界给予了人类压倒性的希望,人性的光辉改造着美好世界的黑暗,在切切可见的朴实和现实中寻找到了美好的奥秘,使人类能够蒙受忧患而不泄气与仇恨,使人类能够身居世界而不为各种困境压倒。
3. 段落标题理解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卜算子咏梅秦宓张乐张乐将进酒轮台九日。
剩钱老板闲坐长安,莫依弦管任飘然。
年迈已今逝主人万丈秦川,百年无悔の殇根张乐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于是有了一个部头齐物论秦宓张乐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年迈已今逝主人万丈秦川,百年无悔の殇根张乐吴平洁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河间云大都督日坐春眠无题张乐吴平洁牵牛星殷冬何处所,更有潇湘南北时,我与你都望不见的远方丰碑も是何其美丽曼妙、微微散发着黄金的淌芳的等待才走世间,看看。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

2012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2012黑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最新考试题库(完整版)_图文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C.建立现代科学的三大基石是理论、实验和数学(包括计算、统计与建立在抽象模型基础上的演绎推理)。
D.2012年开始实施的新《标点符号用法》,我们要怎样贯彻: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2、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
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从营养成分、、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经典套题(30)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装帧.甄.别箴.言峥.嵘B.魑.魅妍媸.鞭笞.不啻.
C.跪.拜反馈.感喟.溃.乱D.间谍.耄耋.更迭.叠.翠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号啕大哭精明干练味同嚼蜡面黄肌瘦B.胸无城府温文尔雅传种接代鸿篇巨制
C.粲然一笑山青水秀寅吃卯粮众擎易举D.痛心嫉首重峦叠嶂命途多舛于事无补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2003年10月16日我国神州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我国航天事业进入载人航天时代的。
②记者走进某些乡镇的所谓“开发区”,见有许多土地闲置在那儿,杂草丛生,一片。
③太阳上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是什么地方来的呢?从古以来,人们就在着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④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
A.标志荒凉思考心酸B.标记荒芜思考心酸
C.标志荒芜思索辛酸D.标记荒凉思考辛酸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没法知道了。
B.列宁曾经指出:《反杜林论》十分明确和详尽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C.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如“金就砺则利”,(《苟子·劝学》)现在专指黄金。
D.还有不少因素使铁容易生锈。
如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铁中杂有其他金属……等等。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
....地鼓起掌来。
B.当夜空中传来悠扬的钟声的时候,我才知道已经是万家灯火
....的时候了。
C.组织少先队员们到敬老院去做一些如扫地、洒水、浇花和擦玻璃等微不足道
....的事情,可以培养孩子们尊敬老人的思想品德。
D.新馆长一上任,就着手清理图书馆的藏书,在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就使上千册久假不
...归.的图书回到了学校图书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B.加快改革的紧迫感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有可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C.无论阅读和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的态度。
D.近日,一家长反映某幼儿园把捐款混在学费里同时收取的事,经查基本属实。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太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
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
彰曰:“好为将。
”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
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
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
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
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
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
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
北方悉平。
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
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
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
黄初二年,进爵为公。
三年,立为任城王。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诣:前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虏乃.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9.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⑵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
⑶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
答案:
1.D(A峥zhēng,其余zhēn。
B啻chì,其余chī。
C跪guì,其余kuì。
D都念dié。
)2.A(B传宗接代C山清水秀D痛心疾首。
)
3.C(标记,指某一具体事物的记号,通常作名词。
标志,作动词,是标明、显示的意思;作名词,标明特征的记号,既可指抽象事物,也可指具体事物,在指具体事物时,和“标记”相通。
①句指抽象事物,用标志。
荒凉是人烟稀少,萧条冷落,杂乱无生气的景象。
荒芜是土地由于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的景象。
思考和思索都指比较周到、深刻的思维活动,但后者还有寻求、探索的意思。
辛酸指苦难的遭遇。
心酸指心里痛苦、悲伤。
)
4.B(A两个问号均改逗号。
C第3个逗号应放在括号后面。
D省略号和“等等”重复。
)5.D(A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思想行为完全一致。
校长做完报告,学生鼓掌,是出于习惯和礼节,用此成语不合句意。
B万家灯火指点灯时分,与“夜空”矛盾。
C微不足道,形容微小,不值得一说,而不是只形容微小。
D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6.A[B在句首加“把”,C把“和”改为“或”(还是)D删“基本”A为宪法条文]7.C(遇见。
)
8.B(前表祈使语气的副词,后代词,指代屈原。
)
9.D 10.D
11.(8分)(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