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精读课外文言文精读 (28)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8 文人相轻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8 文人相轻 语文版

28 文人相轻【文章主旨】人都是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都凭着自己的长处,来诋毁别人的短处。

家里的破扫把因自己了解他的用处,所以当千金来享用,即人们很容易看到并了解自己的长处,且非常珍惜。

【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选自三国·曹丕《典论》【文学常识】曹丕(187~226),魏文学家。

即魏文帝。

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

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

《典论•论文》是曹丕精心撰著的《典论》中的一篇。

《典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共有五卷二十篇。

所谓“典”,有“常”或“法”的意思。

所谓《典论》,主要是指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在当时被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

据《三国志•魏志》记载,明帝太和四年,曾将这一名著刊该于洛阳太学的石碑上,凡六碑,供人阅读。

据严可均《全三国文》考证:“唐时石本亡,宋时写本亦亡。

”只有《自叙》见载于裴松子注,《论文》见收于南梁萧统的《文选》中,因而保留完好无缺至今。

又据《艺文类聚》卷十六《赞述太子表》,知成书尚在丕为太子时。

另观《论文》中有“融等已逝”的话,可知成书当已在汉献帝建安末期。

【赏析】曹丕的《典论·论文》文章包括四部分内容,文章节选的是第一部分内容。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素材:28重点语段阅读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素材:28重点语段阅读

《干将莫邪》节选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

王即购之千金。

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

谓:“子年少。

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

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

”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

”儿曰:“幸甚。

”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

”客曰:“不负子也。

”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头也。

当于汤镬煮之。

”王如其言。

煮头三日,三夕,不烂。

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

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

”王即临之。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

三首俱烂,不可识别。

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词语(1)自刎(2)仆(3)踔(4)踬目2、下列与文段中“乃分其汤肉葬之”中的“乃”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年乃成B乃问其母C此乃勇士头也D家祭无忘告乃翁3、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干将莫邪子也不负子也B为子报之为楚王作剑C当于汤镬煮之重身当产D王如其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下列句式和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吾干将、莫邪子也。

判断句,译为:我是干将、莫邪的孩子。

B.何哭之甚悲耶?倒装句,应为:哭何之甚悲耶?译为:(你)哭什么这样地悲伤呢?C.为子报之省略句,应为:(吾将)为子报之。

译为:我将要替你报仇。

D愿王自往临视之祈使句译为:楚王愿意自己亲自去靠近看一看勇士。

5、选段主要使用了——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和——描写刻画了干将和客人这两位英雄的高大形象。

6、干将、莫邪的儿子欲报杀父之愁,而舍身将重任交给一个陌生的客人,客人也不负重望,以身殉义。

有人说,他们的言行在现实生活中早已行不通了,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1.(1)割颈部(2)倒下(3)跳(4)瞪2.B3.B4.D5.记叙语言动作6.开放性题目,能围绕讲诚信、重承诺、守信用等要点,联系实际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也涵盖了一些精选的文言文课文,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些文言文的精读与解析。

一、课文精读1.《韩愈杂说》韩愈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风犀利刚劲,极具触动力。

这篇文章中,韩愈以犀利的笔锋评述了北宋时代社会风气的种种弊端,督促人们应当追求道德和正义。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地球引力的概念和原理,对当时的科学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苏轼渔家傲》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文学家,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这首《渔家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和渔家人的生活,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乐观。

二、课文解析1.《韩愈杂说》《韩愈杂说》是一篇议论文,韩愈在文中直接点出社会风气弊端,批评当时人们道德底线的下降,并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赞美,呼吁读者应追求道德的正确和公正。

文章开头以“尽量推其言之无故者”为引子,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又用“吾谓侈丽者粪土也,野人所不履也。

”这样的表述形式,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地球引力》以科普的形式呈现,欧阳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地球引力的原理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通过引入概念,比如“上蹑空而覆盖”,“永动者之力”等,来解释地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并通过发挥自己的科学才能,促进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3.《苏轼渔家傲》《苏轼渔家傲》是一首田园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江南渔家人的羡慕之情。

诗中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赐良辰美丽妆。

”表达了苏轼对江南渔家人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斜飞宝鸭衔泥去,长烟落日孤城闭。

”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三、学习建议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读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9 杨布打狗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29 杨布打狗 语文版

29 杨布打狗【文章主旨】《杨布打狗》为《列子》里的一篇寓言,这则寓言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原文】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选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文学常识】118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道家著名代表。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

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

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

【赏析】杨布出去时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下雨了,环境条件变化了,他换了黑色的衣服,杨布依旧是杨布。

但是他家的狗却无视这些变化,冲着换了装的杨布狂吠。

原来狗只忠实于那个穿白衣服的杨布,却不理穿黑衣服的杨布!杨布的狗只看衣服不看人,结果咬错了人。

狗犯这样的错误并不可笑,人看问题,如果只注意表面现象,不抓住本质特征,同样会犯类似的低级错误。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

八年级上课外文言文一、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奢望。

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文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文词诵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文词诵读”本文档旨在给八年级上册学生提供一份关于“课外古文词诵读”的指导。

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和安排。

1. 目的和意义:- 通过诵读古文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2. 选择课外古文词:- 老师可以从课本之外的资料中挑选一些经典的古文词,涵盖不同主题和风格;-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古文词。

3. 学生的诵读:-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让全班共同参与;- 学生也应该有个人诵读的机会,可以在班级里或家中进行,有条件的可以录制诵读作品。

4. 配套活动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古文词的背诵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竞争性;- 定期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文词中的意境和思想,促进思维发展。

5. 老师的指导:-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古文词;- 对于语言较难的古文词,可以进行逐字解释,并辅以相关资料和注释。

6. 评估和反馈:- 在学期末或适当时间,可以组织评选优秀诵读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老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升诵读技巧。

7. 资源支持:- 提供相关古文词的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进行研究和模仿;-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古代文化书籍,扩大知识面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安排和指导,我们可以帮助八年级上册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古文词。

希望这份文档能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促进研究效果的提升。

以上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及答案(部编)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附译文)(一)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也。

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②,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好.鸟相鸣B、丞相自.若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丞相熟.视久之/但手熟.尔D、索笔疾.书/不以疾.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而饥渴/独行其道.B、如.子之言/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C、甚.敬/急湍甚.箭D、将何.以报我/何.苦而不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3、从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3分)(三)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命羿曰/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发.无不中/舜发.于畎亩之中C、若.羿也/若.儿戏耳D、人能遗.其喜惧/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子产论政宽猛
左丘明
【文章主旨】
全文通过子产授政、大叔用宽以及孔子的评价,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的观点。

【原文】
1.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2.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3.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作者介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之一。

相传左丘明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他还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

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赏析】
子产执政二十年,内政外交都政绩卓著。

“宽猛相济”的主张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他所说的“猛”,实际是为了预防犯罪,重点还是“宽”,所以得到孔子的赞赏。

其实,事物本来是错综复杂的,宽与猛都不是绝对的而是互相渗透的,无论立法执法,都应斟酌情理,宽严结合。

成都市武侯祠有副
对联说:“不审势,即宽严皆误,”是对本文的补充。

现代诗人流沙河又改为“不遵宪,即宽严皆误”,更说到点子上了。

全文通过子产授政、大叔用宽以及孔子的评价,阐明了为政应当“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的观点。

这种观点既是郑子产执政二十多年内政外交的经验总结,也是先秦儒家对历史政治统治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后来,它便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根本手段。

文章观点鲜明,层次清楚,结构完整;善于运用通俗浅显的比喻说明深刻的道理;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言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了子产、大叔、孔子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一篇颇具文学色彩的历史短文。

【拓展阅读】
子产诫游吉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

”及子产死。

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

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

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翻译】
子产作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

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

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

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

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刑法。

”子产死了。

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

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

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

游吉感叹地说:“我早日要是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练习与检测】(共24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故鲜.死焉()
②疾.数月而卒()
③不及.此()
④盗少.止()
⑤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
⑥民狎.而玩之()
⑦取.人于萑苻之泽()
⑧慢.则纠之以猛()
⑨政是以
..和()
⑩谓.子大叔曰()
2.翻译。

(10分)
①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②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③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④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⑤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3.文末孔子称赞太叔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3. 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